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卷——2025届高考地理4月模拟预测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卷——2025届高考地理4月模拟预测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甘肃卷——2025届高考地理4月模拟预测卷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装配焊接、物流分拣、精密加工等领域,人形机器人则多用于服务、教育、医疗等消费场景。2015年,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A公司入驻杭州市重工业区萧山区,迅速吸引产业链上游企业集聚,形成机器人小镇。目前,该小镇聚焦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集中了众多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行业头部企业与知名研发机构,形成了产业集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人形机器人相比,工业机器人产品换代周期较长,主要是因为工业机器人( )
A.客户工厂投入巨大 B.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C.应用场景相对缺乏 D.难以替代产业工人
2.A公司选择入驻萧山区主要考虑( )
A.科研水平 B.产业基础 C.政策优势 D.资金实力
3.产业链上游企业集聚该小镇,目的是( )
A.降低运输费用 B.共用基础设施 C.打造全产业链 D.接近主要客户
如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体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永久积雪冰川补给
②是湖泊水补给
③补给方式水量变化小
④大气降水是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由统计资料可知( )
A.曲线a是修坝前测得的径流量年变化 B.河流有两次汛期且都与气温有关
C.河流有结冰期 D.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
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下图为某年5月9日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此时,英吉利海峡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7.锋线甲、乙分别表示( )
A.冷锋,暖锋 B.冷锋,冷锋 C.暖锋,冷锋 D.暖锋,暖锋
8.图中丙地即将迎来的天气可能是( )
A.大风降温 B.雪后转晴 C.细雨连绵 D.大雾弥漫
不透水面作为一种典型的地表覆盖组分,是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指示因子,城乡结合部不透水面的扩张与城市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状况、城市总体规划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示意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的城乡结合部( )
A.边界具有过渡性 B.土地利用方式单一
C.内部具有过渡性 D.是城市收缩的结果
10.城乡结合部的不透水面分布( )
A.目前比例高于城市核心区 B.受距交通线远近影响显著
C.目前增速慢于城市核心区 D.受地势起伏的影响较微弱
11.随着城乡结合部不透水面的增长( )
A.地表反射率提高 B.土壤含水量提高
C.地表粗糙度提高 D.地表蒸发量提高
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农林害虫,同时也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经过不断地排放—传输—沉降过程,可以输入到偏远山区。我国科考队发现青藏高原大气中POPs主要来自跨境传输,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有关青藏高原地区POPs富集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高原面积广,可沉降面积大,所以富集
B.高原北部POPs含量峰值出现在冬季
C.气温低且降雪少,利于沉降
D.输入方向比较单一
13.应对青藏高原地区POPs跨境转移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
A.我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工程措施切断污染物输入
B.印度等污染物输出国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
C.中亚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
D.多国开展合作,研发POPs的替代物
