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第一中学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地理试卷
(测试时间:75分钟,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
在答题卡上。
2.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人口结构会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下图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某省人口性别年龄结构
金字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若干年后是指大约( )
A. 5年后 B. 10年后 C. 15年后 D. 20年后
2. 预测时期内,该省( )
A. 人口数量快速减少 B. 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C. 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 D. 劳动力的结构老化
生态安全指数是用于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状况的重要指标,其受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人类活
动等因素的影响,其数值越大,安全等级越高。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北部,属于生态脆弱
敏感区。下图示意 2001~2019年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指数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 1页/共 7页
3. 生态安全指数在 2008 年和 2017 年出现两次波谷,其主要诱因是( )
A. 地震 B. 干旱 C. 寒潮 D. 水利工程
4. 为提升九寨沟保护区的生态安全水平,保护区未来需( )
①加快道路建设②加大区域开放力度③加大环保投入④提升灾害防治技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新兴污染物微塑料(直径小于 5mm)在大气环境中可发生悬浮、沉降和扩散等迁移过程,其迁移过程
会受到微塑料形态、风力、风向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室外大气微塑料不同尺寸占比。据此完成
下列小题。
5. 大气中微塑料比重较大的区域是( )
A. 城市 B. 郊区 C. 高山 D. 沙漠
6. 影响室外微塑料沉降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风向 D. 风力
7. 室外易发生远距离传输的微塑料尺寸是( )
A. 50μm B. 200μm C. 300μm D. 1000μm
传统村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如图示意某侗族文化村内部空间结构及该村景观修复
第 2页/共 7页
与文化再造的措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能体现该村传统文化的景观是( )
A. 坪坦河 B. 吊脚楼 C. 风形山 D. 荷花池
9. 该村( )
A. 背山面水呈组团状分布 B. 民居多临河建造减轻旱灾
C 耕地面积所占比重最大 D. 生态林果区土壤肥力最高
10. 当地景观修复与文化再造的影响是( )
A a 处传统民居向侗族餐厅转变,拓展旅游消费空间
B. b 处辅路覆盖青石板和鹅卵石,有利于地下水蒸发
C. e 处鼓楼为公共建筑,内部装修后可变为集体住宅
D. f 处普修桥应改建为拦水大坝,拦水发电能源自给
暖区暴雨一般是指发生南岭附近至南海北部,华南未受冷空气控制时产生的暴雨,大多发生在锋面雨
带南侧 200~300km暖区位置,其降水强度受小尺度空间因素影响较大。下图为南岭以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
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造成暖区暴雨空间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①偏南风带来充足的水汽②锋面雨带北移③强热带气旋活动频繁④准静止锋滞留
第 3页/共 7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 暖区暴雨发生 主要时段可能是( )
A 2、3月 B. 5、6月 C. 8、9月 D. 11、12月
13. 暖区暴雨强度较大的区域可能为( )
A ① B.② C.③ D.④
俄亥俄州(如下图所示)位于美国中东部,是美国重要的农业大洲之一,耕地占全州面积 2/3以上,土
壤主要为黏壤,该州以旱田作物为主,主要有三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第一种是大豆—冬小麦—玉米 3年期
的轮作,其中冬小麦收获后可引入大豆作为保护性覆盖作物(主作物栽培的空间填充播种的作物);第二种
是大豆—玉米的隔年轮作;第三种是大豆—玉米轮作中引入黑麦等覆盖作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俄亥俄州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 全年降水均匀,灌溉用水充足 B. 热量丰富,一年四季均可种植
C. 土壤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多 D. 耕地面积广,机械化水平较高
15. 在俄亥俄州保护性耕作模式中,覆盖作物的主要作用是( )
A. 降低土壤湿度 B. 避免杂草生长
C. 减少土壤流失 D. 防止发生病虫害
16. 黑麦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覆盖作物,可能是因为其( )
