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 课时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课件+讲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 课时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课件+讲义)

资源简介

课时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
课程标准 —
学习目标 1.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基本地形部位及特征。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学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
目标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
(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 500 m,乙点海拔为500 m。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与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与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 000 m。
2.等高线
(1)概念: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2)基本特征
特征 含义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同图等距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等高距
密陡疏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凸低为脊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凸高为谷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重叠为崖 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3.常见地形部位判读
地形判断 示意图 等高线图 等高线组合状态 说明
山丘山峰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 图中线段为示坡线,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
盆地(洼地)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图中线段为示坡线,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低
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中间高于两侧 图中虚线为山脊线,也称分水线
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中间低于两侧 图中虚线为集水线,河流沿此处向外流出
鞍部 两组表示山峰的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
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处 在等高线重叠处,用一组与等高线垂直的示坡线表示
概念解读 示坡线
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斜坡降低方向的短线。
绘图 在下图中用实线箭头绘制A、B、C、D四点坡面径流的方向,并简述坡面径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关系。
答案 绘图如下:
关系:坡面上的径流流向与等高线垂直并指向海拔低处。
1.等高线地形图中五大地形类型的判读方法
海拔范围 等高线特征
高原 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 等高线在四周密集,在中间稀疏
山地 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 等高线密集
丘陵 200~500米,相对高度小于200米 等高线稀疏
盆地 没有一定标准 四周等高线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稀疏,数值小
平原 200米以下 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2.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大小的判读
(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分布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①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大小关系为:B>D>A>C。
②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大小关系为:A>C>D>B。
③综合比较时,应利用“垂直距离/水平距离”来计算,比值越大,坡度越陡。
3.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特征的判读
(1)判断河流流向、流域面积及水库储水面积
判断流向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
判断流域面积 根据山脊线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域范围,估算流域面积
判断水库储水面积 找到最高水位的海拔,根据此海拔等高线围绕的范围,估算其面积
(2)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判断水系特征 ①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②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③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④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判断水文特征 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资源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②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有关;③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洪)积扇
下图为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等高线图(单位:米),图中A、B、C三地为城镇。
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该地地形的主要类型,并简述判断理由。
答案 主要地形类型:低山丘陵。理由:海拔大多在200~1 000米之间,地势起伏明显。
2.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
答案 海拔在200~400米之间;山谷出口处;有河流流过;跨河分布。
3.某中学两组同学欲进行登山比赛,计划从丙地出发分别沿L、P线路攀登狮山和虎山,但L线路小组同学抗议比赛线路不合理,请你为L线路组同学简述理由。
答案 L线路中狮山的等高线比P线路中虎山的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L线路的实际路程略长于P线路。
(山东地理)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 200 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魔鬼营地”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该日珠峰顶部(28°N,87°E)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
A.7:20以前 B.7:20~7:39
C.7:40~8:00 D.8:00以后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丙、丁位于山脊,乙位于鞍部,这三个营地所处的地形部位都有利于空气流动,只有甲位于山谷,地形封闭,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A对,B、C、D错。第2题,已知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可推知温州日出时刻为地方时5:08,则同纬度且同海拔的各地日出地方时都是5:08。如果海拔升高,则日出提前,日落推迟,所以珠峰峰顶日出地方时应该是5:08之前。珠峰顶部地方时5:08对应的120°E地方时为7:20,故珠峰顶部日出的北京时间应在7:20之前,选A。
目标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与温差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之间的海拔,就可以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根据对流层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T差=(0.6 ℃·H相)/100 m。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如图中甲处,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Δd为等高距,H大为陡崖处交会的等高线的最大值,H小为陡崖处交会的等高线的最小值。则图中n=4,Δd=100 m,H大=400 m,H小=100 m,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进行以下计算:
计算公式 上图实例