滩坝沉积是浅水湖环境下的典型沉积类型,滩多以席状分布,沉积厚度小,粒度小;坝多以带状分布,沉积厚度大,粒度大。塔南凹陷位于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属于小型断陷湖盆,沿湖岸线分布着滩坝沉积。如图为塔南凹陷滩坝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形成滩坝的泥沙主要来自于( )
A.河流冲刷下来的泥沙 B.盛行风吹过来的风沙
C.山体崩解形成的砾石 D.湖泊上升流上泛底泥
15.影响图中滩坝体走向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泊面积与深度的局限 B.盛行风引起的湖岸环流
C.沉积物颗粒大小与类型 D.湖底的起伏与破碎状况
16.与湖泊西部滩坝共生规模大,而东部有滩无坝规模小的关联度最小的是( )
A.坡度:东陡西缓 B.物源:东少西多
C.地层:东升西降 D.风力:东弱西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钱凯港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约80公里处,被誉为“南美洲的新加坡”,是中国与秘鲁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由中国企业控股和投资开发,最大水深达17.8米,能够停靠超大型集装箱船,设计吞吐能力近期为每年100万标准箱,远期将提升至150万标准箱。港口建成后中国到秘鲁的海运,相比之前需要绕道其他国家如巴拿马,节约10—15天,降低20%以上的物流成本,进一步促进中拉贸易的发展,加强中国与南美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下图示意钱凯港位置及未来规划铁路。
(1)说出钱凯港港口建设的优势条件。(6分)
(2)分析钱凯港开通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意义。(6分)
(3)推测随着钱凯港开通会对秘鲁产业结构带来哪些变化。(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耕地非粮化是指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经营者将耕地用于非粮食作物种植的农业生产行为。地处低山丘陵的L市某村,2023年户籍人口1570人,农业用地2486亩(按质量分为五等),其中优质的低洼地800亩左右,其余为丘陵坡地,各等级土地按人口均分。近年来,该村耕地非粮化现象日益突出,L市类似现象普遍。为保障粮食安全,当地政府拟定了“一户一块田”的政策,以期守护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
下表为2000年和2023年该村农业用地类型和面积统计。
年份 农业用地类型及面积(单位:亩)
粮食 菜地 鱼塘 果园 姜地 艾蒿地 河边沙地和林地 其他
2000 1955 26 15 0 0 0 180 310
2023 1835 35 16 39 74 62 210 215
(1)简述该村2000—2023年农业用地类型的变化特点。(4分)
(2)从耕地资源角度,分析该村耕地非粮化现象突出的原因。(6分)
(3)说明“一户一块田”政策对缓解耕地非粮化的积极作用。(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呈东西走向。秦岭山地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孕育了丰富的植被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60%以上,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秦岭还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被喻为“中央水塔”。
材料二:有效温暖指数(EWI)是一种用于评估植被生长适宜性的生物气候指标,它结合了温暖指数与气温年较差两个因素。
材料三:近年来秦岭陕西段植被潜在分布区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图8为1959一2020年秦岭陕西段EWI平均值及变化趋势分布图,下表为在其影响下秦岭山地南北坡不同植被类型潜在分布区面积变化统计表。
1959—2020年秦岭山地南北坡不同植被类型潜在分布区面积变化/km
植被类型 南坡 北坡
变化前 变化后 变化前 变化后
暖温带落叶常绿混交林 1080.1 4142.9 0.0 547.6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28311.3 30552.2 6559.5 7044.6
温带针阔混交林 16316.6 11864.7 4668.5 4135.9
寒温带针叶林 1499.3 763.6 953.8 563.6
高寒灌丛草甸带 249.9 133.8 293.0 183.2
(1)结合图表,推测未来北坡可能会出现的新植被类型名称,并分析随着EWI的变化陕西段植被分布的变化趋势。(8分)
(2)分析高海拔区针叶林及灌丛带分布面积缩减的原因。(4分)
