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战及中美关系变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新华社北京 4 月 9 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9 日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澄清中美经贸关系事实,阐明中方对相关问题的政策立场。白皮书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方认真履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美方违反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关义务;中国践行自由贸易理念,认真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损害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中美可以通过平等对话、互利合作解决经贸分歧。白皮书介绍,中美两国建交 46 年以来,双边经贸关系持续发展。中美贸易额从 1979 年的不足 25 亿美元跃升至 2024 年的近 6883 亿美元。但是,近年来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严重干扰中美正常经贸合作。2018 年中美经贸摩擦以来,美方对超过 5000 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高额关税,持续出台对华遏制打压政策。中方不得不采取有力应对措施,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同时,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的基本立场,与美方开展多轮经贸磋商,努力稳定双边经贸关系。白皮书指出,美方近期先后发布“美国第一”贸易、投资政策备忘录和“美国第一”贸易政策报告执行摘要,对中国产品全面加征额外关税,包括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对中国加征关税、征收“对等关税”并进一步加征 50%关税,还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提出征收港口费等 301调查限制措施。这些以关税等为威胁、要挟的限制措施是错上加错,再次暴露了美方典型的单边主义、霸凌主义本质,既违背市场经济规律,更与多边主义背道而驰,将对中美经贸关系产生严重影响。中方已根据国际法基本原则和法律法规,采取必要反制措施。白皮书表示,中方始终认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作为发展阶段、经济制度不同的两个大国,中美双方在经贸合作中出现分歧和摩擦是正常的,关键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通过对话协商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都是机遇而非威胁。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按照两国元首通话1 / 20指明的方向,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通过平等对话磋商解决各自关切,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新华社 链接一:经济全球化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选择、材料☆☆☆☆) 链接二:中美关系19 世纪中期、19 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20 世纪 50 年代、70 年代、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选择、材料☆☆☆☆)2025 年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30 周年,这一热点有可能与经济全球化、中美关系知识相联系进行命题。含义 经济全球化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动冲破国与国的界限,使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的过程新航路开辟 带来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 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火车和轮船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联系 工业革命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发展历程电话、汽车、飞机的发明,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交流第二次工业革命 帝国主义瓜分世界,进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表现 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世界贸 易组织成立2 / 20利 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 争影响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国际弊 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中国应对经 济全球化的 措施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 济管理经验,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补充: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方式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欧洲同亚洲、非洲及 美洲的贸易扩大;世 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起步(15 世纪末 16殖民扩张与掠夺 碍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使中 世纪初) 界各地的物品汇聚到国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欧洲大机器生产方式得到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国国门被 发展(19世纪中期) 商品输出 确立和推广;资本主打开,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义世界市场扩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掠夺加强(19 世纪末 20 全控制了落后国家和资本输出 原材料;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世纪初) 地区的经济命脉;世展,近代化进程加快界基本被瓜分完毕(1)资本和贸易全球 (1)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化,生产国际化,世 组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深化(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建 立 界性和区域性经济组 织建立和扩大(WTO 积极主动融入世界。 (2)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亚投行成立)。 ,不利于中国市场的开放,阻碍(2)出现逆全球化和 了中国和其他各国的经济合作贸易保护主义现象 和往来1.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助推经济全球化?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积极促进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坚持对外开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协商,妥当处理贸易争端;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3 / 20时期 特点 概况19 世纪中期-20 世纪 追随英、法, 1856-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的帮凶;参与 1900-190120 年代 染指中国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其他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20 世纪 20-40 年代 独立侵华 1921-1922 年,美国主导华盛顿会议,签署了针对中国的《九国公约》, 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1941-1945 年 合作抗日 1942 年,中美两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对抗日本法西斯侵略1946-1949 年 扶蒋反共,控 制中国 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49-1972 年 孤立、封锁、 威胁、对抗 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威胁、外交 孤立、经济封锁;1950 年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 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1972-1979 年 走向和解,中 美建交 1972 年尼克松访华,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 常化;1978 年 12 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 年 1 月 1 日正式 建立外交关系1979 年至今 合作与冲突 交织 中美建交后,两国的经贸、人文等交流不断发展,但美国实施霸凌主 义,妄图围堵遏制中国发展,严重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新时期如何促进中美关系和谐健康发展?