陡崖的绝对高度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H大≤H顶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H小-Δd<H底≤H小 0陡崖的相对高度(H) (n-1)Δd≤H<(n+1)Δd 300 m≤H<500 m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1)公式法
一般来说,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等高距为Δ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公式求算:(n-1)Δd(2)交叉相减法
4.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计算
(新课标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环绕山峰的等高线海拔最高;靠近河流两侧的两段等高线是该图示范围内海拔最低的。再依据等高距为100米,得出图中的河流西岸等高线从高到低分别为500米、400米和300米。河流东岸等高线自西向东依次为300米、400米,Q地在400米等高线偏高的一侧,海拔应大于400米。第2题,初步判定河谷高程在200米到300米之间。再根据瀑布的落差为72米,可判断桥梁附近河岸高程介于200米到228米之间。又因山峰高程为580米,故山峰和河岸的高差介于352米到380米之间。
课时精练
[分值:100分]
(选择题1~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6~15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2025·陕西西安期中)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局部等高线(等高距为1 m)。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地貌景观最可能是(  )
A.新月形沙丘 B.山地梯田
C.三角洲平原 D.滨海沙滩
2.图中①②③④的数值依次是(  )
A.1 202、1 203、1 204、1 205
B.1 203、1 204、1 205、1 207
C.1 202、1 203、1 203、1 204
D.1 203、1 203、1 204、1 204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图示地区海拔较高,等高线分布疏密相间,比例尺较大,判断是山地梯田,B正确;新月形沙丘的等高线是新月形的,呈闭合形态;三角洲海拔低,等高线稀疏;滨海沙滩海拔低,等高线稀疏。第2题,相邻等高线较稀疏的应相等,较密集处应相差一个等高距,故①②相等,根据递变规律判断为1 203;③④相等,根据递变规律判断为1 204。选D。
(2024·江苏泰州开学考试)下图为“北半球某地7月等温线(单位: ℃,等温距为1 ℃)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地区(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
C.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
D.形成向心状水系
4.湖泊中甲地温度可能是(  )
A.28.5 ℃ B.27.5 ℃
C.26.5 ℃ D.30.5 ℃
5.如果在a、b两等温线之间的河段开发急速漂流项目,则最适合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3.B 4.A 5.B
解析 第3题,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可以判断图示地区中部为河流发源地,地形以山地为主,A错误。图中等温线的分布与等高线一致,等温线延伸方向即山脉走向,结合河流源头是分水岭和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B正确。根据指向标可知,图示地区整体地势特征为中部高、东北和西南两侧低,C错误。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由题图可知,河流由中部流向四周,因此水系呈放射状,D错误。第4题,图示中心闭合等温线数值最小,越往四周等温线数值越大。因此湖泊外围闭合等温线左右两侧的等温线分别为29 ℃和30 ℃。夏季的湖泊为冷源,其温度较周围低,则根据等值线的闭合原则应采用较小数值(29 ℃),所以可以判断,甲地温度在28 ℃至29 ℃之间,A正确。第5题,根据图中等温线的走向可以判断,影响其数值高低的因素主要是地形,a、b两等温线之间的温差固定,表明其高差一样,则河流长度越短,流经地区坡度越大,流速越快。从图中可以看出②河流在两等温线之间的流程最短,所以流速最快,最适合开发急速漂流项目,B正确。
(2025·山西大同期中)读“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6~7题。
6.图中瀑布(  )
A.落差最大可达80米以上
B.冲刷岩石多石灰岩
C.在甲处观赏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
D.为保证水量稳定需上游水库在夏季开闸放水
7.图示地区(  )
A.总体地势南高北低
B.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
C.最低处海拔不足900米
D.河流两岸的坡度平缓
答案 6.B 7.C
解析 第6题,该瀑布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广布,B正确;读等高线可知,该瀑布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20米,所以瀑布海拔应在20米~60米之间,故其落差最大可接近60米,A错误;瀑布的最佳观赏位置是瀑布下方仰观的位置,甲处位于瀑布的上游,且其海拔高于瀑布,并不能看到“瀑布挂前川”,C错误;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充足,不需要上游水库放水,D错误。 第7题,图示等高距为20米,据此推知最低处海拔低于880米,C正确;该区域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瀑布以下河段两岸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A、B、D错误。
(2024·江西景德镇期中)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旅游景区等高线地形图”,白水河桥梁上游有瀑布,其落差35米。完成8~9题。
8.图中桥梁所在地的海拔可能为(  )
A.390米 B.380米
C.370米 D.360米
9.据图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甲村不可以看到龙山
B.冬季桥梁处河流可能结冰期较长
C.甲村河流北岸居民点规模大,可能是因为光照条件好
D.乙村往往通过河运与甲村交往
答案 8.D 9.C
解析 第8题,图中桥梁周边的等高线数值是400,图中等高距是100米,桥梁在河流之上,河流处地势较周边低,在桥梁的上游有陡崖瀑布,落差是35米,而陡崖的海拔不会超过400米,所以位于陡崖瀑布之下的桥梁海拔不会超过365米,D正确。第9题,甲村在龙山的山脚下,在甲村向龙山顶望去视线并未受到地形遮挡,在甲村可以看到龙山,A错误;我国东南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和,河流一般不会有结冰期,B错误;甲村河流北岸居民点位于河谷北坡,光照时间较长,规模较大,C正确;甲、乙两村之间的河流有陡崖瀑布,水运条件差,两地联系不适宜采用水运,D错误。
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茂密,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该地区铁路兴建历史悠久,直到今日仍保留大量客运无空调老式内燃机绿皮车,电气化铁路少。下图示意大兴安岭某地区,该地区由于季节环境的变化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铁路延伸所在地形及其主要用途分别是(  )
A.山谷、货运 B.山谷、客运
C.山脊、货运 D.山脊、客运
11.推测图示区域列车行驶速度最慢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10.A 11.D
解析 第10题,结合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该地区铁路线路繁多,且主要沿着山谷(等高线凸向高海拔方向)延伸。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为我国重要的原始林区,是我国主要的林业基地之一,该地区密布的铁路线路主要是以承担原木的运输为主,A正确;该地区为林区,人口稀少,交通线主要沿山谷延伸,B、C、D错误。第11题,该地位于东北地区北部,纬度位置高,冬季寒冷漫长。冬季由于降雪量大,路面积雪厚,此时为确保安全,列车行驶速度最慢,D正确;其他季节温度较高,地面没有积雪或少有积雪,A、B、C错误。
(2024·山东聊城模拟)成都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开展“观察家乡的地貌”活动,在此过程中,某同学通过手机App获取了观察点5的海拔。图a示意观察点5的海拔,图b为“该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观察点5和观察点2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22米 B.82米
C.108米 D.98米
13.坡度、坡向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坡度和光照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好
B.甲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差
C.乙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好
D.乙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差
答案 12.C 13.D
解析 第12题,由图a可知,观察点5海拔是162米,由图b可以看出,该图中等高距是20米,观察点2海拔在40~60米之间,因此观察点5和观察点2之间的相对高度在102~122米之间,选C。第13题,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读图b可以看出,与乙坡相比,甲坡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更和缓,A、B错误;成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根据图中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向可知,甲坡是阳坡,光照条件好,乙坡是阴坡,光照条件较差,且乙坡等高线密集,坡度大,选D。
