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黑吉辽蒙卷——2025届高考地理4月模拟预测卷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紧凑型城市”倡导人群及活动在空间上相对聚集,以此增强城市活力,并减少分散化造成的交通负担。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其建设始终坚持“紧凑型”发展模式,通过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和鼓励绿色出行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图示意新加坡地铁交通线路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新加坡“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的空间利用方式为( )A.低密度 混合化 B.高密度 混合化C.低密度 功能化 D.高密度 功能化2.新加坡走“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A.保持水土 B.美化环境 C.减少污染 D.保护生态3.地铁线路的布局对交通改善作用最明显的区域是( )A.东部 B.南部 C.西部 D.北部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自2014年新型城镇化成为国家战略以来,中国城镇化持续快速演进。下图为2001—2018中国4个超大城市(现阶段常住人口大于1000万人)的常住与户籍人口变化,完成下面小题。4.总体上四个超大城市常住人口数增加最快的时段是( )A.2001—2005 B.2005—2010 C.2010—2014 D.2014—20185.下列关于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后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a城户籍人口变化趋势反转 B.b城户籍人口数量止步不前C.c城常住人口增速突然放缓 D.d城常住人口数量迎来突增6.未来我国超大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应致力于( )①严控非户籍人口流入②推进流动人口市民化③扩大公共服务覆盖率④提高自然资源开发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下图示意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某段植被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对该山地东西坡雪线差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阴阳坡 B.坡度大小 C.地理位置 D.降水差异8.与该山地西坡高山森林带上限海拔低于东坡关联性最大的是( )A.洋流 B.土壤 C.纬度 D.地形9.该山地草地带、草地和林地带有共同的草地植被,其原因最可能是( )A.人工移植 B.物种迁移 C.水热条件相同 D.光照量相同2023年6月,中国P煤炭企业与湖北省政府签订了“丹水北运”项目,即借助我国“北煤南运”铁路运输通道,将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淡水装入密闭液袋,用集装箱通过浩吉铁路(图示)运往陕西、山西、内蒙古等省(区)。据此完成下题。10.“丹水北运”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丹江口水库的经济效益 B.为北方地区提供优质饮用水C.解决运煤车空载返程的问题 D.缓解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压力11.与南水北调相比,“丹水北运”运输方式的优点是( )①运输量大,运输成本低②利用集装箱,装卸便捷③全程封闭运输,保证水质④利用返空运力,降低成本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某河流地处大高加索山区。2002年7月,该河流上游发生雪崩,引发坡面碎屑物质滑塌,堵河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存续期间,仍有少量流水顺着旧河道位置下泄。9月,堰塞湖溃决,洪水冲刷形成新的河道。图示意该堰塞湖存续期间及溃决之后堰塞体附近的横剖面。据此完成问题。12.堰塞湖溃决后形成的新河道之前最可能位于( )A.基岩干谷 B.分水岭山脊 C.地垒构造 D.断层破碎带13.堰塞湖溃决后,原堰塞体附近地区的河漫滩最可能于( )A.面积扩大 B.海拔升高 C.发育受限 D.趋于对称暗嵅岩溶洼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境内,洼地流域面积2.3km ,地表、地下水通过落水洞进入地下河后流出。洼底土壤较厚,以种植农作物为主,洪涝灾害频发;坡地土壤零星分布于岩石沟槽中,植被以灌丛为主。图1为暗嵅岩溶洼地示意图,图2为地下河出口处水文站2023年部分监测时段的流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4.监测时段的流量变化表明该洼地所在流域( )A.河流径流稳定 B.植被截留作用强C.地表蓄水能力差 D.地下水补给占比高15.该洼地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形原因是( )A.裂隙发育 B.坡地较缓 C.沟谷密集 D.洼底狭窄16.能够有效减轻该洼地洪涝灾害的措施是( )A.拓宽洼底 B.疏通落水洞 C.退耕还林 D.设置蓄洪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贵阳市是西南典型山地城市,近年来,中心城区城市布局由“单中心”转向“双核多组团”。