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民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三)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上饶市民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三)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上饶市民校联考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阶段测试(三)
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1. 下图为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堆积中炭化水稻的标准密度(注:某种植物遗存数量与浮选土样量的比值)的统计情况。据此可推知( )
A. 太湖流域是稻作农业的发源地
B. 良渚文化时期水稻的种植规模较大
C. 崧泽文化时期耕作生产力下降
D. 马家浜文化时期气候环境变化明显
2. 今北京地区的路县故城遗址是两汉时期的北部重镇,是连接中原与北方草原及东北地区的重要通道。下表为考古人员根据冶金学的研究方法,对出土的部分铁器金相组织的观察统计情况。据此可推知,两汉时期( )
年代 器名 取样位置 金相组织和夹杂物形貌观察 材质和工艺
西汉 空首斧 刃部 有团絮状石墨 韧性铸铁
东汉 空首斧 刃部 有极少量黑细石墨,为脱碳不完全形成 铸铁脱碳成熟铁
西汉 锛 刃部 亚共析钢组织 铸铁脱碳钢
东汉 锛 刃部 有团絮状石墨 韧性铸铁
西汉 环首刀 刃部 可见极少量石墨,为脱碳不完全形成 铸铁脱碳钢
东汉 环首刀 刃部 细小夹杂物沿加工方向分布 块炼渗碳钢锻打
A. 北方割据势力逐渐发展壮大
B. 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C. 经济政策影响农具生产规模
D. 国家战略助推冶铁工艺的发展
3. 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下诏:“自今已后,畿内军镇,不得擅于要路及市井津渡,妄置率税杂物及牛马猪羊之类。其有违犯者,有人纠告,以枉法赃论。诸镇县节度及诸津渡,访闻每年兴贩百姓,广有邀求,致令滞停,切令两军京兆府差人觉察痛断。”这段诏文折射出,唐朝末年( )
A. 藩镇割据局面得到遏制
B. 军镇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C. 地方官员腐败现象严重
D. 商业受政策抑制走向衰落
4. 元朝,南方通过漕运到北方的不仅有粮食,还有食盐、茶叶、各地土产、手工业品及海外贡物。通过对大运河的修治和疏浚,“江淮、湖广、四川及海外诸番土贡粮运,商旅懋迁,毕达京师”。据此可知,元代( )
A. 政府重视国家资源的调配
B. 漕运成为南北主要运输方式
C 交通系统实现网络化发展
D 交通发展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5. 开中法是明初招募商人运输军粮至边地的方法,商人获得高于运价的盐引,凭引向政府领盐运销而获利。然而至明中叶进行改革,各地政府直接出售盐货,商人无需至边地就可获得盐引谋利,《明史》对此评论说“然赴边开中之法废,商屯撤业,菽粟翔贵,边储日虚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开中法逐渐与明朝边疆防御需求脱离
B. 明廷借助开中法扶持商人势力发展
C. 开中法改革违背了明代货币演进趋势
D. 明朝边防的好转致使开中法趋于废弛
6. 下图所示是晚清时期中国进口棉纱、棉布数量的变化情况。图中的情形表明( )
A. 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B. 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 传统纺织业受到了冲击 D.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7. 近代中国买办的兴起始于1842年,但他们在中西方之间充当商业中介的作用是1860年以后,才变得重要起来。这反映了( )
A. 自然经济的瓦解 B. 民族工业的发展
C. 通商口岸的扩大 D. 海关主权的丧失
8. 下图为新中国某一时期宣传画《我们生产得越好,社会主义的实现就越早》。该画反映了( )
A. 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 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C. 大跃进的“浮夸风” D. 民众的建设热情高涨
9. 20世纪60年代中期,重庆实行国家计划单列体制,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基地逐步建成,配套民用工厂也陆续迁建至此。1983年,中央赋予重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引进了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城市工业不断转型升级。这反映出( )
A. 国防安全是国家经济建设核心战略
B. 西部地区工业布局得到显著改善
C. 国家战略是推动城市化的重要动力
D. 重庆经济模式主导技术引进方向
10. 2024年合肥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在日常执法抽检中,发现某公司生产的“手工牛肉串”和“手工羊肉串”掺杂羊源性、猪源性、鸡源性成分,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案件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这表明( )
A. 食品安全问题危害社会稳定
B. 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得到提升
C. 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存在缺陷
D. 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11. 某大洲的土著居民培育了现代人常食用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农作物,修建了宏伟的金字塔,在天文、数学方面亦有杰出成就,但所创造的文明却毁于近代欧洲殖民者。他们是( )
A. 苏美尔人 B. 雅利安人 C. 古埃及人 D. 印第安人
12. 1492年以来,全球人口增加了4~5倍,其中1650~1850年实现了倍增。对其原因分析,学界提出了不同看法,但大都不回避玉米和马铃薯在其间的贡献。这种认知实际上( )
A. 肯定了物种交流的意义 B. 体现了全球市场的扩大
C. 揭示了殖民扩张危害 D. 反映出人地关系的紧张
13. 1660—1710年,阿姆斯特丹银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多边支付体系中心;阿姆斯特丹的汇票是万能的通行券,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承兑。18世纪,英格兰银行逐渐取代阿姆斯特丹银行在国际汇兑结算中的地位。这反映出( )
