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总论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对思维、逻辑思维与科学思维的概括性介绍,也是全书的逻辑起点分论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主要阐述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主要阐述辩证思维的方法运用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主要阐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种方法构建知识网络《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关于概念关于判断关于推理含义基本特征方法:定义、划分含义和基本特征语言表达方式简单判断复合判断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知识框架准确把握概念第五课第六、七课第四课正确运用判断有效进行推理4.1 概念的概述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统编教材选必三《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1.科学精神:理解概念的含义与特征,正确运用概念,搜集经典概念,分析其内涵和外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扬科学精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2.公共参与:遵循规则,正确进行下定义、进行划分。核心素养课标要求1.识记概念的含义,理解概念与属性、概念与语词之间的关系。2.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3.理解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3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相关内容,并划出来。1.事物的属性及分类是什么?2.什么是概念?概念具有什么性质?3.概念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概念与语词有什么关系?4.什么是概念的内涵?什么是概念的外延?二者有什么关系?5.什么是相容关系?分为哪些情况?6.什么是不相容关系?分为哪些情况?自主预习概念的含义壹探究与分享一译文:在庄上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的字是日盗,小儿子的字是日殴。一天,日盗拿着衣服出去打耕地工具,他的母亲叫他时,说了“盗!”这样的话,官吏就抓住了他。接着,他的母亲又叫小儿子日殴去解释情况,但他只是一直叫“殴!殴!”,并没有改变声音。于是官吏就按照他的话殴打了他,直到他快要死去。《新论.鄙名第十七》载:“庄里有人,字其长子日盗,次子日殴,盗持衣出耨,其母呼之日:盗!吏因缚之。其母呼殴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之。盗几至于殪。”这种情况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儿子们的名字和他们母亲的呼唤,导致了误会和错误的判断,以及儿子们遭到惩罚。提示:如果不能明确概念,就有可能引起概念混淆,造成误解。生活中 引起概念混淆,造成误解的例子:1.配钥匙师傅:你配吗?(询问配钥匙)2.理发师:你还要脸吗?(剪发时询问是否需要修面)3.程序员:你对象呢?(代码中问变量)4.垃圾分拣阿姨:你是什么垃圾?(询问丢垃圾)5.食堂阿姨:你要饭吗?(询问点菜)6.快递小哥:你是什么东西?(询问购物的产品)7.宠物美容师:你狗叫什么?(询问宠物名字)8.驾校教练:你找死啊?(吐槽危险操作)9.牙医:你多久没开了?(指张嘴检查)10.算命先生:你算什么东西?(字面指算命内容)一、概念的含义(1)属性:事物总有许许多多的性质和关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属性例如:“西红柿是红色的”。其中“红色”是“西红柿”的性质。“4大于2”,这里“大于”表示的是“4”与“2”的关系。(2)分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属性本质属性非本质属性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特有的)某事物具有,其它事物也可具有的属性。事物泛指一切思维对象,既可以指自然界中的对象,如日月星辰,风雨等,也可以指社会现象中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还可以指思维中的对象,有概念、判断、推理、想象、直觉等。有一天,柏拉图与学生们在园林中散步。一个学生问柏拉图:“您说,人是什么?”柏拉图思考了半晌,对学生说:“人依靠两条腿走路,依我之见,人是两腿直立的动物。”于是有一个调皮的学生,不知从哪里抓来一只鸡,问柏拉图:“请问老师,这是人吗?”鸡长有两条腿,但鸡显然不是人。柏拉图觉得自己的说法有漏洞。连忙修正自己刚才的说法:“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腿直立的动物。”柏拉图心想:人与鸡的区别只不过在于人没有羽毛而鸡有羽毛。又有一个学生,找来了一只拔光了羽毛的鸡,在柏拉图面前高高举起.问老师:“这只没有羽毛的鸡,难道是您说的人吗?”“哈哈哈!”学生们大笑了起来。从此以后,学园的学生就把那只没有羽毛的鸡称作“柏拉图的人”。思考:你能否概括出人的属性,并能否说出什么是人(人的概念)?情景探究(3)概念: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有四肢能用肺呼吸能血液循环能直立行走能思维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生产工具其他动物也可具有,属于非本质属性人特有的本质属性,将人与其他物种区别开来小结:“人”是能思维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概念)一、概念的含义例:“人”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人的男、女、老、少等个性特征,抽象出“人”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比如张三或李四,而是指所有的“人”。例: 在表示“人”这个概念时,“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人们认识了这些本质属性,才能产生“人”的概念。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它们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2.概念①含义: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②特点: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3)概念的表达: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非一一对应)。①多词一义: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②一词多义: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一、概念的含义(概念与语词的关系--语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例如:“母亲”和“妈妈”“Mother”是不同的语词,但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去世的说法有逝世、圆寂、驾崩、仙逝、走了、归天、过世相关链接:白头翁会飞,王爷爷是白头翁,所以,王爷爷会飞。“白头翁”有时表示一种鸟,有时表示白头发的老汉。这个语词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概念。混乱地使用不同的概念,是不合乎逻辑的。情景探究思考:下文中每个“意思”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启示?小华给朋友送红包时,两人的对话颇有“意思”。朋友:“你这是什么意思?”小华:“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朋友:“你这就不够意思了。”小华:“小意思,小意思。”朋友:“你这人真有意思。”小华:“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朋友:“那我就不好意思了。”小华:“是我不好意思。”朋友笑了:呵呵,我对你有点意思了。小华心想:嘻嘻,我就是这个意思。