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届初中毕业班质量调研
语文参考答案
1.(2分)(1)xùn
(2)屏
(每空1分。)
2.(2分)C
3.(2分)A
4.(2分)(1)成分残缺(或:缺宾语)(2)示例:进入新时代,中国绘就了一幅水与人共生,
江与海共融的画卷。
(每空1分。)
5.(4分)示例:“源”字左边部首“氵”,表示水流,右边部分“原”就像泉水从山崖边上的石
穴中不断流出的样子;其本义为水源,后引申为来源、根源:以“源”字作为主
题词在此意指江河的历史渊源,对应“江河史话”展区内容(或:以“源”字作
为主题词寓意为江河为人类文明之源,对应“江河史话”展区内容)。
(字形解析1分,字义解释1分,寓意1分,说明方法1分。)
6.(6分)①猛浪若奔
②海日生残夜
③江春入旧年
④影入平羌江水流⑤辛弃疾
⑥不尽长江滚滚流
(每空1分。)
7.(4分)示例:①观看展览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②观展可突破时空限制,让我们更便捷地获取
知识③展览可综合呈现历史、科技等多领域内容,帮助我们形成系统性认知④灵
活运用多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每空1分,观点明确,理由对应,逻辑清晰即可)
8.(3分)灵渠得以入选原因:①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军事、经济、文化等价值:②沟通长江、
珠江水系,灌溉、运输功能突出:③设计、修建科学合理,体现古代人类智慧,科考价值
高:④保存较好,至今仍可发挥旅游等功用。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答对3点可得3分。)
9.(2分)B
10.(4分)①开发平陆运河沿途景观,保护好有形的文化遗产,挖掘平陆运河沿线旅游资源:②建
造平陆运河博物馆和科技馆,介绍平陆运河先进科技;③收集或组织创作相关平陆运河
的文学文化作品,宣传平陆运河特色文化:④系统梳理平陆运河沿线的文化遗址等各类
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⑤建设平陆运河文化公园或平陆运河文化带,彰显平陆运
河文化价值。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答对4点可得4分。)
11.(3分)示例:(1)水口桥头母亲送别(2)目睹村民守水互助(3)了解水口古树历史
(每空1分。)
12.(3分)①古林为村庄筑起自然屏障,就像亲人一样守护、滋养村民:②古树常常陪伴母亲迎送
孩子,对母亲而言古树是如亲人一般的存在。③古树历史悠久,被村民代代呵护,也见
证着村庄的发展:④古树根深叶茂,谓之“常青树”,彰显生命的力量,象征村庄生生
不息。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答对3点可得3分。)
13.(3分)此句巧用比喻,将母亲与古道相连的身影比作蔓延的紫藤,(1分),描绘母亲等候
“我”回家的情景,(1分)体现母亲对孩子深挚的关爱与牵念。(1分)
14.(4分)文末说“我是一只候鸟”,一方面是对题目的呼应,(1分)另一方面也是用比喻的手
法深化文章主题,(1分)强调了水口对家乡人的深远影响,表现作者对家乡浓厚的眷
恋之情(1分),以及对母亲的爱与感激。(1分)
15.(2分)B
16.(4分)示例一:“蒸”“撼”两个动词运用精妙。(1分)“蒸”指湖面水气蒸腾,表现出洞
庭湖的浩渺广阔;(1分)“撼”指摇动,突出波涛摇撼城池的澎湃力量。
(1分)这两个动词集中体现了洞庭湖烟波浩渺的宏伟气象和汹涌澎湃的磅
礴气势。(1分)
示例二:“蒸”“撼”两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蒸”极写水气之盛,表现
洞庭湖烟波浩渺;(1分)“撼”写波涛之大,仿似可摇撼城池。(1分)
两字形象描绘洞庭湖广阔浩渺的宏伟气象和汹涌澎湃的磅薄气势。(1分)
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025届初中毕业班质量调研
语文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20分)
注意事项:
1.谛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22分)
复兴中学拟举办“江河脉动”主题展览,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完善展览序言
序首
①江河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万年前,华夏先民依水而居,繁衍生息。他们在黄河畔狩猎采集,
甽化野普,在陶罐上勾勒鱼纹图腾 他们在长江边击石取火,种桑茶蚕,在丝帛上织就云霞的纹
样。粼粼的波光汇入了文明演进的洪流。
②江河是民族共融的图谱。泰朝开水渠,中原文明跨越五岭pfg()障,照亮岭南。隋唐
通运河,漕粮北上,舟车
,运河成为了南北交通重要的生命线。长江纤夫的歌谣与黄河
船工的号子遥相呼应,穿越时空,套响了 江河同源,文明同脉 的文化乐章。
③江河是国家发展的纽带。进入新时代,中国绘就了一福水与人共生江点海共融。黄河以环
保理念遮设生态廊道,长江用数字经济激活黄金水道,珠江凭智慧港口赓续丝路荣光。国家依托江
河构建了新发展范式,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1.给序言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驯化()(2)p1ng()碎
2.序言中画横线处需要填入一个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振聋发聩
B.气象万千
C.络绎不绝
D.门庭若市
3.依次填入序言 中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C.:《》
D.。<
>
4.序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做修改。(2分)
【任务二】解密展区主题
5.“源”字被选为“江河史话”展区的主题词。请根据下面展板信息,至少运用到一种说明方法,写
一段简介,从字形、字义、寓意三方面说明“源”字作为此展区主题词的原因。(4分)
字形解构
字义解说

