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足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近年来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乙省相比,甲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
A. 人均耕地多 B. 农业劳动力多 C. 复种指数高 D. 淡水资源丰富
2. 广东省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主要原因是( )
A. 复种指数降低 B. 市场需求量减少 C. 耕地面积减少 D. 化肥施用量减少
3. 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降低耕地的“非粮化”率,应( )
①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②开发后备耕地资源③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④加大种粮补贴力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碳源是向大气中排放CO2,碳汇是从大气中清除CO2,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内储存的碳的称为碳库。下图为北极地区陆地生态系统(虚线框内)碳循环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碳库乙为( )
A. 海洋 B. 植物 C. 土壤 D. 河流
5. 受北极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大气碳库每年( )
A. 净增加碳1.73×109吨 B. 净增加碳1.8×109吨
C. 净减少碳1.73×109吨 D. 净减少碳1.8×109吨
6. 北极地区碳库丙的碳积累量最大,主要是因为( )
A. 洋面广阔,溶解的二氧化碳多 B. 气温低,有机物的分解较慢
C. 生物量大,加大了对碳的吸收 D. 气压高,增加了对碳的溶解
2024年11月28日上午,新疆塔克拉玛干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实现全面锁边“合龙”。这些年塔克拉玛干边缘各地根据因地制宜、科学治沙的原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探索实施了多种防沙治沙模式。和田县在梭梭树根部接种药用价值极高的肉苁蓉,获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和田县在梭梭树根部接种肉苁蓉的目的是( )
A. 兼顾经济和生态 B. 提高土地利用率 C. 推动旅游业发展 D. 防止沙漠扩张
8. 为打造肉苁蓉产业高地,和田县宜重点发展( )
A 医疗器械 B. 医药制造 C. 食品加工 D. 农机制造
9. 与草方格治沙相比,光伏治沙的突出优势是( )
A. 治沙效果好 B. 投入成本低 C. 综合效益高 D. 占用土地少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主要来自农药使用、化石燃料燃烧,能够经挥发进入大气且在大气环境中长期存在。我国科研队发现青藏高原大气中POPs主要来自于跨境传输,青藏高原被认为是研究POPs大气远距离传输机制的理想场所。受西风带和季风交替影响,青藏高原南部、北部的POPs峰值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青藏高原被认为是研究POPs大气远距离传输机制的理想场所,是因为该地区( )
A 高原面积广阔 B. 河谷农业发达 C. 受季风影响小 D. 工业规模偏小
11. 右图中“某观测站”最可能是左图中(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2. 为减轻青藏高原地区的POPs跨境污染,周边国家应该( )
A. 禁止使用含POPs的农药 B. 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经济赔偿
C. 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D. 建设工程设施阻断POPs的输出
2023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兆瓦级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左图)投入试运行,成功为南海多个岛礁供电。“南鲲号”采用半潜式船体,可以自动向内部注水,增加装置重量使其下沉。波浪能流密度是表征波浪能资源丰富程度的指标,右图为我国南海某岛礁附近海域月均波浪能流密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导致该海域波浪能流密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季风活动强度 B. 海水盐度变化 C. 太阳辐射强度 D. 海水温度差异
14. “南鲲号”注水下沉主要为了应对( )
A. 高温 B. 高盐 C. 台风 D. 暴雨
15. “南鲲号”波浪能发电装置投入试运行,对南海岛礁开发的重要意义有( )
①缓解能源短缺②增加渔业资源③增加就业机会④减轻环境污染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碳中和背景下,发展海上风电成为全球共识。各国政府对海上风电产业,往往通过政策激励和引领,不断提高其经济性,实现快速发展。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上空间广阔 B. 国家政策支持 C. 风能清洁可再生 D. 市场需求增加
17. 海上风电在我国总发电量中占比低,是因为( )
A. 产业发展起步晚 B. 海上可利用空间小 C. 开发技术要求高 D. 海上风能资源匮乏
下图为我国大陆30°N沿线地形剖面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丙处山脉是我国( )
A. 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B. 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C.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 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19. 图中甲、乙两地均发展了种植业,其共同的区位条件是( )
A. 光照充足 B. 热量充足 C. 水源充足 D. 昼夜温差大
下图为某时段我国雨带分布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该图所反映的时段是( )
A. 3、4月 B. 5、6月 C. 7、8月 D. 9、10月
21. 图中P处雨带范围向西北方向凸出,主要原因是( )
A. 夏季风强 B. 地形抬升 C. 绿洲连通 D. 高压吸引
当惹雍错和当穷错(下图)是位于藏北高原的内流湖泊,湖面海拔4500多米。某地理科考队在沿S205省道考察中发现:当惹雍错和当穷错曾属于同一湖泊,后因喜马拉雅山脉不断隆升,导致藏北高原气候发生变化,使两湖逐渐分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当惹雍错与当穷错分离的直接原因是( )
A. 气候变干,湖泊水量减少 B. 气温降低,冰雪融水减少
C. 地势抬升,湖泊水位下降 D. 冻土融化,湖水渗漏增加
23. 若喜马拉雅山脉继续隆起,藏北高原湖泊短期内( )
A. 数量变多,总面积变小 B. 数量变多,总面积变大
