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考前押题必刷卷 历史与社会 道德与法治(浙江专用)押题必刷卷01(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考前押题必刷卷 历史与社会 道德与法治(浙江专用)押题必刷卷01(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2025年中考考前押题必刷卷01
历史与社会 道德与法治(浙江专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 涂黑)
1.相同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详细。( )
2.新疆的地形的突出特点是三山夹两盆,山脉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 )
3.会使用天然火又会保存火种的原始人类是山顶洞人。( )
4.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5.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旅行者”号机车试车成功,被誉为“蒸汽机车之父”。
6.网友积极购买政府网络直播平台的助农产品,体现了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生活。( )
7.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学杂费、免课本费等,体现该阶段学生从国家和社会获取物质帮助权。( )
8.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祖国大地上涌现出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先进人物,形成了伟大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 )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2分,共 4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2024年国庆期间,学生东东一家去广东韶关丹霞山旅游,旅游期间拍下了狮子岩照片。下图为丹霞山部分景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据图可知,狮子岩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
A.180米 B.200米 C.220米 D.240米
10.丹霞梧桐分布最集中区的山体部位是( )
A.山谷 B.山脊 C.陡崖 D.鞍部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面是某同学关于东北三省的叙述,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我的家乡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等 B.我的家乡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C.我的家乡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D.我的家乡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2.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北京气候特征的是( )
A.A B.B C.C D.D
13.下图反映了汉族打破“席地而坐”的传统观念,使“垂足而坐”成为一种新的起居方式并沿用至今。这一转变体现了( )
A.区域贸易的频繁 B.游牧文明的独特
C.民族交融的加强 D.政权分立的加剧
14.据统计,唐代玄宗至代宗三朝宰相总人数为62人,其中科举出身15人,占比24.2%;五代宰相总人数为46人,其中科举出身24人,占比52.2%;宋代宰相总人数为135人,其中科举出身111人,占比82.2%。这表明( )
A.科举逐渐成为官员选拔主要方式 B.唐朝宰相普遍通过考试进行选拔
C.高门望族在唐代就已经完全衰落 D.科举是削弱宰相权力的制度设计
15.“他们的对手异常顽固。这一帮人不仅掌握着完整、严密的国家机器,而且还有传统的封建思想作精神支柱。这一切,都是新兴的中国资产阶级所不能比拟的。他们自身力量弱小,又没有勇气同西方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彻底决裂,向工农寻找力量,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惨痛的失败却启示了后来者:只有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中国才有富强的希望”。他们是( )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主和派
16.“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与此协议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 )
A.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B.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
D.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7.1949年至1950年上半年,《人民日报》中还存在着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商广告,但自1950年下半年的之后几年,这类广告基本绝迹。这是因为( )
A.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B.三大改造顺利进行
C.苏联大规模对华援助 D.国民经济水平恢复
18.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设立了经济特区,开放了沿海、沿江城市及内陆省会城市;21世纪初,先后设立上海自贸区、重庆两江新区、雄安新区等;近年来,我国多次举办进博会、链博会等。这表明( )
A.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 B.部分地区需拉动经济促发展
C.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 D.对外开放反映人民群众心声
19.公元前5世纪,雅典雕塑家米隆参加过很多运动会,其雕塑《掷铁饼者》被誉为“空间中凝固的永恒”。该作品体现了( )
A.苦行禁欲的生活哲学 B.科学理性的主流思潮
C.漠视民主的专制意识 D.崇尚人性的运动之美
20.以俄国(苏联)社会发展为基本线索,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 ②彼得一世改革 ③十月革命 ④实现国家工业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21.2025年1月,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全国各地纷纷展开西藏赈灾救援与灾后重建工作。各地群众助力抗震救灾体现了( )
①坚持民族平等的方针
②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③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④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下列选项正确揭示事件内在联系的是( )
A.制定道德法律规则→自觉遵守、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
B.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决定→市政府贯彻落实→向市检察院报告
C.公德意识淡薄→做出违背公德的事情→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D.“村民说事会”村民“说事”→公示并接受监督→进行民主决策
23.一名游客在景区旅游时,对景区的省级文物和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后经审理,人民法院判决其承担文物修复费、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金等共计12万余元,并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这一材料说明( )
①法院通过打击犯罪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
②公民应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③政治建设与生态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④良好的社会秩序依靠社会规则加以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在我国,宪法制定遵循特定程序。修改时,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其他法律制定、修改依一般程序,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过半数,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这( )
①有利于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②有利于满足公民的任何诉求
③能使宪法的内容更具广泛的民意基础
④有利于保障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说明( )
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③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④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扩充至8章60条,聚焦科普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并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这表明(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国家立法权
