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二轮大专题复习10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中考二轮大专题复习10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教案)

资源简介

基于新课标下的初三中考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2025届初三中考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科目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复习 授课人
课题 专题十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已积累一定知识,对历史事件和发展脉络有初步认知,这为学习中外思想解放运动专题奠定了基础。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部分相关内容,如中国古代史中的儒家思想发展,这使得他们对思想领域的变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而,本专题的学习仍面临挑战。一方面,思想解放运动涉及众多抽象概念和复杂的思想内涵,像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分析思想解放运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时,难以深入思考和全面把握。从学习能力来看,他们的历史归纳、比较和综合分析能力尚在发展中,难以自主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在中考压力下,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可能存在死记硬背的情况,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思想解放运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经济基础对思想变革的决定作用,以及思想解放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时空观念:帮助学生明确各思想解放运动的时空背景,梳理不同时期、地域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线索,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随时代推进不断演进,培养在时空框架内分析历史的能力。 史料实证:借助丰富史料,如思想家著作、运动相关文献,让学生学会辨析史料价值,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论证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提升史料实证素养。 历史解释:鼓励学生多角度解读思想解放运动,理解不同运动的特点和意义,客观评价运动中的人物和事件,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思想解放运动,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中外重要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内容、影响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内在联系,剖析各运动的本质与局限。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教学法。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史料研读、材料分析、情境体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思想的力量无比强大。比如,曾经人们深信 “地心说”,但哥白尼提出的 “日心说” 打破了这一认知,引发了人们对宇宙的重新思考,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其实,像这样改变人们思想的事件还有很多。在中国古代,百家争鸣时期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在世界近代,文艺复兴让人们从 “神” 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这些思想解放运动是如何发生的,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探寻思想的魅力与力量。 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中外思想解放运动主题。
课堂讲授 专题概要 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作为古代思想文化的高峰,诞生了众多伟大的思想家与丰富的思想流派,为后世思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戊戌变法倡导 “君主立宪”,在民族危亡之际传播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起到思想启蒙作用。辛亥革命以 “三民主义” 为指导,推翻封建帝制的同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高举 “科学” 与 “民主” 大旗,猛烈冲击封建旧文化,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思想禁锢,明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改革开放奠定思想基础。邓小平 “南方谈话” 提出 “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迈进 。在世界近代,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打破了中世纪以来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思想文化基础。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为法国大革命等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诞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重点讲解 考点1: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1.百家争鸣(老子、孔子) 展示内容:展示老子、孔子的简介、思想主张、成就等信息的表格,以及相关古代画像或著作图片。 讲解内容:先看老子,他是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集中在《老子》这本书里。他认为万物有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而且事物对立双方能相互转化,政治上主张 “无为而治”。再看孔子,他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 “仁”,提倡 “仁者爱人”,政治上主张 “以德治国” ,教育上创办私学,主张 “有教无类”,还总结了很多教学方法。 2.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各学派) 展示内容:展示墨家、儒家(孟子、荀子)、道家(庄子)、法家(韩非)的主张的表格。 讲解内容:到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更加繁荣。墨子代表墨家,主张 “兼爱”“非攻” ,反对战争,提倡选贤任能和节俭。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主张 “仁政”,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主张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庄子认为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韩非则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知识拓展: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展示内容:以时间轴形式呈现儒家思想从春秋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发展历程的图表。 讲解内容:我们来了解一下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 “仁” 的学说。战国时孟子发展为 “仁政”。秦朝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打击。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明朝八股取士、北洋军阀尊孔复古,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文化展开猛烈进攻,全盘否定儒家思想。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儒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戊戌变法(背景、序幕、发展、高潮) 展示内容:展示戊戌变法相关表格。及相关人物和史料 讲解内容: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这成为戊戌变法的背景。同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举人发动 “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序幕。之后,他们组织学会,创办《时务报》《国闻报》等报刊宣传变法。1898 年 6 月 11 日,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 诏书,变法进入高潮。 很可惜,1898 年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等 “戊戌六君子” 遇害。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目的是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过分依赖没有实权的皇帝,缺乏群众基础,加上顽固派势力强大,最终失败。不过,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这也让我们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4.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展示内容: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 讲解内容: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主要力量是湖北新军。新军工程营起义后,夺取军械库,占领武昌城,进而夺取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的胜利,带动各省纷纷响应,到 11 月下旬,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在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思想上,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5.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展示内容:展示中国同盟会会徽、纲领,以及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相关图片和文字。 讲解内容: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 “民族”“民权”“民生” 三大主义,也就是三民主义。