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自然灾害 第1节 第2课时 台风灾害与寒潮灾害--2025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章 自然灾害 第1节 第2课时 台风灾害与寒潮灾害--2025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气象灾害
第2课时 台风灾害与寒潮灾害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读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示意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  )
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
B.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
C.我国全年均会受到台风影响
D.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
2.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
B.秋季台风使南方水稻受到冻害
C.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
D.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
2022年11月3日,第22号台风“尼格”在广东珠海到阳江一带沿海登陆。下图为台风“尼格”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台风“尼格”(  )
A.生成于热带洋面
B.中心有狂风暴雨
C.从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
D.引起海啸,破坏房屋、农田
4.下列防御台风“尼格”的正确措施是(  )
A.遇强风时,在大树下避风
B.密切关注气象台预警信息
C.可趴在洼地,避免强风影响
D.海上各种船只需要减速慢行
2022年12月1日,贵州中部、湖南西部等地区出现冻雨。下图示意贵州铜仁市冻雨景观。据此完成5~6题。
5.该自然灾害主要是(  )
A.暴雨灾害 B.干旱灾害
C.台风灾害 D.寒潮灾害
6.该自然灾害给当地带来的天气现象有(  )
①台风 ②大风 ③阴雨连绵 ④降温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023年1月中旬,一股强冷空气入侵我国,下图为我国2023年1月14日8时至15日8时受此寒潮影响的降雪量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受此次强冷空气影响(  )
A.武汉市遭遇强降雪天气
B.昆明市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
C.拉萨市发布大风红色预警
D.呼和浩特市路面结冰,高速封闭
8.为减轻此次寒潮对华北地区菜农的影响,下列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菜地上覆盖作物秸秆
B.增施有机肥
C.加强灾害监测与预警
D.加强防灾技能培训
2021年7月25日至26日,第6号台风“烟花”先后在浙江舟山普陀沿海和嘉兴平湖登陆,风力强,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造成浙江、上海、江苏等省级行政区数万名群众受灾,直接经济损失巨大。据此完成9~10题。
9.台风在我国的时空分布特点是(  )
A.夏秋多、内陆少
B.夏秋少、沿海多
C.夏秋多、沿海少
D.夏秋多、内陆多
10.受台风“烟花”影响出现人员伤亡和房倒屋塌,与此有关的是(  )
①台风使许多船只滞留港口 ②狂风刮倒建筑物,刮断树木 ③暴雨引发地震、滑坡、泥石流 ④强风引发巨浪,掀翻船只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有诗云“寒潮滚滚自天来,大地今朝暴雪裁,北国冰封千万里,江南路塞几多垓……”。据此完成11~12题。
11.关于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在冬季出现
B.影响的范围不大,但可能导致多种灾害同时发生
C.会带来低温、大风、暴雪天气
D.在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
12.寒潮对农业的危害主要是(  )
A.风沙 B.沙尘暴
C.雨雪 D.冻害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飓风和台风类似,只是产生地点不同,形成于温度超过26 ℃的热带或副热带洋面。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经常受到来自北大西洋飓风的影响,造成严重水灾。下图为墨西哥湾区域示意图。
(1)简析墨西哥湾沿岸平原遭受飓风侵袭时容易形成严重水灾的自然原因。
(2)指出该地区减轻飓风危害可采取的措施。
B组关键能力提升练
读西北太平洋台风每个月的主要路径图,完成14~15题。
14.西北太平洋台风(  )
A.生成在较高纬度的海域
B.中心附近气流呈逆时针旋转
C.路径夏季向北秋季向西
D.冬季登陆将使沿岸遭受冻害
15.可能登陆日本的台风(  )
A.主要出现在冬季风形成之后
B.主要出现在夏秋之交