②我国致力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宪法是科学技术普及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④立法广泛吸纳民意,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在了实处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7.2025年春节期间,中国AI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成功出圈,产生了极大影响。DeepSeek的出现是科技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它凭借创新技术路线和低成本优势,打破了美国在AI领域的垄断地位,开创了一条全新的技术发展道路,也引发了对我国科技实力与经济发展潜力的重新评估。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在全球科技竞争中逐渐崭露头角。这反映了( )
①我国已成为了科技强国
②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③创新能更好地维护国家霸权
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8.下面四幅图共同说明的主题是( )
浙江乌镇,一个家庭旅馆正接受来自德国旅客的预订。 意大利米兰时装表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 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参赛运动员获得金牌。 坦桑尼亚的一家电视台正在热播中国的电视剧
A.开放互动的世界 B.休戚与共的命运
C.走向未来的少年 D.多姿多彩的职业
第Ⅱ卷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9.(10分)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滚滚江水自西向东注入东海。下图是长江流域水系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白鹤滩水电站是我国第二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和①云南省交界处,其所在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2分)
(2)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河段 (选填“有”或“无”)结冰期,可四季通航,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因此人们把长江称为“ ”。(2分)
(3)治理长江的关键是 。简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并简述相应的防灾对策(从自然、人文两个方面分析)。(6分)
30.(10分)文明的创造、传播、和借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印记】
文明的积淀孕育了国家,国家创造了文明的印记。
左图为诞生于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它的上部是以太阳神授予国王汉谟拉比权杖为主题的浮雕。浮雕下面镌刻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6世纪前期,查士丁尼认为旧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和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他组建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皇帝颁布的法律收集在一起,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文明交流】
一部世界古代史是不同文明之间交流、融合与碰撞的历史。相关史实见下表。
时间 史实列举
公元前2世纪末 中国的丝绸与开渠技术,从长安经今新疆,传往西亚,再转到欧洲的大秦。
公元前1世纪 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等国。
646年开始 日本孝德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
830年后 阿拉伯人把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翻译为阿拉伯文。
1340年 意大利出现了第一个运用中国造纸术造纸的作坊,为知识普及开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处文明印记所代表的古代文明,并指出创造两处文明印记的共同目的。(4分)
(2)结合所学,根据上表所列史实,围绕不同区域文明为实现世界文明发展的交流历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阐述。(要求:观点合理,史论结合,逻辑自洽。)(6分)
31.(13分)新时代的青少年要心怀祖国,面向世界,具备全球视野,争做新时代的奋进者!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探究一为了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一个准确、全面的认识,同学们准备搜集一些资料进行探究。
2024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发挥职责作用,坚决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确保宪法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确保各国家机关都在宪法法律范围内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6分)
探究二在世界舞台上,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
2023年,中国农历新年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2024年“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世界上有近20个国家将中国农历新年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1979-2023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4.8%,居世界第1位。面对气候变化、饥饿与贫困的全球性问题,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主动提升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宣布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2023年,中国推动沙特和伊朗和解。2024年,中国推动巴勒斯坦14个政治派别签署《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并和巴西共同提出关于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从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到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到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一个个中国倡议、中国方案,在变乱交织的世界有力指引人类社会前进方向。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以上资料说说你对“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形象”的认识。(4分)
探究三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重视青年的成长。以下是他在殷殷嘱托青年时引用的古诗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传习录》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3)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了哪些嘱托。(3分)
32.(19分)人类自产生以来,改革和革命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的棉纺机和蒸汽机要求增加铁、钢和煤的供应量……到1800年,英国生产的煤和铁比世界上其他地区合在一起生产的还多。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提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铁产量也从1770年的5万吨增长到1861年的380万吨。第二个阶段持续到19世纪整个下半叶……正如德国将科学应用到工业方面领先世界一样,美国是发展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先驱。……这些变化让“后起之秀”可以享受到新的、更有效的工厂的好处,因此,英国失去了其最初的“世界工厂”的地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建一种新的体制结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摘编自【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三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1)根据材料一,说出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请分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采用“试验性疗法”的历史背景以及对美国产生的“疗效”。(4分)
(3)联系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句话的理解。(6分)