2024年暑假期间,我国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到南美洲西海岸某地开展地理研学活动,下图示意该地区的土壤表面等高线(实线,单位:米)和基岩表面等高线(虚线,单位:米)分布。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四地中土壤厚度最薄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图中戊处的海拔可能是(  )
A.825米 B.823米 C.817米 D.814米
答案 14.B 15.C
解析 第14题,根据题干可知,实线表示土壤表面等高线,虚线表示基岩表面等高线,土壤厚度为土壤表面等高线与基岩表面等高线的差值,差值越小,土壤越薄。通过计算可知,甲的土壤厚度范围为20~30米;乙的土壤厚度范围为5~15 米;丙的土壤厚度范围为20~30米;丁的土壤厚度范围为15~25米。故B正确。第15题,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知戊处的海拔(即土壤表面高程)范围为815~820米,故选C。
答题指导2 等值线图的判读
1.主要特征图示
2.判读步骤
判读要素 判读技法
看图名 确定等值线图类型,判断相关的影响因素
读数值 数值的大小;数值的递变规律 同线等值、全图等距(等值距);相邻两线相差一个等值距或数值相等;河谷两侧等高线对称分布;最高、最低值及其位置
比疏密 相邻等值线之间的间距大小差异 线密差值大、变化大,线疏差值小、变化小
看走向 走向即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可以判读主要的影响因素 描述语言:“大致呈东西走向”“大致与纬线(等高线、海岸线)平行”“东段大致呈东西走向、西段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有明显弯曲的走向需要分段描述
辨弯曲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等值线凸向高值区,说明弯曲处的数值比左右两侧的数值较低,如山谷地区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低压槽等压线向气压高处凸出;等值线凸向低值区,说明弯曲处的数值比左右两侧的数值较高,如山脊地区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高压脊等压线向气压低处凸出;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相同,由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析闭合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如上图中若a>b>c,则甲处数值大于a,乙处数值小于c
观特殊 观察等值线图中的特殊地方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存在台风
3.描述等值线分布特征
(1)多条等值线:①分布不均衡(总述);②数值变化趋势(从××向××增大或减小);③极值分布(××最高,××最低)。
(2)单条等值线:①走向(与纬线/经线/河流/海岸线走向一致或呈××走向),如果该条等值线弯曲度较大,还应分段描述(如东段呈××走向,西段呈××走向);②弯曲变化。
(2024·河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等高线地形图反映了地表形态的起伏状况,是研究地表形态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重要参考。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的地形地势特点有(  )
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③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④中北部为山地、丘陵,南部为平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图示区域适宜开展攀岩运动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与李村相比,刘村规模较大的区位条件有(  )
①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 ②河流水量丰富,耕地面积大 ③河运条件好,对外联系便利
④面向大海,气候湿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1.B 2.B 3.D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该区域山地丘陵面积大,①正确。中部、北部为山地、丘陵,南部为平原,④正确。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②③错误。故选B。第2题,甲为山顶、丙为山脊、丁为鞍部,均不适宜开展攀岩运动;乙为陡崖,地形陡峭,适宜开展攀岩运动,B正确。第3题,由图可知,刘村、李村均位于平原地带,①错误。刘村临近的河流干支流河道宽,位于河流下游,水量大,提供的淡水资源多,且耕地面积大,供养的人口多,②正确。河道宽,干支流交汇,河运条件好,对外联系便利,也利于聚落规模扩大,③正确。图中未涉及大海的信息,难以得出气候湿润的结论,④错误。故选D。
(2025·山东济南期末)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下图示意某流域等流时线。据此完成4~5题。
4.流域内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5.流域内平均坡度最陡的河段是(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答案 4.A 5.D
解析 第4题,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汇流到河口的时间越短,说明离河口越近。根据图示,e点降雨汇流到河口的时间最长,a点降雨汇流到河口的时间最短,因此河流的流向是由e流向a,再结合指向标可知,河流干流大致为自东向西流,选A。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相邻两条等流时线时间间隔都为1小时,距离越大,说明河流流速越快,平均坡度越陡。de段间距最大,因此de段河流流速最快,平均坡度最陡,选D。
下面图1示意“气压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2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g、f、h线为等高线。完成6~8题。
6.图2河流流向、侵蚀岸分别为(  )
A.自东北流向西南、北岸
B.自东北流向西南、南岸
C.自西南流向东北、北岸
D.自西南流向东北、南岸
7.若图2耕作区引水灌溉,应选路线及优势分别为(  )
A.① 路线短 B.② 引水量大
C.② 水质好 D.① 利用地势自流
8.图2中PQ沿线出现的天气过程,对应图1中曲线(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答案 6.A 7.D 8.C
解析 第6题,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由图示信息可知河流流向为自东北流向西南;图2中A地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流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北岸侵蚀,A正确。第7题,读图可知,①②线路长度相差不大,A错误;①线利用地势可以自流,且水质较好,C错误,D正确;材料没有给出引水量大小的信息,无法比较,B错误。第8题,据图中风向可知,PQ沿线位于气旋右侧,为暖锋过境,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对应图1中曲线C,故C正确。(共98张PPT)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
第一部分 第一章
课时2
高中地理大一轮
人教版
1.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基本地形部位及特征。
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学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
学习目标
目标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目标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
答题指导2 等值线图的判读
课时精练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目标一
50米
(绝对高度)
200米(绝对高度)
150米
相对高度
海平面-0米
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一个地点与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海拔(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
等高线
概念: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基本特征
同线等高 同图等距
密陡疏缓 凸低为脊
凸高为谷 重叠为崖
基本地形部位判读
思考:指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并说明理由。
A:山峰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
B:山谷 凸向高处
C:山脊 凸向低处
D:陡崖 等高线重合
E:鞍部 两个山峰或两个山谷等高线
之间的区域
基本地形部位判读
501
502
503
504
505
示坡线
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斜坡降低方向的短线
山丘山峰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
基本地形部位判读
盆地(洼地)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505
504
503
502
501
绘图 在下图中用实线箭头绘制A、B、C、D四点坡面径流的方向,并简述坡面径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关系。
答案 绘图如下:

