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第一部分 教材核心考点特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知识体系·特训导航核心知识·蓄能储备分析材料·提能特训中考考点·考向特训知识点1 亲社会行为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4~7)(1)个人是社会的一员。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怎样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2)个人在社会中成长。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为什么说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2.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主要表现。(1)含义: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2)主要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P8)★3.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P8)(1)必要性: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2)意义:①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②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③有利于体验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④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4.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1)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联系情境: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调查;参加劳动体验、研学旅行活动。(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联系情境:在候车室,不躺卧或踩踏座椅;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搀扶老人或盲人过马路。(3)要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联系情境:就发现的社会治理问题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到敬老院帮助老人;到聋哑儿童康复中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热点素材链接研学旅行、义务植树、参加公益活动、参观博物馆、劳动体验等知识点拨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家人、亲戚)、地缘关系(同乡、邻居)和业缘关系(同学、同事)。名言哲语1.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P8)(养成亲社会行为)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P8)(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教材相关知识八上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知识点2 合理利用网络1.网络的积极影响。(P10~12)(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2.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P10~12)(1)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2)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3.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P12~13)(1)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①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②互联网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联系情境:网购、移动支付等经济发展新形势。(2)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联系情境:各级政府网站设有留言箱,可发表意见和建议。(3)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①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②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联系情境:互联网+教育:在线学习、网上报名;互联网+医疗:线上问诊、远程医疗等。★4.网络的消极影响。(P15~16)(1)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误导大众、侵害他人利益,危害社会稳定。联系情境: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5.如何合理利用网络?(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7~19)(1)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2)学会“信息节食”,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网络。(3)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6.(教材探究与分享) 网络谣言的危害。(P14)(1)扰乱人们的思想和行为。(2)破坏互联网的形象,影响互联网的健康发展。(3)污染网络环境,扰乱网络秩序。(4)引发社会动荡,危害公共安全,损害公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等。7.(教材方法与技能)如何辨别网络谣言?(P18)(1)注意信息出处;(2)关注官方信息;(3)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4)辨识信息内容;(5)向他人求助。★8.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P19~20)(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3)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9.(知识拓展)请你就促进青少年文明上网提出合理化建议。(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依法取缔非法经营的网吧。(2)企业(网络经营者):依法经营,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建设绿色健康网站。(3)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通校园绿色网站,教育学生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4)家庭:加强对子女的引导和监督,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抵制不文明上网行为。(5)个人: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严格自律;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谨慎使用网络支付,遭遇诈骗后及时报警。热点素材链接网络暴力、“按键伤人”、网络AI诈骗、网络问政、网络谣言清朗(网)行动、“自媒体”乱象等教材相关知识七上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网上交友情境助理解解读: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易错判断1.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青少年要善用言论自由,博取流量。( )×解析:改正:在网络时代,“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然而,要想通过“麦克风”发出“好声音”,还要练就“好嗓子”。作为公民,要在网络世界练就“好嗓子”,就必须合理利用网络,传播社会正能量。2.互联网+政务的新形式,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解析:改正: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政务的新形式,体现出网络丰富了民主形式,不是扩大民主权利。3.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就是要辨析网络信息,传播正能量。( )×解析:改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4.网络上碎片化的信息会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 )√1.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适用答题维度: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2.我们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适用答题维度: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做法)3.网络的作用: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适用答题维度:网络的积极作用)4.合理利用网络的做法: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传播网络正能量。(适用答题维度:怎样合理利用网络)5.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恪守道德、遵守法律。(适用答题维度:怎样合理利用网络)材料一 网络短视频乱象 截至2023年底,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53亿人,占网民总数的比例已高达94.8%。;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8.16亿,中国直播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突破4.9万亿元,同比增长40.48%。然而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些自导自演、夸张低俗、侮辱诽谤、恶搞、谩骂等乱象频频在直播平台出现。材料二 反网络暴力 网络让我们享受多元的表达,聆听更丰富的声音,但网络上肆意的谩骂、侮辱、诽谤等网络暴力行为让我们心生畏惧。为有效制止网络暴力行为,净化网络空间:2024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就维护网络空间清朗、守护网络生态健康、推动网络空间综合治理等方面建言献策,呼吁尽快制定反网络暴力法,向“按键伤人”依法亮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言论自由守法是前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在公开征求大众意见的基础上,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依法惩治网络诽谤、网络侮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线下滋扰、借网络暴力事件实施的恶意营销炒作等行为。