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判断的概述最新课件-2025年春季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判断的概述最新课件-2025年春季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总论
第一单元:树立
科学思维观念
对思维、逻辑思维与科学思维的概括性介绍,也是全书的逻辑起点
分论
第二单元:遵循
逻辑思维规则
主要阐述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第三单元:运用
辩证思维方法
主要阐述辩证思维的方法
运用
第四单元:提高
创新思维能力
主要阐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种方法
构建知识网络
《逻辑与思维》
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关于概念
关于判断
关于推理
含义
基本特征
方法:定义、划分
含义和基本特征
语言表达方式
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推理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知识框架
准确把握
概念
第五课
第六、七课
第四课
正确运用
判断
有效进行
推理
判断的概述
判断的表达
与类型
1、使用判断的原因
2、判断的含义
3、判断的基本特征
4、判断真假的检验标准
判断及其
基本特征
1、判断的表达形式:语句
2、判断的类型
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知识框架
5.1 判断的概述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科学精神:
通过分析比较判断的不同类型的特点,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意识,发扬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
根据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自觉进行正确判断。
核心素养
课标要求
能够举例说明判断的基本特征。
2.能分析具体语句是否表达判断,并说明其类型(简单/复合)。
3.结合生活实例,论述正确判断对个人和社会实践的意义。
柯南神级推理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第一目
新课导入
《笑林广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个邮差递送紧急公文,当官的恐怕他走得慢,拨一匹马让他骑。邮差赶着马跑,别人问他:“如此急事,怎么不骑马跑 ”邮差回答说:“六只脚走,岂不比四只更快!
(1)送信人的认识错在什么地方?
(2)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启示: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使用判断的原因
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
2、判断的含义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就是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
例如:① 世界是运动变化的(肯定)
② 这杯奶茶不好喝(否定)
阅读笑话,完成下面问题:
我:“老板,你这清炒油麦菜是荤菜还是素菜?”
老板:“当然是素菜了。”
我:“那这条虫是怎么回事?”
老板:“呃……它也是来吃饭的。”
我:“它吃饭凭什么我付钱?我又不认识它!”
老板哭着说:“它为了这顿饭,把命都丢了,你还能要求它AA制吗?”
请结合这则笑话的内容,找出表达判断的语句。
思考:为什么疑问句一般不是判断?判断有什么特征?
分析判断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3、判断的基本特征
①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
【示范评析】: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
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
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
这里,小李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小张表达了一种肯定,小赵表达了一种否定。
【思考】材料中谁说的话是判断?
小李: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不是判断)
小张:表达了一个肯定(是判断)
小赵:表达了一个否定(是判断)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示范评析】: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
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
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
这里,小李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小张表达了一种肯定,小赵表达了一种否定。
【思考】小张和小赵的话都符合实际情况吗?
后来经过实地考察与了解,证实了小杜和小李的判断是正确的。
② 判断有真假之分。
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真判断)
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不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假的。(假判断)
3、判断的基本特征
相关链接
哲学认识论是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形式逻辑研究判断只是从形式上研究其真假特征,以及判断之间在形式上的真假关系。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确定某个判断的真假往往需要借助于语境。语境涉及上下文、时间、地点、被指对象等多种因素。比如,“现在是上午8点整”这个判断究竟是真还是假,要看说话者所指的时间在什么时区,表示时间的装置是如何设置的,等等。
侧重于
思维的内容
侧重于
思维的形式
侧重于
具体的语境
4.判断的两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1)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2)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3)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第二目
探究与分享
以下三个语句都试图表达判断。
1.这是新学生宿舍。
2.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
3.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
下面表达是否明确或准确,为什么
1.“新”的含义表达不明确。因为这句话既可以表达“新学生”,也可以表达“新宿舍”。
2.语句中概念搭配不当。因为能呼吸的只有空气,不应该包括阳光和海水。
3.语句表达的条件判断是错误的。因为吸烟只是患肺癌的可能条件,不是必然条件。
准确的判断表达:
含义要明确
概念搭配要恰当
条件关系要正确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1) 表达形式:
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补充:离开语句的判断是不存在的)
(2) 判断和语句的关系:
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3) 语句作判断时应注意:
① 不做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② 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注意:一般来说,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表达判断,疑问句、祈使句、设问句不表达判断。
例如:“你能帮我拿本书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不是判断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以下的陈述时否是判断句?