(4)少年强,则国强。作为走向未来的中国少年,该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担当时代责任?(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2025年中考考前押题必刷卷01
历史与社会 道德与法治(浙江专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 涂黑)
1.相同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详细。( )
【答案】错误
【详解】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越大,表示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该说法错误。
2.新疆的地形的突出特点是三山夹两盆,山脉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 )
【答案】正确
【详解】新疆的地形概括为“三山夹两盆”,三山自北向南依次为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脉,叙述正确。
3.会使用天然火又会保存火种的原始人类是山顶洞人。( )
【答案】错误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又会保存火种。故此题错误。
4.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答案】正确
【详解】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洋务运动促使了国防的近代化。
5.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旅行者”号机车试车成功,被誉为“蒸汽机车之父”。
【答案】正确
【详解】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旅行者”号机车试车成功,被誉为“蒸汽机车之父”。故本题说法正确。
6.网友积极购买政府网络直播平台的助农产品,体现了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生活。(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对参与民主生活的认识。依据教材内容可知,公民参与民主生活主要体现在行使政治权利和参与公共事务,如选举、民主监督、提出建议等。网友购买助农产品是支持经济发展的社会行为,属于履行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的体现,而非直接参与民主生活。故错误。
7.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学杂费、免课本费等,体现该阶段学生从国家和社会获取物质帮助权。(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受教育权。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学杂费、免课本费等,体现国家保障该阶段学生的受教育权。故题干说法错误。
8.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祖国大地上涌现出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先进人物,形成了伟大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依据教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王进喜体现的 “铁人精神”、雷锋体现的 “雷锋精神”、焦裕禄体现的 “焦裕禄精神” 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这些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人们的价值追求,故观点正确。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2分,共 4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2024年国庆期间,学生东东一家去广东韶关丹霞山旅游,旅游期间拍下了狮子岩照片。下图为丹霞山部分景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据图可知,狮子岩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
A.180米 B.200米 C.220米 D.240米
10.丹霞梧桐分布最集中区的山体部位是( )
A.山谷 B.山脊 C.陡崖 D.鞍部
【答案】9.C 10.B
【解析】9.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图等高距为30米。狮子岩外围最近的等高线数值为210米,狮子岩的海拔应高于210米,其海拔范围是210 - 240米,所以可能为220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从图中可以看到,丹霞梧桐分布最集中的区域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B正确;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A错误;陡崖是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C错误;鞍部是两个山峰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D错误;故选B。
【点睛】用多条等高线表示的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可以根据等高线上标注的海拔判断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也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凹凸方向,判断山脊与山谷等。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面是某同学关于东北三省的叙述,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我的家乡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等 B.我的家乡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C.我的家乡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D.我的家乡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2.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北京气候特征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11.A 12.B
【解析】11.历史上东北地区以盛产大豆、高粱、谷子著称,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高粱和谷子逐渐被玉米、水稻、春小麦所取代。而花生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两省,A符合题意; 东北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B不符合题意;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雪最多的地区,所以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C不符合题意; 东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A表示雨热不同期的地中海气候,A错误;B代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B正确;C代表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C正确;D代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D错误。故选B。
【点睛】北京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13.下图反映了汉族打破“席地而坐”的传统观念,使“垂足而坐”成为一种新的起居方式并沿用至今。这一转变体现了( )
A.区域贸易的频繁 B.游牧文明的独特
C.民族交融的加强 D.政权分立的加剧
【答案】C
【详解】据题干“汉族打破‘席地而坐’的传统观念,使‘垂足而坐’成为一种新的起居方式并沿用至今”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的是少数民族的床椅对汉族生活的影响,说明的是当时民族融合的深入,C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区域贸易的频繁,排除A项;题干反映了民族交融的深入,与游牧文明的独特无关,排除B项;题干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床椅对汉族生活的影响,与政权分立的加剧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4.据统计,唐代玄宗至代宗三朝宰相总人数为62人,其中科举出身15人,占比24.2%;五代宰相总人数为46人,其中科举出身24人,占比52.2%;宋代宰相总人数为135人,其中科举出身111人,占比82.2%。这表明( )
A.科举逐渐成为官员选拔主要方式 B.唐朝宰相普遍通过考试进行选拔
C.高门望族在唐代就已经完全衰落 D.科举是削弱宰相权力的制度设计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唐代玄宗至代宗三朝宰相总人数为62人,其中科举出身15人,占比24.2%;五代宰相总人数为46人,其中科举出身24人,占比52.2%;宋代宰相总人数为135人,其中科举出身111人,占比82.2%。”可知,唐代到宋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比越来越高,说明科举逐渐成为官员选拔主要方式,A项正确;材料重在强调唐代到宋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比的变化,“唐朝宰相普遍通过考试进行选拔”这一表述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 “高门望族在唐代就已经完全衰落”这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科举制与宰相权力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5.“他们的对手异常顽固。这一帮人不仅掌握着完整、严密的国家机器,而且还有传统的封建思想作精神支柱。这一切,都是新兴的中国资产阶级所不能比拟的。他们自身力量弱小,又没有勇气同西方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彻底决裂,向工农寻找力量,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惨痛的失败却启示了后来者:只有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中国才有富强的希望”。他们是( )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主和派