受地形限制及人口集聚影响,医疗点高度集中于老城区,与城市扩张后的空间需求不匹配,导致资源浪费与居民就医困难。下图为贵阳市中心城区医疗点与人口密度空间格局,下表为贵阳市不同高程与坡度等级下的医疗点数量。地形 等级 医疗点数量/个 占比/%海拔/m <1100 453 52.551100~1200 233 27.031201~1300 164 19.03>1300 12 1.39坡度/° 0~5 514 59.636~10 158 18.3311~15 83 9.6316~20 54 6.26>20 53 6.15(1)描述贵阳市中心城区医疗点分布的主要特点。(4分)(2)说明地形对贵阳市中心城区医疗点的影响及原因。(6分)(3)依据山区城市的现状,对贵阳市中心城区医疗点的布局和建设提出合理建议。(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耕地“非粮化”可划分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和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两大类型。种植结构“非粮化”是指现状依旧为耕地,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经济作物的现象;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是指耕地转变为非耕农用地,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果树、林木和挖塘养殖等。材料二 江西信丰县境内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四周高而中间低,中部桃江纵贯南北,支流汇集,森林覆盖率达70.3%。信丰县中部为中心城区,中部和东部、西北部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空间差异明显。下图分别示意该县种植结构“非粮化”和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水平空间分布情况。(1)分别指出信丰县两种“非粮化”类型水平较高的区域并说明原因。(6分)(2)与种植结构“非粮化”相比,信丰县提出重点管控和治理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3)土地流转指土地经营权(使用权)的流转,其本质就是把原本零散细碎的土地重新集中开发,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有关土地流转对耕地“非粮化”存在以下两个观点:观点一:土地流转会降低耕地“非粮化”。观点二:土地流转会加剧耕地“非粮化”。你赞同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新疆是我国各类湿地数量较少的省级行政区之一。科克苏湿地位于阿勒泰市境内,是新疆北部戈壁荒漠中最大的沼泽湿地,其底部土层为厚厚的冲积洪积土,是一个集河流、湖泊、沼泽、草甸、草原、荒漠等多种景观于一身的重要的复合生态系统,是大自然的杰作和生态安全的守护者。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原因造成了科克苏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和珍稀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如图示意新疆科克苏湿地位置。(1)说明新疆各类湿地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6分)(2)分析科克苏湿地形成的基本过程。(6分)(3)科克苏湿地是生态安全的守护者,请说明这一论断的正确性。(4分)(4)简述近年来科克苏湿地及其周围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4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紧凑城市倡导人群及活动在空间上相对聚集,又因为新加坡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可推知新加坡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的空间利用方式为高密度,AC错误;材料提到,紧凑型城市倡导人群及活动在空间上相对聚集,以此增强城市活力并减少分散化造成的交通负担;功能化指对城市内部各种用地类型进行结构优化,各功能区以某一种功能为主;相较于混合化,新加坡城市功能化会导致各功能区的分散化,反而会加剧交通负担,与新加坡发展方向相悖,D错误,B正确。故选B。2.答案:C解析:材料提到,紧凑型城市可以增强城市活力,并减少分散化造成的交通负担,而交通负担减轻、体量减少,可以使新加坡减轻交通造成的大气污染,故其环境效益主要是减少污染,C正确;交通的变化对水土保持影响不大,A错误;交通布局改善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环境面貌,提高美观度、保护生态,但作用相对较小,因而均不是其主要环境效益,BD错误。故选C。3.答案:B解析:从图中地铁线路的布局可知,南部地区最密集,通达度最高,而东西北三个方向交通线路相对较少,交通通达度受到影响,改善作用没有南部明显,B正确。故选B。4.答案:B解析:本题配图为二维平面坐标图,横坐标为常住人口,纵坐标为户籍人口,单位均为万人,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年份。因此要看常住人口增加的速度,就看点与点之间在横坐标上的投影距离,越大则速度越快。从图中容易得出,总体上四个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增加最快的时间段在2005—2010年,B正确;d城市常住人口增加最快的时间段其实在2014—2018年,但对其他三个城市来说都不是最快的,甚至还出现了减少(如b城)和接近停滞(如a城),ACD错误。