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地貌 第1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2025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章 地貌 第1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2025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湖南长沙高一期中]新疆乌尔禾“魔鬼城”长、宽在5千米以上,地面海拔为350米左右,土丘呈西北—东南走向,上图为乌尔禾“魔鬼城”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是(  )
A.沟壑纵横 B.侧壁陡立
C.奇峰林立 D.地势平坦
2.形成图示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堆积 B.流水堆积
C.海浪侵蚀 D.风力侵蚀
[2024·浙江钱塘江联盟高一期中]福建平潭岛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虽与村庄近在咫尺,但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沙丘上长有稀疏的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达六七级。据此完成3~4题。
3.该沙丘的沙源最可能来自(  )
A.河流沉积出露河床
B.海滨的沙滩
C.岩石就地风化
D.人为堆积
4.形成该沙丘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
A.海水堆积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2024·湖南株洲高一期中]埃特雷塔是法国的一个小镇,以其海岸著称于世,常被称为“象鼻海岸”。读图,完成5~6题。
5.形成“象鼻海岸”主要是因为(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6.“象鼻海岸”在我国最可能出现在(  )
A.长江三角洲 B.福建沿海(多岩石)
C.海河入海口 D.江苏沿海(多滩涂)
[2024·江苏连云港高一期中]连云港市秦山岛是江苏为数不多的近岸海岛,从岛上向海里延伸了一条3 000多米的“神路”。图1为秦山岛位置示意图,图2为“神路”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
图1
图2
7.促成这条“神路”形成的外力是(  )
A.海浪堆积 B.潮汐堆积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8.“神路”适合(  )
A.建设港口 B.圩海晒盐
C.贝类养殖 D.旅游开发
9.[2024·河南洛阳高一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锡瓦什湾位于克里木半岛的东端,平均水深仅有3米,但淤泥厚度却通常在5米以上,与亚速海以阿拉巴特狭长沙嘴(沙坝)为界,通过北部一条狭窄的水道与亚速海相连。下图为锡瓦什湾地理位置。
(1)指出阿拉巴特狭长沙嘴所属地貌类型和其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
(2)简述阿拉巴特狭长沙嘴的形成过程。
(3)简析锡瓦什湾淤积严重的原因。
B组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四川成都高一检测]抛物线形沙丘是一种固定、半固定的沙丘。其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不同,平面图像马蹄,又像一条抛物线。在特定情况下,抛物线形沙丘可以和新月形沙丘相互演变。下图为某地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的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促使图示地区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的主导因素是(  )
A.风力 B.降水
C.植被 D.地形
11.在图示地区抛物线形沙丘发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风为(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2024·天津滨海高一期末]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和黄土地貌最为典型的地区。下图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粒径分带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颗粒(  )
A.自西北向东南由粗变细
B.自西北向东南由细变粗
C.自东北向西南由粗变细
D.自东北向西南由细变粗
13.图示黄土颗粒分布特征可作为黄土高原是由 (  )
A.风力侵蚀形成的证据
B.流水堆积形成的证据
C.风力堆积形成的证据
D.流水侵蚀形成的证据
