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税战浅析全球经济与政治 课件(18张PPT)-2025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从关税战浅析全球经济与政治 课件(18张PPT)-2025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年度工作概述
ANNUAL WORK SUMMARY
从美国关税大战
浅析全球经济与政治
(2024·山东聊城·三模)关税是以进出口货物和进境物品为征税对象,由海关在进出口环节征收的税种。关税征收事关国家主权和利益,既是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也是实施宏观调控和贸易、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在服务外交大局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据以上对关税的表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①一个性质命题主项与谓项的外延关系在客观上必须完全等同
②材料对“关税”概念的前后表述,符合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③“关税征收是财政收入重要来源”进行一次换位质后,不能再换位
④关于关税征收作用的各支判断,应遵循“可以同真,可以同假”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关税大棒”一挥,引全球震荡

【名词解释】什么是关税?
C
“关税大棒”一挥,引全球震荡

(2025·陕西宝鸡·二模)美国东部时间2月1日,美方宣布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将采取必要反制措施,坚定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美方加征关税对我国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①输美产品成本升高--削弱我国产品在美市场竞争力--出口量下降-GDP增速减缓
②加剧中美贸易摩擦--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冲击全球经贸体系--全球贸易环境恶化
③出口企业降价维持市场份额--利润空间被压缩-部分企业面临亏损倒闭--加剧内需不足
④倒逼国内企业技术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品附加值提升--助力多元化市场战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美国所谓“对等关税”会对各国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B
“关税大棒”一挥,引全球震荡

一、对企业层面的直接影响
1、中国出口企业冲击有限 :中船应急表示,其供应链高度国产化,仅极少数零部件间接采购自北美,因此美国加征关税对其生产经营影响“极其有限” 。
2、美国企业与消费者成本上升 :美国加征关税可能导致进口商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推高日用品、电子产品等价格。例如,依赖中国供应链的苹果、特斯拉等企业产品可能涨价 46。
二、对全球贸易与经济的中长期影响
1、 全球贸易量萎缩风险 :世贸组织预测美国关税措施或导致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萎缩约1%。
2、 产业链重构与转移 :部分外资企业为规避关税,可能将供应链转移至东南亚、墨西哥等地 。中国出口结构逐步多元化,对新兴市场出口规模已接近翻番,减轻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
三、对消费者与民生的具体影响
1、物价与消费选择 :美国消费者面临日用品、电子产品价格普涨15%-20%,低收入家庭压力显著 。中国消费者受影响较小,但跨境电商免税政策取消后,Shein、Temu等平台商品或涨价 。
2、就业与收入波动
中国沿海出口制造业(如纺织、低端电子)面临订单减少风险。
美国农业、汽车等行业因出口受阻或成本上升,可能引发裁员潮 。
四、政策应对与产业调整:中国进行关税反制,相关产业政策进行调整。
关税的影响可以联系我们所学的哪些模块知识?
知识模块 “关税”热点可关联知识点 考查角度与命题示例 真题案例参考
经济与社会 1. 宏观调控工具 :关税调整属于经济手段,通过税率变化引导资源配置(如芯片进口税率下调促进技术升级) 2. 新发展格局 :关税政策优化助力“国内大循环”(保护本土产业)与“国际循环”(降低自贸区关税) 主观题常考“关税政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需结合“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分析; 关税与高质量发展; 2024年全国卷Ⅲ:结合RCEP关税减免,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意义
政治与法治 1. 国家主权体现 :海关征收关税行使国家管辖权,维护经济安全(如对关键矿产加征出口税) 2. 依法治国实践 :《关税法》修订(如2024年取消50元免征额)体现税收法定原则 选择题易考“关税与政府职能”,主观题可能要求“说明关税政策如何体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2025年北京模拟卷:通过中美关税争端材料,分析我国如何运用法治手段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哲学与文化 1. 矛盾分析法 :关税政策需平衡“保护国内产业”(主要矛盾)与“消费者福利受损”(次要矛盾) 2. 联系观 :关税调整影响全球产业链(如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受欧盟反倾销税影响) 哲学题常以“分析某国关税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设问,要求运用矛盾主次方面或普遍联系观点 2024年江苏卷:用“联系多样性”分析芯片关税战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影响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1. 经济全球化 :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是逆全球化表现 2. 国际竞争 :关税作为博弈工具(如美国对华301条款)反映发达国家技术垄断意图 主观题高频考点!要求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评价单边主义关税政策的危害 2025年新课标Ⅰ卷预测:从“多边贸易体制”角度,论述中国降低亚太国家进口关税的意义
卷土重来为何,早有迹可循