故选B。5.答案:D解析:材料可知,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是2014年开始,自2014年之后,分别分析四个选项中即可得出d城常住人口数量迎来突增,D正确;ABC均不符合实际情况,ABC错误。故选D。6.答案:C解析: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口要素的流动,对超大城市来说,“大城市病”是十分突出的问题,一个关键就是快速增加的人口的城市生活需要与物质文化供给不协调之间的矛盾。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供需矛盾,不应致力于采用如①中所述的控制需求的方式,而应致力于在供给侧方面,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文化建设,使流动人口市民化,与本地户籍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还可以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率,让更多人受益,缓解供需矛盾,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中的内容看似也增加了供给,但忽视了超大城市本地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特点,如果说提高“利用率”则相对合理,④错误。综上,C正确。故选C。7.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可知该山脉纬度较低;山脉东坡与西坡无阴阳坡之分,坡度也无明显差异,地理位置相同,故对该山地东西坡雪线差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降水差异,D正确。故选D。8.答案:A解析:该山地东坡高山森林带上限海拔明显高于西坡,说明东坡的水热条件优于西坡,西坡沿海海岸有寒流流经,可能导致其热量不足,A正确;与纬度、土壤、地形的关联性较小,BCD错误。故选A。9.答案:B解析:该山地草地带、草地和林地带有共同的草地植被,主要是原因两地带相邻,物种迁移现象导致,B正确;海拔过高,受人类活动影响小,与人工移植关系小,A错误;两地带水热条件不相同,两地光照量一般也不会完全相同,CD错误。故选B。10.答案:B解析:有材料可知:“将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淡水装入密闭液袋,用集装箱通过浩吉铁路运往陕西、山西、内蒙古等省(区)”,所以“丹水北运”的主要目的是为北方地区提供优质的饮用水,B正确;提高丹江口水库的经济效益、解决运煤车空载返程的问题、缓解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压力都不是主要目的,ACD错误。故选B。11.答案:D解析:丹水北运利用集装箱封闭运输,装卸便捷,沿途不易被污染,水质有保障,“利用浩吉铁路的闲置返空运力载水而归”,利用返程空驶列车运输,投资成本低,但是火车运输运量运输量没有传统跨流域调水量大,②③④正确,①错误。综上,D正确。故选D。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地貌的演变,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基岩坚硬,难以被流水侵蚀,A错误;山脊、地垒地势较高,流水不会向山脊或地垒汇聚,BC错误;断层破碎带抗蚀能力弱,易冲刷形成新的河道,并提供碎石物源,造成严重的泥石流灾害,D正确。故选D。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地貌的演变,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堰塞湖溃决后,瞬间释放的洪水流量大、流速快,以强烈的侵蚀作用为主。侵蚀作用强,泥沙堆积减少,不会使原堰塞体附近地区河漫滩面积扩大,A错误;在洪水侵蚀作用下,河漫滩海拔不会升高,B错误;河漫滩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在洪水强烈侵蚀下,泥沙难以沉积,河漫滩发育会受到限制,C正确;河流在自然状态下左右两岸侵蚀、堆积情况不同,河漫滩不会趋于对称,D错误。故选C。14.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河流的流量在短时间内有明显的波动,这表明河流径流并不稳定,A错误;植被截留作用通常会使地表径流减少,从而降低河流流量,读图可知,河流流量并没有因为植被截留而显著降低,B错误;洼地流域面积小,且地表、地下水通过落水洞进入地下河后流出(提示:这表明地表水很难在洼地内蓄积,而是通过落水洞流入地下河),因此,可以推断出此处地表蓄水能力差,C正确;地下水补给比较稳定,而从流量变化图来看,流量变化较大,因此不能表明地下水补给占比高,D错误。故选C。15.答案:D解析:裂隙发育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不会导致该洼地洪涝灾害频发,A错误;坡地较缓通常会使水流速度减慢,有利于水的蓄积和渗透,有助于减轻洪涝灾害,B错误;沟谷密集可能会增大地表水的汇集和流动速度,但并不一定会导致水无法及时排出,C错误;洼底土壤较厚,以种植农作物为主,且洪涝灾害频发,这可能是因为洼底狭窄,导致在降雨时来势迅速地地表水无法及时排出,形成洪涝灾害,D正确。故选D。16.