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期中达标测评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 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期中达标测评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 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期中达标测评卷
道德与法治试卷(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轻松填一填(每空 1 分,共 26 分)
1.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都应得到( )和( )。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他人是( )要求,也是( )体现。
3.宽容不是无限度地( )和姑息( ),而是有限度、( )的。
4.反思能让我们总结经验,将( )、( )和( )结合,提升自己。
5.保护地球需实现( )发展,各国通过( )、( )等方式限制对地球的伤害。
6.太阳能、( )、( )等属于清洁能源。
7.我国自然灾害有( )、( )、( )等,预警信号分( )、( )、( )、( )四级。
8.重大灾害后,“一方有难,( )” 体现团结精神。
9.我国把保护环境列为( )国策。
10.《曾子自省》的故事是让我们做一个善于 ( ) 的人。只有这样,我们做事才能达到 ( )效果。
二、快乐选一选(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不属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项是 ( ) 。
A. 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B.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C. 村边河流两旁建工厂,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2.下列属于尊重他人的是( )
A. 进门前敲门 B. 随意翻他人东西C. 传播他人秘密
3.气象灾害预警最严重的是( )
A. 蓝色 B. 橙色 C. 红色
4.与乱砍滥伐相关的灾害( )
A. 洪涝B.地震 C. 台风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一个人的魅力所在,主要是他的能力和学识。B. 宽容就是一切都能忍让。C. 我们要宽以待人,把目光投向更高更远。
6.关于反思正确的是( )
A. 反思没用 B. 反思只看成功 C. 反思总结经验
7.被称为健康 “维生素” 的是( )
A. 反思 B. 宽容 C. 语言
8.没有取得什么显著成就的人,也拥有生而为人的 ( )。
A. 尊重 B. 理解 C. 尊严
9.下面不属于地震前兆的自然现象是 ( )。
A. 冬眠蛇出洞 B. 老鼠搬家往外 C. 井水异常
10.下面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对应错误的是 ( )。
A. 西北防护林 —— 防御风沙 B. 三峡大坝 —— 防御洪水 C. 设置防护网 —— 不让人看
三、我是小裁判(对的打 “√”,错的打 “×”)(每题 2 分,共 20 分)
1.全球气候变暖是真实存在的,极端天气增多。( )
2.灾害管理与经济发展无关。( )
3.沙尘暴只在沙漠地区出现。( )
4.废电池危害小,可以随便扔。( )
5.城市建设对地球无伤害。( )
6.人类生产生活不影响地球环境。( )
7.保护地球只是大人的事。( )
8.地球上树多,砍一棵没关系。( )
9.每个人都应被尊重,无论是否有名。( )
10.无原则的团结是对的。( )
四、回答我最棒(每题 8 分,共 16 分)
1.如何理解和做到宽容?
反思的方法有哪些?请举例子说明
五、材料分析题(18 分)
某地学校坚持每年进行火灾应急疏散演练。起初,部分师生不理解,觉得浪费时间。但在一次真实火灾发生时,全校师生按照演练流程,迅速有序撤离,无一人受伤。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9 分)
火灾发生时,如何正确逃生?如果无法及时撤离,应如何自保?(9 分)
2024-2025 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期中达标测评卷答案
一、轻松填一填(每空 1 分,共 26 分)
1.尊重 关爱
2.道德 法律
3.纵容 迁就 有原则
4.过去 现在 未来
5.可持续 签订协议 制定政策(或 “国际合作”“立法保护” 等合理表述)
6.风能 水能(或 “地热能”“潮汐能”“太阳能” 等清洁能源,需符合题意)
7.洪涝 干旱 地震(或 “台风”“滑坡”“泥石流” 等常见自然灾害,合理即可) 蓝色 黄色 橙色 红色
8.八方支援
9.基本
10.反思 预期
二、快乐选一选(每题 2 分,共 20 分)
1.C解析:在河流旁建工厂会污染水源,破坏生态平衡,不属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