C.会扩大日本暖流的影响范围
D.对日本西海岸造成损失更大
霜冻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指的是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 ℃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日最低气温达到2—4 ℃,地表温度就能达到0 ℃,就可能产生霜冻。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 ℃的一条曲线。据此完成16~18题。
16.一般我国一年中出现霜冻最早的地区是(  )
A.新疆北部 B.内蒙古南部
C.黄土高原 D.鄱阳湖平原
17.在我国不考虑地表状况、天气等因素情况下,霜冻线与气温0 ℃等温线的位置关系是(  )
A.两者重合 B.霜冻线在北
C.霜冻线在南 D.霜冻线在西
18.霜冻对农作物的生长危害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寒潮是指极地或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侵袭,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有时还会伴有雨、雪和冰冻灾害。《冷空气等级》国家标准中规定: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 ℃及以上,或48小时内下降10 ℃及以上,或72小时内下降12 ℃及以上,并且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 ℃或以下时,可认为寒潮发生。可见,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称为寒潮。
材料二 2022年10月2日10时,某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同时,我国南方的高温天气仍在持续,该气象台已连续3天发布高温黄色预警。这是史上首次出现高温、寒潮两个预警同时发布的情况。
材料三 下图为某气象台基于1951—2020年数据制作的各月寒潮累计发生次数统计图(单位:次)。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与隆冬时节相比,11月出现寒潮次数最多的原因。
(2)针对材料二寒潮发生的时间,你认为此次寒潮对人们生活主要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3)为减轻寒潮的不利影响,政府和个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第2课时 台风灾害与寒潮灾害
1.D 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台风在一年四季均会生成,夏秋季较多;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也多;冬季登陆台风个数为0,故冬季我国不受台风影响;夏秋季台风登陆个数多,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第2题,台风主要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巨浪会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夏季台风带来降水不是台风造成的损失;秋季台风不会带来冻害;大风不会吸引鱼群聚集。
3.A 4.B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台风“尼格”是生成于热带洋面的气旋;台风中心为台风眼,以下沉气流为主,多晴朗天气;台风“尼格”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海洋上的地震会引起海啸。第4题,遇强风时,大树可能被刮倒,不能在大树下避风;应密切关注气象台预警信息,做好应对台风的准备;台风会带来强降雨,趴在洼地可能被淹;台风会带来大风,海上各种船只需要快速回港避风。
5.D 6.C 解析 第5题,冻雨是指过冷水滴到地表后,与温度低于0 ℃的物体相遇发生冻结的一种降水,其形成要求近地面气温骤降至0 ℃以下,因此主要是寒潮灾害导致的。第6题,寒潮会给当地带来的天气现象有大风、降温。
7.A 8.A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武汉市遭遇了强降雪天气;本次寒潮没有影响到昆明市;拉萨市没有出现大风天气,不会发布大风红色预警;呼和浩特市没有出现雨雪天气,路面不会结冰。第8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菜地上覆盖作物秸秆可以保温,减轻寒潮带来的降温天气对蔬菜造成的冻害影响;增施有机肥有利于蔬菜生长,但与应对寒潮关系不大;加强灾害监测与预警和防灾技能培训应为预防措施,并不能直接起到作用。
9.A 10.D 解析 第9题,台风在我国分布的时间特点是夏秋季多发,空间分布特点是沿海多,内陆少。故选A。第10题,台风带来的灾害是狂风、暴雨、风暴潮。船只滞留港口,受海上大风大浪影响小,不会出现人员伤亡和房倒屋塌,①错误;台风带来狂风,刮倒建筑物,刮断树木,②正确;暴雨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但不能引发地震,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③错误;台风带来的狂风,在海上引发巨浪,掀翻船只,④正确。故选D。