答案:B解析:虽然拓宽洼底有助于增加地表水的蓄积空间,但考虑到洼地本身面积有限,且拓宽洼底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和农田,A错误;落水洞是地表水和地下水进入地下河的重要通道,疏通落水洞可以增加水流的通过能力,使地表水能够更快地流入地下河,从而减轻洼地洪涝灾害,B正确;退耕还林虽然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植被覆盖度,但它并不能直接减轻洼地洪涝灾害,C错误;设置蓄洪区可能有助于在洪涝灾害发生时蓄积部分洪水,减轻下游地区的灾害程度,但对于面积较小的洼地来说,设置蓄洪区可能会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D错误。故选B。17.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和人口稠密区;呈南——北向布局;高海拔、陡坡区医疗点稀少,呈现零散分布。(任答2点,得4分)(2)影响:医疗点数量随海拔、坡度增加显著减少;高海拔、陡坡区分布零散。(2分)原因:陡坡区施工难度大、地质灾害风险高,限制医疗点建设;低海拔和缓坡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点建设资金充足;低海拔区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医疗服务需求更大;缓坡地形平坦;陡坡和高海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以及人口少,医疗需求小。(任答2点,得4分)(3)依据“双核多组团”规划,平衡新城区和山区医疗点空间分布;山区增设小型医疗点/社区卫生站/流动医疗点,保障基础服务;改善山地交通,增设医疗专线连接分散居民点与中心医院;推广远程医疗,覆盖偏远地区;加强地质灾害区应急医疗设施建设。(任答3点,得6分)解析:(1)据图、表分析,贵阳市中心城区医疗点空间分布不均;据图分析,贵阳市中心城区医疗点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和人口稠密区;密集分布区大致呈南——北向布局;据表中数据分析,高海拔(>1300m)、陡坡区(16~20°、>20°)医疗点稀少,呈现零散分布。(2)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地形对贵阳市中心城区医疗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医疗点数量随海拔、坡度增加显著减少,占比少;高海拔、陡坡区医疗点分布较零散。原因主要是因为陡坡区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高,陡坡区容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风险高,限制医疗点建设;低海拔和缓坡区地形平坦、开阔,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点建设资金充足;低海拔区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医疗服务需求更大,建设的医疗点多;缓坡地形平坦,建设成本低;陡坡和高海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以及人口少,医疗需求小,因此医疗点少。(3)贵阳市近年来,中心城区城市布局由“单中心”转向“双核多组团”,依据山区城市的现状,贵阳市中心城区医疗点的布局和建设应该依据“双核多组团”规划,平衡新城区和山区医疗点空间分布,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山区可以增设小型医疗点/社区卫生站/流动医疗点等,保障山区基础服务;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改善山地交通,增设医疗专线连接分散居民点与中心医院;发展科学技术推广远程医疗,覆盖偏远地区;加强地质灾害区应急医疗设施建设,及时救灾抢险,保障人身安全。18.答案:(1)区域:信丰县中部种植结构“非粮化”水平高,东部及西北部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水平高。(2分)原因:该地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四周高,中间低,因此信丰县中部为城镇发展区,非粮农产品(蔬菜、花卉等)需求量大,种植结构“非粮化”率高;东部和西北部受山区地形条件的限制,更倾向于发展林果业,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水平高。(4分)(2)解释:种植结构“非粮化”基本上没有对耕地的耕作层产生破坏,随时可以恢复粮食种植,适度种植经济作物和休耕有利于平衡耕地土壤的生态系统,恢复地力,与“藏粮于地”策略相互吻合;同时种植结构“非粮化”有利于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对耕地耕作层产生了一定的破坏,可能会影响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能力。(6分)(3)赞同观点一。土地流转有利于提高粮食种植规模和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降低耕地“非粮化”。(4分)赞同观点二。随着农业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企业资本的进入,大规模土地流转提高了租地价格,降低粮食生产的利润,使农户转而选择种植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从而减少种植粮食作物,加剧耕地“非粮化”。(4分)解析:(1)据图示信息可知颜色越深的区域非粮化水平越高,据图示信息可知信丰县中部种植结构“非粮化”水平高,东部及西北部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水平高。据题干信息可知,江西信丰县四周高而中间低,中部桃江纵贯南北,地形条件和水源条件优越,适宜城镇发展,城镇居民对蔬菜、花卉等非粮化农产品需求量大,种植结构“非粮化”率高;而东部和西北部受山区地形条件的限制,地势起伏大,耕地面积少,所以更倾向于发展林果业,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水平高。