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高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周公认为,夏商之所以失去天命,是因为不敬德;而文王修明自己的德行,任用该任用的人,惩罚该惩罚的人,从此就承受了殷人原先所受的天命、疆土和人民。周公的“敬德”思想A.否定了天命的权威B.重视个人主观努力C.彰显天下为公理念D.体现道法自然智慧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史官密切注意水、旱情况并记录于史志中,孔子编《春秋》一并采用,使二百多年来的环境变迁史料得以流传后世,成为后续正史和地方志系统记录水早的先声。据此推知,各国A.注重以农为本B.保护生态环境C.提倡官修史书D.鼓励兴修水利3.南朝齐、梁统治者以自己为正统,贬斥同时期的北魏为“索虏”。而北魏则以占据中土为理由,力主自己是正统,否定对手的合法性。这实质上说明A.南北朝时期夷夏之别的深化B.华夏文化得到各民族认同C.南北政权之间缺乏交流交往D.血缘聚居的隔阂根深蒂固4.两宋时期,城隍祭祀逐渐兴盛并被正式纳入国家祀典。朝廷明确规定,地方官员上任三日内必须拜谒城隍庙,这使得原本在地方祭祀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社稷神受到城隍神的强力冲击。城隍祭祀的盛行缘于A.中央集权的强化B.土地作用的削弱C.义利观念的转变D.城市经济的发展5.晚清有人在其所著的《沪游梦影》中感慨:“若夫广见闻、证学问,则当观夫制造局之机器,而知功用之巧拙:观于招商局之轮船,而知商贾之盈虚:观于巡捕房、会审公堂,则知中外交涉之多。”这主要说明了近代上海A.文明交融改变大众生活B.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C.吸引国人关注时代变迁D.引领国内近代工业发展高二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1—5:BABDC 6—10:ADCDC 11—15:BCBDB二、非选择题16.评分要点: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2 分)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1 分)统一文字,利于政令传达和信息传递;(1 分)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促进商品流通;(2 分)修驰道、直道和五尺道,开凿灵渠,沟通各地交通,巩固统一局面。(1 分)汉武帝尊崇儒学,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从此儒学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2 分)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1 分)实行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与销售;(1 分)推行均输平准法,平抑物价。(1 分)表述分:1 分。17.(1)主要职能:负责传递公文;(1 分)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2 分)运输官府物资;(l 分)南粮北运。(l 分)历史背景:国家实现了大一统;(2 分)元朝疆域空前辽阔。(1 分)(2)历史作用: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1 分)促进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1 分)加强了中央集权;(l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2 分)促进了中外联系加强。(1 分)18.(1)北方动荡不安;(2 分)逃避自然灾害,寻求生计;(1 分)官府的推动;(1 分)中央政权加强地方治理;(1 分)地方开发的需要;(1 分)南方经济的发展。(1 分)(2)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生产技术;(1 分)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1 分)促进了民族交融与多元文化的融合;(2 分)强化了华夏认同;(1 分)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2 分)19.(1)内容:规范工作时间;(1 分)改善工作环境;(1 分)政府监督工厂法的执行;(1 分)向童工推行初等教育。(1 分)背景: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写到工人阶级处境恶劣得 1 分);(2分);工人运动风起云涌。(1 分)民主政治的逐步完善。(1 分)(2)作用:改善工人待遇;(1 分)缓和劳资关系、稳定社会秩序;(2 分)推进英国工业化进程;(1 分)提高大众文化素养;(1 分)有利于政府职能的扩大。(1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pdf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