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本单元教材分析: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六课传承核心思想理念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6.2 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第八课践行中华传统美德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单元导语思考并回答:本单元学习目标是什么?答案与解析: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引领同学们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性认识,并用蕴含其中的精髓精华滋养精神世界,提振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课程目标分析: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新课标已经发布,要求本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我们应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制定教学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七下 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核心素养与学段目标:【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美德;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参见2022版 新课标 P10、11)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作用)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自学导航(P65-68)P65生活观察 思考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阅读并回答:上述故事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品读经典: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阅读并回答:上述故事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负荆请罪”的故事体现了蔺相如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大局观,展现了廉颇知错即改、知耻而后勇的风范。这个故事蕴含着以礼义廉耻为标准的荣辱观。“闻鸡起舞”的故事体现了祖逖、刘琨关心时局、胸怀大志,以报效国家为己任的担当精神。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程门立雪”的故事彰显了杨时、游酢尊敬师长、遵守礼仪规范的良好素养,他们是尊师重道的模范。这个故事蕴含着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流传已久、脍炙人口的美德故事,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岳母刺字黄香温席张良拾履孟母三迁苏武牧羊孔融让梨曾子杀猪三顾茅庐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结合习近平话语,说一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个人、民族有何重要价值?品读典故内涵,共探美德价值“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国无德不威”——《战国策》“人而无德,行之不远”——《论语》“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左传》笔记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要性/作用) P66+65①②③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P66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地位)P66③.运用好这些宝贵道德资源,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P65蓝字P66探究分享“品读《元史》-从许衡身上悟美德内涵”元代大学者许衡同众人一起逃难,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有人发现路边有一棵梨树,大家便争先恐后去摘梨。许衡却端坐树下,不为所动。人们问他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们说乱世中梨树无主,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1.许衡说的内心的主人指什么?2.你怎样理解““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自己的道德观念和原则”“体现了他坚守内心的道德标准,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动摇自己的原则 ,做到自我约束。”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P66P67相关链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内涵。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合称“八德”,是对诸多德目的概括总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①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爱戴;②悌,本义指对兄长的敬爱和恭顺,也泛指对同辈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③忠,指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常指为国尽忠;④信,指讲诚信;⑤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⑥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⑦廉,指廉洁奉公;⑧耻,指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讨论:有人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已经过时了,你怎么看?“修其孝弟(悌)忠信”——《孟子》“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2.★中华传统美德具体道德理念和规范的内涵?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笔记3为什么要践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①②①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由义为荣,背义为辱。”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②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P66“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南宋思想家·陆九渊《与郭邦逸书》释义:有德行、有才能的人,以道义作为其为人处世之根本。有道义的人会受到世人的尊重,丧失道义的人会让世人看不起,遭循道义是光荣之事,背信弃义则是令人耻辱之事。P67中华典故:有一次,墨子路过一个染坊,看到纯白的丝放进染缸里,拿出来就成为五颜六色的了。他感慨地说:丝放到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色,放到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色,放入的染缸不同,出来的颜色也不同。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 这一故事流传到后世,形成了“墨悲丝染”的典故,人们常用它说明人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熏染。(1)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2)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阅读故事并分组讨论:墨子的思想强调了什么作用?这对于今天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有怎样的启示?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五一劳动先进人物表彰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时代楷模表彰新时代好少年评选国家每年进行先进人物评选,表彰,有何作用?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践行善举,崇德向善;向好的榜样学习,不断反省提升自我2.★中华传统美德具体道德理念和规范的内涵?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P67出自《孟子》,意思是:对君子来说,最伟大的就是与别人一起来行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孔子家语 ·六本》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晏子春秋·杂上》思考: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并说说它们反映了怎样的传统美德。“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文为:“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其意思是,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后来,与人为善的语意有所拓展,多指以善意的态度对待他人,为人着想,乐于助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意思是,见到有德行或才干的人要向之学习,见到不道德的人要自我反省。这句话鼓励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寻求进步,通过观察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并通过他人的错误来警示自己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名言赏析2.★中华传统美德具体道德理念和规范的内涵?P66-68笔记4为什么要践行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①②P67①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②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P67品读诗词: 中华民族爱国情怀品读诗歌并回答:陆游和林则徐借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你还知道哪些精忠报国的爱国英雄?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执节不使命” —苏武“精忠报国” —岳飞“拒倭寇于海外”—戒继光“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中华民族爱国情怀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P67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2.★中华传统美德具体道德理念和规范的内涵?P66-68笔记5为什么要践行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①②①“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②.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P67-68“中华民族之复活”——▲精忠报国是中华民族爱国情怀的最高体现;振兴中华是中华民族爱国情怀的时代表达钱七虎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早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但以八字成文的语型是出自梁启超。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原文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而后,梁启超将其翻译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八个字。