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西卷——2025届高考地理4月模拟预测卷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安徽长江沿岸的芜湖自古以来发生过多次人口迁移现象。清代末年,芜湖实行“移民垦荒,围湖建圩”,多个大小圩口建成后,从皖北陆续迁来大量移民。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上海多家棉纺织企业迁入芜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清代末年,皖北人口南迁芜湖的主要原因是( )A.皖北灾害多 B.皖北战乱多 C.芜湖土地充足 D.芜湖气候适宜2.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上海棉纺织企业的迁入对芜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工业化进程加快 B.城市规模迅速扩大C.发展水平超过上海 D.科技水平大幅提升3.目前,上海、杭州等地的一部分青年来到皖南乡村创业,有利于( )A.促进城市产业升级 B.缓解城市就业压力C.提高乡村城镇化水平 D.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甲、乙湖泊位于黄河流域,最近距离仅为11km,但两湖泊冰情存在差异。研究表明,近年来两湖泊所在区域气候升温显著。图a示意甲、乙湖泊的位置、面积等信息,图b示意2002—2014年两湖泊完全结冰日、完全融冰日分布,图中366天为次年1月1日。完成下面小题。4.导致甲、乙两湖冰情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盐度 B.海拔 C.空气湿度 D.湖水深度5.气候变化对甲、乙湖泊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A.甲湖完全冻结日提前 B.春季甲湖上空空气湿度增大C.乙湖完全消融日推迟 D.冬季乙湖湖—气热量交换增强平陆运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预计2026年年底通航。平陆运河建成后,5000吨级江海直达船可从西江直通北部湾和东南亚港口,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运河的底部及两侧铺设石板,贯穿整个航道。如图示意平陆运河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题。6.平陆运河建设期间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B.减轻南北向交通压力C.扩大农产品的出口 D.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7.运河底部及两侧铺设石板的主要目的是( )A.净化水质 B.美化环境 C.减少下渗 D.降低成本8.运河通航后,对北部湾港的有利影响是( )①提高货物吞吐量②实现铁海联运③提高通关效率④提升枢纽地位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充热宝”即移动储热车。2023年9月,珠海某工业园实现了广东省内的首次“充热宝”产业化应用。移动储热车用储能材料进行储热和放热,一次出车可服务约5家用热企业,5分钟实现设备对接供热。目前,“充热宝”热源主要是企业余热,其经济半径(发挥最佳经济效益的运输距离)≤25千米。如图为“充热宝”运转流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与固定锅炉供热相比,“充热宝”供热的优势在于( )A.热源充足 B.供热稳定 C.安全可靠 D.方便灵活10.为提高“充热宝”的经济半径,其有效措施为( )A.革新储热材料 B.采用绿色热源 C.夜间出行供热 D.改用更大载具气候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森林分布的上限,亚热带山地海拔达到2200—3600m时才可能发育气候林线。但有调查发现,我国亚热带东段山地在海拔2000m以下的山顶部位也出现了林线景观,因其成因与气候林线不同,称之为“假林线”。我国广东M自然保护区内部分山顶或山脊处,分布有斑块状草地,林线海拔介于700—1200m,呈现出南坡低于北坡的特点。完成下面小题。11.“假林线”所在山地山顶部位的自然环境是( )A.植被低矮,草类少 B.山顶风大,云雾多C.土壤贫瘠,多冻土 D.气候干燥,蒸发强12.广东M自然保护区内的林线比气候林线低的原因是其山地( )A.纬度低 B.距海近 C.海拔低 D.相对高差小13.M自然保护区南北坡在林线高度上存在差异,与之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大气降水 C.土壤水分 D.日照时数2023年3月16日,河南省出现了一次历史同期罕见的大范围强雨雪天气过程,其间伴有复杂的雨雪相态转化,中、西部出现大到暴雪,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雪。此次过程前期,河南省降水明显偏少,气温整体偏高,暖干背景异常突出,16日出现降雨后,温度逐步下降至0℃附近。下图示意2023年3月16日极端雨雪演变模型。完成下面小题。14.高空槽内冰晶粒子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饱和水汽凝华 B.雨滴下降冷凝 C.雨雪相态稳定 D.高空槽东移快15.此次降水相态变化复杂的大气层区域是( )A.300—400hPa B.400—500hPa C.500—700hPa D.850—1000hPa16.