【答案】B
【详解】据材料“他们的对手异常顽固……都是新兴的中国资产阶级……惨痛的失败却启示了后来者:只有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推翻腐败的清政府”可知,是维新派,维新派的对手是顽固派,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运动最后被顽固派镇压了,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用推翻腐败的清政府,B项正确;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维护清政府统治,掌握国家机器,与材料“他们的对手异常顽固。这一帮人不仅掌握着完整、严密的国家机器”不符,排除A项;革命派主张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与材料“惨痛的失败却启示了后来者:只有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不符,排除C项;主和派并非一个特定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且材料围绕新兴资产阶级的改革探索展开,与主和派概念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6.“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与此协议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 )
A.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B.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
D.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蒋介石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争取和平民主、避免内战发生,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等,因此,题干与重庆谈判有关,C项正确;“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排除A项;中共七大的召开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排除B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17.1949年至1950年上半年,《人民日报》中还存在着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商广告,但自1950年下半年的之后几年,这类广告基本绝迹。这是因为( )
A.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B.三大改造顺利进行
C.苏联大规模对华援助 D.国民经济水平恢复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自1950年下半年的之后几年,这类广告基本绝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兵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中国政府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因此,《人民日报》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商广告基本绝迹,A项正确;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大规模对华援助与《人民日报》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商广告基本绝迹无关,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采取相应措施,社会稳定,国民经济水平恢复,与《人民日报》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商广告基本绝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8.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设立了经济特区,开放了沿海、沿江城市及内陆省会城市;21世纪初,先后设立上海自贸区、重庆两江新区、雄安新区等;近年来,我国多次举办进博会、链博会等。这表明( )
A.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 B.部分地区需拉动经济促发展
C.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 D.对外开放反映人民群众心声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设立了经济特区,开放了沿海、沿江城市及内陆省会城市;21世纪初,先后设立上海自贸区、重庆两江新区、雄安新区等;近年来,我国多次举办进博会、链博会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以及内陆省会城市,再到之后设立的上海自贸区,重庆两江新区和雄安新区等体现了我国坚持对外开放,推进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C项正确;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是题干主要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排除A项;从题干中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表现中无法得出部分地区需拉动经济促发展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人民群众对对外开放的态度,仅体现了对外开放层次的深入,因此无法体现对外开放反映人民群众心声,排除D项。故选C项。
19.公元前5世纪,雅典雕塑家米隆参加过很多运动会,其雕塑《掷铁饼者》被誉为“空间中凝固的永恒”。该作品体现了( )
A.苦行禁欲的生活哲学 B.科学理性的主流思潮
C.漠视民主的专制意识 D.崇尚人性的运动之美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5世纪,雅典雕塑家米隆参加过很多运动会,其雕塑《掷铁饼者》”“空间中凝固的永恒”及所学知识可知,作品是以人为中心创作出来的,体现人性之美,D项正确;这种人性、运动美,不能体现“苦行禁欲的生活哲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核心,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民主的轻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20.以俄国(苏联)社会发展为基本线索,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 ②彼得一世改革 ③十月革命 ④实现国家工业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6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18世纪初彼得一世进行了改革,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937年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之际,苏联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因此材料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③④,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1.2025年1月,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全国各地纷纷展开西藏赈灾救援与灾后重建工作。各地群众助力抗震救灾体现了( )
①坚持民族平等的方针
②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③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④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敬畏生命的价值、促进民族团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②:全国各地纷纷展开对西藏的赈灾救援与灾后重建工作,体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各民族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应对困难,故②符合题意;
③:地震发生后,各地群众积极参与抗震救灾,这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努力挽救受灾群众的生命,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故③符合题意;
④:各地群众助力抗震救灾,展现了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价值观,故④符合题意;
①:各地群众助力西藏抗震救灾,没有体现民族平等的方针,故①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2.下列选项正确揭示事件内在联系的是( )