相互理解和尊重,合理管控在贸易、外交等方面的分歧,求同存异,相向而行,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认识 (2)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通过外交途径和协商谈判的方式解决分歧。积极发展友好关系,扩大共同利益,加强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3)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贸易霸凌主义,肩负起大国的责任,表现出大国的担当,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等等1.大国关系的变化说明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有哪些?(1)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2)国家的综合国力。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国家综合国力的变化影响国与国关系的变化。(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当今世界关系错综复杂,我国如何处理好与各大国之间的关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积极发展与各大国的交流与合作,坚持以4 / 20和平手段处理争议和冲突,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发展与各大国的友好关系。1.(2025·天津北辰·一模)1995 年,为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而成立的国际组织(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答案】D2.(2025·陕西安康·模拟预测)下面是 C919 大型客机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了( )注:Core processing system—核心处理系统;Flight datarecording system—飞行数据记录系统;Landing gear—起落架。A.经济出现全球化现象 B.发达国家间竞争激烈C.新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两极格局最终被打破【答案】A3.(2025·安徽合肥·一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交流创意和理念,联通中国和世界,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平台。这说明了( )A.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D.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答案】D4.(2024·广东中山·二模)有学者认为:俄乌冲突下百年变局与冷战思维的扩张、地区政治的紧张,使国际局势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该学者意在强调( )A.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B.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主题C.经济全球化加剧国家间冲突 D.经贸合作可以缓和政治矛盾【答案】D5.(2024·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这是某篇历史论文写作的一些史实,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①1492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②16 世纪末殖民主义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③18 世纪 60 年代第一工业革命;④20 世纪中期联合国、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成立;⑤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贸易组织建立A.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的衰落C.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D.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答案】C6.(2022·重庆·中考真题)1969 年 1 月 20 日,尼克松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毛泽东的安排,《人民日报》于 1 月 28 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A.中美双方都有意改善两国关系 B.中美双方彻底结束对抗状态C.中美关系的缓和始于民间交往 D.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答案】A7.(2025·广东韶关·一模)下图所示的是《人民日报》部分时期对美报道的倾向统计情况。图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美国的霸权受到了挑战 B.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及中美建交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中国对美国的认识在不断改善【答案】B8.(2025·安徽合肥·一模)1970 年,尼克松在给罗马尼亚总统举行的国宴上,表示“美国绝不会参加孤立中国的任何安排,你可以把我的想法在最高一级转达给中国人。”尼克松的态度表明( )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中美关系即将迎来新变化C.中美意识形态已趋同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答案】B9.(2025·河南开封·一模)尼克松飞过来和毛泽东握手,主要就是因为美国面临苏联的威胁,他要借力,然后他发现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借力点。另外还有地缘考虑:他要从越南撤军……要破解这个困境,技术上讲有一个环节就是把中国拉过去。材料旨在说明( )A.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强国 B.国际形势推动中美关系变化C.改善关系是两国共同的需求 D.美国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答案】B10.(2024·安徽淮北·三模)1972 年以后,在《人民日报》涉及美国的报道中,与美国相关的讽刺漫画彻底消失了,而对美国国内人民生活、科学技术的报道明显增加。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媒体关注点的变化 B.中美利益趋于一致C.中美关系走向正常 D.国内工作重心转移【答案】C11.(2025·陕西安康·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 / 201500 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 材料一中,直到 1500 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 年是人类历史上的图 A 一个重要转折点。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更大范围的开展,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列强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王斯德等主编《大学世界史》图 B材料三 二战后,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发展,美国、欧洲和日本的跨国公司开始走上国际经济舞台。