C. 数量变少,总面积变小 D. 数量变少,总面积变大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位于该市主城区西南方向约16km处,毗邻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该开发区主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数字经济等产业。该机场吞吐量居我国中西部第一,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港和客货集散地。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该区域航空运输需求较大,自然原因有( )
①地形崎岖复杂②大气能见度高③河流滩多水急④市场需求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5.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突出作用是( )
A.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B. 增加区内就业岗位 C.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D. 拓展企业市场范围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格尔木地处柴达木盆地(下图),近年来当地加强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太阳能和水能。该地区水能蕴藏量较小,但水电调节性能好,能根据电力系统需求快速调整发电功率。目前格尔木地区采取水(能)光(能)互补,保障绿电稳定供应。
(1)说明格尔木能源基地建设中实施水光互补的必要性。
(2)分析格尔木采取水光互补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意义。
2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5年2月,据CCTV-13报道,随着冬小麦进入返青期,山东省邹城市利用智慧喷灌设备——卷盘式水肥一体化喷灌机(下图)做好精准春灌工作。智慧喷灌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肥力和气象条件等,精准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时间,有助于降低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提高粮食产量。
材料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通过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对承包种植粮食、并保护好耕地质量的农户实行补贴的一项扶持政策。邹城市财政部门根据农业农村部门的复核结果,按照每亩不低于120元的标准,进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通过“一卡通”系统发放到农户。
(1)阐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对保护耕地的意义。
(2)说明智慧喷灌技术推广到华北地区后对保障国家安全的意义。
2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榆林市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和毛乌素沙地的交界处,风力和流水作用显著,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榆林市坚持“北治沙、南治土”,通过乔、灌、草合理配置,建设综合型林草防护体系,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有效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榆林市率先采用飞播造林(种草)治沙,即利用飞机将包裹着种子的黏土球播撒在带有标记的沙地里。与人工造林3000元/公顷成本相比,飞播造林(种草)的成本是750元/公顷。图一为榆林地理位置示意图,图二为榆林气候统计图。
(1)描述榆林流水作用的时空变化特点。
(2)指出榆林采用飞播造林(种草)的优点。
(3)分析该地建设综合型林草防护体系的生态意义。
2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竹子具有生长快、可塑性强等优势,是替代塑料的重要材料。贵州省竹林资源丰富,竹产业被列为特色优势产业。目前,省内竹企业多集中于加工制造(第二产业),但竹产业在第三产业发展中潜力巨大,玉屏箫笛和苗族芦笙等许多竹制品及生产工艺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示意贵州省三种主要竹产业链。
(1)分析贵州省竹产业链存在的主要问题。
(2)为促进乡村振兴,请为贵州农村指出两种适合发展的竹产业第三产业类型。
(3)说明竹产业在“碳中和”中发挥的作用。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3题答案】
【答案】1. A 2. C 3. D
【4~6题答案】
【答案】4. B 5. D 6. B
【7~9题答案】
【答案】7. A 8. B 9. C
【10~12题答案】
【答案】10. D 11. D 12. C
【13~15题答案】
【答案】13. A 14. C 15. B
【16~17题答案】
【答案】16. B 17. A
【18~19题答案】
【答案】18. D 19. C
【20~21题答案】
【答案】20. C 21. B
【22~23题答案】
【答案】22. A 23. A
【24~25题答案】
【答案】24. B 25.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题答案】
【答案】(1)水能相对于太阳能而言比较稳定,可以起到调节互补的作用,实现电力的稳定性;实现太阳能与水能的充分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的电力供应。
(2)发展水光互补项目,有利于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可以减少对能源的进口,减少经济支出,保障能源安全;太阳能、水能属于清洁能源,可以促进我国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
【27题答案】
【答案】(1)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耕地不被撂荒,保障耕地数量;引导农民通过秸秆还 田、增施有机肥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地质量。
(2)提高小麦等粮食产量,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 效率,有利于保障水资源安全;避免大水漫灌,减轻土壤盐碱化,有利于保障生态安全。
【28题答案】
【答案】(1)时空分布不均衡;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弱;夏季强冬季弱。
(2)黏土持水性强,成活率高;播种效率高;成本较低;播种范围广
(3)构建绿色阻沙防护带,阻挡荒漠化;降低风速,减少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强水源涵养能力,障生态用水;减少水土流失,保控土壤肥力;植被逐渐恢复;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
【29题答案】
【答案】(1)产业链较短,附加值较低;竹产品种类较少,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科技水平低,竹产品多处于中低端(缺少前沿产品),效益差;除污环节不足,污染物排放较多。
(2)非物质竹文化遗产产品制作,竹文化创意产业,竹林旅游产业等。
(3)竹子生长速度快,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起到碳汇作用;用竹制品替代部分塑料制品,能够减少化石能源消耗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