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综合测评--2025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模块综合测评--2025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模块综合测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左图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堆积形成
B.流水沉积作用
C.风力侵蚀残留
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2.右图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关于两侧坡度差异及其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读下图,完成3~4题。
3.该地貌景观广泛分布在我国(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4.塑造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作用 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波浪作用
有科学家通过实验提供了治理全球变暖的新视角,其主要是向高空发射一颗热气球,这颗热气球在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进而在冷却地球的同时修复臭氧层。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热气球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发生在左图中的(  )
A.a层 B.b层
C.c层 D.a层+b层
6.这些物质能冷却地球主要是因为增大了右图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特朗勃墙是一种独特的依靠墙体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的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下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工作原理属于(  )
A.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B.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C.特朗勃墙的逆辐射原理
D.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
8.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集热墙可能为白色
B.乙气流为上升气流
C.甲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进空气隔层
郴州“北瞻衡岳之秀,南直五岭之冲”,是一座典型的山城,随着城市的发展,水资源开始紧缺,为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郴州正积极打造海绵城市,力争建设成焕然一新的山水郴城。读海绵城市模型示意图(下图),完成9~10题。
9.图中向下的白色箭头表示水循环环节中的(  )
A.水汽输送
B.地下径流
C.地表径流
D.下渗
10.与传统城市相比,建成后的“海绵城市”(  )
A.地表径流增多
B.降水总量减少
C.蒸发量增加
D.下渗量减少
读图,完成11~12题。
11.最能代表海水密度变化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下列海区中,海水密度最低的是(  )
A.几内亚湾
B.日本海
C.北海
D.东海
读我国四幅著名林木景观图,完成13~14题。
13.下列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14.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地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
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和地质 B.气候和岩石
C.气候和生物 D.成土母质
16.对①②两种土壤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青藏高原
B. ②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
C. ①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海南岛中部
D. ②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综合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基瓦利纳小镇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一条狭长沙坝的南端,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该小镇以前位于海平面以上120多米,如今却仅在海平面以上1.8~3米,小镇正面临被大海吞噬的危险。海水和河流的侵蚀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美国政府曾花费巨资修建海堤保护小镇附近的沙坝,但海堤很快被海浪摧毁。沙坝原来有深厚的永久冻土层,一年中大多数日子被厚厚的海冰包围。近50年来,永久冻土层变薄,海冰存在日期减少,沙坝面积不断缩小。下图示意沙坝和基瓦利纳小镇的地理位置。
(1)对比沙坝东西两侧侵蚀作用的主要差异,并解释差异的成因。(6分)
(2)指出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小最快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18.(14分)读气温垂直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    ,判断依据是   。(3分)
(2)根据A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特点,可知该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2分)
(3)风、雾、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    (填字母)层,原因是   。(3分)
(4)人类目前利用平流层最主要的方式是     ,原因是   。(4分)
(5)    (填字母)层中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影响。    (填字母)层中有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2分)
19.(12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各数码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①         ;⑤         ;⑦    。(6分)
(2)由②和③组成的水循环叫          ,①③环节中水量较大的是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参与的是      循环。对陆地淡水更新最多的是      循环。(6分)
20.(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东部某山地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但土层较薄,砾石比重较高。该高山苔原带位于2 140~2 220米处,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不断入侵2 140~2 220米处的苔原带,而其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不同海拔和坡度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
苔原与土壤联系密切,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因植被类别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入侵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1)判断草本植物入侵前零星分布的“特殊区域”的所在部位,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2)坡度较大部位易被草本植物入侵的原因是                            。(2分)
(3)分析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模块综合测评
1.B 2.A 解析 第1题,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在干旱地区,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所以顶部平坦是经过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故本题选B。第2题,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侵蚀,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所以地势相对和缓,故本题选A。
3.D 4.C 解析 第3题,喀斯特地貌景观广泛分布于我国云贵高原。第4题,喀斯特地貌是在流水溶蚀与淀积作用下形成的。
5.B 6.B 解析 第5题,读图并结合大气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可知,a层为对流层,b层为平流层,c层为高层大气。根据材料可知,这颗热气球在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故B对,A、C、D错。第6题,这些物质能冷却地球主要是因为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增加了大气厚度,从而增强了大气的反射作用,进而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图中②代表大气的反射作用。故B对,A、C、D错。
7.D 8.C 解析 第7题,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使集热墙温度升高,室内四周是绝缘材料或玻璃,热量不能散到室外,因此室内保持较高的温度,工作原理属于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D对。第8题,图中集热墙和玻璃之间空气被加热,气温升高,空气上升,甲为暖气流,从空气隔层中流出,C对。
9.D 10.C 解析 第9题,图中向下的白色箭头从地表指向地下,因此表示水循环环节中的下渗,故D正确。第10题,海绵城市主要体现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因此在“海绵城市”的影响下,地表径流减少,降水总量变化不大,蒸发量增加,下渗量增加,故C正确。
11.D 12.A 解析 第11题,低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小,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大。海水密度随纬度变化曲线不会呈直线,故D正确。第12题,四个海区中,几内亚湾位于赤道附近,海水密度最低。
13.A 14.C 解析 第13题,胡杨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该地区冬冷夏热、光照充足;乙景观是亚寒带针叶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而雪域高原、冻土广布是对青藏地区的描述;我国海南的典型土壤为砖红壤;丁景观位于安徽,黄山所处区域流水侵蚀作用强,风力侵蚀作用弱。第14题,甲地植被根系发达,是由当地水资源不足造成的,根系向土壤深处寻找水源;乙地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针状叶片是因为所处地区气温较低,为了减少热量和水分散失;丁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15.C 16.B 解析 第15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而生物的活跃程度又取决于当地的气候。第16题,一般而言,森林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图中①②两种土壤土层较深厚,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大,因此①最可能为森林土壤,②为草原土壤。内蒙古东部草原植被覆盖,土壤有机质丰富,多集中于土壤表层。
17.答案 (1)西侧以波浪侵蚀作用为主(波浪、潮汐);东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成因:西侧直面海洋,海面开阔,海水流动性好,受波浪和潮汐影响大;东侧离大陆近,大陆上有多条河流注入,且流向与沙坝走向基本垂直,流水侵蚀作用强。
(2)夏季。海冰融化,沙坝受波浪侵蚀作用强;降水多,冰雪融水多,河流流量大,沙坝东侧受流水侵蚀作用强;冻土融化,土层松软,易被侵蚀。
18.答案 (1)b 近地面平均温度约为20 ℃,对流层顶部温度约为-50 ℃
(2)地面
(3)A 该层集中了整个大气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4)航空飞行 该层大气中水汽、杂质含量极少,天气现象少见,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极高
(5)C B
19.答案 (1)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下渗
(2)海上内循环 ③ 陆上内 海陆间大
20.答案 (1)较低海拔、陡坡处。依据:草本植物易入侵的部位是低海拔和陡坡处,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植物较灌木具有竞争优势。
(2)土壤较薄,草本植物较灌木易着生和定植
(3)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强;草本植物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耗水量减少;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