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 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 D. 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14. 俄国在1861年改革前50年进口的工具和机器总计仅为83974件。而改革开始后,“木犁与链枷、水磨与手织机的俄国,开始迅速地变为铁犁与脱谷机、蒸气磨与蒸气织机的俄国”。这反映了俄国1861年改革( )
A. 促使俄国发展为工业国 B. 推动俄国向近代化迈进
C. 使俄国农业实现机械化 D. 清除了封建社会的残余
15. 1834年,英国政府出台了“新济贫法”,规定贫民只有进入“济贫院”后,方可获得实物救济,而“济贫院”实际上是“劳动院”,是“另一个工厂”,这里工作繁重,待遇低下,食物很差,居住也十分拥挤,穷人除非万不得已,不会请求救济。这表明英国政府
A. 借此维护庞大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B. 是为了阻止贫困人口的无序流动
C. 克服旧济贫法中滥施救济的弊端 D. 用立法权维护商业资产阶级利益
16. 20世纪初,美国通过《赫伯恩法》等法案确定了州际商务委员会拥有宣布各铁路公司现行运费率是否合理的权力,与有权制定最高运费率限额。此外,还禁止铁路公司从事其他商业业务以根除其用运输人和货主的双重身份实现运费的差别对待的机会。这些法案的出台( )
A. 意在引导垄断资本的有序发展
B. 增强了交通业多元化的发展活力
C. 反映出铁路国有化的政策导向
D. 顺应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共4个大题,其中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扬作为宫廷画院的画家,曾多次陪同乾隆皇帝下江南,其1759年完成了描述苏州城的《盛世滋生图》并进献给乾隆皇帝。以下三幅图片是《盛世滋生图》的局部。
材料二 1896-1937年苏州关进出口贸易折线图
(依据《苏州海关志》,苏州关进出口货值分类数据制作)
近代苏州的贸易主要以转口贸易为主,如杭州市场上需求的豆饼、豆等大宗商品主要是从我国东北地区经京杭大运河运至苏州,由苏州转口运往杭州。20世纪30年代,苏州出口产品仍主要以茶叶、丝绸、菜籽、菜籽饼等农产品为主。其中菜籽和菜籽饼主要运往日本,即使在抵制日货运动期间,仍有70%的菜籽饼销往日本。1931年之后,白银在国外的购买力大幅上升,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推出并实施法币政策,政策施行后,物价逐渐有所上涨,苏州地区的出口贸易照比1934年方有所恢复。
——摘编自张宝建《近代苏州对外贸易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盛世滋生图》的史料类型和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0年之后苏州关进出口贸易额下降的原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采集渔猎时代,把石制工具和火作为“外挂”的人类,生存方式本质上和杂食性动物(比如灵长类动物和熊)没什么本质区别。依靠光合作用转化太阳能的植物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生存的基础。以此来说,这一阶段的人类可以说是“靠天吃饭”。农业革命所带来的主要变化是用农业技术获得了相对稳定和高产的食物。然而,要是从获取能源的角度来解读,这一时代的人类还是“靠天吃饭”。无非是通过选育更高产的农作物、驯化更容易为人类所用的牲畜,提高转化太阳能的效率罢了。到了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不再靠天吃饭了。工业的本质是人类把地球母亲花了亿万年时间储存于地下的矿物、化石能源挖出来为己所用。相比用农作物来转换太阳能,人类获取能源的效率得到了几何级数的提高。通俗地讲,其特点就是进化到了“靠地吃饭”的境界。
——摘编自温骏轩《地图里的人类史》
材料二 在工业革命时代,虽然工厂制度得以建立,工业无产阶级开始崛起,城市制造中心也出现了,但伴随而来的是污秽的街道、拥挤不堪的住房,儿童和妇女不得不在烟囱工厂长时间工作。大多数家庭手工业已消亡,独立自由的工匠被迫加入雇佣劳动大军,城市无产阶级受尽剥削,不得不服从规训和严格的工作时间表。
——摘编自乔尔·莫克尔《启蒙经济:英国经济史新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获取能源方式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时代工厂制度的利弊。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重大基建计划
时期 基本情况 年均投资占首年GDP的比重 主要内容
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 1956年推出,主要为传统基建领域。采用公私合作方式(PPP融资模式),引入私人资本 0.56% 州际高速公路体系,铁道、大型水坝和电话网络
克林顿执政时期 1993年推出,主要为新基建领域。强调公私合作模式,对私人资本提供政策优惠与激励 0.29% 加大对交通运输和电力系统的改造以及推动通信技术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等
奥巴马执政时期 2009年推出,主要为传统基建领域。鼓励地方政府以发行债券的方式吸引私营部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0.08% 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兴建高速公路高铁,改善偏远地区的宽带网络等项目
拜登执政时期 2021年推出,主要为传统基建和绿色基建 1.37% 包括传统基建、劳动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网络建设等
——整理自腾讯财经《以史为鉴,美国基建对经济帮助有多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0-1978年中国基建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基建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中美基建的认识。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第一次世博会在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借此博览会英国展现了工业革命后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摘编自王学杰《世界博览会的起源及发展概况》
材料二 为纪念独立150周年,美国于1926年在费城举办了一届世博会。美国建造了五个展馆容纳主要的展品。一是自由艺术和制造宫,全部为美国展品,美国各行业的领头企业都在此设立展区,展示最新技术和产品,例如电影……三是美国政府和机械运输宫,主要是美国政府展,也有部分美国公司在此布展……
