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宁中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宁中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宁中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第1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有研究人员认为,蒙古西征可以说一拳轰开了阻塞的丝绸之路,期间溅起了无数血花,过程是血腥的,结局对当地是惨痛的,却造就了无数个“马可·波罗”。该观点强调( )
A.蒙古西征有利于东西方文明的沟通 B.《马可·波罗行纪》引发了新航路开辟
C.蒙古西征比欧洲早期殖民扩张残暴 D.马可·波罗开辟了欧亚之间的丝绸之路
2.在古希腊,对于人是用感觉还是用知识作为衡量标准一直存在争议,苏格拉底认为可以作为衡量标准的只能是知识,感觉是靠不住的,但普罗泰哥拉认为感觉是真实的,被感知的事物、对象也是真实的。据此可知( )
A.知识是认识事物的唯一尺度 B.二者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存在根本差异
C.智者学派的观点影响较广泛 D.二者的思想观点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3.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上》指出:“理论上讲......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们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居住在当地的迈提克(官方对外来移民的称呼)。”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 )
A.雅典明确禁止雅典公民同外国人结婚 B.雅典传统对公民资格的规定
C.雅典人对外国女性持有偏见 D.雅典奴隶制度的狭隘性
4.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④ B.③ C.② D.①
5.下列作物中,由玛雅人首先培植的是( )
A.玉米 B.粟 C.水稻 D.大豆
6.两汉时期,日本统治者经常派使者到中国朝贡并接受册封。隋朝时,日本企图侵占朝鲜,并在使隋提交的国书中使用“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之语,后又表述为“东天皇敬问西皇帝”。这反映出( )
A.日本的自大和扩张野心 B.日本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大化改新强化中央集权 D.朝贡体系维系东亚和平
7.古代西亚和北非孕育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区域。下列项中,属于古代西亚和北非独特文化成就的有( )
①创造了楔形文字
②发明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③建造了桑奇大塔
④兴起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1858年,英国通过法案将东印度公司所属领土划归王室,由王室委派印度事务大臣统管。19世纪末,英印政府在印度推行税制改革、铁路修筑等措施,对知识分子则采取孤立手段,不允许他们参与政府管理。这说明( )
A.特许公司全面退出英国海外殖民舞台 B.印度无产阶级已登上政治斗争舞台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严重危及英国统治 D.英国试图遏制印度民族运动的发展
9.希罗多德认为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这是在肯定下列哪一因素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
A.迷信思想 B.宗教信仰 C.地理环境 D.工程建筑
10.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这些城市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
A.社会稳定 B.耕地面积增加,生产力水平提高
C.农业发展的机械化 D.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
11.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下列属于波斯帝国特征的是( )
A.以希腊文化为主导,吸收西亚和北非的文化
B.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C.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税收体系,以货币税为主
D.国王是最高主宰,主张君权神授
12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由富有的“贤哲”做统治者,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持这一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是( )
A.墨子 B.普罗泰戈拉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13.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发生重大变化:教育目的从培养演说家改为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和官吏,对私立的初等学校实行国家监督,把部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改教师的私人选聘为国家委派。罗马帝国的教育改革的目的是( )
A.推动商品经济的繁荣 B.对希腊文化的继承
C.维护君主独裁统治 D.实现了区域文化的统一
14.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播到亚洲、欧洲等地区,提高了人们的抗饥荒能力;与此同时,烟草也传播到世界各地,部分人逐渐养成了抽烟的恶习。由此可知,物种的交流与传播( )
A.决定部分人的习惯 B.改变人类饮食习惯 C.对人类有双重影响 D.严重危害人
类健康
15.某地区形成了国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的等级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的封君又可能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这一现象出现在( )
A.古代希腊 B.近代俄国 C.古代印度 D.欧洲封建社会时期
16.人类学研究表明,狩猎采集群体平均规模为25-50人,随着季节的变化和追踪猎物而迁徙,呈现出群体规模小、迁徙频繁的特点。这一特点在根本上受制于( )
A.食物资源的波动 B.生产工具的状况 C.生物生长的规律 D.生产资料的共有
17.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下列对这三个机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机构成员均由抽签选举产生 B.议事会成员的选举体现比例代表制
C.雅典的司法权均归民众法庭 D.城邦公民必须参加公民大会
18.《罗马民法大全》规定:“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据此可知罗马法( )
A.自由民获得同等权利 B.功利主义色彩较浓厚
C.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 D.体现一定的理性精神
19.古巴比伦王国曾出台了诸多针对欺行霸市、哄抬物价、掺假伪造等不正当竞争现象的法律条文。如《汉谟拉比法典》第108条明确规定:“倘卖酒妇不受谷以为西克拉之费,而按超重的砝码收银,而西克拉之定率量比之谷物之定率量为低,则此卖酒妇应被检举。”这说明古巴比伦( )
A.立法思想蕴含着契约精神 B.法理内涵得到了有效补充和完善
C.市场管理注重物权的保护 D.国家治理利于强化法律的适用性
20.如图的漫画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对殖民地的大肆掠夺。据此判断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动机是( )
A.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