[2024·湖南岳阳高一检测]福建省平潭岛海岸线蜿蜒曲折,海岸地貌发育典型,具有“海蚀地貌甲天下,海滨沙滩冠九州”的美称,是进行海岸地貌综合实践活动的绝佳场所。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选择了长江澳风车田沙滩、龙凤头沙滩、东海仙境和石牌洋景区四个实践点作为海岸地貌综合实践活动点。下图是实践点地理位置及景观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四个实践点的海岸地貌形成原因相似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兴趣小组在东海仙境发现有“仙人井”的分布,下列关于“仙人井”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岩性较软的部位受海水侵蚀而崩塌、破碎,使岩壁上形成凹陷进而形成海蚀洞 ②海蚀洞在海水进一步侵蚀下不断变大、变深 ③海水不断冲刷岩石缝隙 ④顶部受重力作用坍塌而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2024·山东济宁高一期末]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当地新月形沙丘广泛发育。下图为毛乌素沙地年风频玫瑰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推测当地新月形沙丘西北坡形态特征大多为 (  )
A.坡缓而凸 B.坡缓而凹
C.坡陡而凸 D.坡陡而凹
17.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林的最佳走向应该以(  )
A.东西走向为主
B.东北—西南走向为主
C.南北走向为主
D.西北—东南走向为主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岸沙丘是发育在河谷环境,并叠加于河流地貌之上,受风、水交互侵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风沙地貌类型。圈河流域位于图们江下游,地处敬信盆地南缘,距日本海较近。圈河临近日本海,入海口附近两岸地势平坦,平均海拔9米,以流动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为主。2009年,珲春政府在该地区沙丘基础上开发了以旅游观光为主要盈利方式的沙丘公园。下图示意2015年圈河入海口处河岸沙丘分布。
(1)简述图示河段的河道形态特征。
(2)分析河岸沙丘的形成过程。
(3)说明图示河岸沙丘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
参考答案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1.B 2.D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岩石多陡崖,所以地貌特征是侧壁陡立;奇峰林立、沟壑纵横符合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特征,如喀斯特地貌和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貌等;图片显示地势并不平坦。第2题,新疆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魔鬼城”是风力侵蚀地貌,因此形成图示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
3.B 4.D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沙丘所在地的地形有一定的坡度,若是河流沉积出露河床形成的,则沙丘处应是地形平坦,且位于河流入海口处,与题意不符;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沙丘处的特点为风力较大、位于岛屿、临海,沙丘形成应为风力将海边沙粒搬运至此堆积而成;该地区气候湿润,如果是岩石就地风化,经长时间生物作用应形成土壤而不是沙丘;人们通常不会在村庄附近堆积巨大的沙丘。第4题,海水堆积形成的沙丘应该在海岸带附近;流水堆积的沙丘一般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风力侵蚀作用不会形成沙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沙丘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盛行东北风,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沙土遇到地形阻挡,气流抬升,风力减弱,最终沙土下沉,形成沙丘。
5.D 6.B 解析 第5题,由图可知,“象鼻海岸”深入海洋,其形成主要是因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第6题,长江三角洲、海河入海口主要受流水沉积作用影响;福建沿海多岩石,受海浪侵蚀作用,可能会出现类似“象鼻海岸”的地貌;江苏沿海多为淤泥质海岸,滩涂广布,以沉积作用为主。
7.B 8.D 解析 第7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神路”为离岸坝,是潮汐带来的波浪与底流相遇使泥沙堆积而形成的,一般性的海浪堆积较低,难以达到图示高度。第8题,港口建设需要在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地区,图示离岸坝不适合修建港口;图示离岸坝涉及海水涨潮问题,不适宜晒盐,同时养殖贝类也存在贝类“丢失”等问题;贝类养殖的生态环境应该是水质清澈、污染少、波动小、水流适中,图示区域潮汐带来的波浪与底流相遇波动较大,不适合贝类养殖;该区域为为数不多的近岸海岛,“神路”向海里延伸3 000多米,具有一定的美学观赏、开发价值,可以用来进行旅游开发。