关系:坡面上的径流流向与等高线垂直并指向海拔低处。
基本地形部位判读
山脊
501
502
503
504
505
山脊线(分水线)
等高线凸向低处,中间高于两侧
基本地形部位判读
山谷
501
502
503
504
505
山谷线(集水线)
等高线凸向高处,中间低于两侧
基本地形部位判读
501
502
503
504
505
504
505
鞍部
两组表示山峰的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是山谷线的最高处
基本地形部位判读
陡崖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0
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处
在等高线重叠处,用一组与等高线垂直的示坡线表示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读数值范围
数值大小及变化趋势;最大值和最小值
读延伸方向
等高线大致延伸方向(或凸出方向)
①计算相对高度;
②判读区域地形特征;
③判断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阳坡、阴坡);
④判断地面径流流向
分析、解决问题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读疏密程度
①判断坡度陡缓(密陡疏缓)、流速快慢
100m
150m
200m
250m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②判断凹凸坡(高疏低密为凸坡,高密低疏为凹坡)
读疏密程度
凸坡
凹坡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读疏密程度
缓坡修梯田
陡坡水土保持林
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合理选择交通线区位
交通线尽量沿等高线修建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读弯曲状况
①判断山脊(分水岭)、山谷(河流)位置:凸向低值处为山脊,凸向高值处为山谷;
②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③判读等温线的变化:山谷地势低,气温较两侧高,等温线凸向温度低的方向,山脊相反。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读局部闭合
①一般的闭合等高线;
山顶、山峰:中间高、四周低
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
②位于两条数值不等的等高线之间的闭合等高线,判读规律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400m
400m
300m
300m
A
B
400m<HA<500m
200m<HB<300m
等高线地形图中五大地形类型的判断方法
等高线特征 海拔 地表起伏程度
高原 中间疏,四周密 500 m以上 起伏不大,边缘陡峭
等高线地形图中五大地形类型的判断方法
等高线特征 海拔 地表起伏程度
山地 密集 500 m以上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等高线地形图中五大地形类型的判断方法
等高线特征 海拔 地表起伏程度
丘陵 稀疏 200~500 m 坡度平缓,起伏和缓
等高线地形图中五大地形类型的判断方法
等高线特征 海拔 地表起伏程度
盆地 中间疏,四周密 没有一定标准 中间低、四周高
等高线地形图中五大地形类型的判断方法
等高线特征 海拔 地表起伏程度
平原 稀疏,较为平直 200 m以下 平坦广阔
1.等高线地形图中五大地形类型的判读方法
海拔范围 等高线特征
高原 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 等高线在四周密集,在中间稀疏
山地 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 等高线密集
丘陵 200~500米,相对高度小于200米 等高线稀疏
盆地 没有一定标准 四周等高线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稀疏,数值小
平原 200米以下 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核心归纳
2.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大小的判读
(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分布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①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大小关系为:B>D>A>C。
②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大小关系为:A>C>D>B。
③综合比较时,应利用“垂直距离/水平距离”来计算,比值越大,坡度越陡。
3.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特征的判读
(1)判断河流流向、流域面积及水库储水面积
判断流向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
判断流域面积 根据山脊线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域范围,估算流域面积
判断水库储水面积 找到最高水位的海拔,根据此海拔等高线围绕的范围,估算其面积
(2)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判断水系特征 ①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②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③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④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判断水文特征 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资源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②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
(集水区域面积)有关;③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洪)积扇
右图为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等高线图(单位:米),图中A、B、C三地为城镇。
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该地地形的主要类型,并简述判断理由。
关键能力
提升
2.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
答案 主要地形类型:低山丘陵。理由:海拔大多在200~1 000米之间,地势起伏明显。
答案 海拔在200~400米之间;山谷出口处;有河流流过;跨河分布。
右图为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等高线图(单位:米),图中A、B、C三地为城镇。
3.某中学两组同学欲进行登山比赛,计划从丙地出发分别沿L、P线路攀登狮山和虎山,但L线路小组同学抗议比赛线路不合理,请你为L线路组同学简述理由。
答案 L线路中狮山的等高线比P线路中虎山的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L线路的实际路程略长于P线路。
(山东地理)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 200 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右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魔鬼营地”是
A.甲 B.乙 C.丙 D.丁

