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答案速填:
①      
②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023·新疆建设兵团学业考)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提及黑土地,人们马上就想到了北大仓。其实,东北地区不仅是“中国饭碗”,也是“国之重器”之地。据此完成1、2题。
1.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农作物一年一熟,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东北地区是“国之重器”之地,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B.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匮乏
C.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D.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全面振兴
  (2023·金昌学业考)东北地区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工业基地。读图,完成3、4题。
3.近年来,国家在东北地区提倡恢复沼泽,限制开荒。这是因为( )
A.我国粮食产量高,不需要再垦荒种粮
B.着力发展工业,无需加强农业生产
C.保护湿地,维护生态,维持生物多样性
D.要实现经济转型,不再发展农业
4.以下不是东北地区工业发展优越条件的是( )
A.矿产丰富 B.交通便利
C.地形平坦 D.气候湿热
5.(2023·随州学业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近年来,东北地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5%以上,商品粮约占1/4,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在50%以上,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图1是东北地区位置示意图,图2是2023年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统计图。
(1)东北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 (填“水田”或“旱地”)。根据图2分析东北地区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是 ,有利于该粮食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是 。
(2)图中松花江为东北粮食生产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水源,它主要的汛期是春汛和 ,春汛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3)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农作物熟制一般为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同样大部分地处平原,但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较高,其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4)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大量出口粮食 ②保护耕地数量
③科技培育良种 ④鼓励农民种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23·泸州学业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常市(北纬45°左右)地处黑龙江省,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高达20℃,黑土层厚达2米,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里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五常水稻种植始于清朝,传统耕作,家庭经营,一年一熟,单产低,远不及普通大米的80%。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五常人用“稻田养鸭”方式成功地保护了稻田环境。五常大米颗粒饱满,饭粒香味浓郁,被称为“米中极品”,是著名的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材料二 图1为五常市地理位置和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图2表示五常水稻生长的部分条件。
(1)描述五常市的地势特点。
(2)简述五常大米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
(3)简析“稻田养鸭”方式能够保护稻田环境的原因。
(4)请为保护五常大米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提出建议。
【考点一】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链接·考点】
【变式·提能】
  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符合东北地区特点的是 ( )
A.地表崎岖,峰岭众多
B.水田连片,油菜金黄
C.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气候冷湿,茶园遍布
2.图中四地的农业发展,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①地大面积种植大豆
B.②地发展林业及林下种植
C.③地发展粮食综合生产
D.④地沿海发展水产养殖
  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地形平坦,黑土广布,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
B.乙处是我国南、北方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C.丙处为松嫩平原,是我国甜菜的主要产区之一
D.甲地区的年降水量比丁地区少,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4.丙所在地区图中两城市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 )
A.以石油、机械等重工业为主
B.以采矿和木材加工工业为主
C.地处东北地区西南,工业落后,结构不合理
D.工业转型快,结构合理,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活习俗。吉林省有囤秋菜的习俗,秋季人们囤大量蔬菜在地窖中,当冬季来临,再拿出来吃。如图是吉林省某地囤秋菜景观图。读图回答5、6题。
5.与吉林省囤秋菜的习俗密切相关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秋季寒潮多发 B.人们喜食秋菜
C.秋季蔬菜价格低 D.冬季寒冷而漫长
6.近些年,吉林省囤秋菜的习俗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运输业的进步 B.粮食种植面积增加
C.秋季蔬菜供应充足 D.东北气温不断升高
【考点二】东北的农业和工业
【链接·考点】
1.农业:
(1)农业发展条件及主要农作物。
项目 农业发展条件 主要农作物
不利 条件 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农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②春秋季节受寒潮影响,易发生低温冻害; ③东北平原北部地区人烟稀少,沼泽遍布 小麦、 玉米、 大豆、 水稻
有利 条件 ①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型机械化耕作; ②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东北平原成为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2)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越条件。
①地形平坦开阔,适于大型机械化耕作。
②黑土肥沃,适于农作物生长。
③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④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区、半湿润区。
⑤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⑥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2.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1)矿产资源丰富。
(2)铁路网密集,陆路交通便利。
(3)南部濒临渤海和黄海,地理位置优越,海上交通便利。
【变式·提能】
  东北地区沃野千里,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读东北地区略图,完成7、8题。
7.甲地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 )
A.沼泽湿地 B.河流源头
C.森林资源 D.耕地资源
8.大兴安岭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
A.渔业 B.种植业 C.林业 D.畜牧业
9.东北地区不仅是“中国饭碗”,也是“国之重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简图。
材料二 部分省区及全国人均耕地、谷物单位面积产量表。
项目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项目 0.31 0.20 0.10 0.02 0.07 0.04 0.10
谷物单位面积产量(千克/公顷) 5 377 7 066 5 929 6 929 6 366 6 427 5 322
(1)图中A是 平原;山脉B是 ,该山脉走向是 。
(2)请在框图中补充填写①地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
a: ;b: (气候类型);c: 。
(3)读材料二分析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

(4)②地是 工业基地,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从资源和交通方面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5)东北地区因矿产资源开采而形成了一批工矿城市,经过多年开发,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以及生态恶化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根据“绿色发展、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要求,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答案速填:
①黑、吉、辽     
②俄罗斯     
③半环状
④寒冷漫长
⑤中部和南部平原
⑥满
⑦交通干线沿线
⑧春小麦
⑨甜菜
⑩矿产资源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023·新疆建设兵团学业考)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提及黑土地,人们马上就想到了北大仓。其实,东北地区不仅是“中国饭碗”,也是“国之重器”之地。据此完成1、2题。