11.C 12.D 解析 第11题,寒潮指强冷空气入侵所带来的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冻害等的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深秋到初春时节,可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季和秋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C正确。第12题,寒潮带来的剧烈降温往往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D正确。
13.答案 (1)飓风过境时,带来暴雨,降水强度大;墨西哥湾沿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飓风中心附近风力强劲,推动海水涌向沿岸,产生风暴潮。
(2)加强飓风的监测和预报;尽量减少外出,渔船回港避风;飓风会引发其他灾害,加强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排查等。
解析 第(1)题,飓风过境时,会带来暴雨,降水强度非常大,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地表径流;墨西哥湾沿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积水成灾;飓风中心附近风力强劲,推动海水涌向沿岸,产生风暴潮,不利于地表径流进入海洋,因此容易造成严重水灾。第(2)题,飓风属于气象灾害,可以加强对飓风的监测和预报;人们尽量减少外出,捕鱼的渔船回港避风,不要出海;飓风会引发其他次生灾害,因此要加强对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排查等,一旦发现险情,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14.B 15.B 解析 第14题,读图可知,西北太平洋台风形成于较低纬度的海域。台风属于热带气旋,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台风路径大致夏秋季节向西北和东北方向移动。沿岸遭受低温冻害是受寒潮的影响,而非台风。第15题,登陆日本的台风主要出现在夏秋之交时期。台风不能扩大洋流的范围。台风对日本东、西海岸造成的损失都比较大。
16.A 17.C 18.A 解析 第16题,我国的初霜出现的时间主要受纬度和地形的影响,呈从北向南、从西向东推移的空间分布规律。新疆北部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在一年中最早出现霜冻现象。第17题,当日最低气温达到2—4 ℃,地表温度就能达到0 ℃,就可能产生霜冻。故霜冻线位置应该较气温0 ℃等温线偏南。第18题,春季正值农作物发芽时期,危害最大。夏季温度高。秋季作物已经成熟,危害较小。冬季农作物已经收成,危害较小。
19.答案 (1)11月气温较隆冬时节高,此时冷空气南下,气温易大幅度降低。
(2)此次寒潮发生在10月初,此时我国处于秋收时节,寒潮会影响农作物收割;10月初是我国的出行、旅游黄金期,寒潮会影响人们的出行活动。
(3)政府:应做好监测与预警工作;做好防灾、治灾的准备;在寒潮来临时,要做好救灾工作,保证市民求助渠道畅通。
个人:应关注气象预报与政府发布的预警;在寒潮来临前,应做好农田等的应对措施;寒潮来临前,应准备充足的生活物资,如食物、防寒衣物等;寒潮来临时,应做好保暖工作,减少外出。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寒潮来临的明显标志是气温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和隆冬时节相比,11月为秋季,前期温度一直较高,如果此时冷空气南下,容易造成非常明显的降温,降温幅度过大,会更容易达到寒潮形成的标准。隆冬时节本身气温较低,此时冷空气过境造成的降温幅度会较小,故难以达到寒潮形成的标准。第(2)题,剧烈的降温,容易冻伤农作物,产生冻害,此次寒潮发生在10月初,此时我国处于秋收时节,寒潮会影响农作物收割。寒潮可能给公路运输带来危害,大风、雨(雪)天气使公路能见度下降,对司机视线产生干扰,导致交通事故出现概率增加;寒潮气温低,路面易积雪结冰,汽车轮胎容易打滑,不利于交通安全;10月初是我国的出行、旅游黄金期,寒潮会影响人们的出行活动。第(3)题,治理措施就政府来讲,应该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对寒潮进行监测预报,建立预警系统,让人们可以提前做好防灾准备;寒潮来临之前,要及时检修电力电路,防止出现供电中断的问题;寒潮来临之时,要及时做好道路清雪工作,保障铲冰除雪装备物资调运,快速恢复公路交通运输畅通;增开热线电话,保证市民求助渠道畅通等。而对于个人来讲,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应重点关注政府发布的预警;寒潮来临前,应准备充足的生活物资,如食物、防寒衣物等;寒潮来临时,室内外温差较大,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加衣服;外出穿好保暖衣服,戴好帽子、手套和口罩;室外行走时,远离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和老树,避免砸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