①思想政治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
②难道这不是你的责任吗?
③地球是圆的
④你快过来!
⑤啊,是黄河啊!
⑥ 请把窗户关上!
⑦你真是太可爱了!
①陈述句,表判断
②反问句,表判断
③疑问句,不表判断
④祈使句,不表判断
⑤感叹句,不表判断
⑥祈使句,不是判断
⑦感叹句,表判断
(1)关系: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2)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对于同一个判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语句表达形式。
(3)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在不同语境里,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而判断就是语句的思想内容,所以,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知识拓展】:全面理解判断和语句的关系
例如: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没有一个人是不会死的。人总是要死的。凡人皆有一死。人统统要死的。难道有人不死吗?都表示同一个判断“人是要死的”。
例如:他走了。——可以表示为“他离开这里了”或“他死了”这样两个判断。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语境或语句的歧义造成的。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2、判断的类型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1) 简单判断
①含义:是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②类型: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性质判断: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关系判断: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简单判断
例如:
他是中学校长。(性质判断)
张华认识雷锋。(关系判断)
这两个判断拆解后是概念,它们是不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2、判断的类型
(2) 复合判断
①含义:含义: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
②类型: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联言判断:断定事物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选言判断:断定对象在几种可能情况下,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
假言判断:断定一个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
例如:
“今天天气晴朗,而且温度适宜。”(联言判断)
“假如你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假言判断)
“这次考试失利,或者是因为准备不足,或者是因为心态问题。”(选言判断)
归纳总结
类型 含义 举例
性质判断 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抗日战争是场正义战争
关系判断 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简单判断 小李和小王是好朋友。
联言判断 断定事物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林予不仅是政治科代表,还是班长
选言判断 断定对象在几种可能情况下,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 面对困难要么迎头而上,要么退缩不前
假言判断 断定一个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 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跑操。
1、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
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3、毛主席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还是一位哲学家。
4、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
5、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6、我们可以出发吗?
思考:下列判断属于哪种判断类型
简单判断的性质判断
简单判断的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的联言判断
复合判断的假言判断
复合判断的选言判断
不是判断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判断的概述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使用判断的原因
判断的含义
判断的基本特征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判断的表达:语句
判断的类型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有真假之分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
相互联系
课堂小结
判断真假的检验标准:实践
https://www./bangumi/play/ep323614
观看柯南视频
课堂练习
1、下列表达不属于判断的是( )
A.小王和小李是同学
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C.今天是阴天还是晴天呢
D.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C
2.“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理念,信任而不是猜忌,携手而不是挥拳,协商而不是谩骂。”习近平主席的这些话语掷地有声。由此我们可作的简单判断是
①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携手合作关系
②国与国之间已经形成了“拉手”和“拆墙”关系
③中国与他国之间既坚持“拉手”“拆墙”,又坚持信任协商
④中国坚持发展与他国之间合作共赢的关系
A.① ③ B.①④ C.② ③ D. ②④
课堂练习
B
3、“所有股票都是有价格的。”
“所有生物都是进化的。”
“所有法律都是具有强制性的。”
这三个判断( )
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是相同的
②在结构上是不同的
③具有相同的逻辑形式
④在结构上是相同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课堂练习
4、简单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下列判断中属于性质判断的是
①中国位于亚洲东部
②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③高二(6)班的有些同学不是团员
④张三比李四大五岁,李四比王五大五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