(2025·福建福州·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全球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在席卷全球的电动化浪潮下,欧洲传统汽车工业面临竞争力下降的困境。一些欧洲政客不是聚焦于如何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而是将此归咎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迅速的中国企业,意图通过对华加征关税或“去风险”甚至“去中国化”手段走出困局。2024年4月,大众汽车宣布将投资25亿欧元,扩建其在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2024年9月,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宣布计划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华投资超14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丰富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的本土化产品阵容……实践证明,“去中国”而不是“去中国化”,才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国际政治与经济》中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对“‘去中国’而不是‘去中国化’,才是唯一的正确选择”这一看法加以评析。
走进经济
全球化
日益开放的
世界经济
含义、特征、表现★、比较优势
影响因素★
载体
认识经济全球化
机遇与挑战
★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开放是当代
中国的鲜明标识
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
★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第三单元体系构建
经济全球化
做全球发展
的贡献者
经济全球化
与中国
受益者、贡献者、维护者
中国态度、中国主张、中国行动
审题 材料信息提取 角度 评析
“去中国”
“去中国化”
2024年4月,大众汽车宣布将投资25亿欧元,扩建其在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
2024年9月,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宣布计划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华投资超14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丰富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的本土化产品阵容……
一些欧洲政客不是聚焦于如何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而是将此归咎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迅速的中国企业,意图通过对华加征关税或“去风险”甚至“去中国化”手段走出困局。
经济全球化的优点
中国对外开放
“去中国”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去中国有利于充分运用中国的资源和市场,促进自身发展;
经济全球化
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
“去中国化”会损害欧洲自身的利益,加剧国际汽车市场的风险。
①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和各方利益。“去中国”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符合中方和投资方的利益。“去中国”投资新能源产业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新能源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
②中国市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去中国”投资新能源产业,能够充分利用中国市场和中国资源,提升自身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
③“去中国化”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违背了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损害欧洲投资方的自身利益,破坏了国际经贸规则,扰乱了汽车产业的国际合作和技术进步,加剧了国际汽车市场的风险和不稳定性。
国家强硬出手,即全面反制

(2025 全国 模拟预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为了强化关税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调节器的作用,丰富法律应对措施,我国有必要在总结进出口关税条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关税法。2024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这是落实税收法定改革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该法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在关税法制定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草案进行初次审议后,法工委将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并通过召开关税法草案立法调研座谈会、赴地方开展实地调研等方式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草案作了修改完善。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关税法的出台是如何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的。
角度 材料措施 理论措施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法工委将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并通过召开关税法草案立法调研座谈会、赴地方开展实地调研等方式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草案作了修改完善。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该法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在关税法制定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草案进行初次审议后,法工委将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并通过召开关税法草案立法调研座谈会、赴地方开展实地调研等方式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草案作了修改完善。
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按照法定程序行使立法权,审议通过了关税法,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2)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关税法的制定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了正确的立法方向。
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关税法制定过程中,法工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对立法草案进行修改,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使立法充分反映民意,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按照法定程序行使立法权,审议通过了关税法,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助于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有关要求。
④关税法的出台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展望未来
不惹事!
不怕事!
奉陪到底!
(2025 全国 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更离不开中国。
材料 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成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联合国数据显示,最不发达国家共有约8.8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2%左右。这些国家长时间面临发展上的结构性问题,经济增长乏力。中国对这些国家实施零关税待遇,一方面,非洲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例如贝宁的菠萝、坦桑尼亚的芝麻、肯尼亚的牛油果、南非的鲜梨等,能以更低价格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特惠税率也降低了国内相关进口企业的税负成本,中国民众能以更低廉的价格购买到优质商品。中国努力将政策落到实处,推出了一系列综合性便利措施,比如简化进口手续、提供便捷通道,无论是在进博会上为非洲国家提供免费展位,还是组织非方参展商与中方采购商对接洽谈,都在最大程度上为这些国家创造有利条件。最直观诠释着为什么“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零关税政策为什么最直观诠释着“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课后练习:看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1)①零关税待遇表明我国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非洲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以更低价格进入中国市场,提升了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零关税待遇也有利于国内企业和消费者降低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
②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零关税待遇是中国同全球南方国家共享发展机遇的重要举措。特惠税率将为这些国家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宝贵的合作机会,为其经济的增长提供持续强大的推动力,增进民生福祉。
③零关税待遇彰显了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我国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推进同非洲国家的务实合作,零关税政策促进了我国同非洲国家经贸合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让更多非洲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缩小发展鸿沟,促进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
中国零关税待遇 美国所谓“对等关税”
中美比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