——摘编自郑英元《美国与世博会》
请以“世博会·世界史”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上饶市民校联考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阶段测试(三)
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A
【16题答案】
【答案】A
二、材料分析题(共4个大题,其中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史料类型:该图属于图像史料;一手史料。(任答一点即可)
史料价值:怀胥桥图为研究清代石桥建筑技艺提供了直观的参考,图片中的舟船可用于研究当时的水路交通发展情况及造船技术;云贵川广各省杂货老行可用来研究苏州与其他地区的贸易情况;棉布业招牌可以用来研究苏州商品经济的繁盛局面,商业经营类型,商标等内容;此外也可了解当时的城市布局,建筑形态,民众服饰等内容。(任答三点即可)但其属于绘画作品,包含作者的主观想象,且目的在于为皇帝歌功颂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与其他史料配合使用。
(2)原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影响苏州与东北的贸易;日本侵华加剧,中日贸易受到影响;苏州出口结构单一;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各国贸易;群众性爱国运动,如抵制日货影响苏州对外贸易;中国银本位的货币政策。(任答四点即可)
【18题答案】
【答案】(1)变化:
采集渔猎时代:人类依赖自然,通过石制工具和火来辅助获取食物,生存方式与杂食性动物相似,依靠植物光合作用转化的太阳能生存,即“靠天吃饭”。
农业革命时代:人类通过农业技术获得稳定和高产食物,选育高产农作物和驯化牲畜提高太阳能转化效率,但仍依赖太阳能,本质上还是“靠天吃饭”。
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开始挖掘地球储存的矿物和化石能源,能源获取效率大幅提高,转变为“靠地吃饭”。
(每个时代的概括,“三个时代”,如完整作答出“三个时代”的变化表现且语言表述规范,可再加分)
(2)利:①引发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②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增进经济效益;③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或答“工业城市的兴起”)。
弊:①产生新阶级对立关系(或答“新的阶级矛盾”,只答“工业无产阶级崛起”不得分);②工人劳动环境和生活条件恶劣,遭受沉重剥削,贫富分化加剧;③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
(利弊,各需至少答出两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赋分,如“存在雇佣童工的问题”,但需明确对应利或弊。)
【19题答案】
【答案】(1)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国防能力;改善了国民经济布局;推动了中外技术交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条件。(答出三点即可)
(2)特征:基建投资占GDP的比重较低;侧重于传统基建领域;注重私人资本的参与;重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答出两点即可)
(3)认识:基建应由政府主导或支持;基建资金来源应多元化;基建投资可以拉动经济,改善民生;基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辅相成;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基建侧重点有差异;中西方在基建上可以互为借鉴,共同发展。(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题答案】
【答案】论题:世博会是世界史的独特窗口。
阐述:世博会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独特见证者,从不同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中,能洞察到世界在科技、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迁。
1851年英国举办的第一次世博会意义非凡。当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此次世博会上展示了众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织效率,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蒸汽机车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交通运输方式,加强了地区间的联系。这些展品彰显了英国在工业领域的绝对优势,反映出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经济和科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推动了全球工业化的进程。
1926年美国举办的世博会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此次世博会上展示了电影等最新技术和产品。电影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也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载体。美国各行业领头企业积极参展,展现了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和创新能力。这表明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的新霸主。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深刻影响,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总之,世博会不仅是各国展示科技成果的舞台,更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缩影。它见证了各国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成就,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成为连接世界各国、促进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纽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