9.答案 (1)地貌类型:海岸地貌。外力作用:海浪堆积。
(2)沿岸河流给沿海地区带来丰富的泥沙;受海浪、海流等共同影响,泥沙不断沿平行于海岸的方向堆积;逐渐形成高出海平面、南北狭长的阿拉巴特狭长沙嘴(沙坝)。
(3)沿岸河流不断挟带泥沙入湖沉积;锡瓦什湾与亚速海水体交换少,泥沙流出少,加剧淤积等。
解析 第(1)题,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亚速海属于陆缘海,则其海边的地形地貌为海岸地貌,所以阿拉巴特狭长沙嘴属于海岸地貌。阿拉巴特狭长沙嘴是一座沙坝,则其形成原因为沉积或堆积作用,而又因该沙坝位于亚速海边缘,则其成因为海浪堆积作用。第(2)题,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陆地上的地表径流挟带泥沙入海;在入海口附近受到海浪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缓,泥沙不断沉积,最终高出海面形成沙坝;再受到海流的影响,沙坝逐渐向南延伸,形成南北狭长的阿拉巴特狭长沙嘴。第(3)题,锡瓦什湾淤积严重需要从地表径流输沙量、海洋地形及海水侵蚀等角度分析。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地地表径流为该湖带来大量的泥沙;锡瓦什湾位于克里木半岛的东端,与亚速海以阿拉巴特狭长沙嘴(沙坝)为界,通过北部一条狭窄的水道与亚速海相连。锡瓦什湾水深较浅,水流速度较缓,泥沙容易沉积;锡瓦什湾与亚速海有阿拉巴特狭长沙嘴阻隔,水体交换少,泥沙流出少,沉积作用强。
10.C 11.D 解析 第10题,植被作为沙障,能够改变沙丘表面侵蚀沉积结构,进而控制沙丘演化。在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植被在翼角生长,阻碍翼角移动,导致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风力主要起到对沙粒的搬运作用,降水对植被生长具有影响,地形对沙丘形成具有一定影响,但不会使得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抛物线形沙丘与新月形沙丘相反,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凸出。据图可知,该沙丘向东北凸出,翼角指向西南,说明该地主导风是西南风。
12.A 13.C 解析 第12题,黄土高原的黄土层由风力沉积形成,风从西北地区挟带黄土在此沉积。随风力减弱,自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逐渐变细。第1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黄土颗粒分布特征可作为黄土高原是由风力堆积形成的证据。
14.D 15.D 解析 第14题,①长江澳风车田沙滩和②龙凤头沙滩属于海浪堆积地貌,③东海仙境和④石牌洋属于海浪侵蚀地貌,因此根据设问选③④。第15题,海水不断冲刷岩石缝隙,岩性较软的部位受海水侵蚀而崩塌、破碎,使岩壁上形成凹陷进而形成海蚀洞,海蚀洞在海水进一步侵蚀下不断变大、变深,顶部受重力作用坍塌而形成“仙人井”,因此顺序为③①②④。
16.A 17.B 解析 第16题,根据风频玫瑰图可知,该地的盛行风为西北风。新月形沙丘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迎风坡一侧(西北坡)缓而凸,背风坡一侧(东南坡)陡而凹。第17题,防风固沙林的走向应与盛行风向垂直才可以起到最佳的防风固沙效果。当地盛行风为西北风,因此防风固沙林的走向应以东北—西南走向为主。
18.答案 (1)河道平缓弯曲;河道宽浅,多岔流、江心洲、边滩分布。
(2)该河段地形平坦,河道宽阔弯曲,水流速度减缓,洪水期泥沙在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冬春季节,水位下降,河漫滩裸露,松散泥沙在强烈西北风的搬运作用下在河岸东侧堆积,形成河岸沙丘。
(3)上风向的河漫滩位于凸岸处,面积不断扩大,沙源丰富;沙丘公园建成后,人类活动干扰增强,加速河岸沙丘的发育过程,面积不断扩大。
解析 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有河漫滩发育,说明该河段河道平坦,河道呈现弯曲的状态;由于地形平坦,水域面积较大,说明河道宽阔且水深较浅;据图可知,河道具有较多岔流、江心洲和边滩分布。第(2)题,据图可知,该河段位于河流下游,地形较平坦,使得河流侧蚀较强,河道较为宽阔和弯曲;由于该河段地形平坦,河道弯曲,使得水流速度减慢,洪水期水量较大,搬运的泥沙较多,泥沙在河流凸岸处堆积形成河漫滩;冬春季节为枯水期,此时水位下降,造成河漫滩裸露在外,冬春季节该地区盛行西北风,且风力较强,河漫滩的松散泥沙受到较强西北风的影响,受到风力的不断搬运作用,泥沙不断向河岸的东侧堆积,从而形成了河岸沙丘。第(3)题,据图可知,河岸沙丘的主要沙源,即河漫滩,位于上风向处,同时河漫滩位于河流的凸岸,受到河流堆积作用的影响,河漫滩不断扩大,沙源补给量大,且沙源较为丰富;根据材料可知,当地建设沙丘公园,人类在沙丘的活动更加频繁,可能造成地表植被的减少,同时也使地表泥沙更加疏松,从而加速了河岸沙丘的发育过程,造成了沙丘面积不断扩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