B.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
C.到海外寻求财富
D.传播欧洲先进文明
21.西亚和埃及可以说是近邻,两个文明同起于大河流域,有着非常相似的孕育地貌,但文化上又有着一定程度的不同,这说明大河文明的产生既有其必然性又充满了各种不同的偶然特点。下列项中,不属于古代西亚、埃及文化相似之处的是( )
A.依据河水涨落发明太阳历 B.创造了世界上古老的文字
C.创作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 D.建筑和艺术成就尤为突出
22.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美洲通过征服活动建立了奴役制的殖民地,他们强迫土著居民充当矿业生产和热带出口作物生产的劳动力。当土著居民因来自欧洲的传染病侵袭和过度劳累的折磨而大量死亡时,他们又从非洲贩来大量黑人奴隶充当主要劳动力。这一状况( )
A.推动新旧大陆的经济互补与和谐发展 B.促使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
C.在客观上促进了美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D.极大地改善了世界商品的流通
23.希腊化时代的埃及,祭司们使用希腊神祇的名称,将马其顿的月份名称与埃及的日历等同起来,将皇室名称变为希腊语,给具有上千年传统的埃及宗教和君主制度涂上一层希腊色彩。据此可知,希腊化( )
A.重塑了埃及文明的内核 B.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C.完成了区域文化的统一 D.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隔阂
24.大化五年(649年),日本孝德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并建立“置八省百官”的中央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材料中这些改革措施的作用是( )
A.编订律令法典,建立起法律体系 B.庄园经济形成,调动农民积极性
C.改革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武士集团形成,促进了社会发展
25.苏格拉底强调“哲学终极目的是改善人的本性”,认为研究自然不会使人获得真理,心灵才是万物的原因和依据。这说明苏格拉底( )
A.强调对道德的追求 B.关注人类社会和认识自己
C.认为理性高于感觉 D.认为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26.虽然从法律上看,斯巴达长老会和国王拥有相当的权威,可是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他们的地位并不显赫。监察官对国王形成了有效监督,公民大会在选举、宣战、媾和等重要问题上享有决定权。斯巴达政体200年来的稳定,也反映了公民对自己的地位相当满意。这说明斯巴达( )
A.长老会和国王具有绝对权威 B.实行直接民主政治
C.公民大会垄断一切军政大权 D.有较强的公民意识
27.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重大的影响是( )
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导致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
28.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即位,第二年他以中国古籍《尚书》中的“施教化,大治天下”改年号为“大化”,并颁布诏书进行改革,成为日本历史上首位实行年号制度的天皇。这说明,孝德天皇( )
A.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B.全面推行了儒学教育
C.照搬了中国政治体制 D.加强了幕府专制统治
29.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入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商业革命的发展 D.自然科学的
发展
30.西塞罗说:“苏格拉底将人们的视野从自然转向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美德、善、恶的问
题。”他旨在说明苏格拉底( )
A.强调道德和知识有机结合 B.注重研究的主观性、相对性
C.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 D.认为人是哲学研究的主体
第11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古代世界的帝国】
材料一波斯帝国的交通网络由主要城市之间的御道和连接各地方村镇的普通道路组成。御道作为交通网络的主要干线,沿途所建驿站的位置均保持相等的距离,优质的道路建设和维护使得军队等大型往来人员均可通行。无论是御道还是普通道路,波斯帝国都会定期派巡查员检查道路情况,清理路面上妨碍正常通行的因素。波斯人的道路系统并不对民间商人开放,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文件中一般会标明出行人数、目的地以及人员车马在驿站中所得补给的种类和数量。
-摘编自李智《从苏美尔到波斯: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材料二影响帝国城市的另一个因素是罗马的道路系统。交通要道把整个帝国连为一体,从伊布拉坎(今天的约克),经由梅蒂奥拉努和君士坦丁堡的陆路,一直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最初,这些交通要道是为了军事和国家目的而开发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帝国早期,但是它们也被广大公民所使用。路上有3种类型的歌脚点:城市、过夜的旅馆和换马的地方。这些歇脚点之间最长的距离大约是20罗马里(30千米),并且一般情况下每8到10罗马里就有一个歇脚点。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道路确实将罗马内部联系到了一起。由于人员和货物的经过,沿线城市更容易繁荣起来。
-摘编自【英】西蒙·普莱斯、彼得·索恩曼著《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道路系统的共同点。(9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古代帝国道路修建的影响。(9分)
32.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表现形式又有所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
-摘编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2分)哪一朝代创立?(2分)并分析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9分)
宁中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答案解析
【答案】
1.A 2.D 3.B 4.C 5.A 6.A 7.A
8.D 9.C 10.C 11.D 12.D13.C14.C
15.D16.B17.B18.D19.D 20.C21.A
22.C23.B24.C25.B26.D27.A28.A
29.A30.D
31.【小题1】共同点:为政治、军事目的而开发;建成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道路网;政府重视交通管理,均设有驿站或歇脚点等服务场所。
【小题2】影响:改善了帝国内部的交通;加强中央了对地方的管理;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后世交通建设提供了借鉴。
32.【小题1】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朝代:秦朝。
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抵御外来侵略,防止分裂割据;有利于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小题2】特征: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视才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