影响图示0℃温度线高度快速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逆温层厚 B.偏东急流加强 C.低空急流发展 D.雨雪相态变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2025年1月,我国水果市场中车厘子价格持续走低。据悉,我国的进口车厘子主要来自智利,占总进口量比重超过80%。智利车厘子的种植规模增长迅速,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约1.5万公顷增长到2023年的约5.5万公顷,成为全球最大的车厘子出口国。近年来,我国车厘子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进口车厘子的规模也稳步增长。“锂三角”位于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维亚三国交界处,是全球锂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里的锂矿储量占全球锂储量的70%以上,广泛分布于安第斯山脉岩浆岩体的锂辉石和盐沼中。其中,智利的锂矿资源主要集中在北部的阿塔卡马盐沼,这里是全球锂浓度最高、开采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安托法加斯塔地处智利矿业的核心地区,是智利北部最重要的港口。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对锂的需求越来越大,该地区在全球锂产业链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下图示意为锂三角区域的范围。(1)说明2025年智利车厘子在中国销售价格持续走低的市场原因。(6分)(2)分析阿塔卡马盐沼锂矿富集的过程。(6分)(3)简述安托法加斯塔港口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4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区域中“点”是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是指交通线、通信干线和能源通道等。过去“点——轴系统”研究主要在陆域,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岛屿和海洋空间的研究。海南省管辖海域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千米,除海南岛外,还有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3组群岛。海南自由贸易港是国家在海南岛全岛设立的自由贸易港。伴随着海南省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海南自由贸易港不断推动海南省产业发展和经济质量提高。如图示意“点——轴系统”影响下的岛屿发展演变。(1)简述海岛之间建立轴线对“点”(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4分)(2)分析沿海城镇积极进行港口建设对海南岛城镇发展的作用。(4分)(3)阐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不同层级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裂点是河流纵剖面上比降突然增大的地点。裂点形成常与构造运动、岩性变化、气候和人类活动等相关,一般而言,密集的裂点常与构造运动活跃性呈正相关关系。下图是大别山东南缘河流裂点和断裂带分布简图。(1)请描述图示范围内大别山东南缘构造运动活跃性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2)据图分析大别山东南缘断裂带地质作用对山前平原形成的影响过程。(8分)(3)请分析裂点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过程。(4分)(4)请指出裂点处河流侵蚀作用的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夏季侵蚀特点的形成原因。(6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分析,清代末年,芜湖实行“移民垦荒,围湖建圩”,增加了耕地面积,土地充足,吸引皖北人口南迁至此,C正确;题中信息并未显示清代末年皖北灾害多,A错误;皖北战乱多,居民不一定要迁入芜湖,B错误;南方地区面积广大,气候适宜的地区很多,气候不是皖北人口迁入芜湖的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故选C。2.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分析,上海棉纺织企业迁入芜湖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芜湖的工业化进程,A正确;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受计划经济影响,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少,城市规模变化不大,B错误;芜湖经济发展水平不可能因上海少数产业转入而超过上海,C错误;科技水平的提升主要依靠教育和科研,工业企业转入对科技水平的提升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分析,上海、杭州等地的一部分青年来到皖南乡村创业对城市产业升级、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影响不大,AB错误;在乡村创业,不能提高乡村的城镇化水平,C错误;在乡村创业有利于改善乡村环境,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快乡村振兴,D正确。