高频考点
精练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丙、丁位于山脊,乙位于鞍部,这三个营地所处的地形部位都有利于空气流动,只有甲位于山谷,地形封闭,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A对,B、C、D错。
2.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该日珠峰顶部(28°N, 87°E)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A.7:20以前
B.7:20~7:39
C.7:40~8:00
D.8:00以后

已知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可推知温州日出时刻为地方时5:08,则同纬度且同海拔的各地日出地方时都是5:08。如果海拔升高,则日出提前,日落推迟,所以珠峰峰顶日出地方时应该是5:08之前。珠峰顶部地方时5:08对应的120°E地方时
为7:20,故珠峰顶部日出的北京时间应在7:20之前,选A。
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
目标二
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之间的海拔,就可以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885.4-879
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
思考:计算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
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公式法
思考:计算A、B两地的相对高度
(n-1)Δd200mN:任意两点之间等高线数量
Δd:等高距
十字交叉相减法
300m<A<400m
0m<B<100m
200m<H<400m
N:陡崖处等高线的数量
Δd:等高距
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H大≤H顶400m≤H顶<500m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H小-Δd<H底≤H小
0陡崖的相对高度(H):
(n-1)Δd≤H<(n+1)Δd
300m≤H<500m
300m≤H<500m
交叉相减
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
两地间的气温差:T差=(0.6 ℃·H相)/100 m
思考:计算A、B两地的温差
1.2℃<▲T<2.4℃
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计算
100
50
50
100
D
C
思考:计算C、D两地的相对高度
读数:“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100m<HC<150m
0m<HD<50m
交叉相减:50m<H<150m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新课标全国文综Ⅰ)如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高频考点
精练

