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第十课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感性具体、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体会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2.掌握认识经由“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途径,进一步形成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的能力。3.理解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发展过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增强观察生活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4.增强探究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自觉性,不断推动认识能力的提高,树立完整的思维意识。2022年3月23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向人们展示了太空“冰雪”实验,袋子里挤出的溶液会形成一个液体球,当球体与沾了结晶核的毛根碰触后迅速变成“冰球”。王亚平解释到,在微重力环境下饱和乙酸钠溶液只要碰到一丁点的晶体,就能迅速打破稳定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从而变成了一个“冰球”。视频:天宫课堂思考:从观察结晶球形成实验到知晓其中的原理,体现了认识经历了何种过程?该如何理解这种过程?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1.感性具体:第一印象(1)含义: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2)局限: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例:来我们学校的初印象。2.思维抽象(1)含义: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2)目的和内容: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也就不同。抽象,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例如:小明是一个中学生。这是一个怎样的思维活动?这是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的思维活动,即思维抽象活动。舍弃了小明的性别、年龄、籍贯等许多方面的属性,剩下的只是他作为“中学生”的规定性。(3)思维抽象的环节(过程、步骤)①分离—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任何一种科学认识都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确立特定的研究对象。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②提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事物的现象总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没有合理的纯粹化,就难以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提纯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③简略化——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对事物的情况作单一状态的考察本身就是一种简略化。表述认识的结果,也要简略化。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④理想化——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虽然在自然状态中,思维所抽象的那种事物的理想化状态并不存在,但在思维中设想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思维抽象的不同环节都可能出现的特殊形式。(4)思维抽象的局限性:【任务1】独立思考:从科学思维角度看,人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自由落体运动受着空气阻力因素的干扰,人们直观看到的现象是重物比轻物先落地,因此,亚里士多德作出了重物比轻物先落地的结论。人们也因此没有认识清楚落体运动的规律。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抽象,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认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任务2】小组讨论:在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发现中,伽利略是如何进行思维抽象的?【例题】提示:(1)从科学思维角度看,人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发展阶段。(2) ①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在这一发现中,撇开了化学现象、生物现象以及其他形式的物理现象,把落体运动这一特定的物理现象从现象总体中抽离出来。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在这一发现中,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进行了提纯。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一般来说,落体运动是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要把握自然状态下的落体运动就要考虑阻力因素,相对实际情况,伽利略的落体定律是一种抽象的简略化表述。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伽利略设定的真空状态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形式。议学成果【任务1】独立思考:从科学思维角度看,人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任务2】小组讨论:在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发现中,伽利略是如何进行思维抽象的?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1.思维具体(1)含义: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特征:它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3)地位: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上升环节(1)上升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2)桥梁: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3)终点: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有一天,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引起牛顿的思索,苹果在树上,哪个方向都可飞去,为什么偏偏坠向地面,一定是地面和苹果的相互吸引。由此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来,牛顿还用万有引力规律描绘了宇宙万物的运动景象。【任务1】小组商议:从苹果落地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是思维的什么阶段?从万有引力定律到描绘宇宙万物的运动景象又是思维的什么阶段?【任务2】小组讨论:这两个阶段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关系怎样?【例题】提示:(1)前者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阶段,后者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阶段。(2)思维过程中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基础,但是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因此认识还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维中再现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掌握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正确地运用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任务1】小组商议:从苹果落地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是思维的什么阶段?从万有引力定律到描绘宇宙万物的运动景象又是思维的什么阶段?【任务2】小组讨论:这两个阶段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关系怎样?3.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辩证关系:(1)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4.思维具体的作用理解肯定与否定、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小试牛刀:以“庖丁解牛”为例,判断认识的发展阶段。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达到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庖丁弄清楚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不是最初的“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牛,而是一头“既知其表又知其里,且知道其表里关系”的牛。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思维抽象含义思维具体上升环节含义局限性含义感性具体局限性分离环 节简略化理想化提纯课堂小结1.2022年3月23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向人们展示了太空“冰雪”实验,袋子里挤出的溶液会形成一个液体球,当球体与沾了结晶核的毛根碰触后迅速变成“冰球”。王亚平解释,在微重力环境下饱和乙酸钠溶液只要碰到一丁点的晶体,就能迅速打破稳定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从而变成了一个“冰球”。但在地球上由于受到重力等因素影响,形成的晶体形状是不规则的。据此,下面说法正确的是①从观察结晶球形成实验到知晓其中的原理蕴含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②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细节,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来源③天宫实验呈现出的实验结果有别于地面,印证了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研究晶体形成形状的异同需要排除重力等因素干扰,这是思维抽象的分离环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在“天宫课堂”中,从观察结晶球形成实验到知晓其中的原理蕴含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①正确。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来源”说法错误,②排除。天宫实验呈现出的实验结果有别于地面,印证了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正确。研究晶体形成形状的异同需要排除重力等因素干扰,这是思维抽象的提纯环节,而不是分离环节,④错误。2.从最初的冰糖葫芦,到最终的“冰墩墩”,北京冬奥会吉祥物的概念表达、角色造型、装饰纹样、说明文案和设计元素等经反复修改,把中华文化元素、现代国际风格、冰雪运动特征、主办城市特色有机融为一体,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从推动认识发展的角度看①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方法②认识的完成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③提纯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④扬弃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根本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对概念表达、角色造型、装饰纹样、说明文案和设计元素等反复修改,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需要科学分析的态度,故①正确。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发展过程,故②错误。“冰墩墩”的造型选择是一个反复比较、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的过程,属于提纯,故③正确。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故④错误。3.古诗词是流传千年的中华文化瑰宝,欣赏古诗词不仅使我们从中领略音韵之美、意境之美,还能品味其中的思维方法。“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这些古诗词①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注重表达的情感性②以概念为基本单元,注重表达的严谨性③借助形象化的想象创造新的认识形象④运用感性具体在思维中再现活生生的具体事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材料中的古诗词属于形象思维,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注重表达的情感性,借助形象化的想象创造新的认识形象,①③符合题意。抽象思维以概念为基本单元,而材料中这些诗词属于形象思维,②与题意不符。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④错误。4.大爆炸宇宙理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奇点是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大、热量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点”,一切已知物理定律均在此失效。在这里①大爆炸宇宙理论属于思维具体②奇点的提出是通向思维具体的上升起点③奇点的提出是感性具体的结果④大爆炸宇宙理论是人们认识宇宙的终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思维具体表现为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大爆炸宇宙理论是人们在思维中把宇宙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其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思维具体,①入选。上升点,是思维从思维抽象逐步走向思维具体的桥梁,而奇点是感性具体的结果,不是思维抽象通往思维具体的上升点,②不选。奇点的提出是感性具体到达思维抽象,是感性具体的结果,③入选。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理论的认识会不断地发展,大爆炸宇宙理论不是人们认识宇宙的终点,④不选。故本题选A。5.我们在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实践调查,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确定论点论据,在头脑中大体形成调查报告的体系结构,然后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把调查报告写出来。这里体现的思维顺序是A.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B.从思维抽象到感性具体C.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D.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通过实践调查到形成体系结构”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把调查报告写出来”是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D正确,排除A、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