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测评--2025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章测评--2025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测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4·湖南娄底高一月考]下图示意某种常见的地貌简图。读图,完成1~2题。
1.形成“天窗”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堆积 B.风力侵蚀
C.火山喷发 D.流水侵蚀
2.与图示地貌景观的形成关系不大的是(  )
A.气候因素 B.生物条件
C.岩石成分 D.土层厚薄
[2024·浙江嘉兴阶段检测]挪威松恩峡湾(如下图)位于欧洲北部沿海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据此完成3~4题。
3.形成松恩峡湾的主要动力是(  )
A.流水侵蚀 B.海浪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4.松恩峡湾景观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崖壁陡峭 B.孤峰林立
C.“V”形谷 D.岩体破碎
[2024·山东临沂高一检测]我国某区域由于地层岩性、风力剥蚀等因素的影响,雅丹地貌发育。下图示意该区域雅丹空间分布及雅丹体最高点位置。据此完成5~7题。
5.该区域最可能是(  )
A.新疆罗布泊 B.云南大理
C.广东丹霞山 D.黄土高原
6.图示雅丹地貌雅丹体的主要特征是(  )
A.走向分布散乱无序
B.单体东北侧坡度缓
C.垄槽相间,纵列分布
D.奇石峰林,天坑地缝
7.该地貌单体形态特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盛行风向单一 B.昼夜温差较大
C.岩石岩性差异 D.植被覆盖状况
[2024·湖南岳阳高一期中]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巴西最大的湖泊帕图斯湖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仅隔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下图为帕图斯湖位置图。据此完成8~10题。
8.帕图斯湖是雅库伊河和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其海水作用为(  )
A.沿岸流自南向北搬运泥沙
B.波浪不断侵蚀沿岸泥沙
C.波浪使泥沙平行海岸堆积
D.沿岸流提供丰富的泥沙
9.帕图斯湖东岸的沙坝(  )
A.加强风暴潮冲刷海岸
B.可作为港口防波堤
C.长度与宽度不断减小
D.沉积物质颗粒杂乱
10.推测帕图斯湖(  )
A.随时间变化面积越来越大
B.流域植被恢复可减缓沼泽化
C.径流增大湖泊深度也增加
D.渔民人工养殖可减缓沼泽化
[2024·浙江宁波高一检测]平潭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海滩、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台地等奇特地貌应有尽有,堪称海岸地貌博物馆。图1示意某海岸地貌。据此完成11~12题。
图1
图2
11.形成图1景观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C.海浪侵蚀 D.海浪沉积
12.图1中的景观进一步演化,可能演化为图2中的 (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024·内蒙古呼伦贝尔高一期末]开都河流经巴音布鲁克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新疆天山腹地,四周雪山环抱)时,河道蜿蜒、曲折,因此有“九曲十八弯”的美称。下图为开都河上的九个落日倒影景观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九曲十八弯”河段上(  )
A.雪山环抱,水流较为湍急
B.裁弯取直,易形成牛轭湖
C.河道蜿蜒,河谷多呈V字形
D.地形平坦,冲积扇连片分布
14.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顺序,以下观察顺序正确的是(  )
A.U形河谷→巴音布鲁克草原→凹凸河岸
B.凹凸河岸→S形河湾→河床剖面
C.巴音布鲁克草原→天山→凹凸河岸
D.巴音布鲁克草原→S形河湾→凹凸河岸