A.制定道德法律规则→自觉遵守、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
B.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决定→市政府贯彻落实→向市检察院报告
C.公德意识淡薄→做出违背公德的事情→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D.“村民说事会”村民“说事”→公示并接受监督→进行民主决策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行政机关和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违反规则的后果、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
A: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了规则,社会成员就要自觉遵守规则、维护规则,并积极改进规则,故A说法正确;
B: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决定后,市政府应贯彻落实,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而不是向市检察院报告,故B说法错误;
C:如果公民公德意识淡薄,做出违背公德的事情,就会受到道德的谴责。违反了法律才承担法律后果,故C说法错误;
D:村民“说事会”制度是基层协商民主的一种形式,说事后接受监督,体现的是民主监督,而不是民主决策,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3.一名游客在景区旅游时,对景区的省级文物和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后经审理,人民法院判决其承担文物修复费、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金等共计12万余元,并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这一材料说明( )
①法院通过打击犯罪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
②公民应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③政治建设与生态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④良好的社会秩序依靠社会规则加以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规则,走绿色发展道路的知识点。
②④:材料中游客对景区的省级文物和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没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启示我们良好的社会秩序依靠社会规则加以保障,故②④说法正确;
①:材料中的游客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不属于犯罪,故①说法错误;
③:生态文明建设为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提供生态基础,生态建设与政治建设紧密联系,两者具有紧密的互馈性,但是相辅相成的说法不妥,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4.在我国,宪法制定遵循特定程序。修改时,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其他法律制定、修改依一般程序,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过半数,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这( )
①有利于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②有利于满足公民的任何诉求
③能使宪法的内容更具广泛的民意基础
④有利于保障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①③:宪法修改程序严格(需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人大代表提议,并经全国人大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提高了修改门槛,确保宪法内容不易变动,从而保障其长期稳定性,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健康发展;修改宪法需更广泛的代表支持(如三分之二以上多数),比普通法律过半数通过更严格,表明宪法内容需凝聚更广泛的民意共识,体现民意基础,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宪法和法律需反映人民意志,但“满足公民的任何诉求”表述绝对化。公民诉求需合法合理,并非所有诉求都能被满足,故②说法错误;
④:宪法规定国家根本问题由其性质决定,而非修改程序的严格性。程序严格性旨在维护宪法稳定性,而非直接保障其内容涵盖根本问题,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5.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说明( )
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③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④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的相关知识。
①②: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并受监督,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基本原则,行政机关、监察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并受其监督,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④:观点正确,但题干内容未体现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故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6.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扩充至8章60条,聚焦科普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并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这表明(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国家立法权
②我国致力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宪法是科学技术普及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④立法广泛吸纳民意,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在了实处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人大的职权。
①:题目中提到“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这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国家立法权。故①说法正确;
②:科学技术普及法的修订和完善,表明我国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法律体系。故②说法正确;
③:说法正确,但题目中并没有提及宪法与科学技术普及法之间的直接关系。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说法正确,但题目中只提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并没有提及立法过程中是否广泛吸纳了民意。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7.2025年春节期间,中国AI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成功出圈,产生了极大影响。DeepSeek的出现是科技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它凭借创新技术路线和低成本优势,打破了美国在AI领域的垄断地位,开创了一条全新的技术发展道路,也引发了对我国科技实力与经济发展潜力的重新评估。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在全球科技竞争中逐渐崭露头角。这反映了( )
①我国已成为了科技强国
②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③创新能更好地维护国家霸权
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科技现状、创新的重要性。
②④:题文中,打破了美国在AI领域的垄断地位,说明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在全球科技竞争中逐渐崭露头角。这反映了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我国还没有成为科技强国,故①说法错误;
③:我国不称霸,不搞霸权,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28.下面四幅图共同说明的主题是( )
浙江乌镇,一个家庭旅馆正接受来自德国旅客的预订。 意大利米兰时装表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 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参赛运动员获得金牌。 坦桑尼亚的一家电视台正在热播中国的电视剧
A.开放互动的世界 B.休戚与共的命运
C.走向未来的少年 D.多姿多彩的职业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世界的特点。