(3)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论述秦岭植被的重要意义。(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工业机器人多用于汽车制造、物流等重工业领域,客户工厂通常需要较大的设备投入和生产线调整,更换成本高,因此换代周期较长。相比之下,人形机器人面向消费市场,需求变化快,产品更新更频繁,A正确;结合材料“该小镇聚焦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集中了众多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行业头部企业与知名研发机构”可知工业机器人研发投入较为充足,B错误;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装配焊接、物流分拣、精密加工等领域,应用场景较为广泛,C错误;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替代产业工人,但换代周期长与替代性无关,而是客户成本考量,D错误。故选A。
2.答案:B
解析:复合材料“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A公司入驻杭州市重工业区萧山区”可知,萧山区是重工业区,产业基础较好,B正确;科研水平通常与高校或研究机构集中区相关,材料无相关信息体现萧山区科研水平高,A错误;材料也无相关信息体现萧山区有明显的政策优势和资金实力,CD错误。故选B。
3.答案:D
解析:产业链上游企业(如零部件供应商)集聚的主要目的是接近核心企业(A公司)这一主要客户,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协作效率,D正确;工业机器人零部件运输费用占比低,非主要目的,A错误;共用基础设施是集聚的次要效益,非核心目的,B错误;“打造全产业链”是龙头企业或政府的规划目标,而非上游企业的自发行为,C错误。故选D。
4.答案:D
解析:读图,由纵坐标可知,该河流流量较大,且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故推测为中国东北地区河流。根据图中河流流量曲线图,可知①出现在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①错误;②出现在夏季雨季,因此是大气降水补给,②错误;③流量小且平稳,为地下水补给,③正确;东北地区位于季风区,大气降水是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④正确。综上,D正确。故选D。
5.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曲线a表示的河流流量变得平稳,说明大坝调蓄作用发挥了作用,所以曲线a是修坝后测得的数据,A错误;该河流位于东北地区,河流有两次汛期,春汛与气温有关,夏汛与降水量有关,BD错误;东北地区气温低,有结冰期,C正确。故选C。
6.答案:C
解析:根据等压线分布,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在英吉利海峡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北指向(东)南,风向右偏后形成东北风,C正确。故选C。
7.答案:C
解析:在图中绘制出甲乙锋线两侧的风,一般来说高纬度来的风为冷气团,低纬度来的为暖气团,甲锋线处暖气团移向冷气团为暖锋,乙锋线处冷气团移向暖气团为冷锋,C正确。故选C。
8.答案:A
解析:丙地即将受到锋线乙(冷锋)影响,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所以可能迎来大风降温,A正确;雪后转晴是冷锋过境后的天气,丙地此时还未受冷锋影响,B错误;细雨连绵是暖锋过境时的天气特征,丙地将受冷锋影响,C错误;大雾弥漫一般是在水汽充足、风力小等条件下形成,与即将到来的冷锋天气不符,D错误。故选A。
9.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城乡结合部以城市最外围的环城公路和相邻乡镇的行政边界为界限,界限是明确的,A错误;城乡结合部既有城市化的特征,又保留着乡村的痕迹,土地利用方式多样,B错误;城乡结合部通常与城市扩展而非收缩相关,D错误;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功能向周围农村地区过渡、融合的区域,其内部兼有城与乡的特征,故内部具有过渡性,C正确。故选C。
10.答案:B
解析:城乡结合部的不透水面分布通常与交通线密切相关,因为交通线是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向之一,B正确;城市核心区不透水面比例通常更高,A错误;城市核心区土地利用较充分,不透水面增加较慢,甚至减少(如增加口袋公园等),城乡结合部受城市化影响,建设用地占比增加快,不透水面增速通常更快,C错误;地势起伏影响城市规划,从而影响土地利用,对不透水面分布有一定影响,D错误。故选B。
11.答案:A
解析:不透水面(如道路、建筑物)通常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因此随着不透水面的增长,地表反射率会提高,A正确;不透水面不利于下渗,会导致土壤含水量降低,B错误;不透水面通常较为平整、平滑,地表粗糙度降低,C错误;不透水面不利于蒸发,会减少地表蒸发量,D错误。故选A。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POPs污染主要借助风力传播,青藏高原大气中POPs主要来自跨境传输,青藏高原气候受西风环流和南亚季风共同影响,季风(西南风)可以把印度地区的POPs吹往青藏地区,故青藏高原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在夏季;高原北部则受西风带影响,受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西风带主要影响青藏地区主要在冬季,故青藏高原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在冬季,所以南北峰值出现时间不同,且为多方向输入,使青藏高原地区POPs数量较多,B正确,D错误;加上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POPs进入高原后流动性变差,并伴随降雪逐步沉降,跟高原面积大小无关,AC错误。故选B。