1.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农作物一年一熟,主要影响因素是(B)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东北地区是“国之重器”之地,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
A.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B.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匮乏
C.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D.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全面振兴
  (2023·金昌学业考)东北地区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工业基地。读图,完成3、4题。
3.近年来,国家在东北地区提倡恢复沼泽,限制开荒。这是因为(C)
A.我国粮食产量高,不需要再垦荒种粮
B.着力发展工业,无需加强农业生产
C.保护湿地,维护生态,维持生物多样性
D.要实现经济转型,不再发展农业
4.以下不是东北地区工业发展优越条件的是(D)
A.矿产丰富 B.交通便利
C.地形平坦 D.气候湿热
5.(2023·随州学业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近年来,东北地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5%以上,商品粮约占1/4,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在50%以上,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图1是东北地区位置示意图,图2是2023年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统计图。
(1)东北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旱地(填“水田”或“旱地”)。根据图2分析东北地区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是玉米,有利于该粮食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任答一点,意思合理即可)。
(2)图中松花江为东北粮食生产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水源,它主要的汛期是春汛和夏汛,春汛的主要补给水源是春季冰雪(积雪)消融或季节性积雪融水(意思合理即可)。
(3)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农作物熟制一般为一年一熟;河南省和黑龙江省同样大部分地处平原,但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较高,其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口少,本地粮食消费量小(意思合理即可)。
(4)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B。
①大量出口粮食 ②保护耕地数量
③科技培育良种 ④鼓励农民种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23·泸州学业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常市(北纬45°左右)地处黑龙江省,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高达20℃,黑土层厚达2米,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里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五常水稻种植始于清朝,传统耕作,家庭经营,一年一熟,单产低,远不及普通大米的80%。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五常人用“稻田养鸭”方式成功地保护了稻田环境。五常大米颗粒饱满,饭粒香味浓郁,被称为“米中极品”,是著名的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材料二 图1为五常市地理位置和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图2表示五常水稻生长的部分条件。
(1)描述五常市的地势特点。
答:东南高,西北低。
(2)简述五常大米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
答:土壤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灌溉水源矿物质含量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3)简析“稻田养鸭”方式能够保护稻田环境的原因。
答:鸭子在稻田生长,能够除去杂草和害虫,鸭子的粪便是良好的农家肥料,能节省农药和化肥的开支,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土壤环境。
(4)请为保护五常大米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提出建议。
答:应建立五常大米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
【考点一】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链接·考点】
【变式·提能】
  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符合东北地区特点的是 (C)
A.地表崎岖,峰岭众多
B.水田连片,油菜金黄
C.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气候冷湿,茶园遍布
2.图中四地的农业发展,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
A.①地大面积种植大豆
B.②地发展林业及林下种植
C.③地发展粮食综合生产
D.④地沿海发展水产养殖
  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C)
A.甲处地形平坦,黑土广布,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
B.乙处是我国南、北方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C.丙处为松嫩平原,是我国甜菜的主要产区之一
D.甲地区的年降水量比丁地区少,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4.丙所在地区图中两城市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A)
A.以石油、机械等重工业为主
B.以采矿和木材加工工业为主
C.地处东北地区西南,工业落后,结构不合理
D.工业转型快,结构合理,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活习俗。吉林省有囤秋菜的习俗,秋季人们囤大量蔬菜在地窖中,当冬季来临,再拿出来吃。如图是吉林省某地囤秋菜景观图。读图回答5、6题。
5.与吉林省囤秋菜的习俗密切相关的自然地理特征是(D)
A.秋季寒潮多发 B.人们喜食秋菜
C.秋季蔬菜价格低 D.冬季寒冷而漫长
6.近些年,吉林省囤秋菜的习俗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A)
A.交通运输业的进步 B.粮食种植面积增加
C.秋季蔬菜供应充足 D.东北气温不断升高
【考点二】东北的农业和工业
【链接·考点】
1.农业:
(1)农业发展条件及主要农作物。
项目 农业发展条件 主要农作物
不利 条件 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农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②春秋季节受寒潮影响,易发生低温冻害; ③东北平原北部地区人烟稀少,沼泽遍布 小麦、 玉米、 大豆、 水稻
有利 条件 ①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型机械化耕作; ②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东北平原成为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2)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越条件。
①地形平坦开阔,适于大型机械化耕作。
②黑土肥沃,适于农作物生长。
③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④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区、半湿润区。
⑤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⑥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2.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1)矿产资源丰富。
(2)铁路网密集,陆路交通便利。
(3)南部濒临渤海和黄海,地理位置优越,海上交通便利。
【变式·提能】
  东北地区沃野千里,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读东北地区略图,完成7、8题。
7.甲地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A)
A.沼泽湿地 B.河流源头
C.森林资源 D.耕地资源
8.大兴安岭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C)
A.渔业 B.种植业 C.林业 D.畜牧业
9.东北地区不仅是“中国饭碗”,也是“国之重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简图。
材料二 部分省区及全国人均耕地、谷物单位面积产量表。
项目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项目 0.31 0.20 0.10 0.02 0.07 0.04 0.10
谷物单位面积产量(千克/公顷) 5 377 7 066 5 929 6 929 6 366 6 427 5 322
(1)图中A是辽河平原;山脉B是大兴安岭,该山脉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
(2)请在框图中补充填写①地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
a:黑土;b: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类型);c:水源。
(3)读材料二分析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
东北地区人均耕地多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多,农产品消耗少,商品率高。
(4)②地是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从资源和交通方面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
(5)东北地区因矿产资源开采而形成了一批工矿城市,经过多年开发,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以及生态恶化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根据“绿色发展、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要求,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实施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发展新型产业,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生态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