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分)C2.(5分)A;B;B;A;B。3.(1分)A,4 因为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分5.(4分)B;A;A;B。6.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1分)夏季,西南季风受青藏高原地形阻挡,部分气流沿着河谷深入,在中游河谷地区转向形成偏东风;由于地势西高东低,偏东风受地形抬升影响势力较弱。(4分)7 A C8 B A9 ABD10 6分黄石有悠久的矿冶文化,以及工业遗址旅游资源,打造“天坑”为特色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有利于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提高经济效益;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吸纳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矿区、工厂等进行彻底改造转变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大气环境改善具有积极作用。11 制造业辐射,金融辐射,交通辐射,科技辐射,文化辐射。 2分12 ④⑤①②③(2分)13 ABD14 A15 C B A D16 整体性 1分17 4分地处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地理过渡地带,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区域环境承载量较小,易受人类活动破坏;降水变率大,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冬春季节多大风,风力侵蚀强,土地沙化严重。18 6分建设防护林带;设置草方格沙障;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扩大人工草地面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牧还草;推广草田轮作,减少土壤侵蚀;合理控制草地载畜量,禁止超载放牧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19 4分在泥石流上游形成区进行生态修复/植树种草,起到调节汇流、保护坡面、控制沟道侵蚀、稳定山坡的作用;修建在泥石流流通段的各种类型的拦沙坝,稳定沟床和岸坡;在泥石流下游的堆积区设置排导槽、导流堤将泥石流按照人为的意愿进行排泄、导流和停淤,防止对道路交通等的危害;建立气象监测系统,特别注意监测暴雨过程20. ABC21.B;C22 D23 2分漠河纬度高,冬季获得的太阳辐射少;距冷空气源地近,受冷空气影响大;受南部山地影响,冷空气易堆积;冬季寒冷漫长,降雪丰富,积雪厚度大。24 4分完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测试提供基础保障;建设多种专业测试道路及设施,为更多测试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完善酒店等服务设施,为测试人员提供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25.绘图:(2分)有利影响:改造后,植物群落数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说明以落叶松为主的人工林群落逐渐形成,短期内恢复了部分森林效益。(2分)不利影响:造林地9~10年后生物多样性低于对照地,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完整性,降低了湿地的综合生态效益。(2分)26 4分地貌:湿地面积减少,改变地表状况;气候: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湿度减小、温差变大;水文:径流量减少,水污染严重;调解径流的作用减弱,水旱灾害频发;土壤:黑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盐碱化;生物: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覆盖率减少、其他生物栖息地减少);27 B A A28 BD29 BC30 北京地下水资源储量先减少后增加, 1分2014年后,南水北调为京津冀地区输入了大量地表径流,流域内水环境得到明显提升,通过人工回灌地表径流和下渗,地下水储量得到明显提升。 4分31 4分华北地区生态环境因南水北调得到明显改善/水资源得到补充,从而使得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得到提升;南水北调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华北地区的开放程度,提高了资源的互补性,进而提高了本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上海市曹杨二中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命题人: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试卷共 7页 2张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学号等在指定位置填写清楚。2、本试卷共有31道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考生用黑色水笔或钢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上。3、无标注的选择题均为单选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标注“不定项”的答案为不定项,有一个或多个答案,选对赋分,错选、多选不赋分,漏选1分。一、2024年12月25日,中国政府正式核准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工程。(19分)材料一:雅鲁藏布江,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北麓,自西向东横贯青藏高原南部。其中,位于下游的墨脱以北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切穿喜马拉雅山,绕过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形成世界第一大峡谷。受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共同影响,雅鲁藏布江的河谷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材料二:我国批准雅鲁藏布江下游修建墨脱超大型水电站,标志着这一世界级工程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境内山高谷深,山峦起伏,地势险峻,由北向南从7756米急剧下降到数百米,年降水量在2300mm以上。这里被称为“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水能资源宝库”等,但因交通极其不便,也被称为“高原孤岛”。图1-1 雅鲁藏布江及周边地区略图 图1-2 青藏高原东南部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图图1-3 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1.雅鲁藏布江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2分)A.冰川融水和积雪融水补给 B.积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C.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 D.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2.墨脱县纬度较低,水热充足;境内地势相对高差___①______(单选:A.较大 B.较小),气候____②___(单选:A.水平差异 B.垂直差异)显著;当地人口密度____③____(单选:A.较大 B.较小),对植被破坏小,由此墨脱被称为“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2017年12月,连接西藏墨脱与派镇的多雄拉公路隧道全线贯通,多雄拉的地质构造为__④_____(单选:A.背斜 B.向斜 C.断层),结构稳定,___⑤____(单选:A.有利于 B.不利于)地下水汇聚,因此选择该地进行隧道的修建。(5分)3.相比北坡,南迦巴瓦峰南坡的雪线更_________,(A.低 B.高)(1分)4.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5.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处_①_(单选: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_②_(单选:A.消亡 B.生长边界),_③__(单选:A.挤压 B.张裂)运动强烈,导致青藏高原抬升;同时伴随雅鲁藏布江持续的__④___(单选:A.侧向侵蚀 B.下切侵蚀 C.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深遂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4分)6.据图1-2概括图示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解释当地降水空间变化方向与其夏季风向不一致的原因。(5分)二、湖北省黄石市转型(16分)材料一:湖北省黄石市是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图1为“黄石市区位示意图”。