由图可知,环绕山峰的等高线海拔最高;靠近河流两侧的两段等高线是该图示范围内海拔最低的。再依据等高距为100米,得出图中的河流西岸等高
线从高到低分别为500米、400米和300米。河流东岸等高线自西向东依次为300米、400米,Q地在400米等高线偏高的一侧,海拔应大于400米。
(新课标全国文综Ⅰ)如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初步判定河谷高程在200米到300米之间。再根据瀑布的落差为72米,可判断桥梁附近河岸高程介于200米到228米之间。又因山峰高程为580米,故山峰和河岸的高差介于352米到380米之间。
课时精练
对一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B A B B C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D C D B  C (2025·陕西西安期中)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局部等高线(等高距为1 m)。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地貌景观最可能是
A.新月形沙丘 B.山地梯田
C.三角洲平原 D.滨海沙滩

图示地区海拔较高,等高线分布疏密相间,比例尺较大,判断是山地梯田,B正确;
新月形沙丘的等高线是新月形的,呈闭合形态;三角洲海拔低,等高线稀疏;滨海沙滩海拔低,等高线稀疏。
(2025·陕西西安期中)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局部等高线(等高距为1 m)。据此完成1~2题。
2.图中①②③④的数值依次是
A.1 202、1 203、1 204、1 205
B.1 203、1 204、1 205、1 207
C.1 202、1 203、1 203、1 204
D.1 203、1 203、1 204、1 204

相邻等高线较稀疏的应相等,较密集处应相差一个等高距,故①②相等,根据递变规律判断为1 203;③④相等,根据递变规律判断为1 204。选D。
(2024·江苏泰州开学考试)如图为“北半球某地7月等温线(单位: ℃,等温距为1 ℃)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地区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
C.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
D.形成向心状水系

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可以判断图示地区中部为河流发源地,地形以山地为主,A错误。
图中等温线的分布与等高线一致,等温线延伸方向即山脉走向,结合河流源头是分水岭和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B正确。
根据指向标可知,图示地区整体地势特征为中部高、东北和西南两侧低,C错误。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由题图可知,河流由中部流向四周,因此水系呈放射状,D错误。
(2024·江苏泰州开学考试)如图为“北半球某地7月等温线(单位: ℃,等温距为1 ℃)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4.湖泊中甲地温度可能是
A.28.5 ℃ B.27.5 ℃
C.26.5 ℃ D.30.5 ℃

图示中心闭合等温线数值最小,越往四周等温线数值越大。因此湖泊外围闭合等温线左右两侧的等温线分别为29 ℃和30 ℃。夏季的湖泊为冷源,其温度较周围低,则根据等值线的闭合原则应采用较小数值(29 ℃),所以可以判断,甲地温度在28 ℃至29 ℃之间,A正确。
(2024·江苏泰州开学考试)如图为“北半球某地7月等温线(单位: ℃,等温距为1 ℃)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5.如果在a、b两等温线之间的河段开发急速漂流项目,则最适合在
A.① B.②
C.③ D.④

根据图中等温线的走向可以判断,影响其数值高低的因素主要是地形,a、b两等温线之间的温差固定,表明其高差一样,则河流长度越短,流经地区坡度越大,流速越快。从图中可以看出②河流在两等温线之间的流程最短,所以流速最快,最适合开发急速漂流项目,B正确。
(2025·山西大同期中)读“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6~7题。
6.图中瀑布
A.落差最大可达80米以上
B.冲刷岩石多石灰岩
C.在甲处观赏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
D.为保证水量稳定需上游水库在夏季开闸放水

瀑布的最佳观赏位置是瀑布下方仰观的位置,甲处位于瀑布的上游,且其海拔高于瀑布,并不能看到“瀑布挂前川”,C错误;
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充足,不需要上游水库放水,D错误。
该瀑布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广布,B正确;
读等高线可知,该瀑布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20米,所以瀑布海拔应在20米~60米之间,故其落差最大可接近60米,A错误;
(2025·山西大同期中)读“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6~7题。
7.图示地区
A.总体地势南高北低
B.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
C.最低处海拔不足900米
D.河流两岸的坡度平缓