教材知识链接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暴力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名誉权、隐私权)。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人大代表拥有提案权。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严惩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制定反网络暴力法有何重要意义(限定设问类型)。答案:①有利于净化环境,维护网络安全,促进网络文明;②有利于规范网络秩序,维护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③有利于净化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维护社会稳定;④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健康发展。(2)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我们青少年(限定设问主体)应该怎么做(限定设问类型)?答案:①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③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⑤传播网络正能量,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3)假如遭遇“按键伤人”者的侵害时,你(限定设问主体)应该怎么办(限定设问类型)?答案: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①保持冷静和理智,向相关管理部门、平台举报该用户行为;②保存并收集相关证据,包括截屏、聊天记录等;③联系平台要求屏蔽网暴内容,对网暴者进行封禁;④情况严重可以考虑向警方报案或寻求法律援助,必要时向法院提起诉讼。考点一 亲社会行为1.(2024菏泽一模)初中生小铭的周末生活过得非常充实有意义(见下图),如果给他周六这一天的生活定个主题,你认为恰当的是( )☆早晨6时30分,小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上午8时20分,小铭和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下午3时15分,小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智能手机☆晚上8时10分,小铭和爸爸一起看电视节目并交流看法AA.感受社会生活,在社会中成长 B.关心国家发展,建设美好祖国C.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D.发扬实干精神,绽放青春风采2.我们是父母的子女、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这体现( )AA.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 B.以血统联系为基础形成社会关系C.人的成长是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D.人的衣食住行都与社会发生联系3.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下列诗句体现的社会关系与其建立的基础对应不正确的是( )CA.“儿行千里母担忧,夜半灯前念远游。”——血缘关系B.“同乡同姓仍同榜,喜见烟中跨灶楼。”——地缘关系C.“两心宜一体,同舍又邻居。”——业缘关系D.“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业缘关系解析:业缘关系是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邻居属于地缘关系,而不是业缘关系,C说法错误;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C。4.(2024广东中考)2024年3月,广大少先队员积极参与“绿美广东,红领巾在行动”实践活动。他们加入护绿小队、认养树木花卉、讲解环保知识,让“志愿红”和“生态绿”融合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活动有利于少先队员( )CA.承担法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B.积累公益时长,获得物质的奖励C.在奉献中成长,培养亲社会行为 D.形成民主态度,增强主人翁意识解析:少先队员参与“绿美广东,红领巾在行动”实践活动,不是承担法定责任,因为这是他们自愿参与的公益活动,A错误;他们的参与也不是为了积累公益时长以获得物质奖励,而是出于对环保事业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心,B错误;形成民主态度,增强主人翁意识在这个活动中并不能体现,D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4.1 2024年3月5日是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山东各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弘扬雷锋精神,营造人人学雷锋,争做时代新人的良好氛围。在济南,多部门联合举办了学雷锋暨“文明实践我是行动者”主题活动,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与。参与这一主题教育活动( )A①是追求更高道德境界、助力青春飞扬的表现②能够帮助他人,传递情感正能量,养成亲社会行为③有利于我们汲取榜样力量,走向幸福、完美的人生④会让我们感到自责,从而知廉耻、懂荣辱,增强自控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4济宁二模)刘埕任,2023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他坚信科技强国,刻苦钻研AI、5G等技术,先后在2018年、2022年世界机器人大赛中夺得冠军、季军。他传承沂蒙精神,连续五年发起“西部温暖”募集活动,募集文具、衣物等近万件。这启示我们( )B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养成亲社会行为②刻苦研究科学技术,努力做一名科学家③要关注社会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诚信少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科学家,②说法错误;题干没有体现诚信,④说法错误。故选B。考点二 合理利用网络6.(2024济南中考)患者在新疆,医生在浙江。2023年的一天,国内首例5G超远机器人肝胆手术完成。跨越5 000千米,偏远地区医疗实现“触屏可及”。这表明( )A①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②网络发展的成果为人民群众共享③网络技术为医疗发展搭建新平台 ④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7.(2024淄博二模)下图漫画“农产品网上销售”体现了( )CA.网络帮助我们不断结交新朋友B.网络能够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C.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D.网络给政府工作带来诸多负担8.(2024潍坊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规定,网络游戏应当针对未成年人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在注册、登录等环节严格进行用户核验。这一规定( )CA.旨在限制未成年人的网络自由 B.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C.有利于未成年人合理利用网络 D.反映了未成年人加强自我保护解析:这一规定并非旨在限制未成年人的网络自由,而是引导和规范未成年人使用网络,A错误;这一规定体现的是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而非司法保护,B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外界通过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并非强调未成年人自身加强自我保护;D不符合题意。故选C。9.(2024 临沂中考)下列生活现象与点评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生活现象 点评① 每到节假日,都会有众多网友晒出返程车上装载的 “亲情牌”家乡美食 装载的是亲情之爱,是父母亲人对我们无尽的牵挂② 在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上,失去双手也能游泳,失去 一条腿也能奔跑,眼睛看不清也能进球…… 他们以自信、自强的精神书写自己的人生华章③ 网传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缩短学制”“取消中 考”等谣言,不少网民信以为真。教育部辟谣称消 息不实 要学会辨别网络信息,提高媒介素养④ 江苏南京一辆小车起火,司机被困,路过的陈竹听 到呼救,毫不犹豫冲上前去,在整车燃烧前救出被 困司机 只有危急时刻的行为,才能传递社会正能量D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解析: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行为不局限于危急时刻,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善举,如帮助老人过马路、主动捡起垃圾等,都是在传递正能量;④错误。故选D。10.(2024烟台中考)【网络保护】当前,互联网已全面融入人们的生活。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92亿,未成年网民规模近2亿。材料一 我国多次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通过立法加以制度性解决,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网络晴空,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答案:我国重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逐步完善。材料二 2023年12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联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下面是从报告中选取整理的三组数据:网络 使用 ◇未成年网民经常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比例达到88.7%。◇玩手机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达到62.8%;77.5%的家长表示担心孩子看短视频的时间过长。网络 素养 ◇72.0%的未成年网民会注意识别网络诈骗;64.9%的未成年网民会避免在社交网站发布个人信息。◇掌握编程、写代码和制作网页、APP较高级别上网技能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仅为10.8%和8.6%。网络 安全 ◇未成年网民遭遇的负面信息中,渲染激化家庭、师生矛盾和歪曲传统文化或历史人物的内容比例为27.0%和22.2%。◇78.9%的未成年网民知道可以通过互联网对侵害自身的不法行为进行权益维护或举报。(2)依据材料二的数据,请你对未成年网民上网情况做出总结。答案:①未成年人利用网络玩游戏时间较长;②大部分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较高,但是掌握较高级别上网技能的未成年人比例较小;③未成年人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较大;④大部分未成年人懂得依法维权。(3)针对数据反映的问题,你能向未成年网民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答案:①合理利用网络,学会“信息节食”;②提高媒介素养;③提高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④遵守道德和法律,学会依法维权。续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