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自然灾害 第3节 防灾减灾--2025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章 自然灾害 第3节 防灾减灾--2025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下图为某同学在太行山区民居状况调查中拍摄到的一幅照片。读图,完成1~3题。
1.对该房屋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滑坡 B.洪涝
C.台风 D.风暴潮
2.在太行山区该灾害多发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针对该灾害应采取的防御措施有(  )
①开采石料 ②加强灾害预警 ③加固堤坝 ④修建护坡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为我国某自然灾害1951—2020年每月累积发生次数统计图。据此完成4~5题。
4.读图判断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A.洪涝 B.台风 C.寒潮 D.地震
5.为应对该自然灾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B.尽快切断电器电源
C.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
D.及时加固牲畜圈舍
北京时间2023年1月18日,伊朗西北部西阿塞拜疆省(38.5°N,45.05°E)发生里氏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6~8题。
6.此次地震发生后,当地最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强灾情预警、预报工作
B.植树造林,防止坡面崩塌
C.修筑护坡工程,加固坡面
D.及时抢修道路,便于救援
7.国际应急救援人员紧急驰援伊朗,下列物品,最需要携带的是(  )
A.生命探测仪、充气艇 B.防寒衣、医疗用品
C.方便面、墨镜 D.防晒霜、钢筋速断器
8.针对地震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  )
①提升地震的监测水平 ②加强地震应急救灾训练
③及时远离高大建筑物 ④户外避震应选择在墙脚处蹲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我国自然灾害频次多、范围广、强度大,为防御自然灾害,我们要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抓好落实和相互配合。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灾害防御措施中,属于非工程措施的是(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加固防洪大堤
D.修建水库,蓄水防旱
10.能改变地表环境,减轻灾害强度的措施是(  )
A.加固房屋 B.修建防洪大堤
C.植树造林 D.挖掘机井
某年7月的一个周末,有20多名旅游爱好者通过网络自发组织,去邻近的浙江一山区探险旅行。傍晚他们就在山沟一个河道弯曲处的平地上搭上帐篷扎营过夜。夜里突发山洪,一名旅游爱好者在这次山洪中受伤。据此完成11~12题。
11.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是防洪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  )
A.没有关注天气预报,不该在雨季去山区探险
B.没有事先进行登高、快跑能力训练
C.没有准备好急救药品
D.没有学会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救生技能
12.当这样的山洪来临时,人们最好的逃生方法是(  )
A.迅速顺着山沟向低处跑
B.迅速朝山洪来向的山沟高处跑
C.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D.迅速找到树枝漂浮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坝河小流域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东北部,是地震灾害极重灾区。在汶川特大地震后的数次强降雨中,都坝河小流域内多条沟出现了高频度、大范围、群发性的泥石流灾害。
材料二 2017年底,采用桩林坝的陈家坝泥石流治理工程建成。桩林坝是安装在沟谷中,由混凝土梁、支墩和连接在支墩上的废旧钢管等形成的桩林坝体,以及坝体左右的实体护翼组成的防灾减灾工程(如下图)。
(1)都坝河小流域为什么多发泥石流灾害
(2)陈家坝泥石流治理工程中桩林坝主要有哪些作用
B组关键能力提升练
图1为2014-2015年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图2为2014-2015年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月际变化图。读图,完成14~15题。
图1
图2
14.云南滑坡和泥石流(  )
A.西部多发与地势起伏有关
B.东部次数少,是由于处于喀斯特地貌区
C.与降水的季节分配并不一致
D.冬季几乎没有,主要原因是河流断流
15.应对此类灾害,当地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
①危险地带居民点搬迁 ②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 ③加强监测和预警 ④修建大型水库,调节径流 ⑤规划穿山隧道,改善交通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⑤
[2024·河南南阳高一月考]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5月2日23时27分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发生里氏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5.35度,东经99.28度。图1为震中位置图,图2示意附近居民接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据此完成16~17题。
图1
图2
16.中国地震预警网可以提前发布地震预警主要是因为(  )
A.该地历史上经常发生地震
B.地震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不同
C.人类已完全掌握地震发生规律
D.从事地震预警工作的人员众多
17.下列关于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避险措施,正确的是 (  )
A.迅速离开房间,乘坐电梯撤离
B.躲在坚固家具下面,用物品保护好头部
C.进入地下室躲避,等待他人救援
D.下载地震预报软件,获取地震预警信息
应急避难中心是在灾害发生时,为大量人口提供暂时避难与救灾的场所,它的建设要考虑人口分布、容纳性、可达性、安全性等因素。读深圳市14个避难中心分布图和2015年各区人口密度和人口增速图,完成18~19题。
深圳市14个避难中心分布图
2015年各区人口密度和人口增速图
18.莲花山公园被评价为较不适宜的避难中心,最可能的因素是(  )
A.周边人口密度小
B.公园地势低洼
C.交通通达度差
D.离危险品仓库近
19.从人口角度考虑,需增设应急避难场所的是(  )
A.南山区 B.福田区
C.罗湖区 D.盐田区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清江自西向东穿越境内,多高山峡谷地形,地面切割强烈,地质条件脆弱。2020年7月,恩施州爆发了持续强降雨,诱发马者村沙子坝地质变形,出现滑坡。滑坡发生后,大量泥沙倾入清江,部分泥沙也将沙子坝附近的省道掩埋。监测数据显示,清江下游作为恩施州重要水源地的大龙潭水库水浊度严重超标。下图示意沙子坝滑坡位置。
(1)指出沙子坝滑坡发生的主要自然条件。
(2)从生产生活角度,简述沙子坝滑坡可能带来的危害。
(3)假如你是马者村的村民,列举滑坡发生时应采取的自救措施。
