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4 澳大利亚》教案学科 初中地理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教材 商务星球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在学习了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地区和国家之后,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国家被纳入学习范畴。教材主要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古老的生物、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以及人口和城市分布等方面展开介绍。通过对澳大利亚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建立全球视野,认识到不同国家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多样性。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生物进化、气候、农牧业等方面都具有独特性。教材将澳大利亚的古老生物与大陆漂移学说相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对其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的阐述,突出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理念,为学生后续学习区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人口和城市分布部分则体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这部分内容既是前面所学区域地理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为学生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范例和思路。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烈的阶段,对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地理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能够阅读简单的地图,对一些地理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地理原理和现象,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澳大利亚这个遥远的国家,学生可能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有一些零散的了解,如袋鼠、悉尼歌剧院等,但缺乏系统、深入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对直观、生动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兴趣浓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同时,要注重将复杂的地理知识简单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时教学目标人地协调观1.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自然环境对农牧业、工矿业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口、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2.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澳大利亚在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综合思维1. 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生物等多个要素综合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区域认知1. 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城市和地形区等基本概况,认识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独特区域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特征,形成对澳大利亚的区域认知。2. 通过对比分析,理解澳大利亚在全球地理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地理实践力1.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2. 通过实地考察或虚拟考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特点及领土组成。2. 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生物及其形成原因。3. 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以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4. 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原因。难点1. 分析澳大利亚古老生物众多的原因,理解大陆漂移学说对生物进化的影响。2. 理解澳大利亚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要素如何共同影响农牧业和工矿业的发展。3. 从多个角度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问题引导法、地图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澳大利亚轮廓图卡片、动物卡片、澳大利亚地理信息表格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1) 播放一段关于澳大利亚自然风光和特色动物的视频,视频中展示澳大利亚广袤的草原上奔跑的袋鼠、憨态可掬的考拉、独特的鸭嘴兽等,以及壮观的大堡礁、美丽的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景观。(2)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些美丽而独特的景象都来自于哪个国家呀 ”(3) 引导学生回答,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澳大利亚。(4)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5) 强调澳大利亚的独特性和学习意义。(6)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展示澳大利亚国旗和国徽(1) 展示澳大利亚的国旗和国徽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澳大利亚的国旗和国徽上有什么特别的标志吗 ”(2) 引导学生观察国旗和国徽上的图案,如袋鼠、鸸鹋等。(3) 解释这些图案的象征意义,如袋鼠和鸸鹋分别代表澳大利亚的两大洲——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4) 提问学生:“为什么澳大利亚会选择这些动物作为国徽的象征呢 ”(5) 引导学生思考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特点。(6) 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1. 观看视频,积极回答问题。2. 观察国旗和国徽,思考问题。3.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4.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评价任务 视频观看:☆☆☆问题回答:☆☆☆国旗国徽观察:☆☆☆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精彩的视频,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澳大利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展示国旗和国徽,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澳大利亚的文化和自然环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展示地理位置图(1) 展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2) 提问学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地图,说一说澳大利亚在地球上的大致位置。”(3) 进一步提问:“从半球位置来看,澳大利亚位于哪个半球 从海陆位置来看,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4)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补充,强调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其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周围的岛屿。(5) 展示澳大利亚轮廓图卡片,让学生上台指认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的位置。(6) 引导学生总结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特点。讲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1) 解释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2) 提问学生:“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对它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3) 引导学生从气候、地形、资源等方面进行思考。(4) 结合地图,展示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地形图,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位置的影响。(5) 引导学生总结澳大利亚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劣势。(6) 为后续学习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做好铺垫。 1. 观察地图,回答问题。2. 上台指认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的位置。3. 思考并回答地理位置的影响。4.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评价任务 地图观察:☆☆☆问题回答:☆☆☆地理位置总结:☆☆☆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特点,同时通过学生上台指认,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对知识的记忆。讲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展示澳大利亚国徽和特有动物图片(1) 展示澳大利亚国徽的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我们来看澳大利亚的国徽,上面有两种动物,大家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2) 引导学生观察国徽上的袋鼠和鸸鹋。(3) 展示袋鼠、考拉、鸭嘴兽、树袋熊等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动物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动物的外形特点。(4) 提问学生:“为什么澳大利亚会有这么多独特而古老的生物呢 ”(5) 给学生提供一些提示信息,如澳大利亚大陆的漂移历史等。(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澳大利亚古老生物众多的原因。总结古老生物形成原因(1) 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评价,补充完善学生的答案。(2) 利用简单的动画演示澳大利亚大陆的漂移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澳大利亚古老生物众多的原因。(3) 引导学生总结澳大利亚古老生物的特点和形成原因。(4) 强调大陆漂移学说对生物进化的影响。(5) 为后续学习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特点做好铺垫。(6)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1. 观察国徽和动物图片,回答问题。2. 参与小组讨论,探讨古老生物形成原因。3.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4. 积极提出问题,参与课堂互动。评价任务 动物观察:☆☆☆小组讨论:☆☆☆形成原因总结:☆☆☆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图片和引导学生讨论其形成原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动画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总结古老生物形成原因,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发达的农牧业 展示农牧业分布图和地形图(1) 展示“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地形图”,提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先来看澳大利亚的地形图,找出澳大利亚主要的地形区,如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然后观察农牧业分布图,看看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呢 ”(2) 引导学生分析农牧业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提问:“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在这些地区分布比较集中呢 地形对农牧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形对农牧业分布的影响。