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素养综合练--2025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章素养综合练--2025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素养综合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3·新课标卷]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莲花盆需要(  )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 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 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 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
A.曲折的河道 B.平坦的河床
C.充足的水汽 D.丰富的泥沙
千回百转的曲流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下图为我国某地曲流景观。据此完成3~5题。
3.与曲流形成相关度最大的河流水文特征是(  )
A.流量不稳定 B.水流速度慢
C.含沙量大 D.无结冰期
4.该河流地貌多见于(  )
A.黄土高原 B.横断山区
C.内蒙古东部 D.祁连山区
5.若干年后,该地牛轭湖的变化最可能是(  )
A.湖面扩大 B.形态趋直
C.湖床深切 D.逐渐淤塞
[2024·黑龙江大庆高三检测]兴凯湖属于中俄界湖,由大、小兴凯湖组成,两湖由一条长约90千米,最宽处约1千米的沙岗隔开,仅雨季连通,岗上树林茂密,两侧常出现“大湖波浪滔天、小湖温柔恬静”的景观。湖水从东北面松阿察河溢出,即乌苏里江的西源。大兴凯湖平均水深约4米,湖水较混浊,含沙量5、6月最高。图1为兴凯湖位置示意图,图2为当地沙岗景观图。据此完成6~8题。
图1
图2
6.沙岗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
A.湖水堆积 B.冰川堆积
C.风力堆积 D.人工堆积
7.图中沙岗面积最小的月份最可能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8.大兴凯湖湖水5、6月含沙量最高,其主要原因是(  )
A.湖水水量小 B.入湖沙量最大
C.风浪较大 D.灌溉用水量大
[2023·浙江6月卷]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始终在不断变化。1996年黄河经人工改道朝东北方向入海。下图为1996—2020年黄河河口区汛期陆地面积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遥感影像,能正确反映不同年份河口区汛期陆地形态变化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10.1996年后,造成老河口陆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水运动的作用
B.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
C.上游水库的冲淤
D.汛期流域降水的变化
[2021·湖南卷]某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常呈季节性变化。下图示意该河流中游地区和研究区同地点某年L月和M月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  )
A.3月、5月 B.9月、7月
C.8月、6月 D.5月、9月
12.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 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
③北部以风力侵蚀为主 ④北部以流水沉积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潮汐树”是潮水在上涨、回落过程中对海滩侵蚀形成的一种潮间带地貌。从天空俯瞰,一条条潮沟犹如生长在潮间带上的参天大树,主干朝向大海,枝杈朝向陆地。
右图是2022年10月14日某摄影爱好者在钱塘江入海口拍摄的“潮汐树”照片。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潮汐树”所在的海滩属于(  )
A.流水侵蚀地貌 B.流水堆积地貌
C.海水侵蚀地貌 D.海水堆积地貌
14.对图中“潮汐树”潮沟的形成解释合理的是(  )
A.涨潮水流速度慢,侵蚀作用强
B.涨潮水流速度慢,堆积作用强
C.退潮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
D.退潮水流速度快,堆积作用强
[2023·海南卷]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下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15~16题。
15.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16.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
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