13.答案:D
解析:根据前面分析可知,POPs污染主要借助风力传播,通过工程措施难以阻止,A错误;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过于绝对,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渐续性,B错误;中亚国家经济能力有限,且技术水平较低,排放的POPs较少,并不是青藏高原地区POPs跨境转移的主要源地,故让中亚国家负担不可行,C错误;青藏地区主要是跨境转移污染,故应多国开展合作,并积极研发POPs的替代物,才是有效手段,D正确。故选D。
14.答案:A
解析:结合图例读图可知,图中的物源区主要是周边的山脉,山脉上的泥沙主要是通过地表径流侵蚀后搬运作用到山前,随着地势变缓,河水流速减缓,最后沉积到山前湖泊,粒径大的先沉积,粒径小的后沉积,所以滩坝的泥沙主要来自于河流从山上冲刷下来的泥沙,A正确;读图可知,该地的盛行风向是东北风,如果是受风力搬运、沉积形成,则滩坝主要集中在西南部,且坝在东北、滩在西南,且呈西北—东南走向,与图示不符,B错误;山体崩解形成的砾石主要集中在山前,多形成的是坝,对滩的形成影响很小,C错误;湖泊上升流上泛底泥粒径小,且形成的多是滩,对坝的影响小,D错误。故选A。
15.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坝体延伸方向跟沿岸流一致,而迎风体系沿岸流跟盛行风方向一致,B正确;湖泊深度影响坝体规模,湖泊面积对坝体走向无影响,A错误;沉积物颗粒大小与类型对坝体走向无影响,C错误;湖底起伏状况主要影响坝体面积,D错误。故选B。
16.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西部湖底为缓坡带,地势平缓开阔,三角洲体系向盆内推进的范围较大,所以西部滩坝共生规模大,而东部为陡坡带,沉积环境差,形成有滩无坝规模小;西部迎风体系风动力强,则其带动的湖底沉积物多,形成的滩坝多,而东部为背风体系,带动的湖泊沉积物少,形成的滩坝少;西部山地提供的物源更多,则滩坝的规模更大;读图可知,湖底东部有断层分布,湖底地势起伏大,地层东升西降利于东部形成滩坝,与图示不符。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故选C。
17.答案:(1)港阔水深,位置优越;钱凯港不仅服务于秘鲁,还可辐射南美洲,腹地广阔;为中国“一带一路”项目,中国为港口建设提供了资金、技术和设备。(6分)
(2)开辟了中国与南美洲之间的贸易新通道,降低运输时间和成本;绕过巴拿马运河,提升海上贸易安全;保证我国资源供应多元化,维护我国资源安全;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机遇,方便开拓南美市场。(任答3点,得6分)
(3)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加快资源开发,促进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利用转口贸易,带动航运、船舶维修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优化产业结构。(任答3点,得6分)
解析:(1)从自然条件看,钱凯港港阔水深,最大水深达17.8米,能够停靠超大型集装箱船,这为大型船只的停靠和货物装卸提供了良好基础。从地理位置上,它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约80公里处,位置优越。从社会经济条件而言,其不仅服务于秘鲁,还可通过铁路及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辐射至南美洲,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并且作为中国“一带一路”项目,中国可以为港口建设提供资金、技术和设备,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2)在贸易通道方面,开辟了中国与南美洲之间的贸易新通道,相比之前绕道其他国家如巴拿马,节约10—15天,降低20%以上的物流成本,极大地提高了贸易效率。从贸易安全角度,绕过巴拿马运河,减少了因运河相关问题可能带来的贸易风险,
提升了海上贸易安全。从贸易的货物类型上看,运往中国的主要是资源,这有利于保证我国资源供应的多元化,切实维护我国的资源安全。中国与南美洲之间运输便利化会促使中国企业开拓南美市场,积极共享南美的发展机遇。
(3)随着港口开通,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港口的发展扩大了出口量,加快了秘鲁资源开发,便捷的运输通道的出现,使资源能够更高效地转化为工业产品,从而促进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利用转口贸易,带动了航运、船舶维修等产业发展,大量货物在港口中转,刺激了相关服务业的兴起。这一系列变化促进了秘鲁经济结构多元化,优化了产业结构,使其经济发展更加稳定和可持续。
18.答案:(1)粮食用地面积大幅度减少(非粮食用地面积增大);非粮食用地类型增多(新增果园、姜地、艾蒿地等用地类型)。(4分)