这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民族主义” 是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民权主义” 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 是平均地权。 6.新文化运动 展示内容:展示陈独秀图片。 讲解内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有三点,一是西方民主自由等思想传入,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产生影响;二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封建复古逆流;三是进步知识分子认为要进行思想文化革新。1915 年 9 月 15 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目标是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独立人格,荡涤封建旧文化毒害,主要在思想文化层面进行学习和革新。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民主” 与 “科学”,也就是 “德先生” 和 “赛先生”。阵地是《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内容包括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思想革命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反对封建独裁、迷信愚昧和旧道德旧文化;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改造旧文学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学。新文化运动有很多代表人物。陈独秀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首倡 “文学革命”。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白话文写作。鲁迅的《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蔡元培营造北大 “兼容并包” 的学术氛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铺垫,促进了青年知识分子觉醒,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但也存在对传统文化看法片面、忽视人民群众的局限性。 7.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展示内容:展示关于 “两个凡是” 的文字图片。 讲解内容:1978 年,思想理论界就 “两个凡是” 展开讨论,邓小平对 “两个凡是” 的批评开了解放思想的先河。大家形成了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共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 8.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评价、地位) 展示内容:以表格形式展示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 讲解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有一个过程。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1982 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7 年中共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1992 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思想;同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展示内容:以表格形式展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时间和解决的问题。 讲解内容:除了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2002 年中共十六大确立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2012 年中共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观,关注新形势下的发展问题;2017 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点2:世界近现代的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 展示内容:文艺复兴(时间、背景、概念、核心思想) 讲解内容:14 世纪中叶,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当时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不满教会控制,而且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传入。这是一场反对教会 “神权至上”、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展示内容:文艺复兴(特点、性质、代表人物 - 但丁) 讲解内容:文艺复兴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有继承也有创新,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但丁是文艺复兴先驱,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 “文学三杰”,他的《神曲》分 “地狱”“炼狱”“天堂” 三部分,抨击教会贪婪腐化,体现人文主义色彩。 展示内容:展示达 芬奇画像 讲解内容:达 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画家和科学家,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 “美术三杰” 。他的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艺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展示内容:文艺复兴(代表人物 - 莎士比亚、意义) 讲解内容: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他的作品反映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批判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体现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文艺复兴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欧洲文化繁荣,为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2.启蒙运动 展示内容:展示(时间、背景、范围、内容、代表人物、性质、意义) 讲解内容:18 世纪,法国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展开。它宣传自由、平等、民主,反对专制,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这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理论准备。 2.马克思主义 展示内容:展示《共产党宣言》书影。(出版、内容、意义) 讲解内容: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它指出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会被共产主义取代,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进行革命。《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发展。 3.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给我们的启示 展示内容:展示总结思想解放运动启示的文字内容。 讲解内容:通过学习这些思想解放运动,我们得到很多启示。社会变革往往以思想解放为前提,近代中西思想相互碰撞交融。思想解放运动是政治变革的先导,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重视思想解放,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三)中考链接—共十道中考题 使学生清晰把握不同时期、地域思想解放运动的全貌,构建完整知识框架,理解思想演变脉络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帮助学生构建古代思想文化认知框架,理解思想多元起源及对后世影响,培养历史思维。 拓展儒家思想发展,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传统文化,树立正确文化观。 让学生理解救亡图存与思想启蒙关联,认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当时的意义和局限,增强社会责任感。 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对封建帝制的冲击和思想解放作用,理解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让学生感受思想革新力量,明白民主科学对封建礼教的冲击,提升思想觉悟,理解文化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帮助学生理解思想解放对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体会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 使学生了解理论发展脉络,增强对国家发展道路的认同感,培养政治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感受人文主义内涵,理解其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奠基作用,培养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理性主义,认识其对法国大革命的推动作用,培养民主法治观念和批判性思维。 让学生了解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理解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引领作用,培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能力。 引导学生从宏观理解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一同深入探究了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从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再到世界近代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些思想解放运动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它们或是打破旧思想的束缚,为政治变革奠定基础;或是促进文化繁荣,推动经济进步。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声,对历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课后能继续巩固这些知识,深入思考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升历史素养,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