故选D。4.答案:D解析:甲、乙两湖相距较近,盐度、海拔和空气湿度差异较小,ABC错误;湖水深度不同会影响湖水的热量储存和散失,进而影响冰情。湖水较深的湖泊,冬季降温慢,结冰时间晚,融冰时间早,所以湖水深度是导致甲、乙两湖冰情差异的主要因素,D正确。故选D。5.答案:D解析:近年来两湖泊所在区域气候升温显著,甲湖完全冻结日应推迟,A错误;春季气温升高,甲湖融冰加快,湖面蒸发增强,但由于完全冻结日推迟,春季湖面可能还未完全融冰,上空空气湿度不一定增大,B错误;乙湖完全消融日应提前,C错误;冬季气候升温,乙湖水温相对升高,湖气热量交换增强,D正确。故选D。6.答案:D解析:平陆运河建设期间,需要大量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从而创造大量就业机会,D正确;运河建设过程中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A错误;平陆运河主要是沟通西江与北部湾和东南亚港口,对减轻南北向交通压力作用不明显,B错误;运河建设期间,对扩大农产品出口的直接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7.答案:C解析:运河底部及两侧铺设石板可以有效减少河水下渗,保证运河水量稳定,C正确;铺设石板对净化水质、美化环境作用不明显,AB错误;铺设石板会增加建设成本,D错误。8.答案:C解析:平陆运河通航后,5000吨级江海直达船可从西江直通北部湾和东南亚港口,会吸引更多货物运输,提高北部湾港的货物吞吐量,进而提升其枢纽地位,①④正确;材料中未提及实现铁海联运和提高通关效率相关内容,②③错误。综上,C正确。故选D。9.答案:D解析:“充热宝”即移动储热车。“充热宝”采用移动载具供热,与固定锅炉供热相比其优势在于移动与灵活,且充电效率高,能有效应对用热企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临时增大产能、设备故障等危机情况,类似于手机充电宝,D正确;固定锅炉供热通常有稳定的热源供应(如燃煤、天然气等),A错误;固定锅炉通常安装在固定的位置,供热相对稳定,B错误;固定锅炉供热经过长期发展,技术成熟,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C错误。故选D。10.答案:A解析:通过革新储热材料,可以提高储热效率,减少热量损失,从而延长“充热宝”的供热距离,提高其经济半径,A正确;虽然采用绿色热源有助于环保,但它并不能直接提高“充热宝”的经济半径,B错误;夜间出行供热可能会减少交通拥堵,但这并不能直接提高“充热宝”的经济半径,C错误;改用更大载具可能会增加单次运输的热量,但也会增加运输成本,且不一定能显著提高经济半径,D错误。故选A。11.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我因亚热带东段山地在海拔2000m以下的山顶部位也出现了林线景观”,说明山顶处不适合高大乔木的生长,出现了灌木和草本植被,A错误;可推测山顶处风大,云雾多,土层薄,土壤贫瘠,B正确;亚热带山地海拔2000m以下山顶部无冻土分布,C错误;山顶气温较低,蒸发较弱,D错误。故选B。12.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亚热带山地海拔达到2200—3600m时才可能发育气候林线”,而我国广东M自然保护区内山地林线海拔却介于700—1200m,说明该山地的海拔低,达不到气候林线发育的海拔高度,C正确;纬度低,距海近,相对高差小与其林线低关联度不大,ABD错误。故选C。13.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广东M自然保护区内山地林线南坡低,北坡高。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利于森林的生长,A错误;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土壤含水量大,利于森林生长,BC错误;南坡水汽含量大,云雾多,日照时数少,对太阳辐射的遮挡多,不利于森林生长。所以与之呈正相关的因素是日照时数,D正确。故选D。14.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随着500hPa高空槽东移逼近,槽前西南气流加强,700hPa低空急流发展,偏南气流沿着锋面爬升,垂直上升运动显著发展加强,西南气流水汽含量大,在垂直上升过程中发生凝华,导致高空槽内冰晶粒子浓度显著上升,A正确;图示反映的是大量冰晶和雪花降落至干暖层中,持续发生蒸发或升华变成雨,并没有反映雨滴下降冷凝形成雪,B错误;雨雪相态稳定,则高空槽内冰晶粒子数目也应该稳定,C错误;高空槽东移快,则反应时间减少,高空槽内生成的冰晶粒子可能减少,D错误。故选A。15.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雪、雨雪混合、雨三种相态都在不同大气层的分布情况,可知850—1000hPa大气层三种相态都有分布,所以雨雪相态变化复杂,D正确;700hP以下大气层只有单一雪相,没有出现复杂相态变化,ABC错误。故选D。16.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大量冰晶和雪花降落至干暖层中,持续发生蒸发或升华,其相态变化所起的冷却作用使得0℃温度线高度快速下降,D正确;图示上冷下热,没出现逆温现象,A错误;偏东急流、低空急流主要影响降水,对温度直接影响较小,BC错误。故选D。17.