从对话中可知,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小结:概念与属性、语词的关系项目 概念与属性 概念与语词关系 ①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②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③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①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非一一对应)②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③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结论 把握概念,就是 把握其本质属性 对概念和语词进行区分,避免概念的混淆生活中的“概念”趣事概念的基本特征贰探究与分享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求“马”,给“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求“白马”,给“黄马”“黑马”就不合要求。“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马讲的是“马的颜色”。颜色不同于形体,所以“白马非马”。思考:你是否同意公孙龙的论证?为什么?【评析】对公孙龙的论证,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①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白马”的内涵大于“马”的内涵,因为“白马”既要具有“马”的一切属性,还要具有“白”颜色这个属性。因此从概念的内涵来看,“白马”不是“马”。②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是在指“谁”,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什么。“白马”的外延小于“马”的外延。“马”的外延可以涵盖“黄马”“黑马”“白马”等所有的马,而“白马”仅反映白色的马。因此从概念的外延来看,“白马”是“马”的一种,二者是种属关系,从外延角度看,“白马”当然是“马”。1.内涵与外延二、概念的基本特征(1)内涵: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2)外延: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例如:“人”这个概念,其内涵是“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例如:“人”这个概念,它的外延包括男人、女人;未成年人、成年人;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概念的内涵确定,一定条件下,其外延就可以由之而确定;反之,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其内涵也可以因此而确定。(3)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例如: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内涵比三角形的内涵大,它在三角形内涵的基础上增加了“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内涵,因而直角三角形的外延就比三角形的外延小。它在三角形的外延中排除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反之,三角形的内涵比直角三角形的内涵小,其外延比直角三角形的外延大。二、概念的基本特征概念 内涵(是什么) 外延(有哪些)书籍 装订成册的著作的总称法律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建筑 人工建造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物质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正数 比0大的数历史书、军事书、农业书、医学书、文学书等《商法》、《经济法》、《宪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法》……庙宇、宫殿、房屋、桥梁……空气、书桌、磁场0.2、1、1.5、8、100……2、不同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1)相容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1)划分标准: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交叉关系类型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ABABABAB(2)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AB全异关系矛盾关系ABCA+B=C如:“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合同反对关系ABA+B<CC如:“输”和“赢”输+赢<比赛结果,比赛结果除了输和赢外,还有平局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且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2、不同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1)相容关系:在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种类 内容 图示 举例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母亲和妈妈属种关系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 蔬菜和辣椒种属关系 南京和江苏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小学生和演员(2)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全异关系 不具有相同部分矛盾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反对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黑色和红色小结: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项目 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含义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部分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 类别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阐释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被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规则/公式 所有的A都是B, 所有的B都是A 所有的B是A ,有的A不是B 所有的A是B ,有的B不是A 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 A+B=C A+B图示课堂小结概念的概述概念的含义概念的基本特征属性概念含义分类含义特征表达方式内涵外延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全同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2024·海南海口·统考)从概念的外延关系来看,下列示例中正确的是( )课堂作业1.(2024·海南海口·统考)从概念的外延关系来看,下列示例中正确的是( )D2.甲组同学用图表示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下列组合中符合下图示意的是( )A.S: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P:基本政治制度 B.S:国体 P:政体C.S:侵权责任 P:违约责任 D.S:担保物权 P:质权课堂作业D3.从概念的外延来看“中学生“与”学生”、“中国”与“台湾省”是A.属种关系、交叉关系B.属种关系、种属关系C.种属关系、属种关系D.种属关系、全异关系D课堂作业4、下列对概念认识正确的是( )①概念是反映事物属性的思维形式②概念的基本特征是抽象性和概括性③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D课堂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