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
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
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西九江张家洲位于长江和鄱阳湖交汇处,下图为1906—1958年的张家洲示意图。
材料二 张家洲水道为长江下游著名的浅滩水道之一,南部水道被官洲一分为二,该河道因河道宽浅,泥沙淤积严重。经考察,拟将官洲北部河道作为主航道,为了整治该航道,工程技术人员在此设计了一道顺坝、三道梳齿坝(垂直于顺坝)工程。下图为官洲附近航道建坝示意图。
梳齿坝与顺坝
(1)据图阐述张家洲的自然形成过程。
(2)从河岸条件和流水作用的角度,分析张家洲向北发展的原因。
(3)试分析“顺坝+梳齿坝”工程对官洲北部河道作为主航道的有利影响。
18.[2024·河南驻马店高一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岛湖位于青海湖东岸,常年盛行偏西风,湖岸东侧分布着大面积的古沙丘。研究表明,沙岛湖东侧古沙丘形成于末次冰期冰盛期,沙粒以近源输送为主。随着气候逐渐转暖,1973年沙岛湖逐渐形成且盐度不断升高。2004年以来,沙岛湖盐度转为下降,周边部分草场盐碱化加剧。下图示意青海湖东侧及沙岛湖岸线的演变过程。
(1)说明沙岛湖东侧古沙丘的形成条件。
(2)分析1973—2018年沙岛湖的演化过程。
(3)解释2004年以来沙岛湖周边部分草场盐碱化加剧的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淤泥质潮滩处于海陆交界地带,波浪、潮流、植被和泥沙供给等均影响潮滩形态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当波浪主导滩面泥沙运输时,潮滩坡面呈蚀退型;当潮流主导时,剖面呈进积型。植被在潮滩演变中同样发挥着巨大作用,某研究潮滩演变规律的小组2012年在江苏中部某潮滩设置了S1—S9观测站点,对滩面高程进行了7年的观测。下面三图分别示意研究区初始剖面、米草(能在盐沼区大量生长的主要植物)前缘位置变化和潮滩剖面变化。
(1)判断研究期间该潮滩泥沙冲淤平衡的位置,并说明依据。
(2)指出2012—2018年该潮滩盐沼区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3)说明米草对海水泥沙的影响。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流位于我国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地区,为嘉陵江的支流,自汇水口向上依次出现V形谷、U形谷、瀑布地貌,其中V形谷河段河床紫色土和泥岩(岩性较软)发育;U形谷是类似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两岸陡直的谷地,该河段河床砂岩(岩性较硬)盖顶于泥岩(岩性较软)之上,形成“砂岩在上,泥岩在下”的岩层分布;瀑布高38米,丰水期水落高度可达30米以上,下方形成巨大的岩腔和深度超过3米的水潭,水潭周围堆积着大量的崩塌巨石。下图为该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及瀑布纵剖面图。
(1)分析该河上游河段形成U形河谷,而下游河段形成V形河谷的原因。
(2)在下图中画出瀑布形成之初的河流水位线(用一条水平虚线表示)。
(3)指出瀑布下切作用最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4)在现有变化趋势下,推测未来瀑布的位置变化,并分析其落差变化。
参考答案
第四章素养综合训练
1.B 2.B 解析 第1题,莲花盆为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说明莲花盆的形成需要含有碳酸氢钙的水滴不断滴到洞穴池塘中,导致池水自滴点向四周外溢,从而形成盆状;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说明莲花盆的形成需要有平整的洞底。第2题,莲花盆的形成需要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且有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平坦的河床可以提供大量符合条件的平坦地形,从而形成薄层水环境。
3.B 4.C 5.D 解析 第3题,曲流一般出现于平原地区或地势平坦的地区,水流慢,以侧蚀为主。所以与曲流形成相关度最大的河流水文特征是水流速度慢。第4题,曲流一般出现于平原地区或地势平坦的地区,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可以发育曲流地貌;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祁连山区海拔较高,都不能发育曲流。第5题,牛轭湖是弯曲河流发生自然裁弯后的遗留河道,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经历若干年后变成封闭的浅水湖泊甚至逐渐淤塞。