……影响全球合作的政治因素和体制因素逐步得以消除,使得世界市场更加完整和统一……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不断出现,其决策全球化、经营多元化的趋势,对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摘编自赵宗博《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市场整合与中国经济发图 C 欧盟旗帜 展战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为开启图 A“全球化 1.0 版本”做出贡献的一位历史人物并简述贡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500 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加以说明。(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你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①材料二图 B 发明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其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中发挥的作用。②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 C 欧盟是在哪一组织的基础上组成的?它的成立有何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世界市场发展呈现出的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答案】(1)人物及贡献:迪亚士,实际上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达·伽马:开辟了绕道非洲南端横渡印度洋到达印度的航路。哥伦布:发现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航路。麦哲伦: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9 / 20球航行。(任选一个即可)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2)① 人物:斯蒂芬森。影响: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瓜分完毕,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地、资本投资场所;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通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和交流,缩短了时空距离。② 组织:欧洲共同体。积极影响: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特点:世界市场更加完整和统一;跨国公司成为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整合。(3)趋势:经济全球化。看待:使世界联系不断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促进了国际的合作与交流;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和掠夺性。12.(2024·山西长治·模拟预测)战争与和平是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两种状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斯大林在《列宁主义问题》一书中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基础在远东是九国公约,而在欧洲便是凡尔赛条约及其他许多条约”。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指出:“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去反对另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所有帝国主义大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两次战争之间的‘喘息’”。材料二 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摘自郝侠君等《中西 500 年比较》材料三 看待中美关系,要看大局,不能只盯着两国之间的分歧,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贸易总量占世界五分之一……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习近平1970-1974 年美国对华贸易状况的变化(单位:百万美元)年份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总额 4.9 95.9 805.1 933.8出过 -- -- 63.5 740.2 819.1进口 -- 4.9 32.4 64.9 114.7差额 -- -4.9 31.1 675.3 704.4——杨值珍《中国开放战略与中美关系》(1)根据材料一,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是“两次战争之间的‘喘息’”。(2)材料二中罗斯福评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并简述这一事件的世界意义。(3)根据材料三,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相关史实,说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4)综上所述,大国关系的变化给我们哪些启示?【答案】(1)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如巴黎和会上通过的《凡尔赛条约》列强无视中国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权益全部转给日本,激起了中国人民极大愤慨,引发了五四运动;协约国与德国等战败国相继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的“凡尔赛体系”,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和掠夺;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使中国回到了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但它没能根除它们之间的矛盾,为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2)事件:中国的抗日战争。意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牵制了日军的主力,从而有利地配合了美、英等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与日军的作战;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3)说明:建国初期,中美敌对,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失去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时机;耗费了我国国力,延缓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也给美国人民带来灾难,牵制了美国的国力,影响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70 年代尼克松访华以后,中美经贸关系出现了零的突破并逐步发展起来;也促进了两国在科技、文化、旅游、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中美建交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等。(4)启示:大国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弱国无外交,中国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国力,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国家间和则两利,斗则俱伤等。13.(2025·新疆克孜勒苏·二模)从世界看中国,从屈辱到平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在 19 世纪中叶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以利于英国的商品畅销世界。而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与其炮舰政策分不开的。——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 19 世纪中叶英国贸易政策变化的原因。并指出这一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材料二 1943 年,美英取消 1901 年中国政府与他国政府,包括美国、英国政府在北京签订的议定书 交还在中国的租界,放弃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2)材料二中 1901 年签订的“议定书”指什么?