材料二:黄石市2008年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2015年年底关闭第一批露天矿山,采掘业产值明显下降,通过对矿山复垦种植,完善周边基础设施,打造以“天坑”为特色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图2为“2008-2017年黄石市GDP和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图3为“2008-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 7.为获取黄石市矿山复垦种植区面积大小,可以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① (A.RS B.GNSS C.GIS)。在黄石市矿山复垦种植项目中,需要将黄石市地图、周边用地类型等信息进行图层叠加、综合分析,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② (A.RS B.GNSS C.GIS)。(2分)8.黄石市的产业结构以第 ① (A.一 B.二 C.三)产业为主,其中第二产业以 ② (A.重工业 B.轻工业)为主。(2分)9.下列关于目前黄石市第二产业发展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不定项选择,3分)A.产业发展基础好 B.临河,水资源丰富C.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 D.有政府政策支持10.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黄石市打造以“天坑”为特色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合理性。(6分)11.列举黄石市在可持续发展中所获得武汉大都市的辐射功能类型。(2分)12.黄石在早期煤炭开采过程中曾产生众多采煤塌陷区,近年来政府一直致力于对采煤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步骤按先后排序依次为________。(1 分)①资金筹措与分配 ②项目实施与管理 ③持续管理与维护④现场调查与评估 ⑤制定项目规划方案三、我国的农牧交错带(24分)材料一 我国农牧交错带是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生态过渡带,在空间上农牧并存,在时间上,农牧交替,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严重。北方农牧交错带处于东亚夏季风的尾部,降水年际变化较大,促使农牧分界线多次进退,并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材料二:左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图。右图为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13.下面选项是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过渡性表现的是( )(不定项选择,3分)A.平原地形向高原地形过渡 B.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C.草原景观向荒漠景观过渡 D.人口密集区向稀疏区过渡14.下列有关南、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2分)A.均为生态脆弱区B.均位于第一和第二阶梯交界处C.南、北方农牧交错带区域的类型均为自然区域D.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方农牧交错带正向西北方向迁移15.将正确的代号填入材料二的图中对应的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4分)① ② ③ ④A.陡坡开垦 B.过度放牧 C.生态环境脆弱 D.不因时制宜16.材料二右图体现了区域的__________特征。(1分)17.简述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的具体表现。(4分)18.针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的问题,指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6分)19.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泥石流发生风险较高的地区之一,泥石流的爆发威胁着当地的交通干道,提出当地为此可以采取的措施。(4分)四、北地的“寒极密钥”——漠河冻土消融与冷资源热经济(23分)材料一:漠河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北麓,气候寒冷,夏季多雾,兴安落叶松茂密,沼泽湿地面积广大,多年冻土层广泛分布。研究表明,与100年前相比,漠河地区多年冻土持续退化,在山体斜坡和相对较高地区,冻土的融深加大、原始湿地萎缩。材料二:漠河北极村是我国最北部的一个边陲小村,常见民居多选择较粗的圆木采用竖放形式搭建而成的尖顶屋,房屋也较矮,并且在竖立木外抹黄泥,斜钉木板条,里外加厚到 50 厘米,共抹 5 次黄泥斜钉 5 次木板条。材料三:2014 年漠河市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当地利用极寒地带特色,重点推进寒区测试产业(汽车量产前在寒冷地区开展性能、安全性、可靠性检测的产业),让“冷资源”变成了“热产业”。20.结合材料二和图 2,北极村民居的特点与形成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不定项选择,3 分)A.木头建造—当地木材多 B.矮厚—冬季寒冷C.屋顶尖—当地冬季降雪量大 D.黄泥抹墙—夏季降水多21.2023年11月5日夜间至6日凌晨,地球发生G3等级地磁暴,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在祖国北端的黑龙江漠河拍摄到了神奇的极光美景,产生地磁暴的原因是__①___(单选:A.地球运动 B.太阳活动 C.太阳辐射),极光多出现在地球大气分层的__②___(单选:A.对流层 B.平流层 C.热层)。(2分)22.当太阳位于地平线下,且高度角在地平线下18°以内时,天空依然会有不同程度的光亮,这种现象发生在午夜与日出之间时称为曙光,而发生在日落至午夜之间时则称为暮光。图2为漠河(53°N)某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此日,该地暮光的持续时间为( )A.3小时 B.3小时16分 C.4小时 D.3小时32分23. 造成漠河“冷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2 分)24.为增强寒地测试产业的竞争力,说明漠河在提升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做的举措。(4分)25.20 世纪 70~90 年代,我国在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了湿地改造实验,通过大面积开沟排水,营造落叶松人工林。下表是实验区未改造湿地和造林后湿地的植物种数对比数据。请结合表格数据绘制折线图,并评价人工排水造林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6分)26.分析漠河原始湿地萎缩后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4 分)五、千里奔流,万里锦绣(18分)材料一 2024年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10周年,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过767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5座大中城市,有力改善了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淮海地区水资源条件和承载能力,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材料二 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材料三北京市地下水埋深变化表1960年 1980年 1998年 2014年 2024年3米 6.7米 11.88米 25.66米 12.61米27.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来看,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工程,主要参与了 ① (A.陆地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该工程直接改变了 ② (A.地表径流 B.蒸发)环节,缓解了我国水资源的 ③ (A.空间 B.季节)分布不均。(3分)28.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 )(不定项,3分)A.人均多,总量少 B.南多北少,空间分布不均C.夏秋多,冬春少 D.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29.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生态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不定项,3分)A.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矛盾 B.有利于水体自净,改善水质C.通过净水灌溉,有利于缓解土壤盐渍化问题 D.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30.根据材料三判断,1980年之后北京地下水资源储藏量的变化情况,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2014年之后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31.试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改善作用。(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 答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