6.A 7.C 8.C 解析 第6题,图示沙岗位于大兴凯湖的东北方向,由于当地夏季吹偏南风,加之山地的狭管效应,使风力增强,导致“大湖波浪滔天”,波浪将湖底泥沙推向东北浅湖区堆积,形成沙岗;该地目前没有冰川分布;风力堆积一般会形成沙丘地貌,且湖滨形成的沙丘一般位于相对干燥的湖岸陆地上,不会在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之间的水域附近形成;根据材料不能得出人工堆积了该沙岗。第7题,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7、8月份降水最多,湖水水位最高,则该沙岗面积最小;2月、5月和11月降水相对较少,湖水水位较低,该沙岗出露的面积较大。第8题,湖水的含沙量主要受泥沙来源和湖水运动的影响,而大兴凯湖湖水泥沙主要来自西南边的河流春季的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夏季7、8月份的雨水的侵蚀搬运作用。5、6月份湖水受春季积雪融水补给后,水量并不小;7、8月份受雨水补给量大,入湖河流流量最大,入湖沙量最大;5、6月份该地区多大风天气,大湖波浪滔天,搅动湖底泥沙,使含沙量增大;灌溉用水量大,导致入湖的河流流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
9.C 10.A 解析 第9题,由材料可知,1996年黄河经人工改道朝东北方向入海,说明东北河口在改道前,面积较小,随着1996年黄河河口改道,东北方向河口三角洲面积逐渐增加,而东南方向河口三角洲受海水的侵蚀,面积不断减小。由图可知,图②中东北方向三角洲面积最小,东南方向河口三角洲面积最大,应是最早年份河口陆地的形态;图①中东北方向三角洲面积最大,东南方向河口三角洲面积最小,形成的时间最晚;图③④相比,图③中东北方向三角洲面积较小,东南方向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由此判断,图③形成的时间早于图④。第10题,1996年黄河经人工改道朝东北方向入海,老河口泥沙沉积作用减弱,海水侵蚀作用增强,使得老河口三角洲面积不断减小。
11.D 12.B 解析 第11题,由图可知,L月的同地点风力堆积物较厚,根据材料信息,该地冬春季多大风,风积物经过累积,到5月份达到最厚,加上这时段河水少,侵蚀作用弱,故可推出L为5月。而M月可能是9月,因为夏季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经过长时间侵蚀,风积物厚度减小,故M应为9月。第12题,由材料可知,河流由南向北流动,南部位于河流上游,河水流动速度快,侵蚀作用强,流水侵蚀大于风力沉积,河道宽阔;北部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流速慢,上游带来的泥沙到下游河道沉积,河道变窄。①④正确。
13.D 14.C 解析 第13题,仔细审题可知,本题是问“潮汐树”所在的海滩属于什么地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滩为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第14题,根据材料可知,潮沟的形成以侵蚀作用为主。涨潮水流速度慢,侵蚀作用弱;退潮时,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形成潮沟。
15.A 16.B 解析 第15题,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冰川地貌主要分布于有冰川分布的地区,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有大量冰川分布,而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均基本没有冰川分布。因此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第16题,羊背石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因此可以根据羊背石坡度判断哪一侧是迎冰面,哪一侧是背冰面,从而判断古冰川运动的方向;羊背石并不能反映古冰川发育的厚度、古冰川作用的规模和古冰川形成的时间。
17.答案 (1)长江水流受到鄱阳湖出水的顶托,挟带的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沙洲使水流变缓,水下形成更多的沙洲,泥沙不断沉积,沙洲相连,露出水面,形成张家洲。
(2)北岸土质疏松,抗水流冲击力弱(南岸土质紧密,抗水流冲击力强);河水遇到洲头阻挡后,大量水流流向北岸,对北岸进行冲刷,北岸后退,在横向环流作用下,在洲北侧沉积,张家洲向北扩展。
(3)平稳江流,适当提高北侧河段水位,改善通航条件;集中水流,提升流速,冲刷主航道,减少泥沙淤积。
解析 第(1)题,读图,结合材料信息“张家洲位于长江和鄱阳湖交汇处”和已学知识可知,张家洲的自然形成过程是受到长江和湖泊的相互作用形成的。长江(东流)水流受到鄱阳湖出水(由南而至)的顶托作用,使长江挟带的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沙洲的形成使河流的搬运作用受阻,使水流变缓,流水的搬运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增强,使水下形成更多的沙洲,泥沙不断沉积,面积不断扩大,最后沙洲相连,露出水面,形成张家洲。第(2)题,根据设问“张家洲向北发展”,结合1906—1958年的张家洲示意图(北岸凹入,南岸较为平直),可以推测,从河岸条件的角度,张家洲向北发展的原因:北岸土质疏松,抗水流冲击力弱(南岸土质紧密,抗水流冲击力强)。从流水作用的角度推测张家洲向北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可知,张家洲南部水道因河道宽浅,泥沙淤积严重,水流不畅;再加上河水遇到张家洲洲头阻挡后,大量水流流向北岸,根据已学知识,当河流流经弯道时,会发生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所以大量水流对北岸进行冲刷,北岸后退,在横向环流作用下,泥沙在张家洲的北侧沉积,使张家洲向北扩展。第(3)题,根据材料二可知,为了整治该航道,工程技术人员在此设计了一道顺坝、三道梳齿坝(垂直于顺坝)工程来改善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进而提升河流的航运价值。三道梳齿坝(垂直于顺坝)可以拦截水流,降低流速,可以平稳江流,适当提高北侧河段水位,改善通航条件;一道顺坝可以让水面变窄,集中水流,提升流速,冲刷主航道,减少泥沙淤积,增加水深,从而提高通航能力。