结合所学分析美英放弃部分在华特权的背景。材料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 2002 年至 201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 10 年间,中国货物贸易额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中国共产党简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材料四主权初丧 严重危机 外交失败 团结合作 重大胜利 洗雪国耻1842 1901 1919 1955 1971 1997(年)(4)上表是中国近现代化外交年代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主题思想,并围绕主题思想,列举中国近现代外交历史的具体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流畅,200字以内)【答案】(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在全球寻求商品市场。影响: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辛丑条约》。背景:中国坚持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942 年,中国与美英等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3)标志着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有利于中国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4)【示例】弱国无外交,吾辈当自强自 1840 年鸦片战争起,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1919 年的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中国正当合理的外交诉求置若罔闻,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事业取得一系列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美建交、实行全方位外交等,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听到了中国的声音。回首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历程,让我们认识到“弱国无外交”,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该牢记历史,努力建设更强大的祖国。14.(2025·湖北随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法国、英国等国相继为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影响全球合作的政治因素和体制因素逐步得以消除,使得世界市场更加完整和统一。各国国民经济主体在相对统一的市场经济规则下进行竞争,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不断出现,其决策全球化、经营多元化、交易内部化和母国区位分布分散化的趋势,对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组织的形成与发展,为世界市场健康运行又提供了的保证。——摘编自赵宗博《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市场整合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国际贸易呈现的变化。(2)依据材料二归纳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答案】(1)变化:贸易规范、范围扩大,商品贸易的种类、数量增加,出现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2)原因:科技革命的推动,影响世界合作的因素消除,跨国公司的出现,国际经济组织的影响。15.(2025·江苏淮安·一模)中国、美国在世界上发挥着举足亲重的作用,两国关系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探究有关问题。材料一 “以俄为师”曾经代表了 20 世纪中期以前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中国近代社会革命与建设,在“以俄为师”中得到发展,也在“以俄为师”中经历挫折,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王垒《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戒”》材料二材料三 我们认为新时期的中美关系不应该是你上我下的跷跷板,双方应该一起做加法,而不是减法,应该一起谋共赢,而不是零和,我们认为双方完全可以通过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来共同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义务,共同承担促进全球发展的责任。(1)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以俄为师”的挫折后,吸取教训,走出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2)分析图一和图二表现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其原因。(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中美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大国关系?【答案】(1)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变化:中美由对抗走向合作(正常化)原因: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改善中美关系对美国有利;应对中苏关系恶化以来苏联的威胁;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3)启示:坚持和平发展,珍惜和平发展机遇,不冲突、不对抗;加强互信,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16.(2025·山西阳泉·一模)大国博弈·顺势而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 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公然宣称“要谋取阳光下的土地”,首先要将势力伸向亚洲,直达波斯畔,这势必威胁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的势力圈。同时,德国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日益排挤英国商品。1913 年,德国对欧洲各国的贸易占德国出口的 75%,进口的 54%。1897 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时说:无数小冲突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大战。——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二 1918 年美国直接参加了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1941 年 6 月,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后,罗斯福迅速着手向苏联提供援助。1941 年底,美国因珍珠港事件投入反法西斯战争,美苏战时同盟迅即正式形成。自此开始,罗斯福的对苏政策宗旨是维持美苏同盟,最大程度地利用苏联打击德国。——摘编自国洪梅《美国对苏联的政策研究》材料三 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70 年来,中美关系经历了数次转型。其中:第一次是从二战结束到朝鲜战争,中美关系经历了从盟友到敌人的转变,双方关系陷入全面对抗;第二次是从尼克松访华到中美建交,中美关系从敌人转向准盟友……——摘编自王在邦《中美关系划时代转型的观察与思考》材料四习近平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 行动。……这一思想承载着中国对建设美好世界的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 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公正新秩序的美好期待。——摘自刘金质《冷战史》 ——冯颜利《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1)根据材料一,简述 19 世纪末英德矛盾冲突的表现,并概括其产生的根源。(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不同时期美国对待苏俄(苏联)外交政策的变化。(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美关系发生两次转型的原因。(4)对比材料四中、美两国不同的思想原则,你认为应如何建立国际新秩序?