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一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一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一教育联盟 2024-2025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4 月期中
语文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
1.(5 分)
(1)(1 分)①jiá
(2)(2 分)①翩②恬
(3)(2 分)A
2.(8 分)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 悄怆幽邃
3(1)(3 分)示例一:三则新闻标题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第一个通过“多”与“少”,突
出低碳生活与雾霾的关系;第二个通过“一小步”与“一大步”的对比,突出垃圾分类对低
碳生活的影响;第三个通过“小”与“大”的对比,突出厕所改造对低碳生活的影响。
示例二:三则标题都运用了修辞手法,表达生动形象。第一个采用谐音,突出低碳生活与雾
霾的关系;第二、三个新闻标题通过对仗,分别突出了垃圾分类、厕所改造对低碳生活的影
响。
(2)(3 分)示例一:选择 A。整幅画面是一只手托起绿水青山的画面。画面上端是白云绿
树环绕中的高楼大厦,画面的中间部分是肥沃的土地,土地上方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字样。整幅画面突出“绿水青山”,符合电子报“绿水青山秀家乡”的主题。
示例二:选择 B。画面正中是倒下的 GDP 大山,山流出清澈的泉水,形成瀑布。山上有快乐
飞行的三只小鸟,瀑布下的小河边是一个伸着双手的人,在河的对岸有一只小鹿。整个画面
符合电子报绿水青山秀家乡”的主题。
4(1)C (2 分)
(2) ①. 《史记》 ②. 擅长人物的描写 (2 分)
(3)(3 分)孔子:(1)第一个开门授徒发扬光大非农非工非商非官的“士”的阶级的是孔
子。(2)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教无类。孔子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3)
他又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游说君主,开了讲学和游说的风气,是“士”的老祖宗。他是旧文
化、旧制度的辩护人,以这种姿态创始了所谓的儒家。(4)他讲学的目的在于养人,养成为
国家服务的人,更注重人格的修养。(5)他的政治学说是“正名主义”。(6)开了私家讲学
的风气,也有了私家的第一部著作《论语》。
杜甫:朱自清认为杜甫是“继往开来的诗人”,(1)杜甫身经乱离,亲见了民间疾苦。他的
诗努力描写当时的情形,发抒自己的感想,抒写大时代,领域扩大,价值也增高了,给诗开
辟了新时代。(2)他常在诗里发议论,并且引证经史百家;但这些议论和典故都是通过了他
的满腔热情奔迸出来的,所以还是诗,他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他给诗创造了新语言。(3)
古体的七言诗到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到他手里变了格调。(4)杜甫用律诗来表现
广大的实在的人生;(5)他的绝句直述胸怀,他的诗透着滑稽的风味,但这种滑稽的风味和
他的严肃的态度调和得恰到好处。(6)杜甫的影响直贯到两宋时代,元稹、白居易二人都继
承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写三点即可)
二、阅读与理解(44 分)
(一)古诗文(24 分)
5、(3 分)根据背景资料可知,柳宗元和刘禹锡 793 年相识;根据诗歌内容“二十年来万事
同,今朝岐路忽西东”和注释“实为二十二年”可知,这首诗作于 815 年,所以应该是“再
贬柳州”时期。
6、(4 分)根据“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一句可知,《溪居》表现了诗人因为自己不得
重用、政治抱负不能施展的无奈、调侃和自嘲之情;根据“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
翁”一句可知,《重别梦得》表现了诗人因预感到这次分别很难再有重逢的机会,内心产生
的悲戚哀婉之情。
7、(4 分) ①. A.建桥/搭桥 ②. B.向西; ③. C.屡次,多次 ④. D.给予,
馈赠
8、(3 分)风 摇 其 巅 / 韵 动 崖 谷 / 视 之 既 静 / 其 听 始 远
9、(4 分)①桃花源中的人对鱼人说:"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这里的事。
②(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10、 (2 分)①泉(泉水) ②石泓(水潭、深潭)
11、(4 分)“惜”,惋惜,遗憾的意思。石渠菖蒲覆盖,苔藓环绕,还有诡石、怪木、奇卉、
美箭,景色奇“美”,但是少为人知,作者为之感到遗憾惋惜。正如《小石潭记》,作者也
是在“借题感慨”:借山水之题,发胸中之气,融己于山水。即借石渠虽“美”但“未始有
传”抒发自己虽有才能却无人赏识无法施展的抑郁不平之气。
(二)现代文阅读(20 分)
12、(3 分)(1)父亲买草帽要求严苛,回家后还要仔细地用白布缝上易破损的地方;(2)
父亲把自己编织的草帽送给乡亲们;(3)大旱时父亲用刚编好的一百多顶草帽保护庄稼。
13 (3 分)写出旱情的严重,为下文写父亲将草帽拿出来保护庄稼做铺垫,表现了父亲的
善良、无私,表达了对父亲的赞美之情。
14、 (6 分)A.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编织草帽时的仔细和投入,表现出父亲的
手巧和对草帽的珍视,表达了对父亲的赞美之情。
B.运用比喻,把草帽比作钢盔,父亲的心灵比作草帽闪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草帽