A:依据题文,这些资料卡片分别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在旅游、文化、体育、传媒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体现了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互动的世界,故A符合题意;
B:休戚与共的命运强调的是共同的命运和责任,在题文中未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
C:走向未来的少年与题文主旨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多姿多彩的职业与题文主旨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第Ⅱ卷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9.(10分)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滚滚江水自西向东注入东海。下图是长江流域水系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白鹤滩水电站是我国第二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和①云南省交界处,其所在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2分)
(2)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河段 (选填“有”或“无”)结冰期,可四季通航,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因此人们把长江称为“ ”。(2分)
(3)治理长江的关键是 。简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并简述相应的防灾对策(从自然、人文两个方面分析)。(6分)
【答案】(1)降水量大,水量丰富(1分);落差大,流速快(1分)。
(2) 无(1分) 黄金水道(1分)
(3) 防洪(2分) 自然原因:流域面积广,支流多;降水丰富,多集中在夏季;中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弯曲等。防灾对策:修建水库;兴修分洪蓄洪工程;裁弯取直等(2分)。人为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森林面积锐减,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减弱等;防灾对策: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中下游地区退田还湖等(2分)。
【分析】本题以长江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长江的概况、长江的水能资源、长江的治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读图可知,白鹤滩水电站主要位于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水量丰富,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第二大水电站。
(2)读图可知,宜宾以下河段主要流经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最冷月气温位于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可四季通航,水流平缓,水量大,航运价值巨大,被称为黄金水道。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多集中在夏季,且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对此应兴修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还可以裁弯取直;除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原因,上游地区滥砍滥伐,导致森林锐减,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洪能力减弱,对此应在上中游植树造林,增强植物对水土的涵养能力,在下游退耕还湖,增加湖泊的蓄水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30.(10分)文明的创造、传播、和借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印记】
文明的积淀孕育了国家,国家创造了文明的印记。
左图为诞生于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它的上部是以太阳神授予国王汉谟拉比权杖为主题的浮雕。浮雕下面镌刻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6世纪前期,查士丁尼认为旧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和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他组建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皇帝颁布的法律收集在一起,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文明交流】
一部世界古代史是不同文明之间交流、融合与碰撞的历史。相关史实见下表。
时间 史实列举
公元前2世纪末 中国的丝绸与开渠技术,从长安经今新疆,传往西亚,再转到欧洲的大秦。
公元前1世纪 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等国。
646年开始 日本孝德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
830年后 阿拉伯人把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翻译为阿拉伯文。
1340年 意大利出现了第一个运用中国造纸术造纸的作坊,为知识普及开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处文明印记所代表的古代文明,并指出创造两处文明印记的共同目的。(4分)
(2)结合所学,根据上表所列史实,围绕不同区域文明为实现世界文明发展的交流历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阐述。(要求:观点合理,史论结合,逻辑自洽。)(6分)
【答案】(1)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罗马文明(2分)。共同目的:维护君主专制统治。(2分)
(2)观点:不同区域文明的交流与借鉴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文明因交流与借鉴而发展。)阐述:直代中国开通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促进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诞生于直代印度的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传向东亚,丰富了传入地的思想文化,对艺术产生深远影响。古代日本效仿中国隋唐的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之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古代阿拉伯翻译各文明的典籍,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发展。古代中国的造纸本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为文艺复兴创造条件。总结:综上所述,古代不同区域的文明呈现出多元性,又在交流与借鉴中融合,促进世界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发展,甚至促进社会形态更迭。(6分)
【详解】(1)古代 文明: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第一部成文法,是古巴比伦文明的代表;《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古罗马文明的代表。主要目的:根据“它的上部是以太阳神授予国王汉谟拉比权杖为主题的浮雕”“必须整理和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及所学可知,材料中法典的颁布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2)观点:由材料“一部世界古代史,是不同的文明之间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的历史”及所学可以拟定观点:文化交流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证:由材料“阿拉伯人把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翻译为阿拉伯文”及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把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翻译成阿拉伯文,在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而13世纪时,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外传,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由材料“日本孝德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及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期间,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学习唐朝典章制度和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社会政治经济获得发展。最后进行总结升华:综上所述,通过文化交流,各国相互学习、借鉴,不仅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从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发展。