(2)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农业用地性质并未发生改变,种植结构“非粮化”基本上没有对耕地的耕作层产生破坏,随时可以快速恢复粮食种植,如要调整可快速实现。且适度种植经济作物和休耕有利于平衡耕地土壤的生态系统,恢复土壤肥力,相当于适当调整种植结构,与“藏粮于地”策略相互吻合;人们不仅对粮食有较大的需求,也对非粮化农产品需求大,种植结构“非粮化”有利于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则不同,会对耕地耕作层产生了一定的破坏,若要重新种植粮食作物,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会影响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能力,不利于粮食安全。(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不同观点。若赞同观点一,主要强调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的促进作用,土地流转有利于提高粮食种植规模和生产效率,整体上增加耕作面积,有利于机械化生产,从而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耕地“非粮化”。若赞同观点二,强调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随着农业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企业资本的进入,大规模土地流转提高了农业土地的价格,增加了粮食生长成本,从而降低粮食生产的利润,为获取更多的利润,会使农户转而选择种植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从而减少种植粮食作物,加剧耕地“非粮化”,不利于粮食安全。19.答案:(1)新疆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匮乏;多内流河,流程短,径流量小,难以汇聚形成大面积的湿地;植被覆盖度低,涵养水源能力差;过度开垦、水资源过度利用等人类活动破坏湿地生态环境。(任答3点,得6分)(2)北部阿尔泰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汇入,形成稳定的水源补给;地势低洼,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集;底部为厚厚的冲积洪积土,透水性较差,减少了水分的下渗,地表积水逐渐形成了沼泽湿地。(6分)(3)科克苏湿地能够调节径流,涵养水源,缓解干旱地区的缺水问题;通过蒸腾作用调节局部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为众多珍稀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湿地植被能够固定土壤,减少风沙侵蚀,保护周边农田和居民区。(任答2点,得4分)(4)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等。(4分)解析:(1)新疆各类湿地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可以从自然和人为原因方面分析。自然原因: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且蒸发强烈,水资源匮乏,难以维持湿地的形成和发展;新疆多内流河,河流流程短、径流量小,无法汇聚形成大面积湿地;此外,植被覆盖度低,涵养水源能力差,进一步限制了湿地的发育;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水资源过度利用等,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导致湿地面积缩减。(2)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分析,科克苏湿地北部阿尔泰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湿地提供了稳定的水源补给;科克苏地区地势低洼,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在此汇集,形成积水条件;湿地底部为厚厚的冲积洪积土,透水性较差,减少了水分的下渗,使地表积水得以长期保持,逐渐发育成沼泽湿地。(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克苏湿地能够调节径流,涵养水源,缓解新疆干旱地区的缺水问题,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湿地通过蒸腾作用,可以调节局部气候,改善生态环境,降低极端气候的影响;湿地为众多珍稀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湿地植被能够固定土壤,减少风沙侵蚀,保护周边农田和居民区免受风沙侵害。(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地区过度放牧导致湿地植被破坏,土壤退化,生态功能减弱;上游水资源过度利用,导致湿地水源补给不足,面积萎缩;周边农田扩张侵占湿地,破坏了湿地的自然生态平衡;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污染进入湿地,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动植物生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