馒头山是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的石质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和山东省地质公园。图1是某研学小组绘制的馒头山景观素描图。图2是馒头山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5~16题。
图1
图2
15.绘制该馒头山景观素描图的观察点位是图2中的 (  )
A.甲 B.乙 C.丙 D.丁
16.该观察点位与馒头山顶的最大相对高度可能是 (  )
A.180米 B.220米 C.270米 D.310米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综合题(共52分)
17.(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河堤被洪水冲垮,河流沿决口处改道,会形成很大范围的决口扇(下图)。决口扇是河流泥沙在决口处堆积而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貌,其组成物质一般以粉沙为主。当洪水退后,决口扇上的沙粒被风吹扬,形成风成沙丘和沙地。我国豫东地区就分布着大面积这样的沙地和沙丘,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沙区面貌有了很大改变,农业生产也逐步得到提高。现如今豫东平原曾经的“沙丘群”已是绿色长城。
(1)说明决口扇的形成过程。(4分)
(2)说明豫东平原形成大面积沙丘和沙地的原因。(6分)
(3)简述治理豫东平原的沙丘和沙地采取的可行性措施。(4分)
1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于环形的河道弯曲处被称为蛇曲。草原上的河流多蛇曲,而且草原上的蛇曲形河流河岸整齐有致,弯弯曲曲的河岸好像是刀子雕刻出来的一样。下图示意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蛇曲形河流景观。
(1)说明呼伦贝尔草原蛇曲形河流景观形成的自然条件。(6分)
(2)调查发现,呼伦贝尔草原河流蛇曲凹岸处有时会出现堆积物。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6分)
19.(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两岸支流峡谷多古冰川地貌。研究发现,流域内干支流交汇处的宽谷河段广泛发育坡前黄土沉积地貌,且黄土的粒径明显小于砂粒。其形成时间多是末次冰期以后,且不同基岩性质的山坡前均有分布。有学者研究提出该地沉积地貌发育概念模型(下图):冰期,山坡主要被冰川和冰川沉积物覆盖;冰期末期,冰川沉积物受冰雪融水的搬运作用形成洪(冲)积扇;间冰期,该地谷风(即近地面从谷地吹向山坡的风)作用显著。
(1)说明冰期末期该地区洪(冲)积扇的形成过程。(4分)
(2)推测该地区黄土物质主要来源并说明理由。(6分)
(3)与沙丘相比,该地区黄土沉积地貌分布更靠近坡前,试分析原因。(4分)
20.[2024·广东揭阳高一月考](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湖南省龙山县境内万山耸立,山中有多处洞穴。其中的一处山洞洞内气温终年恒定(约为12 ℃),即使在洞外几乎无风的情况下,洞口的风依然强劲,被当地人称为“风洞”。下图为“风洞”剖面结构示意图和龙山县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判断该处洞穴属于的典型地貌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
(2)运用水循环原理,结合水循环的环节,解释该洞穴中地下暗河水量丰富的原因。(4分)
(3)洞口A处终年风力强劲,且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改变。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判断此时的季节(夏季或冬季)和A处风向(向里或向外),并分别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第四章测评
1.D 2.D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顶部天窗为表层岩石受流水侵蚀所形成。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与气候、生物、岩石成分息息相关,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土层厚薄关系不大,符合题意。