【答案】(1)矛盾:争夺海外殖民地;争夺欧洲市场和世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根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成为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新生的苏维埃政府退出了战争,受此影响,美国对苏俄采取敌视政策,进行武装干涉,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面对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美国调整政策,与苏联合作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应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3)原因:第一次: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其称霸世界的欲望十分强烈,以美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冷战”对抗;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对新中国进行孤立封锁包围,企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美两国关系陷入全面对抗;第二次: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苏两国关系破裂;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等;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利益需求等。(4)做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国家间的团结合作;要体现大国担当等。17.(2025·甘肃平凉·一模)弱国无外交,外交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军事实力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美苏全球争霸的战略态势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同时美国还深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沼而难以自拔;另一方面,苏联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危险的敌人。来自中国北部的安全威胁愈益增强。这些重大因素,连同中美现实主义式的外交互动有力地促成了中美外交的革命式接近。万隆会议期间的——摘编自袁校斌、晋军《20 世纪 70 年代后中美关系发展模式研究》 周恩来材料二 1982 年,党的十二大作出“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维护”的论断,实现党在时代主题判断和认识上的根本性转变。1985 年,邓小平指出:“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争取和平是世界人民的要求,也是我们搞建设的需要。没有和平环境,搞什么建设!”江泽民指出:“和平是世界人民的第一需要,没有和平,任何建设事业都无从谈起。”习近平把维护世界和平与实现中国梦联系起来,指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摘编自王存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内质与追求》(1)材料一图中人物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根据材料一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大意义。指出我国当前形成的外交布局。【答案】(1)方针:“求同存异”。原因:美苏全球争霸中,美国处守势;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中国应对来自苏联威胁的需要;中国综合国力增强;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2)重大意义: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保障;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模块二 热点主题主题十七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战及中美关系变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新华社北京 4 月 9 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9 日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澄清中美经贸关系事实,阐明中方对相关问题的政策立场。白皮书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方认真履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美方违反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关义务;中国践行自由贸易理念,认真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损害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中美可以通过平等对话、互利合作解决经贸分歧。白皮书介绍,中美两国建交 46 年以来,双边经贸关系持续发展。中美贸易额从 1979 年的不足 25 亿美元跃升至 2024 年的近 6883 亿美元。但是,近年来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严重干扰中美正常经贸合作。2018 年中美经贸摩擦以来,美方对超过 5000 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高额关税,持续出台对华遏制打压政策。中方不得不采取有力应对措施,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同时,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的基本立场,与美方开展多轮经贸磋商,努力稳定双边经贸关系。白皮书指出,美方近期先后发布“美国第一”贸易、投资政策备忘录和“美国第一”贸易政策报告执行摘要,对中国产品全面加征额外关税,包括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对中国加征关税、征收“对等关税”并进一步加征 50%关税,还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提出征收港口费等 301调查限制措施。这些以关税等为威胁、要挟的限制措施是错上加错,再次暴露了美方典型的单边主义、霸凌主义本质,既违背市场经济规律,更与多边主义背道而驰,将对中美经贸关系产生严重影响。中方已根据国际法基本原则和法律法规,采取必要反制措施。白皮书表示,中方始终认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作为发展阶段、经济制度不同的两个大国,中美双方在经贸合作中出现分歧和摩擦是正常的,关键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通过对话协商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都是机遇而非威胁。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按照两国元首通话1 / 11指明的方向,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通过平等对话磋商解决各自关切,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新华社 链接一:经济全球化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选择、材料☆☆☆☆) 链接二:中美关系19 世纪中期、19 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20 世纪 50 年代、70 年代、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选择、材料☆☆☆☆)2025 年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30 周年,这一热点有可能与经济全球化、中美关系知识相联系进行命题。