坚实地阻挡了烈日保护了庄稼的场景,表现了父亲的善良、无私和对土地的热爱,表达了对
父亲的赞美之情。
15、(4 分)因为草帽是先祖们筚路蓝缕、艰苦创造农耕文明的象征,还象征着父亲勤劳、
善良的品质,象征着像父亲一样的农人在与自然抗争中表现出的坚韧品质,寄托着人们对美
好未来的希冀。(写到三点即可)
16、(4 分)①. 都以物为线索,都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赞美。 ②. 本文:以“草帽”为
线索,表达对父亲和父亲一样的农人的赞美、感激、思念。材料:以“灯笼”为线索,表达
对祖父、母亲的思念、赞美,对乡情民俗的热爱,“愿为马前卒”的报国之志、爱国热情。
三作文(50 分)
建议切入分 37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一教育联盟 2024-2025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4 月期中
语文试题
(试卷分值:120 分 考试时长: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
1、请你为“亲近诗文”阅读活动完成“开场白”。(5 分)
春天到了。江南风光旖旎,景致千姿万态。当你漫步于一碧万顷的太湖边,放眼望去,
桃红柳绿,蝴蝶 piān( )然而至,让人 !无论是青山屹立,还是湖水荡漾,
当它们遇到了诗人的一双慧眼,便有了悲喜境界,立意恒久。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沐浴着春光,漫步“古诗苑”,再一次跟随诗人的脚步,重返青山
绿水,让所有的喧嚣都戛( )然而止,静心去感受大自然的清幽 tián( )静,体
会古人的人生百味,感悟他们的诗意人生。
(1)给加点字注音(1 分)
①戛( )然而止
(2)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①piān( )然而至 ②tián( )静
(3)上文划横线处应填上恰当的词语是( )(2 分)
A.心旷神怡 B.心驰神往 C.心悦诚服
2、入诗文风景,感景中情思。(8 分)
情感 诗文 出处
惆怅 用落叶的飘坠、江水滚滚,写出了秋天景色的萧索,暗示心 中的惆怅之情的句子: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思念 通过夸张的手法,形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的内心独 白是 , 。 《诗经·子衿》
坚持 警戒人们不要因事情接近成功而自满,防止功败垂成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 。 《尚书·旅獒》
安慰 诗人以“ ,。”________________ 两句点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 “送”的主题,在劝勉、朋友的同时透露出豪迈乐观的情怀。蜀州》
凄凉 因 自 然 环 境 使 作 者 内 心 忧 伤 凄 凉 的 句 子 是 : 凄 神 寒 骨, 。 柳宗元《小石潭记》
3、班级开展“低碳生活,你我做起”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下面是小明同学收集的三则新闻标题,请你简要分析这三则新闻标题的共同特点。(3
分)
材料:多一份低碳少一份“霾”怨——人民网
垃圾分类一小步低碳生活一大步——新华网
厕所“小”改造低碳“大”提升——百度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在活动中准备在班级公众号上推送一期“绿水青山秀家乡”电子报,下面是
两幅图片,你觉得哪一幅适合做本期电子报的插图呢?请你选择一幅并结合画面内容和新闻
主题,有顺序地介绍画面内容。要求:抓住画面特征,层次清晰,不少于 50 字。(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完《经典常谈》后,班级进行读书交流分享会。
(1)“经典文化选一选”
下列有关各种古典书籍 介绍,不符合《经典常谈》主张的一项是( )(2 分)
A. 到了宋代,又有“话本”这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后来能将许多关联的故事组织起来,
分为“章回”了。这是体制上一个大进步。
B. 《墨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这是他们的“非攻”主义。
C. 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D. 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又成立了古近
体的七言诗。
(2)“经典作品说一说”
有人评价这本书“善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
谓之实录”。“直”是“简省”的意思;简省而能明确,便见本领。多用散行文字;是第一
部有自己系统的史书“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以剪裁与组织见长。
书中这些文字都是对史书_______的介绍,这本书在文字上有最大的贡献:________(2 分)
(3)“经典人物评一评”
任选下面某一人物,结合名著内容,具体点评其伟大贡献。(3 分)
A.孔子 B.杜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44 分)
“勇往直前”小组选择了辑录古诗的任务,请帮助他们完成相应任务。(7 分)
小组成员都是柳宗元 粉丝,他们希望编写一本《子厚诗选》,辑录柳宗元各时期所作的诗
歌,展现柳宗元的人生轨迹。以下是他们找到的其中两首诗歌:
诗歌内容 注释 背景资料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 ①簪组:这里是做官
溪居【唐】柳宗元 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
的意思。