3.C 4.A 解析 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流水侵蚀多形成河谷;海浪侵蚀多形成海蚀柱、海蚀崖等海蚀地貌;挪威松恩峡湾形成的主要动力为冰川侵蚀;风力侵蚀多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等风蚀地貌。第4题,通过观察景观图,松恩峡湾景观的地貌特点为崖壁陡峭;孤峰林立为地表喀斯特地貌特点;流水下蚀作用多形成“V”形谷;断层处表现出岩体破碎的特征。
5.A 6.C 7.A 解析 第5题,该区域由于地层岩性、风力剥蚀等因素的影响,雅丹地貌发育,说明该地干旱,多大风,所以新疆罗布泊最符合。第6题,如图所示,雅丹地貌雅丹体排列有序。受盛行风的影响,垄槽相间,纵列分布;由于当地盛行东北风,迎风坡风力强,风沙的侵蚀作用强烈,而背风坡风力减弱,所以迎风坡陡、背风坡缓,导致雅丹体东北侧坡度陡,西南侧坡度缓;“奇石峰林,天坑地缝”为喀斯特地貌的特点。第7题,图中单体形态的主要特征为东北坡面陡,西南坡面缓,沿一定方向延伸,这是当地受东北风影响,盛行风向单一导致的;昼夜温差大会导致风化作用强,但单体没有明显的方位坡向差异;单体岩性差异小;当地植被覆盖度低,没有明显的坡向差异。
8.C 9.B 10.B 解析 第8题,沿岸的洋流自北向南流,自北向南搬运泥沙;潟湖是泥沙沉积的结果,海浪侵蚀的地形为海蚀崖、海蚀柱等;根据泥沙堆积的形状可以看出,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是波浪堆积的结果;泥沙主要是河流自陆地挟带至海洋。第9题,帕图斯湖东岸的沙坝对风暴潮形成阻挡,可减弱风暴潮对海岸的冲刷,因此可作为港口防波堤;在沿岸洋流作用下,沙坝的长度应增加而不是减少;流水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有严格分选。第10题,由于泥沙在湖区堆积,随时间推移,湖泊面积越来越小,深度减小;流域植被恢复可减少入湖泥沙,从而减缓沼泽化;由于残余饲料、水生生物排泄物的沉积,人工养殖可加快沼泽化。
11.C 12.A 解析 第11题,图1景观附近有海面,是在波浪和其他海洋动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侵蚀地貌。第12题,图1景观是海蚀拱桥,受外力风化侵蚀和重力作用,顶部易崩塌,位于陆地一侧的形成海蚀崖(图2的①),位于海洋一侧的形成海蚀柱(图2的④),故该景观进一步演化可能演化为①④。
13.B 14.D 解析 第13题,“九曲十八弯”说明当地曲流发育。在地形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道的冲刷与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所以“九曲十八弯”河段上裁弯取直,易形成牛轭湖。第14题,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所以观察顺序正确的是巴音布鲁克草原→S形河湾→凹凸河岸。
15.C 16.D 解析 第15题,图1的景观为正前方远处是馒头山,近处平缓开阔,左右两侧各有一处小山丘,且左侧山丘较右侧高,故观察点应为丙。第16题,图2的等高距为40米,丙高度为60—100米,山顶的高度为340—380米,故两者的高差为240—320米,结合选项,即最大值为310米。
17.答案 (1)洪水期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水流冲破天然堤,地势趋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逐渐堆积。
(2)决口扇带来丰富的沙源;冬春季节干旱且多大风;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地面裸露。
(3)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合理利用水资源;营造防护林;设置沙障等。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和图文材料可知,决口扇是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由泥沙堆积而成。当河流在洪水期时,流量增大,挟带大量泥沙冲垮天然河堤,而由于附近地势平坦,河流的流速减慢,致使泥沙在决堤处大量堆积,从而形成决口扇。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丘属于风成地貌,其形成要有风的作用和丰富的沙粒。结合材料分析可得,沙地和沙丘附近为决口扇,能够为其形成带来丰富的沙源。同时,冬春季节,该地盛行西北风,风力强盛,风沙堆积频繁。此外,由于沙地影响当地农业生产,人们只能开垦更多耕地,土地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地表裸露,土壤侵蚀加重,沙地的面积进一步增大。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采用草方格等方式设置沙障,从而削减风速,减轻风沙堆积;此外,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当地环境;在生产生活方面,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等方式保持水土平衡。