含义 经济全球化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动冲破国与国的界限,使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的过程新航路开辟 带来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 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火车和轮船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联系 工业革命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发展历程电话、汽车、飞机的发明,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交流第二次工业革命 帝国主义瓜分世界,进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表现 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世界贸 易组织成立2 / 11利 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 争影响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国际弊 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中国应对经 济全球化的 措施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 济管理经验,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补充: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方式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欧洲同亚洲、非洲及 美洲的贸易扩大;世 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起步(15 世纪末 16殖民扩张与掠夺 碍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使中 世纪初) 界各地的物品汇聚到国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欧洲大机器生产方式得到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国国门被 发展(19世纪中期) 商品输出 确立和推广;资本主打开,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义世界市场扩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掠夺加强(19 世纪末 20 全控制了落后国家和资本输出 原材料;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世纪初) 地区的经济命脉;世展,近代化进程加快界基本被瓜分完毕(1)资本和贸易全球 (1)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化,生产国际化,世 组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深化(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建 立 界性和区域性经济组 织建立和扩大(WTO 积极主动融入世界。 (2)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亚投行成立)。 ,不利于中国市场的开放,阻碍(2)出现逆全球化和 了中国和其他各国的经济合作贸易保护主义现象 和往来1.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助推经济全球化?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积极促进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坚持对外开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协商,妥当处理贸易争端;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3 / 11时期 特点 概况19 世纪中期-20 世纪 追随英、法, 1856-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的帮凶;参与 1900-190120 年代 染指中国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其他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20 世纪 20-40 年代 独立侵华 1921-1922 年,美国主导华盛顿会议,签署了针对中国的《九国公约》, 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1941-1945 年 合作抗日 1942 年,中美两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对抗日本法西斯侵略1946-1949 年 扶蒋反共,控 制中国 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49-1972 年 孤立、封锁、 威胁、对抗 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威胁、外交 孤立、经济封锁;1950 年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 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1972-1979 年 走向和解,中 美建交 1972 年尼克松访华,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 常化;1978 年 12 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 年 1 月 1 日正式 建立外交关系1979 年至今 合作与冲突 交织 中美建交后,两国的经贸、人文等交流不断发展,但美国实施霸凌主 义,妄图围堵遏制中国发展,严重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新时期如何促进中美关系和谐健康发展?相互理解和尊重,合理管控在贸易、外交等方面的分歧,求同存异,相向而行,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认识 (2)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通过外交途径和协商谈判的方式解决分歧。积极发展友好关系,扩大共同利益,加强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3)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贸易霸凌主义,肩负起大国的责任,表现出大国的担当,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等等1.大国关系的变化说明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有哪些?(1)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2)国家的综合国力。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国家综合国力的变化影响国与国关系的变化。(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当今世界关系错综复杂,我国如何处理好与各大国之间的关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积极发展与各大国的交流与合作,坚持以4 / 11和平手段处理争议和冲突,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发展与各大国的友好关系。1.(2025·天津北辰·一模)1995 年,为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而成立的国际组织(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2.(2025·陕西安康·模拟预测)下面是 C919 大型客机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了( )注:Core processing system—核心处理系统;Flight datarecording system—飞行数据记录系统;Landing gear—起落架。A.经济出现全球化现象 B.发达国家间竞争激烈C.新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两极格局最终被打破3.(2025·安徽合肥·一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交流创意和理念,联通中国和世界,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平台。这说明了( )A.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D.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4.(2024·广东中山·二模)有学者认为:俄乌冲突下百年变局与冷战思维的扩张、地区政治的紧张,使国际局势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该学者意在强调( )A.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B.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主题C.经济全球化加剧国家间冲突 D.经贸合作可以缓和政治矛盾5.