图示等高距为20米,据此推知最低处海拔低于880米,C正确;
该区域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瀑布以下河段两岸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A、B、D错误。
(2024·江西景德镇期中)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旅游景区等高线地形图”,白水河桥梁上游有瀑布,其落差35米。完成8~9题。
8.图中桥梁所在地的海拔可能为
A.390米 B.380米
C.370米 D.360米

图中桥梁周边的等高线数值是400,图中等高距是100米,桥梁在河流之上,河流处地势较周边低,在桥梁的上游有陡崖瀑布,落差是35米,而陡崖的海拔不会超过400米,所以位于陡崖瀑布之下的桥梁海拔不会超过365米,D正确。
(2024·江西景德镇期中)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旅游景区等高线地形图”,白水河桥梁上游有瀑布,其落差35米。完成8~9题。
9.据图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甲村不可以看到龙山
B.冬季桥梁处河流可能结冰期较长
C.甲村河流北岸居民点规模大,可能
是因为光照条件好
D.乙村往往通过河运与甲村交往

甲村河流北岸居民点位于河谷北坡,光照时间较长,规模较大,C正确;
甲、乙两村之间的河流有陡崖瀑布,水运条件差,两地联系不适宜采用水运,D错误。
甲村在龙山的山脚下,在甲村向龙山顶望去视线并未受到地形遮挡,在甲村可以看到龙山,A错误;
我国东南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和,河流一般不会有结冰期,B错误;
10.图中铁路延伸所在地形及其主要用途分别是
A.山谷、货运 B.山谷、客运
C.山脊、货运 D.山脊、客运
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茂密,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该地区铁路兴建历史悠久,直到今日仍保留大量客运无空调老式内燃机绿皮车,电气化铁路少。如图示意大兴安岭某地区,该地区由于季节环境的变化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据此完成10~11题。

结合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该地区铁路线路繁多,且主要沿着山谷(等高线凸向高海拔方向)延伸。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为我国重要的原始林区,是我国主要的林业基地之一,该地区密布的铁路线路主要是以承担原木的运输为主,A正确;
该地区为林区,人口稀少,交通线主要沿山谷延伸,B、C、D错误。
11.推测图示区域列车行驶速度最慢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茂密,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该地区铁路兴建历史悠久,直到今日仍保留大量客运无空调老式内燃机绿皮车,电气化铁路少。如图示意大兴安岭某地区,该地区由于季节环境的变化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据此完成10~11题。

该地位于东北地区北部,纬度位置高,冬季寒冷漫长。冬季由于降雪量大,路面积雪厚,此时为确保安全,列车行驶速度最慢,D正确;
其他季节温度较高,地面没有积雪或少有积雪,A、B、C错误。
(2024·山东聊城模拟)成都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开展“观察家乡的地貌”活动,在此过程中,某同学通过手机App获取了观察点5的海拔。图a示意观察点5的海拔,图b为“该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观察点5和观察点2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22米 B.82米
C.108米 D.98米

由图a可知,观察点5海拔是162米,由图b可以看出,该图中等高距是20米,观察点2海拔在40~60米之间,因此观察
点5和观察点2之间的相对高度在102~122米之间,选C。
13.坡度、坡向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坡度和光照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好
B.甲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差
C.乙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好
D.乙地坡度大,光照条件差

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读图b可以看出,与乙坡相比,甲坡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更和缓,A、B错误;
成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一年中
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根据图中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向可知,甲坡是阳坡,光照条件好,乙坡是阴坡,光照条件较差,且乙坡等高线密集,坡度大,选D。
2024年暑假期间,我国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到南美洲西海岸某地开展地理研学活动,右图示意该地区的土壤表面等高线(实线,单位:米)和基岩表面等高线(虚线,单位:米)分布。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四地中土壤厚度最薄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根据题干可知,实线表示土壤表面等高线,虚线表示基岩表面等高线,土壤厚度为土壤表面等高线与基岩表面等高线的差值,差值越小,土壤越薄。通过计算可知,甲的土壤厚度范围为20~30米;乙的土壤厚
度范围为5~15 米;丙的土壤厚度范围为20~30米;丁的土壤厚度范围为15~25米。故B正确。
2024年暑假期间,我国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到南美洲西海岸某地开展地理研学活动,右图示意该地区的土壤表面等高线(实线,单位:米)和基岩表面等高线(虚线,单位:米)分布。据此完成14~15题。
15.图中戊处的海拔可能是
A.825米 B.823米
C.817米 D.814米 