诗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②谪。 元和五年(810),柳宗元
②南夷:这里指当时
歌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在零陵西南游览时,发现
南方的少数民族地
一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
区。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便迁居此地,并改名为愚
③夜榜:夜晚航行。
溪。
柳宗元和刘禹锡在贞元九
年(793)同时进士及第,
诗 重别梦得①【唐】柳宗元 ①指刘禹锡,“梦 踏上仕途。二十多年来,
歌 二十年②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得”是他的字。 他们在永贞改革的政治舞
二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②二十年:实为二十 台上力革时弊,后又同时
二 年。 遭遇两次贬谪,
令人唏嘘不已。
5、以下是柳宗元的人生轨迹,小组成员不知道《重别梦得》创作于哪一时期。请结合表格
内相关信息,帮助他们分析判断。(3 分)
6、这两首诗都提到了田居生活,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使《子厚诗选》内容更加丰富,“勇往直前”小组成员还找到了“永州八记”之一的《石
渠记》,内容如下。请完成相应任务。(17 分)
石渠记【唐】柳宗元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
咫尺,或倍尺②,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③,昌蒲被之,
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馀
④,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⑤,可列坐而庥⑥焉。风摇其巅韵
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⑦,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⑧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
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⑨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⑩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②倍尺:二尺。③泓:深潭。水深而广。④
纡(yū)馀:曲折伸延。⑤箭:小竹。⑥庥:同“休”,休息。⑦翳朽: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
朽木。⑧酾(shī):分流,疏导。⑨俾(bǐ):帮助。⑩蠲(juān):古同“涓”,清洁。
7、字词解释。(4 分)
字词 方法 释义
民桥其上 结合语境推测 A_____
又折西行 课内迁移:如“下见小潭;向下” B_____
查阅字典:
1.lěi(1)〈动〉堆积;积累。
(2)〈副〉①屡次;多次②接连;连续。
故累记其
2.lèi(1)动①连累;牵连。②烦劳;托付。③忧患
C____ 所属
(2)〈名〉过错;过失。
3. léi(1)〈名〉绳索。
(2)〈动〉捆绑。
遗之其人 读作 wèi,动词。 D_____
8、用“/”给下面这句话断句(限断三处)。(3 分)
风 摇 其 巅 韵 动 崖 谷 视 之 既 静 其 听 始 远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图中作者所到之处填写完整。(2 分)
11、这篇游记也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期的作品。联系课文《小石潭记》,谈一谈你对《石渠
记》“惜其未始有传焉者”中“惜”字的理解。(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20 分)
草帽是父亲的徽饰
段奇清
①草帽的世界,是一首温婉美丽的诗。
②回首数十年前的父亲,虽然对父亲的容颜模样已不再十分清晰,但象征父亲精神家园
的草帽,常常从麦梢的朝朝暮暮里走来。永远的父爱,携带阳光、汗水,淌过我思念的河。
③父亲是农人,戴着草帽,弯着腰,在土地上劳作,像极了身下的田地。因而,草帽是
父亲的徽饰,也是大地的徽饰。
④父亲对草帽一直都非常珍惜。那是三月天,桃花、杏花次第绽放,花事正纷纷攘攘哄
闹起来。田地里的麦苗儿,挺一挺身子,农人们听到了它们拔节的声音……
⑤几阵春阳暖照,麦苗儿开始吐穗扬花,太阳的威力也一天比一天大起来。这时父亲说,
是该去买一顶草帽了!父亲平时购买物什,对好与坏并不很在意,唯独对草帽的要求几近苛
刻:一定得是麦子的穗秆儿编织的,因为这样的草帽一绺绺圈绕着,细密非常,也白亮得耀
眼。
⑥草帽买回后,父亲还要拿了细密的白布,给草帽的圈沿缝上,要缝上的还有帽肚儿,
因为这些地方是最容易破损的。父亲说,先祖们为探索香甜的麦子,胼手胝足,甚或血迹斑
驳。一顶草帽,一根根麦秆儿,编织着先祖们对美好的无限向往,珍惜草帽,就是对远古祖
先筚路蓝缕①的敬慕,也是对现代农人们的尊敬。
⑦但是,一顶草帽总也敌不过岁月的敲打浸蚀。雨来时,雨水敲响出流逝的音符,“噗
噗噗”,草帽的韶华被敲得有几分苍老起来;收割间,火辣辣的太阳穿不透草帽的故事和寓
言,却把帽沿敲出了龙钟之态……
⑧要说的是,龙钟老态的只是草帽的形体,不老的却是草帽的魂魄。村人们都说,父亲
是村里手最巧的。一天,父亲对我说:“清儿,和我一起去弄一些麦秸来。”是的,父亲要自
己来编织草帽。A.对那些韧性十足的麦秸秆儿进行一番整理修饰后,父亲便拿起它们,像拾
掇起一绺绺柔韧苍劲的时光,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工夫,一顶草帽就编出来
了。初始时,父亲编出的草帽还略显粗糙,编上几顶后,那草帽就非常结实漂亮了,嗬,简
直就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工艺品!