(2)人均耕地面积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优质耕地面积小(质量一般的耕地面积较大),粮食单产低;地块分散,管理不便,粮食生产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6分)
(3)“一户一块田”政策,使土地集中,降低了农户耕作和管理成本,增加种粮收益;方便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利于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6分)
解析:(1)通过表2统计数据和信息,粮食用地的面积减少了120亩,减少的数量较多;菜地增加了9亩,鱼塘增加了1亩,基本稳定;果园、姜地、艾蒿地从无到有,共增加了175亩,增加数量较多;河边沙地和林地增加了30亩,其他用地减少了95亩。从而可以得出:粮食用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或者非粮食用地面积增大;非粮食用地类型增多或者新增果园、姜地、艾蒿地等用地类型。
(2)通过材料中的信息,户籍人口数为1570人,农业用地2486亩,按人口均分,每人分得仅约1.6亩的土地,人均占有量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位于低山丘陵地区,优质耕地面积小,农作物单产较低;低洼地和丘陵坡地分五个等级,各等级土地按人口均分,每人分得5块仅约1.6亩的耕地,地块分散、面积较小,不能有效地进行田间管理,粮食生产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3)由于耕地分散,农户种粮成本高、收入低,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并且也不利于土地流转,最终导致非粮化现象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当地政府提出了“一户一块田”的政策,使地块集中,改善种植条件,便于农户更好地进行田间管理和耕作,降低了耕作和管理成本,增加种粮收益;同时也方便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利于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增加粮食产量,从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19.答案:(1)新植被类型:秦岭北坡可能会出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分)
植被分布区面积变化:随着气候变暖,暖温带植被潜在分布区不断扩张;温带、寒温带以及高寒植被分布区持续缩减。(4分)
植被分布区海拔变化:各植被类型分布区的平均海拔高度均呈上移趋势,高寒灌丛带可能消失。(2分)
(2)气候变暖改变针叶林原有生长环境,不利于其生长;下方低海拔区植被类型侵入,使其面积减少;海拔越高,山体面积越小。(任答2点,得4分)
(3)生态安全:秦岭植被覆盖良好,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2分)
资源安全:秦岭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等作用,其水资源保护对于国家水资源安全具有关键意义;秦岭作为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垂直高差大且南北坡差异大,因此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任答1点,得2分)
粮食安全:秦岭植被维护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作为天然屏障既可以减少自然灾害也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而保障区域粮食生产。(2分)
解析:(1)由图表可知,北坡的暖温带落叶常绿混交林变化前为0变化后为547.6,说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秦岭北坡可能会出现新的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植被分布的变化可以从植被面积,自然带分布的海拔去分析。对比变化前后可知,随着气候变暖,暖温带植被潜在分布区不断扩张;温带、寒温带以及高寒植被分布区持续缩减。各植被类型分布区的平均海拔高度均呈上移趋势。
(2)高海拔区针叶林及灌丛带分布面积缩减的原因可以从植被生存空间、生存环境两个角度入手。生存空间角度,低海拔植被入侵、海拔升高山地面积减小都会使得其生存空间减小。生存环境角度,全球气候变暖,生存环境变迁,部分物种会面临灭绝的风险。
(3)该题的关键信息是解读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可以从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角度分析。秦岭孕育了众多的河流,且由于南北差异、垂直差异大,动植物资源丰富,故可以从资源安全角度作答;秦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植被发挥着巨大的生态价值,因此可以从生态安全的角度作答;另外,秦岭植被对于南北坡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故可以从粮食安全角度作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