18.答案 (1)该地地势平坦,地表软硬适度,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地形宽广开阔,河床较浅,能较自由地迂回摆动;降水较少,河流流量小,不易裁弯取直;草原地表有植物根系的固结,蛇曲易保持。
(2)蛇曲形成后,由于草原地表相对结实,凹岸底部较松软更易被河水侵蚀;随着河水不断侵蚀凹岸底部,表层塌落;河流搬运能力弱,在一定时间内塌落物堆积于凹岸处。
解析 第(1)题,蛇曲是河流侧蚀作用的结果,同时与区域的地形、河流流量、两岸岩性等均有一定关系。呼伦贝尔草原地势平坦开阔,河床较浅,河流能自由地迂回摆动,河流侧蚀作用较强,使得河道蜿蜒曲折。呼伦贝尔草原所在区域降水少,河流流量小,河道不易裁弯取直,能够保持蜿蜒曲折的形态。另外,区域草类茂盛,草原植被的植物根系有一定的固结作用,使得蛇曲更易保持。第(2)题,一般而言,河流凹岸流速较快,侵蚀能力更强,不易出现堆积物,而该区域河流凹岸出现堆积物与该区域草原植被以及河流搬运能力等均有关系。草原地表相对结实,凹岸底部较松软,易被流水侵蚀,从而出现差异侵蚀,凹岸底部被流水侵蚀,导致上部悬空,表层物质塌落,而呼伦贝尔草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河流整体的流速较慢,塌落的物质在一定时间内不易被搬走,堆积在凹岸处。
19.答案 (1)冰期末期,大量冰川融化,大量冰雪融水在支流峡谷中流速快,搬运作用显著,大量冰川沉积物被搬运至山谷出口;出山后,地势变缓,且干流河谷宽阔,水流速度减缓,沉积物堆积形成洪(冲)积扇。
(2)来源:主要来自冰川沉积物。原因:黄土沉积地貌多分布于干支流交汇处的宽谷河段,此地段冰川沉积物规模大;其形成年代多在末次冰期以后,且不同基岩性质坡前均有发育,说明黄土物质是上游河流挟带而来的沉积物。
(3)[间冰期,河谷沉积物出露(于水面),其搬运、沉积主要受风力作用影响]风力搬运、沉积具有分选性;该地盛行谷风;(河谷沉积物中的)黄土粒径小于砂粒,体积小,质量轻,因此能被风力搬运至更远的距离和更高的地方(至山坡前)。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冰期,山坡主要被冰川和冰川沉积物覆盖,松散物质多;冰期末期,大量冰川融化形成冰雪融水,冰川沉积物出露地表;大量冰雪融水在支流峡谷中流速快,搬运作用显著,大量冰川沉积物被搬运至山谷出口;出山后,地势变缓,且干流河谷宽阔,水流速度减缓,沉积物堆积形成洪(冲)积扇。第(2)题,根据材料和图中沙丘形态及近地表风向信息可以推断黄土物质主要来源于冰川沉积物。理由是近地表的风将洪积扇中颗粒较粗的沙子带至河岸沉积,形成沙丘;随着风力减弱,颗粒较细的黄土沉积物被近地表风吹拂至山麓地带沉积下来,上覆于冰川沉积物之上。而洪积扇的来源就是冰川沉积物,所以该地区黄土物质的主要来源应该是冰川沉积物。第(3)题,由材料可知,间冰期,雅鲁藏布江河谷沉积物出露,河谷地带是沙丘与黄土沉积物的来源,其搬运、沉积主要受风力作用影响,风力搬运、沉积具有分选性。该地盛行谷风,风从河谷吹向山麓,风力逐渐降低,因此颗粒较大的砂粒先沉积、颗粒较小的黄土后沉积。河谷沉积物中的黄土粒径小于砂粒,体积小,质量轻,因此能被风力搬运至更远的距离和更高的地方。
20.答案 (1)喀斯特地貌。山体广泛分布着石灰岩;洞内发育有石钟乳、石笋等。
(2)该区域降水丰富;石灰岩利于下渗,下渗水流汇集成地下径流,所以地下暗河水量丰富。
(3)冬季。向里。B处洞口气流向上运动,说明洞内气温高于洞外气温;溶洞内气温终年恒定(约为12 ℃),根据气温曲线图可知在冬季时溶洞内的气温比洞外高,所以此时为冬季;洞内出现上升气流,气压较低,洞外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所以A处风向从洞外吹向洞里。
解析 第(1)题,该洞穴位于湖南省,气候湿润,洞内分布有众多石灰岩;洞内发育有石钟乳、石笋、地下暗河等,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第(2)题,结合降水柱状图可知,该区域年降水量丰富;石灰岩孔隙较多,利于地表水下渗。地表径流下渗汇集,多转变为地下径流,所以地下暗河水量丰富。第(3)题,读图可知,B处洞口气流向上运动至洞外,说明洞内气温高于洞外气温;溶洞内气温终年恒定,根据气温曲线图可知,在冬季时溶洞内的气温比洞外高,所以此时为冬季;洞内出现上升气流,近地面气压较低,而此时洞外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所以A处风从洞外吹向洞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