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下册 7.1 《东南亚》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下册 7.1 《东南亚》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东南亚》第1课时教案
学科 初中地理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2课时
教材 商务星球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东南亚》这一课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文地理特征。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东南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本课时主要聚焦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通过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这些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材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和记忆。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基本的地理知识,但对复杂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还有待提高。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直观的图片和视频来获取信息。因此,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加深对东南亚地理特征的理解。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应适当提供分层次的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时教学目标
人地协调观
1. 通过分析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认识其对世界经济和交通的影响。
综合思维
1. 结合地图,归纳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理解“多山的地形”的特征。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中南半岛山河大势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区域认知
1. 认识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2. 了解东南亚地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地理实践力
1. 分析马六甲海峡对于中国远洋航行的重要性,扩展学生的全球视野。
2. 通过绘制地图和路线图,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东南亚地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 分析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归纳山河的分布大势。
3. 了解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难点
1. 认识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对于世界远洋航行的重要性。
2. 分析中南半岛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的一般分布规律。
3. 理解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空间格局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东南亚自然与人文风光图片
(1) 展示东南亚的典型风光图片,如热带雨林、海滩、寺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为什么许多中国游客喜欢去东南亚旅游?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究吧。
(3) 引出课题《东南亚》。
(4)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5)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东南亚的地理特征。
(6)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展示东南亚地形与政区图
(1) 展示东南亚地形与政区图,引导学生观察。
(2) 提出问题:东南亚有哪些部分组成?
(3) 引导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
(4) 归纳总结: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5) 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地图,找出亚洲、大洋洲、印度洋、太平洋、马六甲海峡等重要地理要素。
(6) 通过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整体认识。 1. 欣赏图片,思考回答问题。
2. 观察地图,提取有效信息。
3. 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4. 初步感知东南亚的地理特征。
评价任务 1. 图片识别:☆☆☆
2. 地图阅读:☆☆☆
3. 问题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东南亚的地理特征。通过地图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整体认识。
新知感悟 认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1) 展示东南亚地形与政区图,引导学生观察。
(2) 提出问题:东南亚有哪些部分组成?
(3) 引导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
(4) 归纳总结: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5) 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地图,找出亚洲、大洋洲、印度洋、太平洋、马六甲海峡等重要地理要素。
(6) 通过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整体认识。
认识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1) 播放视频:马六甲海峡——重要的国际水道。
(2) 提出问题: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3)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马六甲海峡的位置。
(4) 通过视频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5) 提出问题:马六甲海峡对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远洋运输的重要性是什么?
(6) 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和视频,回答问题。 1. 观看视频,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2. 在地图上找到马六甲海峡的位置。
3. 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4. 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评价任务 1. 地图识别:☆☆☆
2. 视频理解:☆☆☆
3. 问题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地图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认识其对世界经济和交通的影响。
探究挑战 活动一:归纳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小组活动
(1)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每组选出记录员和汇报人。
(2) 布置任务:阅读展示中南半岛地形、河流与城市分布图,概括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提醒学生从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两方面归纳。
(3) 在教室巡视,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实时指导。
(4) 2分钟后,让学生上台总结。及时评价并表扬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同学。
(5) 归纳总结:中南半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呈现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空间格局。
(6)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活动二:分析中南半岛山河分布大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小组活动
(1)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每组选出记录员和汇报人。
(2) 布置任务:阅读中南半岛地形与铁路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3) 找出中南半岛的主要河流及中国境内的名称、注入的海洋,描述其流向的特点。
(4) 描述中南半岛的铁路走向与分布特点。
(5) 找出河内、金边、万象、曼谷、内比都、仰光等城市,说出城市分布特点。
(6) 2分钟后,让学生上台总结。及时评价并表扬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同学。 1. 分组合作,完成任务。
2. 记录讨论结果,准备汇报。
3. 上台总结,回答问题。
4. 参与讨论,积极发言。
评价任务 1. 小组合作:☆☆☆
2. 任务完成:☆☆☆
3. 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和山河分布大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小试牛刀 读图“中南半岛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根据河流的分布和流向,可看出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
A. 地形以高原为主 B. 山脉多南北走向 C. 河流上游多平原 D. 地势为东高西低
(2) 绘制中南半岛20°N的地形剖面图,其大致形态为:
A. 平缓 B. 起伏较大 C. 高原 D. 盆地
(3) 中南半岛上的城市多分布在:
A. 沿海地区 B. 与中国边境地区 C. 河流沿岸地区 D. 山脊地区 1. 读图回答问题。
2. 完成练习题。
3. 检查答案,巩固知识。
4. 查漏补缺,提高解题能力。
评价任务 1. 读图能力:☆☆☆
2. 知识掌握:☆☆☆
3. 解题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学习成果,提高解题能力。
思维梳理 知识梳理
(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地处亚洲东南部,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2) 东南亚的地形特点:中南半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呈现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空间格局。
(3)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国际航运的咽喉要道。
(4) 中南半岛山河分布大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沿岸地区城市较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5) 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泰国(曼谷)、越南(河内)、柬埔寨(金边)、老挝(万象)、缅甸(内比都)、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新加坡)等。
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重点知识,查漏补缺。
(3) 提出课后作业要求,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 1. 回顾所学内容。
2. 巩固重点知识。
3. 查漏补缺。
4. 记录作业要求。
评价任务 1. 知识回顾:☆☆☆
2. 重点掌握:☆☆☆
3. 作业记录:☆☆☆
设计意图 通过知识梳理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强调重点知识,查漏补缺,巩固学习成果。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绘制本节课思维导图,回顾所学内容,绘制思维导图,要尽量包含所有所学知识,重点内容请突出,下节课展示。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3.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东南亚的其他地理特征。
探究作业
1. 参阅中南半岛国际性河流的相关资料,做一期关于“共饮一江水”为主题的手抄报,详细介绍东南亚发源于中国的任意一条国际河流。
2. 选择一个东南亚国家,调查其主要经济活动和文化特色,制作PPT进行展示。
3. 写一篇关于马六甲海峡对世界经济影响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 亚洲东南部
-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 东方“十字路口”
2.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 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
- 国际航运的咽喉要道
3. 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 地势北高南低
-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4. 山河分布大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河流沿岸城市较多
- 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5. 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 泰国(曼谷)
- 越南(河内)
- 柬埔寨(金边)
- 老挝(万象)
- 缅甸(内比都)
- 马来西亚(吉隆坡)
- 新加坡(新加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图片导入,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 通过练习题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解题能力。
不足之处
1. 个别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
2. 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部分环节时间过长,影响了整体教学进度。
3. 对于一些地理概念的解释还不够深入,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4. 课堂互动形式单一,需要引入更多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