31.(13分)新时代的青少年要心怀祖国,面向世界,具备全球视野,争做新时代的奋进者!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探究一为了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一个准确、全面的认识,同学们准备搜集一些资料进行探究。
2024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发挥职责作用,坚决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确保宪法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确保各国家机关都在宪法法律范围内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6分)
探究二在世界舞台上,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
2023年,中国农历新年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2024年“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世界上有近20个国家将中国农历新年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1979-2023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4.8%,居世界第1位。面对气候变化、饥饿与贫困的全球性问题,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主动提升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宣布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2023年,中国推动沙特和伊朗和解。2024年,中国推动巴勒斯坦14个政治派别签署《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并和巴西共同提出关于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从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到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到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一个个中国倡议、中国方案,在变乱交织的世界有力指引人类社会前进方向。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以上资料说说你对“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形象”的认识。(4分)
探究三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重视青年的成长。以下是他在殷殷嘱托青年时引用的古诗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传习录》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3)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了哪些嘱托。(3分)
【答案】(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地方各级人大要履行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依宪立法,确保法制的统一;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行使监督权,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6分)
(2)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经济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和稳定器。面对全球性问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不依赖他人,积极担当,采取实际行动,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中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积极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已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创新引领力、道义感召力的负责任大国。(4分)
(3)要努力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要坚持知行合一,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笃行实干精神。(3分)
【分析】考点考查:监督宪法实施、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国担当、终身学习、注重实践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国家,需要运用监督宪法的实施的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发挥职责作用,坚决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确保宪法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确保各国家机关都在宪法法律范围内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可链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地方各级人大要履行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坚持依宪立法,确保法制的统一;依法行使监督权,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国家,需要运用中国担当的知识,从认识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链接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关键词②:面对气候变化、饥饿与贫困的全球性问题,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主动提升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可链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③:宣布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可链接中国面对全球性问题积极承担责任;
关键词④:整篇材料→可链接中国的国际形象。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终身学习、注重实践的知识,从理解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可链接努力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关键词②: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可链接坚持知行合一,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
关键词③: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可链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笃行实干精神。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2.(19分)人类自产生以来,改革和革命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的棉纺机和蒸汽机要求增加铁、钢和煤的供应量……到1800年,英国生产的煤和铁比世界上其他地区合在一起生产的还多。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提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铁产量也从1770年的5万吨增长到1861年的380万吨。第二个阶段持续到19世纪整个下半叶……正如德国将科学应用到工业方面领先世界一样,美国是发展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先驱。……这些变化让“后起之秀”可以享受到新的、更有效的工厂的好处,因此,英国失去了其最初的“世界工厂”的地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建一种新的体制结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摘编自【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三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1)根据材料一,说出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请分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采用“试验性疗法”的历史背景以及对美国产生的“疗效”。(4分)
(3)联系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句话的理解。(6分)
(4)少年强,则国强。作为走向未来的中国少年,该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担当时代责任?(3分)
【答案】(1)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失去了“世界工厂”的地位(2分)。原因: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生产能力增强,成为世界工厂;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后来者居上,超过了英国(4分)。