答案:(1)智利车厘子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长;中国本土车厘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增加,对进口车厘子形成竞争;中国车厘子进口渠道多元化,市场竞争加剧;其他高端水果供应充足,消费者选择增多。(任答3点,得6分)(2)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岩浆沿地壳缝隙上涌,发育大量岩浆岩体锂辉石;含锂的锂辉石受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被搬运到地势较低的阿塔卡马盐沼沉积,不断富集;盐湖所在的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促进了锂的浓缩(锂浓度不断提高)。(6分)(3)海陆联运,促进智利北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出口;进口日用消费品和工业设备、机械、化工产品等生活生产资料;集聚了矿业、化工、渔业等相关产业,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该港是玻利维亚和阿根廷在太平洋的重要出海口,提供中转服务。(任答2点,得4分)解析:(1)智利车厘子种植规模从2010年约1.5万公顷增长到2023年约5.5万公顷,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使得产量持续增加,大量车厘子进入中国市场,供给增多;中国本土车厘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相应增加,消费者对本土车厘子的选择增多,对进口车厘子形成竞争,迫使智利车厘子降低价格。中国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进口车厘子的规模稳步增长,进口渠道多元化,市场上车厘子整体供给量增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智利车厘子价格走低。其他高端水果供应充足,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更广,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对车厘子的需求,智利车厘子为保持市场份额,只能降低价格。(2)阿塔卡马盐沼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沿地壳缝隙上涌,在冷却凝固过程中发育形成大量含有锂元素的岩浆岩体锂辉石;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含锂的锂辉石受到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破碎后被水流等搬运至地势较低的阿塔卡马盐沼区域,并在此沉积下来,随着时间推移,锂元素不断富集;该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沼中的水分不断蒸发,而锂元素不易挥发,从而使得锂的浓度在盐沼中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了锂矿富集的区域。(3)安托法加斯塔港口具备海陆联运条件,方便智利北部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锂矿等)运输,促进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出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港口进口日用消费品和工业设备、机械、化工产品等生活生产资料,满足当地及周边地区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需求,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港口的存在吸引了矿业、化工、渔业等相关产业在周边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该港口是玻利维亚和阿根廷在太平洋的重要出海口,为这两个国家提供货物中转服务,收取相关费用,同时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18.答案:(1)海岛之间建立海上航线、通信线和能源通道等轴线,利于降低运输成本和企业生产成本;便利的海上交通、通信等条件能够进一步吸引人口和产业沿轴线集聚,产生新的增长“点”(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4分)(2)港口建设为邻近城镇带来大量客流和物流,扩大城镇腹地范围,促进海南岛城镇发展;港口建设加强了沿海城镇和海岛之间的联系,促进海南岛城市体系的形成和完善。(4分)(3)①对海南岛的影响:依托岛上高速公路和铁路等,加强岛内城镇间的联系,加快产业发展。②对周边岛屿的影响:依托岛屿间的便捷海上联系,促进岛屿间的分工协作,促进海洋产业体系形成。③对我国的影响:通过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加快海南与其他省区的物品流通和人员流动。④对世界的影响:通过航空、海运,加强海南与东南亚、东亚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加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任答3点,得6分)解析:(1)区域中“点”是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是指交通线、通信干线和能源通道等。