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知戊处的海拔(即土壤表面高程)范围为815~820米,故选C。
等值线图的判读
>
<
答题指导2
1.主要特征图示
必备知识
落实
2.判读步骤
判读要素 判读技法 看图名 确定等值线图类型,判断相关的影响因素 读数值 数值的大小;数值的递变规律 同线等值、全图等距(等值距);相邻两线相差一个等值距或数值相等;河谷两侧等高线对称分布;最高、最低值及其位置
比疏密 相邻等值线之间的间距大小差异 线密差值大、变化大,线疏差值小、变化小
判读要素 判读技法 看走向 走向即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可以判读主要的影响因素 描述语言:“大致呈东西走向”“大致与纬线(等高线、海岸线)平行”“东段大致呈东西走向、西段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有明显弯曲的走向需要分段描述
判读要素 判读技法 辨弯曲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等值线凸向高值区,说明弯曲处的数值比左右两侧的数值较低,如山谷地区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低压槽等压线向气压高处凸出;等值线凸向低值区,说明弯曲处的数值比左右两侧的数值较高,如山脊地区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高压脊等压线向气压低处凸出;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相同,由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判读要素 判读技法 析闭合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如上图中若a>b>c,则甲处数值大于a,乙处数值小于c
观特殊 观察等值线图中的特殊地方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存在台风
3.描述等值线分布特征
(1)多条等值线:①分布不均衡(总述);②数值变化趋势(从××向××增大或减小);③极值分布(××最高,××最低)。
(2)单条等值线:①走向(与纬线/经线/河流/海岸线走向一致或呈××走向),如果该条等值线弯曲度较大,还应分段描述(如东段呈××走向,西段呈××走向);②弯曲变化。
(2024·河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等高线地形图反映了地表形态的起伏状况,是研究地表形态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重要参考。如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的地形地势特点有
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③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④中北部为山地、丘陵,南部为平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高频考点
精练

由图可知,该区域山地丘陵面积大,①正确。中部、北部为山地、丘陵,南部为平原,④正确。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②③错误。故选B。
(2024·河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等高线地形图反映了地表形态的起伏状况,是研究地表形态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重要参考。如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3题。
2.图示区域适宜开展攀岩运动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甲为山顶、丙为山脊、丁为鞍部,均不适宜开展攀岩运动;乙为陡崖,地形陡峭,适宜开展攀岩运动,B正确。
3.与李村相比,刘村规模较大的区位条件有
①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 ②河流水量丰富,耕地面积大 ③河运条件好,对外联系便利 ④面向大海,气候湿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24·河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等高线地形图反映了地表形态的起伏状况,是研究地表形态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重要参考。如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3题。

由图可知,刘村、李村均位于平原地带,①错误。刘村临近的河流干支流河道宽,位于河流下游,水量大,提供的淡水资源多,且耕地面积大,供养的人口多,②正确。河道宽,干支流交汇,河运条
件好,对外联系便利,也利于聚落规模扩大,③正确。图中未涉及大海的信息,难以得出气候湿润的结论,④错误。故选D。
(2025·山东济南期末)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下图示意某流域等流时线。据此完成4~5题。
4.流域内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是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汇流到河口的时间越短,说明离河口越近。根据图示,e点降雨汇流到河口的时间
最长,a点降雨汇流到河口的时间最短,因此河流的流向是由e流向a,再结合指向标可知,河流干流大致为自东向西流,选A。
(2025·山东济南期末)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下图示意某流域等流时线。据此完成4~5题。
5.流域内平均坡度最陡的河段是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根据材料可知,相邻两条等流时线时间间隔都为1小时,距离越大,说明河流流速越快,平均坡度越陡。de段间距最大,因此de段河流流速最快,平均坡度最陡,选D。
下面图1示意“气压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2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g、f、h线为等高线。完成6~8题。
6.图2河流流向、侵蚀岸分别为
A.自东北流向西南、北岸
B.自东北流向西南、南岸
C.自西南流向东北、北岸
D.自西南流向东北、南岸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由图示信息可知河流流向为自东北流向西南;图2中A地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流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北岸侵蚀,A正确。
下面图1示意“气压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2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g、f、h线为等高线。完成6~8题。
7.若图2耕作区引水灌溉,应选路线及优势分别为
A.① 路线短
B.② 引水量大
C.② 水质好
D.① 利用地势自流

读图可知,①②线路长度相差不大,A错误;
①线利用地势可以自流,且水质较好,C错误,D正确;
材料没有给出引水量大小的信息,无法比较,B错误。
下面图1示意“气压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2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g、f、h线为等高线。完成6~8题。
8.图2中PQ沿线出现的天气过程,对应图1中曲线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据图中风向可知,PQ沿线位于气旋右侧,为暖锋过境,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对应图1中曲线C,故C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