顾炎武的话语,还启迪我们青少年应拥有怎样的意识?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P68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尽责、担当意识的体现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2.★中华传统美德具体道德理念和规范的内涵?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笔记6为什么我们都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①②①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②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P68笔记2.★中华传统美德具体道德理念和规范的内涵?①②③④ 写在P66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P66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P67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P67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P68P65活学活用 : 这三个故事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负荆请罪”的故事体现了蔺相如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大局观,展现了廉颇知错即改、知耻而后勇的风范。这个故事蕴含着以礼义廉耻为标准的荣辱观。“闻鸡起舞”的故事体现了祖逖、刘琨关心时局、胸怀大志,以报效国家为己任的担当精神。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程门立雪”的故事彰显了杨时、游酢尊敬师长、遵守礼仪规范的良好素养,他们是尊师重道的模范。这个故事蕴含着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负荆请罪闻鸡起舞程门立雪思维导图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作用/地位内涵/体现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课堂板书本课小结:▲ 本课重难点:重点:明确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难点: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中华传统美德具体道德理念和规范的内涵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1. 下面图片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A.悌、贤 B.礼、和 C.诚、孝 D.悌、孝【答案与解析】D 本题考查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孔融让梨的故事是说孔融小的时候就知道把大个的梨给哥哥吃,教育我们要谦让,体现了“悌”,悌的意思是敬爱兄长。黄香温床的故事是说黄香为父母温床,体现的是“孝”,故D符合题意;本题选D。3课堂练习3课堂练习2. 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以下名言诗句中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有( )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与解析】D 本题考查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①:描写的是自然景物,故①不符合题意;②③④:②体现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统一,强调在有能力时心系家国,符合家国情怀;③体现鲁迅毫不保留地奉献自我的爱国之情;④体现文天祥以死明志,彰显对国家忠诚的至高境界,故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课堂练习3.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主题为“重建信任”。中国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是重信守诺的国家,不管世界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持续为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机遇创造良好条件。这表明中国( )①有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和担当②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③将担起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重担④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与解析】B 本题考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①②④说法正确;③:“担起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重担” 说法错误,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但各国经济发展的主体责任在于各国自身,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4. 2024年9月,黄宗德获得“共和国勋章”。黄宗德同志先后参加渡江战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在多场战役战斗中冲锋在前、屡立战功,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黄宗德以实际行动( )①诠释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②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③彰显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④展现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与解析】B 本题考查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①②④:黄宗德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说明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展现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材料未体现出诚信守法、见利思义,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课堂练习3课堂练习5. 对崇德向善价值理念的追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主题,中国将“德善”作为一切道德的本源,以下词句能体现“崇德向善”的是( )A.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位卑未敢忘忧国D.由义为荣,背义为辱【答案与解析】A 本题考查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A:“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的意思是对君子来说,最伟大的就是与别人一起来行善,体现要崇德向善,故A正确;BCD:B体现的是向榜样看齐,C体现爱国情怀,D指做人做事要遵循道义,故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3课堂练习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 )A.中华人文精神B.中华传统美德C.核心思想理念D.自尊自信自强【答案与解析】B 本题考查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B:根据教材知识,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课堂练习7. 总书记善于用“中国风格”的表达方式,引经据典、融情于理。以下用典与其蕴含的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①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追求和谐美好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坚持做符合道义的事③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④言必信、行必果——做到真实无欺、言行一致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答案与解析】C 本题考查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③④说法正确;①:比喻积少成多,体现了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的重要性,故①说法错误;②:寓意单一之美难以构成春日之绚烂,这体现了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理念,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3课堂练习8. 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他带领团队攻克了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等国际难题,为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杨叔子身上集中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有( )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②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④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与解析】C 本题考查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②③:杨叔子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体现出他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带领团队攻克了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等国际难题,体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②③说法正确;①④:题干未体现,①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3课堂练习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许多脍炙人口的美德故事、经典名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下列故事或名句与所体现的优秀传统美德匹配正确的是( )①孔融让梨——见贤思齐②岳母刺字——精忠报国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担当意识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崇德向善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与解析】C 本题考查中华传统美德。②③:说法正确;①:孔融让梨指孔融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把大个的梨让给哥哥吃的故事,体现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中的“悌”(对兄长的尊敬和友善),故①错误;故本题选C。3课堂练习10. 在新时代,践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我们应该( )A.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B.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D.只追求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利益【答案与解析】B 本题考查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B说法符合题意;A: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故A说法错误;C:这是一种消极态度,故C说法错误;D:我们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