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二十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PDF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二十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PDF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赣州市十八县(市)二十五校第五十三次期中联考
高二地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除北京主会场外,还设立了重庆、武汉、拉萨、无锡四大分会场。图1

示意其中三个分会场地区的传统民居,展示了不同区域的地方特色。据此完成1一2题。
图1

1.下列城市与图示传统民居搭配正确的是
A.a一重庆,b一武汉,c一无锡
B.a一拉萨,b一无锡,c一重庆

C.a一拉萨,b—重庆,c一武汉
D.a一重庆,b一无锡,c一拉萨
2.四大分会场的设立对当地发展的直接影响有

①拓展城市服务范围②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③提升城市的知名度
④促进当地文化传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图2为某大洲沿50°N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3一5题。
a平原
高原、山地
b平原
山脉
海峡
图2
3.该大洲
A,是纬度最高的大洲,部分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B.是面积最小的大洲,人口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带
C.人口以白色人种为主,居民生活水平较高
D.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中间高、东西低
【高二地理第1页(共4页)】
4.a、b平原的共同特征是
A.水汽来源相同
B.地形成因相似
C.河流流向相近
D.气候类型相同
5.相比a平原,b平原更适合粮食作物生产的自然原因有
①土壤更肥沃②降水更丰富③光照更充足④气候更温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采尔马特地区,位于阿尔卑斯山马特洪峰脚下,自然风光秀丽。受全球气候影响,过去几年
采尔马特地区地貌发生变化,意大利与瑞士需要重新商定该地区的边界线。据此完成6一7题。
6.意大利与瑞士需要重新商定边界线的原因最可能是
A.岩浆大量喷出
B.海平面上升
C.冰川大量融化
D,地壳运动活跃
7.若该地区两国边界重新划定,受其影响最明显的行业是
A.伐木业
B.运输业
C.养殖业
D.旅游业
北京时间2025年1月19日,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
“雪龙2”号大洋队在阿蒙森海成功回收中国首套极地深水生态潜
标。这套潜标于2024年初布放在水深约3000m处,其主要功能是
通过光学和声学方式对上层海洋磷虾进行长周期探测。成功回收
后,考察队员对收集到的参数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南极主要生物种群
状态及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图3示意阿蒙森海位置及南极周边海
域磷虾密集区分布。据此完成8一10题。
8.推测此次我国极地深水生态潜标放置于阿蒙森海的原因有
①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较高②非磷虾密集区,探测数据更科学
③海冰融化较快,对气候变化敏感④海域面积广阔,受风浪影响
图3
较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我国考察队员对收集到的参数数据,可分析
A.南极磷虾的季节生长特征
B.南极磷虾种群历史演变
C.南极海冰融化的空间分布
D.南极磷虾空间分布特征
10.我国极地深水生态的研究,将有利于
①增强中国在南极科学研究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②填补极地深海观测的空白,推动了中
国在极地观测技术和装备研发方面的进步③促进南极地区渔业资源的大规模商业化开发
④揭示极地深海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图4示意我国四大重要山脉位置。乙山脉东麓已成为中国酿酒葡萄种植集中连片最大、酒
庄数量最多、酒庄集群化发展最快的酒产区。据此完成11一13题。
120
105

80
90
409
50
一35
、45

图4
11.下列关于图示山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山脉地处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B.乙山脉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
C.丙山脉地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D.丁山脉地处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高二地理第2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