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8.2 敬畏生命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道德修养: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法治观念: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健全人格:学会善待身边的人责任意识: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重点及难点:敬畏生命的要求导入新课“清明追思英烈志 薪火相传永担当”2025年4月2日上午,邵阳市第五中学党员教师代表及团员、少先队员代表齐聚松坡公园,开展“清明追思英烈志 薪火相传永担当”清明实践活动,通过庄严的祭扫仪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思考:学校为什么要组织这样的活动?这么做是为了悼念生命和抢救生命,体现对生命至上,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探究与分享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定日县的县城及周边震感十分明显,震中附近更是有不少房屋倒塌,已有人员遇难。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原本平静的生活被瞬间打破。房屋倒塌的瞬间,无数的家庭失去了他们的住所,那些温馨的港湾瞬间化为废墟。亲人们的呼喊声、哭泣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揪心不已。每一个遇难者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都是一段无法言说的伤痛。2025年2月10日,北京居民马大爷在阳台入户门一旁外,使用角磨机切割物品,火星飞溅,不一会儿,东侧防盗窗上方断断续续有烟冒出,继而产生明火。马大爷发现明火后,尝试用布单将防盗窗处起火的杂物扑灭,但他扑打约一分钟后就进了屋,殊不知,火根本没灭,余火很快蔓延扩大,封堵住了阳台的入户门。同样被困在屋里的马大爷的女儿报了火警,此时火势已大,赶到的社区微型消防站队员已无法扑灭。好在消防救援人员及时到场,灭火和破拆同步展开。思考:为什么在危险来临时,有人会奋不顾身选择“逆行”?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1.敬畏生命的原因探究与分享“一鲸落,万物生”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自然界中生命循环的奇妙现象。当一头巨大的鲸鱼在海洋中陨落,它的尸体最终会沉入深海,形成一个繁盛的生态系统。鲸鱼在生前积累了丰富的能量和物质,它的死亡为其他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如海葵、珊瑚、甲壳类等,都可以在鲸鱼的遗骸上生活。它们分解鲸鱼的遗骸,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维持自己的生命。同时,这些生物通过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更加复杂的生态系统。此外,鲸鱼遗骸还为深海微生物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促进了深海生态系统的繁荣。这些微生物分解鲸鱼的遗骸,释放出大量的化学物质,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结合材料,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敬畏生命?2.敬畏生命的要求万物的生长和生命的延续是宇宙天地间的重大法则。我们的生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效法天地自然,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是对我们的生命最好的珍视和善待。(1)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探究与分享公交车让座搀扶受伤同学陪伴年迈父母结合材料,你从上述情景中发现了哪些共同点?小组活动:我会怎么做?某日,一辆公交车突然着火,满车的乘客被困在车厢里。如果你恰巧在现场……小组活动:我会怎么做?七年级学生: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过的新闻记者: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近商铺店长: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实生活中,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漠视自己和他人生命“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求我们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2)敬畏生命,就是关爱他人的生命孟子认为,每个人生来都有四种道德的潜能。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探究与分享结合视频,如何理解生命至上?生命重于泰山,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身外之物更为重要。当人民的生命遭遇天灾人祸的威胁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命,这是我们对“生命最宝贵”的生动诠释和切实践行。(3)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课堂小结敬畏生命敬畏生命的原因敬畏生命的要求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关爱他人的生命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练习2025年3月5日早高峰时段,石家庄市上演了暖心一幕。一辆载着心脏病患者的救护车在拥堵路段行驶时,所有车辆自发向两边挪动,让出了一条生命通道,上演了教科书式的“45度让行”。此举( )①是无视交通规则,漠视法律的行为②是拒绝冷漠、关切他人生命的体现③是对生命的敬畏,是不得已的选择④是传递温暖、城市文明高度的彰显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④D练习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荀子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每个人的生命和草木一样,都是不可逆的B.我们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C.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我们要感恩生命D.人类要学会驾驭自然,改造自然B练习小哲被同学邀请一起去公园打鸟。当把弹弓装上小石头并拉紧时,他突然意识到“我面对的是一条生命,我们平等地生活在自然天地中,不能伤害它!”于是,他放下弹弓。从上述故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①要珍视和善待自然界中的生命②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的规律③要遵循万物的生长这一宇宙天地间的重大法则④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和凌驾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练习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下列行为能够体现生命至上的是( )①震后救援人员努力寻找生命迹象②不随意进入危险的山区、禁区③受重伤后嫌麻烦不去医院④消防员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火灾中的被困群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D练习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响应,立即组织各方力量抗震救灾。经过不懈努力,伤员得到及时医治、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这启示我们( )①树立目标,应该将个人命运和国家联系起来②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时,生命是坚强的③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努力来完善自己④应关爱他人生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