(2024·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这是某篇历史论文写作的一些史实,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①1492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②16 世纪末殖民主义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③18 世纪 60 年代第一工业革命;④20 世纪中期联合国、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成立;⑤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贸易组织建立5 / 11A.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的衰落C.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D.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6.(2022·重庆·中考真题)1969 年 1 月 20 日,尼克松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毛泽东的安排,《人民日报》于 1 月 28 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A.中美双方都有意改善两国关系 B.中美双方彻底结束对抗状态C.中美关系的缓和始于民间交往 D.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7.(2025·广东韶关·一模)下图所示的是《人民日报》部分时期对美报道的倾向统计情况。图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美国的霸权受到了挑战 B.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及中美建交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中国对美国的认识在不断改善8.(2025·安徽合肥·一模)1970 年,尼克松在给罗马尼亚总统举行的国宴上,表示“美国绝不会参加孤立中国的任何安排,你可以把我的想法在最高一级转达给中国人。”尼克松的态度表明( )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中美关系即将迎来新变化C.中美意识形态已趋同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9.(2025·河南开封·一模)尼克松飞过来和毛泽东握手,主要就是因为美国面临苏联的威胁,他要借力,然后他发现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借力点。另外还有地缘考虑:他要从越南撤军……要破解这个困境,技术上讲有一个环节就是把中国拉过去。材料旨在说明( )A.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强国 B.国际形势推动中美关系变化C.改善关系是两国共同的需求 D.美国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10.(2024·安徽淮北·三模)1972 年以后,在《人民日报》涉及美国的报道中,与美国相关的讽刺漫画彻底消失了,而对美国国内人民生活、科学技术的报道明显增加。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媒体关注点的变化 B.中美利益趋于一致C.中美关系走向正常 D.国内工作重心转移11.(2025·陕西安康·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00 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 1500 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 年是人类历史上的6 / 11图 A 一个重要转折点。——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更大范围的开展,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列强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王斯德等主编《大学世界史》图 B材料三 二战后,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发展,美国、欧洲和日本的跨国公司开始走上国际经济舞台。……影响全球合作的政治因素和体制因素逐步得以消除,使得世界市场更加完整和统一……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不断出现,其决策全球化、经营多元化的趋势,对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摘编自赵宗博《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市场整合与中国经济发图 C 欧盟旗帜 展战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为开启图 A“全球化 1.0 版本”做出贡献的一位历史人物并简述贡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500 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加以说明。(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你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①材料二图 B 发明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其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中发挥的作用。②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 C 欧盟是在哪一组织的基础上组成的?它的成立有何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世界市场发展呈现出的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12.(2024·山西长治·模拟预测)战争与和平是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两种状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斯大林在《列宁主义问题》一书中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基础在远东是九国公约,而在欧洲便是凡尔赛条约及其他许多条约”。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指出:“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去反对另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所有帝国主义大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两次战争之间的‘喘息’”。7 / 11材料二 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摘自郝侠君等《中西 500 年比较》材料三 看待中美关系,要看大局,不能只盯着两国之间的分歧,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贸易总量占世界五分之一……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习近平1970-1974 年美国对华贸易状况的变化(单位:百万美元)年份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总额 4.9 95.9 805.1 933.8出过 -- -- 63.5 740.2 819.1进口 -- 4.9 32.4 64.9 114.7差额 -- -4.9 31.1 675.3 704.4——杨值珍《中国开放战略与中美关系》(1)根据材料一,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是“两次战争之间的‘喘息’”。(2)材料二中罗斯福评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并简述这一事件的世界意义。(3)根据材料三,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相关史实,说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4)综上所述,大国关系的变化给我们哪些启示?13.(2025·新疆克孜勒苏·二模)从世界看中国,从屈辱到平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在 19 世纪中叶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以利于英国的商品畅销世界。而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与其炮舰政策分不开的。——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 19 世纪中叶英国贸易政策变化的原因。并指出这一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材料二 1943 年,美英取消 1901 年中国政府与他国政府,包括美国、英国政府在北京签订的议定书 交还在中国的租界,放弃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2)材料二中 1901 年签订的“议定书”指什么?