(2)背景: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大危机,经济遭受重创,资本主义制度陷入危机(2分);“疗效”: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2分)。
(3)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只有全面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才能够释放经济发展的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只有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发展民主与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总之,改革是中国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推动中国式的现代化。(6分)
(4)做法:树立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锻炼品德修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才干。(3分)
【详解】(1) 变化:根据“因此,英国失去了其最初的‘世界工厂’的地位”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失去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根据材料“新的棉纺机和蒸汽机要求增加铁、钢和煤的供应量”“正如德国将科学应用到工业方面领先世界一样,美国是发展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先驱。……这些变化让‘后起之秀’可以享受到新的、更有效的工厂的好处”可知,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生产能力增强,成为世界工厂;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后来者居上,超过了英国。
(2)背景:根据所学可知,1929年到1933年,美国爆发的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罗斯福新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疗效”: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3)理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例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只有全面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才能够释放经济发展的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只有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发展民主与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总之,改革是中国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推动中国式的现代化。
(4)做法: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坚定信仰、努力学习等方面进行回答。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考前押题必刷卷01(浙江专用)
历史与社会 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 涂黑)
1 2 3 4 5 6 7 8
F T F T T F F T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2分,共 4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B A B C A B C A C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D C D A C A A B D A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9.(10分)
【答案】(1)降水量大,水量丰富(1分);落差大,流速快(1分)。
(2) 无(1分) 黄金水道(1分)
(3) 防洪(2分) 自然原因:流域面积广,支流多;降水丰富,多集中在夏季;中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弯曲等。防灾对策:修建水库;兴修分洪蓄洪工程;裁弯取直等(2分)。人为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森林面积锐减,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减弱等;防灾对策: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中下游地区退田还湖等(2分)。
30.(10分)
【答案】(1)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罗马文明(2分)。共同目的:维护君主专制统治。(2分)
(2)观点:不同区域文明的交流与借鉴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文明因交流与借鉴而发展。)阐述:直代中国开通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促进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诞生于直代印度的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传向东亚,丰富了传入地的思想文化,对艺术产生深远影响。古代日本效仿中国隋唐的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之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古代阿拉伯翻译各文明的典籍,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发展。古代中国的造纸本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为文艺复兴创造条件。总结:综上所述,古代不同区域的文明呈现出多元性,又在交流与借鉴中融合,促进世界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发展,甚至促进社会形态更迭。(6分)
31.(13分)
【答案】(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地方各级人大要履行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依宪立法,确保法制的统一;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行使监督权,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6分)
(2)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经济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和稳定器。面对全球性问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不依赖他人,积极担当,采取实际行动,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中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积极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已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创新引领力、道义感召力的负责任大国。(4分)
(3)要努力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要坚持知行合一,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笃行实干精神。(3分)
32.(19分)
【答案】(1)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失去了“世界工厂”的地位(2分)。原因: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生产能力增强,成为世界工厂;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后来者居上,超过了英国(4分)。
(2)背景: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大危机,经济遭受重创,资本主义制度陷入危机(2分);“疗效”: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2分)。
(3)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只有全面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才能够释放经济发展的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只有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发展民主与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总之,改革是中国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推动中国式的现代化。(6分)
(4)做法:树立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锻炼品德修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才干。(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