18.答案 (1)末次冰期冰盛期时青海湖大幅度萎缩,湖滩裸露;常年盛行偏西风,风力侵蚀、搬运作用强;受日月山阻挡,风力减弱,堆积作用强。
(2)1973—2004年,气候转暖,风沙活动频繁,风沙和沉积物掩盖了南部与青海湖的通道而形成独立湖泊,蒸发加剧,缺少地表水补充,面积进一步萎缩;2004—2018年,气候进一步转暖,冰雪融水补给增多,沙岛湖面积逐渐扩张,逐渐与青海湖主体相连。
(3)气候变暖,湖泊冰雪融水补给量增多;沙岛湖水位上升导致沿岸地下水位上涨,盐分随之迁移至土壤表层;蒸发加剧,导致沙岛湖周边部分草场盐碱化。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古沙丘位于青海湖东岸且当地盛行偏西风,且材料提到“沙岛湖东侧古沙丘形成于末次冰期冰盛期,沙粒以近源输送为主”,推测古沙丘来源为末次冰期青海湖水位下降导致沙岛湖水位下降,湖滩裸露,提供沙源,而偏西风提供动力,风力搬运作用强,遇到日月山阻挡,动力减弱后堆积成古沙丘。第(2)题,由图可知,沙岛湖的岸线大致经历了半封闭—封闭—半封闭的过程,且材料提到沙岛湖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逐渐形成且盐度不断升高,结合该区域为内流湖,湖水变化主要受地表径流和气候影响可推测,1973—2004年沙岛湖逐渐与青海湖分离且水位不断下降,2004年之后气候进一步转暖,冰雪融水补给增多,水位上升导致盐度降低。第(3)题,由材料可推测,2004年以来,随着气候进一步转暖,冰雪融水增多,沙岛湖补给水源增多,盐度下降,同时由于地下水位上升,蒸发加剧,盐分易迁移至土壤表层,从而导致沙岛湖周边部分草场盐碱化加剧。
19.答案 (1)观测点S5、S6之间。依据:能被海水淹没,且剖面高程无变化(变化较小)。
(2)不断淤高(滩面高程变高)并向海推进,2012—2016年向海推进较快,2016—2018年基本稳定。原因:滩面泥沙运输受潮流主导,泥沙淤积;米草等植被促进泥沙淤积作用明显。
(3)茎叶吸附泥沙,根系固定泥沙,提高泥沙抗侵蚀能力;消减水流速度,利于泥沙沉降。
解析 第(1)题,当波浪主导滩面泥沙运输时,潮滩坡面呈蚀退型;当潮流主导时,剖面呈进积型。由潮滩剖面变化图可知,2012和2018年剖面线中,S5、S6之间的交点是该潮滩泥沙冲淤平衡的位置,剖面高程无变化或者变化较小。第(2)题,由图可知,2012年潮滩剖面中,S1—S5之间是盐沼区,2018年的剖面中,滩面高程变高,说明盐沼不断向海推进;由米草(能在盐沼区大量生长的主要植物)前缘位置变化图可知,米草等植被促进泥沙淤积作用明显;2012—2016年米草前缘距离不断增大,说明泥沙不断淤积,盐沼向海推进较快;2016—2018年米草前缘距离变化不大,说明泥沙淤积与冲刷达到平衡,盐沼区基本稳定。第(3)题,米草是一种耐盐碱的海滩植物,种子可随波浪传播,其茎干密集粗壮,可吸附泥沙;地下根茎发达,能够固定泥沙,提高泥沙抗侵蚀能力;耐盐耐淹、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减弱海水交换能力。
20.答案 (1)该支流汇入口处水位比嘉陵江要高得多,此处流速较快,下切作用强,下游河段紫色土、泥岩发育,抗侵蚀能力差,溯源侵蚀速度快,快速向上游推进,深切成V形。上游河段泥岩与砂岩相间分布,且上层砂岩岩性较硬,抗侵蚀能力强,下层泥岩抗侵蚀能力弱,下层先被侵蚀,上层砂岩垂体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两岸垂直的U形河谷。
(2)
注:①河流水位线必须画在图中砂岩范围内,低于或高于都不可。
(3)夏季。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增大瀑布相对高度;流速加快,河水动能增强,提高下蚀能力;河水搬运能力强,搬运泥沙和砾石多,对河床有较强的掏蚀作用。
(4)向该河上游移动(或远离该河与嘉陵江交汇处)。河水由高处向低处流动,瀑布向上游后退,使瀑布高差增大,流水下泄速度加快,下蚀作用增强,进一步增大高差。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该支流汇入口处水位比嘉陵江要高得多,流速较快,侵蚀作用强,且下游河段河床紫色土和泥岩(岩性较软)发育,抗侵蚀能力差,溯源侵蚀速度快,快速向上游推进,深切形成V形谷。上游河段泥岩和砂岩相间分布,且上层砂岩岩性较硬,抗侵蚀能力强,下层泥岩抗侵蚀能力弱,下层先被侵蚀,上层砂岩形成垂体,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两岸垂直的U形河谷。第(2)题,水位线应在砂岩层范围,泥岩海拔最高处之上。因为瀑布是流水侵蚀较软岩层形成的,根据材料,砂岩以下的泥岩较软,故瀑布形成之初的水位在砂岩层。第(3)题,瀑布下切作用属于流水侵蚀作用,流量越大,流速越快,侵蚀作用越强。夏季降水多,河流流量增大,故侵蚀作用强。第(4)题,因为溯源侵蚀,未来瀑布会向上游移动,使瀑布高差增大,流水下泄速度加快,下蚀作用增强,进一步增大高差,导致河流落差变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