:曲钱来示水流,点表示水滴或浪花。
本义:“水泉本也”,意指水流的源头或
厂:表示突出的山崖。
添泉。
(源)
引申义:来源,根源。
水从石六中流出。
语文试卷
第1页共6页
【任务三】参与策划讨论
6,展览特设“江河诗话”互动展板,让同学们观展时开展文学常识和古诗文名句交流互动,请你
设计完成以下互动文案。(6分)
江河千古流淌,承载许多文人墨容的无限情思。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写到“急湍甚箭,

”,暗含对自然之美的赞叹。王湾于《次北固山下》中吟诵“②

”,蕴藏新旧交替的理趣。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写下“峨眉山月半轮秋,

_”,思友之情愈加深沉。宋代词人⑤_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
长叹“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⑥”,抒发对历史兴衰的感概。
7.布展期间,同学们就“实地考察与观看展览”两种学习方式展开了讨论,请你以策展人的身份
参与讨论,发表看法。(4分)
同学甲:实地考察是知行合一的学习方式。在真实的情景中获得第一手资料,拓宽认知的视野:
还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因此以实地考察的方式来学习才有效果。
策展人: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不止一种。我认为(1)。因为(2)一:(3)一。
所以,两种方式各有所长。由此,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4)。
二、阅读(48分)
(一)现代文阅读I(共3小题,9分)
【材料一】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一灵渠基本信息表
项目
数据/信息
地理位置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境内
建造时间
公元前214年(秦朝时期)
约37公里(包括南渠、北渠及部分自然河道),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
长度功能
水系,用于军事运输、谨溉、防洪和通航
运用铧嘴与大、小天平等设计贯通湘江和漓江,历史上最多曾建有36
设计特点
座陡门(唐代后逐步完善),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陡门(船闸)的运河,
有“世界船闸之父”的美誉
灌溉面积
现代灌溉面积约6.5万亩(约4333公顷)
货运量(历史峰值)
唐代鼎盛时期年运输量达200万石(约合现代12万吨)
开发现状
恢复古代航运路线,开设灵渠“觅古游”,年均游客量约50万人次
(数据来源:《中国水利史》《灵渠志》、桂林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开资料及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材料二】
平陆运河项目始于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软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
长134.2公里,全线按内河I级航道标准建设。由于西津库区水面与海平面之间存在65米左右落差,
项目建设了三个彬级航运枢纽以克服水位落差,分别是马道枢纽、企石枢纽、青年枢纽,其中马道
枢纽将建成世界最大的内河省水船闸。
平陆运河开创两个世界之最、一个世界首创:将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闸门启闭速度最快的内
河省水船闸,并在世界上首创省水池叠形布置形式,实现土地资源和工程投资的节约:开创了两个
语文试卷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