⑨父亲编出的草帽,除了自己和家人戴,大多数送给了乡亲们。要是乡邻们夸父亲“心
好手巧”,父亲黝黑的脸庞上会绽放出璀璨的笑容,如同草帽把一朵朵含香的麦花,氤氲了
父亲滴滴汗水和一瓣心香,回馈时光村落对父亲的濡染和滋养。父亲编织出的草帽以特有的
亲切、亲昵,在季节的轮齿中穿越一载载光阴,在乡人们的心灵中馨香着。
⑩那时乡村是大集体,有一年天大旱,从春到夏,一连百天没下雨。有一天,天空中终
于飘来了一大片墨一般的云,雨夹裹着烟雾滚落了下来。乡人们欢呼着!但不到一顿饭的工
夫,云儿就如同孙悟空翻了一个筋斗,远去十万八千里。
雨过地皮湿,太阳又开始亮晃晃地炙烤着大地。乡人们这时要做的是如何保住这点儿
雨水,让它成为湿土。乡亲们纷纷走进地头,人们知道,夏日下雨的时间太短,太阳又火爆
地出来,上烤下蒸,人会感到更加炎热。但父亲等乡人们顾不了这些,在荒野之地,或泥水
沟中,扯来青草覆盖于地表。可久旱之后,哪里能找到那么多青草呢?
此时,父亲将刚刚编织好的一百多顶草帽从家中一股脑儿搬到农田中来,戴在庄稼的
根部,为减缓地里的水分蒸发,父亲甚或把头顶上的最后一顶草帽也摘了,光着头任凭烈日
烤晒着……B.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
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
由此,在我幼小的心中,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一直喜欢与珍惜草帽,草帽是一种荣誉,
而唯有父亲才最有资格佩带村庄这无尚荣耀的徽饰。
父亲 50 多岁时,在一次抗击旱魔中不幸去世,永远离开了他钟爱的家人,亲近的乡
邻,还有牵挂着的麦浪。几十年后,我之嗅觉跨越时空的田垅阡陌,在父亲草帽的悠悠香味
中寻觅。慈善美丽的灵魂是不是该在另一个世界羽化而登仙呢?!时光洗去纷扬的尘埃,在
对父亲的思念和祭奠中,我仿佛正摔打一粒宿在父亲草帽上的汗珠,这粒汗珠在往生石上开
出了一朵朵芳香的麦浪花,宁静芬芳着人们心中的庙宇及圣殿。
父亲编织的草帽清香了大地宽厚的胸脯,把麦子的思想气息随着南来北往的风雨四处
传送。于是,那一顶顶草帽吐纳尽了生命的亘远与辽阔,也芳香明丽着我对生命及人生的认
识与感悟。
【注释】①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1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围绕父亲和草帽写了哪几件事。(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⑩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从不同角度对 A.B 两个画线句加以赏析。(6 分)
A 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在第 段中为什么说“草帽是一种荣誉”。(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阅读链接材料,从线索安排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比较本文和材料的异同点。(4 分)
【链接材料】
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
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
里……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
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灯笼》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 分)
“醒”,一个有温度的文字:春天到来,山朗水润,是万物苏醒;父母老师,声声叮咛,是爱的
唤醒;学习生活,点滴感悟,是心灵的觉醒;鉴往知来,值得我们警醒……某个时刻,你若
从沉睡中顿醒,你的人生,你的世界,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一定会因此而精彩。醒来,是一
种姿态,是一种对过往的反思,是 一种成长。
请以“醒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3)不得引用和抄袭本试卷阅读部分的材料,不得套作。(4)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
于 600 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