结合所学分析美英放弃部分在华特权的背景。材料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 2002 年至 201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 10 年间,中国货物贸易额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中国共产党简史》8 / 11(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材料四主权初丧 严重危机 外交失败 团结合作 重大胜利 洗雪国耻1842 1901 1919 1955 1971 1997(年)(4)上表是中国近现代化外交年代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主题思想,并围绕主题思想,列举中国近现代外交历史的具体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流畅,200字以内)14.(2025·湖北随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法国、英国等国相继为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影响全球合作的政治因素和体制因素逐步得以消除,使得世界市场更加完整和统一。各国国民经济主体在相对统一的市场经济规则下进行竞争,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不断出现,其决策全球化、经营多元化、交易内部化和母国区位分布分散化的趋势,对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组织的形成与发展,为世界市场健康运行又提供了的保证。——摘编自赵宗博《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市场整合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国际贸易呈现的变化。(2)依据材料二归纳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15.(2025·江苏淮安·一模)中国、美国在世界上发挥着举足亲重的作用,两国关系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探究有关问题。材料一 “以俄为师”曾经代表了 20 世纪中期以前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中国近代社会革命与建设,在“以俄为师”中得到发展,也在“以俄为师”中经历挫折,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王垒《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戒”》材料二9 / 11材料三 我们认为新时期的中美关系不应该是你上我下的跷跷板,双方应该一起做加法,而不是减法,应该一起谋共赢,而不是零和,我们认为双方完全可以通过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来共同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义务,共同承担促进全球发展的责任。(1)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以俄为师”的挫折后,吸取教训,走出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2)分析图一和图二表现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其原因。(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中美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大国关系?16.(2025·山西阳泉·一模)大国博弈·顺势而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 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公然宣称“要谋取阳光下的土地”,首先要将势力伸向亚洲,直达波斯畔,这势必威胁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的势力圈。同时,德国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日益排挤英国商品。1913 年,德国对欧洲各国的贸易占德国出口的 75%,进口的 54%。1897 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时说:无数小冲突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大战。——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二 1918 年美国直接参加了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1941 年 6 月,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后,罗斯福迅速着手向苏联提供援助。1941 年底,美国因珍珠港事件投入反法西斯战争,美苏战时同盟迅即正式形成。自此开始,罗斯福的对苏政策宗旨是维持美苏同盟,最大程度地利用苏联打击德国。——摘编自国洪梅《美国对苏联的政策研究》材料三 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70 年来,中美关系经历了数次转型。其中:第一次是从二战结束到朝鲜战争,中美关系经历了从盟友到敌人的转变,双方关系陷入全面对抗;第二次是从尼克松访华到中美建交,中美关系从敌人转向准盟友……——摘编自王在邦《中美关系划时代转型的观察与思考》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 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 “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摘自刘金质《冷战史》 习近平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 行动。……这一思想承载着中国对建设美好世界的 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 公正新秩序的美好期待。 ——冯颜利《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10 / 11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1)根据材料一,简述 19 世纪末英德矛盾冲突的表现,并概括其产生的根源。(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不同时期美国对待苏俄(苏联)外交政策的变化。(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美关系发生两次转型的原因。(4)对比材料四中、美两国不同的思想原则,你认为应如何建立国际新秩序?17.(2025·甘肃平凉·一模)弱国无外交,外交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军事实力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美苏全球争霸的战略态势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同时美国还深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沼而难以自拔;另一方面,苏联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危险的敌人。来自中国北部的安全威胁愈益增强。这些重大因素,连同中美现实主义式的外交互动有力地促成了中美外交的革命式接近。万隆会议期间的——摘编自袁校斌、晋军《20 世纪 70 年代后中美关系发展模式研究》 周恩来材料二 1982 年,党的十二大作出“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维护”的论断,实现党在时代主题判断和认识上的根本性转变。1985 年,邓小平指出:“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争取和平是世界人民的要求,也是我们搞建设的需要。没有和平环境,搞什么建设!”江泽民指出:“和平是世界人民的第一需要,没有和平,任何建设事业都无从谈起。”习近平把维护世界和平与实现中国梦联系起来,指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摘编自王存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内质与追求》(1)材料一图中人物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根据材料一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大意义。指出我国当前形成的外交布局。11 / 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战及中美关系变迁(热点)(讲练).docx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战及中美关系变迁(热点)(讲练)(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