海岛之间建立轴线对“点”(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需要在海岛之间建立海上航线、通信线和能源通道等轴线,完善交通网,利于降低运输成本和企业生产成本;在海岛之间建立海上航线、通信线和能源通道等轴线,有了便利的海上交通、通信等条件,能够加速资源、信息和人员的流动,进一步吸引人口和产业沿轴线集聚,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新的增长“点”(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2)港口建设带动了物流、仓储、加工等产业的发展,能够吸引投资,促进贸易发展,为邻近城镇带来大量客流和物流,扩大城镇腹地范围,促进海南岛城镇发展;港口建设加强了沿海城镇和海岛之间的联系,能够吸引人口和资源向沿海城镇聚集,推动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的规模和功能,促进海南岛城市体系的形成和完善。(3)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不仅限于海南岛,还辐射到周边地区和不同层级的区域。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不同层级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海南岛的影响:依托岛上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能够加速资源、信息和人员的流动,加强岛内城镇间的联系,加快产业发展。②对周边岛屿的影响:依托岛屿间的便捷海上联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岛屿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互补,促进岛屿间的分工协作,促进海洋产业体系形成。③对我国的影响:港口的建设通常伴随着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完善,通过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可以加快海南与其他省区的物品流通和人员流动。④对世界的影响:海南岛距离南亚和东南亚较近,通过航空、海运,可以加强海南与东南亚、东亚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加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19.答案:(1)特点:山地区域较山前平原区域活跃性更高;西南区域较东北区域活跃性更高(或构造运动活跃性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降低的空间趋势)。(4分)(2)过程:断裂带多位于大别山东南缘,为山区与平原过渡地带,表明西北部山区形成有断裂抬升影响,地势较高;断裂带岩石破碎,容易被流水侵蚀和搬运;东南部为断裂下陷所致,地势较低,接受流水沉积,形成平原。(8分)(3)过程:裂点处河流纵比降突然增大,因此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河流下蚀,加深河床形成峡谷;溯源侵蚀形成急流、跌水和瀑布;加深河床使其成为区域低点,增大区域河流来水范围等。(4分)(4)特点:夏季强,冬季弱。(2分)原因: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裂点处流速快,同时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因此夏季侵蚀更强。(4分)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一般而言,密集的裂点常与构造运动活跃性呈正相关关系,读图可知,山地区域较山前平原裂点更多,说明山地区域较山前平原区域活跃性更高;西南区域裂点较东北区域更多,说明西南区域较东北区域活跃性更高,构造运动活跃性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降低的空间趋势。(2)过程:读图中山区、平原及断裂带分布可知,断裂带多位于大别山东南缘,平原的西北面,为山区与平原过渡地带,表明西北部山区形成有断裂抬升影响,地势较高;断裂带构造运动活跃,岩石破碎,容易被流水侵蚀和搬运,山区河流流速快,携带大量由破碎岩石形成的碎屑物质;东南部为断裂下陷所致,地势较低,河流流出山口后,地势变缓,流速降低,碎屑物质在山前大量堆积,形成山前平原。(3)过程:根据材料可知,裂点是河流纵剖面上比降突然增大的地点,裂点处河流纵比降突然增大,因此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流速快,河流下切侵蚀强烈,加深河床形成峡谷;随着溯源侵蚀形成急流、跌水和瀑布,随着下切侵蚀的持续,裂点会向上游后退,使河流流程延长;加深河床使其成为区域低点,可能会影响支流的汇入,导致河流水系形态发生改变,如支流可能在裂点附近更容易发育或改变流向,增大区域河流来水范围等。(4)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裂点处流速快,同时上游落差大,流速快,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因此夏季侵蚀更强。冬季降水少,河流水量小,侵蚀作用相对较弱。因此裂点处河流侵蚀作用的季节变化特点为夏季强,冬季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