2.A解析:进门前敲门是尊重他人隐私和空间的表现,其余选项均为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3.C解析: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中,红色代表 “特别严重”,是最高级别。
4.A解析: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水土保持能力下降,易引发洪涝灾害。
5.B解析:宽容是有限度、有原则的,并非 “一切都能忍让”,无原则的忍让可能助长错误行为。
6.C解析:反思的核心是总结经验、改进不足,而非仅关注成功或否定反思的作用。
7.B解析:宽容能促进人际关系和谐,被称为健康 “维生素”。
8.C解析:每个人都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与成就无关,这是基本人权。
9.B解析:地震前兆包括动物异常(如蛇出洞、老鼠外逃)、地下水异常(如井水变化)等,“老鼠搬家往外” 表述不完整(应为 “外逃”),相较之下,B 选项最不符合典型前兆。
10.C解析:设置防护网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山体滑坡、落石等灾害,而非 “不让人看”,对应错误。
三、我是小裁判(每题 2 分,共 20 分)
1.√解析:全球气候变暖是科学共识,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是其后果之一。
2.×解析:灾害管理能减少经济损失,保障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3.×解析:沙尘暴会扩散至非沙漠地区,影响范围广泛。
4.×解析:废电池含重金属,随意丢弃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危害极大。
5.×解析:不合理的城市建设可能导致生态破坏(如占用耕地、破坏植被),需遵循可持续原则。
6.×解析:人类活动(如工业排放、资源开采)对地球环境有显著影响。
7.×解析:保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青少年也应从小参与。
8.×解析:树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意砍伐会破坏生态平衡。
9.√解析:尊重他人是基本道德和法律要求,与身份、成就无关。
10.×解析:团结需以原则和正义为前提,无原则的团结可能纵容错误。
四、回答我最棒(每题 8 分,共 16 分)
1. 如何理解和做到宽容?
理解:宽容是宽大有气量,能包容他人的无心之过,化解矛盾,促进人际和谐。
宽容不是无底线的妥协,对恶意伤害或违反原则的行为,需依法维权或明确拒绝。
做法:
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感受(如同学不小心打翻你的水杯,体谅其并非故意)。
接纳差异: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生活方式,不因意见分歧而排斥他人(如尊重同桌的兴趣爱好与自己不同)。
冷静处理冲突:遇到矛盾时不冲动指责,而是耐心沟通、协商解决(如与朋友发生争吵时,先冷静倾听对方想法)。
2. 反思的方法有哪些?请举例子说明
方法:
回顾事件过程:完整回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明确关键环节(如考试后回想答题步骤,找出错误点)。
分析原因:从自身行为、态度、方法等方面分析问题根源(如作业未完成,反思是否因拖延或时间管理不当)。
总结经验:提炼成功做法或改进方向,形成具体措施(如参加演讲比赛后,总结 “多模拟练习能减少紧张”)。
记录与复盘:通过日记、笔记等形式记录反思内容,定期回顾(如每周写一次 “成长小结”,梳理进步与不足)。
举例:
某次小组合作中,因未主动沟通导致任务延误。反思时,先回顾自己在合作中沉默寡言的表现,分析是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发言,进而总结出 “下次应积极表达想法,定期与组员沟通进度”,并在后续任务中改进。
五、材料分析题(18 分)
1.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9 分)
防灾意识的重要性:提前进行应急演练能提升应对灾害的能力,关键时刻保障生命安全(如案例中演练使师生在火灾中有序撤离)。
居安思危的必要性:不能因日常安宁而忽视灾害风险,需重视并积极参与安全演练,克服 “浪费时间” 的错误认知。
规则与秩序的价值:演练形成的流程和纪律是应急逃生的关键,体现了遵守规则、听从指挥对集体安全的重要性。
2. 火灾发生时,如何正确逃生?如果无法及时撤离,应如何自保?(9 分)
正确逃生:
防烟优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打湿后折叠 3-8 层),弯腰低姿前行(因浓烟上升,贴近地面空气较清新)。
有序撤离:按演练路线迅速逃生,不慌乱、不拥挤,避免逆向奔跑或返回火场取物。
合理避险:若楼层较低且安全,可利用安全绳、床单等打结逃生;切勿盲目跳楼(3 楼以上跳楼风险极高)。
无法撤离时自保:
隔离火源:关紧房门,用湿布、胶带等封堵门缝,减少浓烟和火势进入。
发出信号:在窗口挥动鲜艳衣物、手电筒闪烁或敲击金属物品,向外界求救(白天用鲜艳颜色,夜晚用光源)。
固守待援:选择有水源(如卫生间)、通风的房间躲避,尽量靠近地面,保持冷静等待救援,避免因慌乱消耗体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