A. 植株高大 B. 适应性强 C. 根系发达 D. 不喜光照
二、非选择题(共 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谢洛奥斯河是希腊最长的河流之一,源出品都斯山脉,流程 220千米,流域面积 0.63 万平方千米。
该河流多流经峡谷,最后注入爱奥尼亚海。在河流上游建有两座大坝,河口水深不足 0.6米。下图示意阿
谢洛奥斯河水系。
第 4页/共 7页
(1)描述阿谢洛奥斯河的水系特点。
(2)分析阿谢洛奥斯河两座大坝的社会经济效益。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生”空间指具有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用地的总称,其功能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成为推进区域可持续
发展的关键问题。京津冀都市圈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核心,包括河北省石家庄、唐山、张家口等 8个地级
市。区域总人口约 1.12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 70%,是我国政治、文化和科技活动高度聚集的区域。
下图示意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空间格局,下表示意 2000~2018年京津冀都市圈“三生”空间各用地类型占区域
总面积的比重(%)。
项目 生产空间 生态空间 生活空间
年份
耕地 其他建设用地 林地和草地 陆地水域 未利用地 城市生活用地 农村生活用地
2000 46.42 1.12 41.51 3.13 1.12 1.70 5.00
第 5页/共 7页
2008 45.71 1.43 41.37 3.00 1.07 2.32 5.10
2013 43.57 1.90 40.92 2.70 0.60 4.01 6.30
2018 40.97 3.09 41.27 2.80 0.85 4.52 7.50
(1)与其他空间相比,描述 2000~2018年京津冀都市圈生态空间的变化特征。
(2)分析 2000~2018年京津冀都市圈生产空间演变的原因。
(3)从“三生”空间利用角度,为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生产空间 ①____
生态空间 ②____
生活空间 ③____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的东部、祁连山北麓,是我国主要的灌溉农业区,流域下游分布有
天然绿洲。调查显示,2005~2021年石羊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呈略增加趋势,年际变化大,但流域下游水资
源总量却呈微减趋势。左图示意石羊河流域概况。
材料二:绿洲内的天然植被对地下水埋深(地下水水面到地表的距离)具有强烈依赖性,埋深过大或
过小都不利于植被生长。右图示意石羊河流域下游绿洲夏季植被覆盖度与地下水埋深关系。
材料三:近年来,当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充分考虑绿洲边缘地区水资源承载力,采用低覆盖度治沙
工程,营造了适宜当地天然植被恢复的固沙植被,使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1)推测 2005~2021年石羊河流域下游水资源总量呈微减趋势的主要原因。
(2)描述石羊河流域下游绿洲夏季植被覆盖度随地下水埋深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第 6页/共 7页
(3)阐述当地绿洲边缘地区采取低覆盖度治沙工程的原因。
第 7页/共 7页
1. B
2. D
3. A
4. D
5. A
6. B
7. A
8. B
9. A
10. A
11. A
12. B
13. C
14. D
15. C
16. B
17. (1)阿谢洛奥斯河流基本由北向南流,水系范围内形成湖泊较多;流程较短,流域面积较小。
(2)阿谢洛奥斯河两座大坝的建设,可以进行水能发电,为流域内的生产生活提供清洁电力;建大坝,拦
蓄洪水,可以减轻下游的洪涝灾害,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生产和生活设施;建大坝可以提供淡
水资源和灌溉水源;利用大坝而形成的广阔水域,发展淡水养殖业和捕捞业。
18.(1)生态空间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先减少后增加,变化速率较低。
(2)随着城市化 发展,京津冀地区人口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减少,其他建设用地增加;
农业收益率低,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导致大量耕地流失,生产空间减小。
(3) ①. 对区域功能区合理规划,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②. 保护生态涵养区,防止城市建设破坏
生态空间;生态修复,发挥未利用地的潜在生态功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生产空间压力; ③.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防止生活空间过快增加。
19. (1)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年降水量少,且降水变率大,对当地水资源总量贡献
有限;上游城镇、人口密集,用水量大,导致河流萎缩。
(2)变化规律:随埋藏深度增加,植被覆盖率先增大后减小;原因:3.6m以上,随着地下水深度增加,盐
渍化程度减弱,植被覆盖率增加;3.6m以下,随地下水深度增加,水分条件减弱,植被覆盖率减小。
(3)植被覆盖率低,需水量较少,有助于适应当地的气候特征;植被覆盖相对提升,(有助于改善土壤条
件)有助于生态环境改善;低覆盖率植被能够减少人工、树木等成本支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