参考答案
第三节 防灾减灾
1.A 2.B 3.C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该房屋位于太行山区,太行山区夏季多暴雨,加上山区地形起伏大,多滑坡灾害。第2题,根据上题可知,该自然灾害为滑坡。一般强降水可以诱发滑坡,太行山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而其他季节降水较少,因此滑坡多发的季节在夏季。第3题,开采石料会破坏岩体稳定,加剧滑坡灾害的发生,①错误;加强灾害预警可以提前防范,减少损失,②正确;加固堤坝一般用于防治洪涝灾害,③错误;修建护坡工程有利于坡体稳定,降低滑坡的发生概率,④正确。
4.C 5.D 解析 第4题,由图可知,该自然灾害多在冬春季节发生,我国洪涝和台风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地震一般不具有季节性,寒潮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故为寒潮。第5题,由上题可知,该自然灾害是寒潮,因此应当及时加固牲畜圈舍。应对雷雨天气,要尽快切断电器电源。遇到洪涝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遇到地震,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
6.D 7.B 8.A 解析 第6题,地震会导致道路损毁,发生地震后应该及时抢修道路,以便救援人员与物资进入;加强灾情预警、预报工作,植树造林以及修筑护坡工程,均不是最应立即采取的措施,应先保证地震救灾顺利进行。第7题,此次地震发生在冬季,且该地位于中纬地区,应急救援人员需要携带防寒衣御寒,地震多伤员,应急救援人员应该携带医疗用品;充气艇多用于洪涝灾害救援;墨镜、防晒霜不是救援的必备物品。第8题,地震具有突发性,破坏性极大,因此需建立地震监测预警系统,提升地震的监测水平,加强地震应急救灾训练,①②正确;在地震来临时,及时远离高大建筑物,保证生命安全,③正确;户外避震应选择在空旷地区,远离高墙等地,排除④。
9.A 10.C 解析 第9题,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全社会的行动,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属于非工程措施的范畴。第10题,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抗灾能力,减轻灾害强度。
11.A 12.C 第11题,雨季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概率大,不宜去山区探险旅游。第12题,山洪突发性强、速度快,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能最快地躲避山洪。
13.答案 (1)都坝河小流域多山地,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该地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岩石松散破碎。
(2)泥石流中泥沙粒径不同,桩林坝可以将较大的漂石挡在坝内,将较小粒径的泥沙排出,起到拦排结合的效果。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都坝河小流域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东北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坝河小流域多山地,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水分条件;该地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岩石松散破碎,提供了泥石流发生的物质条件。第(2)题,陈家坝泥石流治理工程中桩林坝是防治泥石流的工程措施,泥石流中泥沙粒径不同,桩林坝可以将较大的漂石挡在坝内,将较小粒径的泥沙排出,起到拦排结合的效果,从而减小泥石流带来的危害。
14.A 15.C 解析 第14题,云南西部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滑坡和泥石流频发;东部地区滑坡和泥石流发生次数少,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时间与当地降水的季节分配基本一致;冬季滑坡和泥石流少,主要是因为冬季降水少。第15题,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地势起伏大、地表物质疏松、降水丰富、植被破坏严重的地区,所以应对滑坡和泥石流,应将危险地带的居民点搬迁,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水土,加强监测和预警。
16.B 17.B 解析 第16题,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所以当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地面,横波后到达地面,二者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为实现成功预测提供了基础;与该区域历史上是否经常发生地震以及从事预警工作人员的多少关系不大;目前人类并未完全掌握地震发生规律。第17题,发生地震时不可以乘坐电梯撤离;在家时应当躲在坚固家具下面,用物品保护好头部;应当跑向空旷地带,而非地下室;下载地震预报软件,获取地震预警信息属于平时准备事宜,并非紧急措施。
18.D 19.B 解析 第18题,莲花山公园位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交通通达度好,莲花山地势相对较高。离危险品仓库近,安全性差是最可能的因素。第19题,用区域人口密度除以应急避难场所,可得该区域1个应急避难场所对应的人口密度,所得人口密度越大,说明当地应急避难场所越稀缺,越需要增设应急避难场所。计算可得,福田区最需要增设。
20.答案 (1)松散物质多;地势起伏大;岩层破碎;持续强降雨。
(2)淤塞河道,拦截清江上游河水,形成堰塞湖;阻断道路,影响交通出行;污染水质,影响人畜饮水安全;坡面滑动,掩埋村庄和农田,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沉着冷静,向垂直于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躲避时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
解析 第(1)题,滑坡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考虑气候、地形、地质与水文条件。由材料可知,沙子坝滑坡位于清江上游北岸,清江自西向东穿越境内,多高山峡谷地形,地面切割强烈,地形坡度大,岩层破碎,地表散碎物质多;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且位于山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等,导致滑坡发生。第(2)题,从生产生活的角度作答,沙子坝滑坡位于清江上游,滑坡会淤塞河道,拦截清江上游河水,形成堰塞湖;滑坡会破坏基础设施,如道路受损,阻断道路,影响交通出行;滑坡发生后,大量泥沙倾入清江,导致下游大龙潭水库水浊度严重超标,滑坡使得污染物进入河流,破坏水质,部分地区供水不足,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等;滑坡掩埋村庄和农田,农田受损,财产损失巨大,造成人员伤亡。第(3)题,滑坡发生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顺着滑坡方向逃离,要向垂直于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躲避;若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不要被滑坡冲走;躲避时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