(4) 展示“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学生:“除了地形,气候对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大家观察气候图,说一说澳大利亚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这些气候类型对农牧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呢 ”(5) 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6) 总结归纳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的原因,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重要性。展示农牧业产品出口数据(1) 展示澳大利亚羊毛、牛肉等农产品出口的相关数据,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一称号的由来。(2) 提问学生:“为什么澳大利亚的羊毛和牛肉出口量如此之大呢 ”(3) 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思考。(4) 结合地图,展示澳大利亚主要农牧业产区的分布情况。(5) 引导学生总结澳大利亚农牧业发展的优势和挑战。(6) 为后续学习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做好铺垫。 1. 观察地图,回答问题。2. 参与小组讨论,分析地形和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3.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4. 积极提出问题,参与课堂互动。评价任务 地图观察:☆☆☆小组讨论:☆☆☆农牧业总结:☆☆☆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牧业分布图,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同时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展示农牧业产品出口数据,帮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发达的工矿业 展示矿产资源分布图(1) 展示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分布图,提问学生:“同学们,观察这张地图,说一说澳大利亚有哪些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资源,如煤、铁、铝土矿等,并指出其分布地区。(3) 解释澳大利亚工矿业的发展情况,强调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且具有品质优、埋藏浅、易开采等特点。(4) 提问学生:“为什么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如此丰富呢 ”(5) 引导学生从地质构造、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思考。(6) 展示澳大利亚一些大型矿山开采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澳大利亚发达的工矿业。总结工矿业发展特点(1) 总结归纳澳大利亚工矿业发达的原因,强调矿产资源丰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 展示澳大利亚矿产品出口的相关数据,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这一称号的由来。(3) 提问学生:“为什么澳大利亚的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呢 ”(4) 引导学生从市场需求、技术进步、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思考。(5) 结合地图,展示澳大利亚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6) 引导学生总结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1. 观察地图,回答问题。2.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3. 积极提出问题,参与课堂互动。4. 思考并回答工矿业发展特点。评价任务 地图观察:☆☆☆问题回答:☆☆☆工矿业总结:☆☆☆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地图和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工矿业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澳大利亚工矿业在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总结工矿业发展特点,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兴趣。人口和城市分布 展示人口和城市分布图(1) 展示“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图”,提问学生:“同学们,观察这张图,找出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回答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呢 ”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方向,如气候、地形、交通、开发历史等。(4) 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分析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5) 展示悉尼、墨尔本等主要城市的图片,简要介绍这些城市的特色和重要地位。(6) 引导学生总结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和原因。讲解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1) 解释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如气候、地形、交通、开发历史等。(2) 提问学生:“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如何影响人口分布呢 ”(3)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4) 结合地图,展示澳大利亚主要城市的分布情况。(5) 引导学生总结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原因。(6) 为后续学习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做好铺垫。 1. 观察地图,回答问题。2. 参与小组讨论,分析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原因。3.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4. 积极提出问题,参与课堂互动。评价任务 地图观察:☆☆☆小组讨论:☆☆☆人口分布总结:☆☆☆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让学生对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有初步的了解。讲解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小结 回顾主要内容(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提问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澳大利亚,谁能来说一说澳大利亚在地理位置、古老生物、农牧业、工矿业以及人口和城市分布等方面有哪些特点呢 ”(2)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在黑板上呈现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3)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知识点。(4)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的困惑。(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6) 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布置课后作业(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2) 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做好准备工作。(3) 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澳大利亚的信息。(4)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和完成时间。(5) 提供作业答案和解析,帮助学生自查。(6) 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回答问题。2.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3. 提出疑问,解答困惑。4. 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做好预习。评价任务 内容回顾:☆☆☆作业完成:☆☆☆预习准备:☆☆☆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作业设计选择题1. 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有( )A. 大熊猫 B. 袋鼠 C. 企鹅 D. 长颈鹿2. 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特点是( )A. 位于北半球 B. 位于南半球 C. 位于亚洲 D. 位于欧洲3. 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主要有( )A. 热带沙漠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寒带冰原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填空题1. 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有两种动物,分别是______和______。2. 澳大利亚的地形主要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部分。3. 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资源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简答题1. 为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请简要说明原因。2. 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为什么 3. 请列举澳大利亚的三个主要城市,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色。板书设计第四节 澳大利亚1. 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南半球- 海陆位置:独占一块大陆,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地理位置特点:独占一块大陆,四面环海,气候多样,地形复杂2.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特有动物:袋鼠、考拉、鸭嘴兽等- 形成原因:大陆长期孤立,自然环境单一,生物进化缓慢- 大陆漂移学说:解释古老生物形成的原因3. 发达的农牧业- 地形: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 农牧业分布: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 发展原因:自然条件优越,技术先进,市场需求大-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羊毛和牛肉出口量大4. 发达的工矿业- 矿产资源丰富:煤、铁、铝土矿等- 主要分布:西部高原和北部地区- 发展特点:品质优、埋藏浅、易开采-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矿产品出口额高5. 人口和城市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原因: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 主要城市: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 特色:悉尼歌剧院、大堡礁等著名景点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如情境创设、地图演示、小组合作探究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2.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对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3.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巩固了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及时的调整。不足之处1. 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的讨论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改进。2. 课堂时间安排有些紧张,部分环节的时间控制不够合理,导致某些内容未能充分展开。3. 部分学生对复杂的地理原理和现象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辅导和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