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评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2022年9月13日发布公告,国际永久编号为529729号的小行星以西北大学命名,称为“Xida”星。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绕日运行周期约为5.3年。下图为太阳系部分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Xida”星轨道可能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2.天文学家推测“Xida”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根本原因是该小行星( )A.距离太阳太近 B.质量、体积较小C.公转周期太短 D.大气层太厚3.级别最低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2024山东德州高一期末]光伏树是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各种仿生树相结合,具有多种功能的发电装置,多设置在大城市生态公园内。下图为某城市生态公园的光伏树景观图。据此完成4~5题。4.与普通路灯相比,光伏树可以( )①遮阴避阳 ②增强亮度 ③美化景观 ④节能减排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5.仅从太阳辐射角度考虑,下列城市中最适宜设置光伏树的是( )A.广州 B.乌鲁木齐C.成都 D.上海[2024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高一期中]“白太阳”是太阳活动极小期的重要标志,即太阳大气无黑子现象。下图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太阳活动极小期( )A.①层的太阳黑子较多B.③层的带电粒子较多C.②层的耀斑活动较弱D.③层的太阳黑子数较少7.“白太阳”现象持续发生期间( )①全球的降水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 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次数将会减少 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 ④地表温度明显升高,全球出现暖冬现象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8~10题。甲乙8.发生了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的时期是( )A.前寒武纪 B.中生代C.古生代末期 D.新生代9.下列地理事物,在⑤时期不存在的是( )A.恐龙 B.被子植物C.哺乳动物 D.裸子植物10.按由老到新的进化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三叶虫→鱼类→恐龙C.前寒武纪→中生代→古生代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2024广东广州高一期中]2022年8月初,葡萄牙和西班牙科学家在葡萄牙中部庞巴尔附近发现了巨型恐龙骨架,葡萄牙古生物学家称这可能是欧洲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恐龙的骨骼化石。据报道,这些遗骸被认为是蜥脚类恐龙的遗骸,这是一种高12米、长25米的食草恐龙,大约在1.5亿年前在地球上生活,蜥脚类动物具有典型的长脖子和尾巴,是地球上有史以来较大的动物之一。据此完成11~12题。11.蜥脚类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A.泥盆纪 B.二叠纪C.侏罗纪 D.新近纪12.蜥脚类恐龙生存的年代( )A.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B.形成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C.开始出现裸子植物D.出现小型哺乳动物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13~14题。13.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A.纵波 B.横波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14.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C.33千米处 D.2 900千米处读下图,完成15~16题。15.B圈层的主体是( )A.河流 B.湖泊C.冰川 D.海洋16.C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大气 B.水C.土壤 D.生物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二、综合题(共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材料二 设想在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约5.29光年)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X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贵星球可以接纳我们吗 ”(1)如果宇宙探测器上要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你认为该如何说 (4分)(2)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信息后悲观地说:“我们不用给X星球上的居民发信号了。”他为什么这样说 (提示:信号用电磁波传递,速度为光速,即3×108米/秒)(4分)(3)若X星球上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星球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4分)1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各有不同。辽宁省是我国太阳辐射能开发利用较早的省级行政区之一,近年来,辽宁省许多大型企业加大对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光伏发电的投资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下图为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1)分别指出辽宁省东部和西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4分)(2)说明甲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的主要原因。(4分)(3)分析乙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有利条件。(6分)19.(13分)读太阳外部结构层次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B、C三层分别表示太阳大气结构的 层、 层和日冕层。(4分) (2)在A、B、C三层中,A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B层的主要活动是 ,活动的周期平均约为 。(6分) (3)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 ”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2分) (4)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出现美丽的 。(1分) 20.(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图1)(图中②+a=岩石圈)。图1材料二 自然环境四大圈层联系图(图2)。图2(1)图1中数码①属于大气圈,数码③代表的圈层是 。(2分) (2)图1中圈层④为 态。(2分) (3)图2中, B字母表示的圈层是 ,D字母表示的圈层是 。(4分) (4)图2中A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圈层C的范围是 。(5分) 参考答案第一单元测评1.D 2.B 3.A 解析 第1题,图中有五颗行星,其中地球与太阳之间的是地内行星水星和金星,地外行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火星,其次是木星,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所以“Xida”星轨道可能位于④,D正确。第2题,“Xida”星与太阳的距离比日地距离远,A错误;“Xida”星是小行星带中的一颗小行星,质量、体积较小,无法吸引大气层,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B正确,D错误;“Xida”星公转周期长于地球,C错误。第3题,太阳系范围包括地月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可观测宇宙包括银河系,所以级别最低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A正确。4.C 5.B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光伏树造型类似于大树,可以起到遮阴避阳、美化景观的效果,①③正确;光伏树是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各种仿生树相结合,能够利用太阳能发电,从而节能减排,④正确;光伏树与普通路灯都能够起到增加亮度的作用,②错误。第5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州、成都、上海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而乌鲁木齐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全年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适宜设置光伏树。6.C 7.B 解析 第6题,根据材料“‘白太阳’是太阳活动极小期的重要标志,即太阳大气无黑子现象” 可知,太阳活动极小期即太阳活动的低峰年。读图可知,①层为光球层,②层为色球层,③层为日冕层。当太阳活动极小期时,①层的太阳黑子较少,A错误;③层的带电粒子较少,B、D错误;②层的耀斑活动较弱,C正确。故选C。第7题,“白太阳”现象即太阳活动比较弱的年份,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次数将会减少,②正确;“白太阳”现象持续发生期间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会减弱,磁暴会减少,③正确。故选B。8.C 9.A 10.B 解析 第8题,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第9题,⑤为新生代,中生代末期,恐龙从地球上消失。第10题,植物的进化顺序为:海生藻类→陆生孢子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时间顺序为: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动物进化的顺序为: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11.C 12.D 解析 第11题,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据图可知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所以可推断蜥脚类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侏罗纪。泥盆纪、二叠纪属于古生代,新近纪属于新生代。故选C。第12题,前寒武纪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A错。发生在晚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B错。晚古生代开始出现裸子植物,C错。这一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以恐龙为主,又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出现小型哺乳动物,D对。13.B 14.A 解析 第13题,从图中可知,此地震波传播速度较慢,为横波,选B。第14题,此地震波传播速度大约在5千米深处突然上升,说明此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处,选A。15.D 16.D 解析 由图可知,A为岩石圈,B为水圈,C为生物圈,D为大气圈。第15题,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故D正确。第16题,生物圈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故D正确。17.答案 (1)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2)因为X星球距离地球约5.29光年,信息从该星球传到地球已用了5年多的时间,当地球上的信息传到该星球时,时间已是10年以后了,那时该星球已经毁灭。(3)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等。18.答案 (1)东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西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2)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导致年太阳辐射总量低。(3)乙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发电量大;人口和城市较少,电能消费量小,电量结余较多。19.答案 (1)光球 色球(2)太阳黑子 耀斑 11年(3)磁暴(4)极光20.答案 (1)软流层(2)液(3)大气圈 岩石圈(4)连续但不规则 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