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导学案 (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导学案 (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 4 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导学案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认识生产力发展对中古亚洲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时空观念:明确中古时期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发展脉络。
3.史料实证:运用丰富的史料,如文献、文物等,分析中古亚洲的社会特征。
4.历史解释:阐释中古亚洲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及相互影响。
5.家国情怀:感受亚洲多元文明的魅力,增强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认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南亚和东亚地区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
教学难点
理解中古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文明发展的差异及相互交流的意义。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阿拉伯帝国
1.兴起与扩张:7 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伊斯兰教。他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将阿拉伯各部落统一起来。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到 8 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例如,通过一系列军事征服,阿拉伯军队占领了叙利亚、埃及、伊朗等广大地区。
2.政治与经济:阿拉伯帝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在经济方面,帝国的商业十分繁荣。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的香料、珠宝等通过阿拉伯商人远销欧洲。帝国境内城市众多,巴格达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城市中店铺林立,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商品。
3.文化成就:阿拉伯帝国广泛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将古代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文,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在数学领域,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 0 到 9 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 “阿拉伯数字”,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医学方面,阿拉伯人编写了许多医学著作,如《医学集成》和《医典》,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崛起过程:13 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他们不断扩张势力,先后征服了拜占庭帝国的大片领土。1453 年,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此后,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到 16 世纪后期,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例如,奥斯曼帝国占领了巴尔干半岛、中东和北非的大片土地。
2.政治与经济: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帝国实行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多个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负责管理地方事务。在经济上,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帝国经济的繁荣。同时,帝国的手工业也有一定发展,如纺织、陶瓷等行业。
3.对世界的影响:奥斯曼帝国的扩张改变了中东和巴尔干地区的政治格局。它对东西方贸易的控制,促使欧洲人寻找新的贸易路线,从而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例如,欧洲人因为奥斯曼帝国对传统商路的阻碍,开始探索从海上通往东方的新航线,这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南亚
笈多帝国:4 世纪初,笈多帝国在印度河流域兴起。帝国政局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国王直接控制着恒河中下游地区,其他地区则由藩王统治。笈多帝国时期,印度教得到广泛传播,印度教的神庙建筑艺术达到了很高水平。例如,在一些神庙中,精美的雕刻展现了印度教神话故事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
德里苏丹国:13 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苏丹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在印度推广伊斯兰教文化。同时,印度教仍然在印度社会中具有广泛影响,两种宗教文化相互碰撞、交流。
2.东亚
日本:646 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进行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在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在经济上,实行班田收授法,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此后,日本模仿唐朝文化,在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例如,日本的和歌、绘画受到唐朝文化影响,京都的建筑风格也仿照唐朝的长安。
朝鲜:7 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新罗积极学习唐朝文化,引入唐朝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等。朝鲜的城市建设也模仿唐朝,平壤城的布局与唐朝的长安城相似。10 世纪初,高丽王朝取代新罗。高丽王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土地国有制度,文化上继续发展汉字文化,出现了许多用汉字书写的文学作品。
易错提示
1.不要将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混淆。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对其进行了改造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2.注意区分奥斯曼帝国与阿拉伯帝国。二者虽然都信奉伊斯兰教且疆域辽阔,但兴起时间、发展历程和文化特色等方面存在差异,奥斯曼帝国兴起晚于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受拜占庭文化等影响也有自身特色。
3.理解日本大化改新与唐朝的关系时,不能简单认为是完全照搬。日本在学习唐朝制度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发展,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封建制度和文化。
探究活动
1.探究中古时期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的途径和影响:从贸易往来、宗教传播、人员迁徙等方面分析文化交流的途径,从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角度探讨影响。例如,阿拉伯商人在贸易过程中传播了阿拉伯文化,同时也吸收了其他地区文化;宗教传播促进了不同地区人们思想观念的交流等。
2.对比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异同点:相同点可从集权统治等方面考虑,不同点可从权力传承、具体行政制度等方面分析。如两者都实行集权统治,但阿拉伯帝国哈里发掌握宗教和世俗大权,奥斯曼帝国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主宰,权力传承方式等也有所不同。
预习检测
1.阿拉伯帝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是( )
A. 军事征服
B. 宗教信仰
C. 商业繁荣
D. 文化融合
2.阿拉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 )
A. 苏丹
B. 哈里发
C. 国王
D. 皇帝
3.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是( )
A. 发明了造纸术
B. 创造了楔形文字
C. 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D. 编写了《荷马史诗》
4.奥斯曼帝国灭亡的国家是( )
A. 阿拉伯帝国
B. 拜占庭帝国
C. 笈多帝国
D. 德里苏丹国
5.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苏丹拥有的权力不包括( )
A. 政治权力
B. 军事权力
C. 宗教权力
D. 文化创作权力
6.笈多帝国时期,在印度广泛传播的宗教是( )
A. 佛教
B. 伊斯兰教
C. 基督教
D. 印度教
7.日本大化改新模仿的对象是( )
A. 阿拉伯帝国
B. 奥斯曼帝国
C. 唐朝
D. 新罗
8.日本大化改新在政治方面的措施是( )
A. 实行班田收授法
B.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C. 推行土地国有制度
D. 模仿唐朝的文学艺术
9.7 世纪末,初步统一朝鲜半岛的国家是( )
A. 新罗
B. 高丽
C. 百济
D. 高句丽
10.高丽王朝在文化上的主要成就是( )
A. 发展汉字文化
B. 推广伊斯兰教
C. 创造了独特的字母文字
D. 吸收西方文化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7 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以宗教信仰为纽带统一阿拉伯各部落,为阿拉伯帝国崛起奠定基础,宗教信仰是重要因素,B 正确;军事征服是扩张手段,商业繁荣和文化融合是帝国发展过程中的表现,不是崛起的关键因素,A、C、D 错误。
2.答案:B
解析:阿拉伯帝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是最高统治者,B 正确;苏丹是奥斯曼帝国最高统治者称呼,A 错误;国王、皇帝不是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称呼,C、D 错误。
3.答案:C
解析:阿拉伯人改造并传播了古印度人创造的从 0 到 9 的计数法,即阿拉伯数字,C 正确;造纸术是中国发明的,A 错误;楔形文字是古代西亚人创造的,B 错误;《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作品,D 错误。
4.答案:B
解析:1453 年,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陷君士坦丁堡,灭亡了拜占庭帝国,B 正确;阿拉伯帝国在奥斯曼帝国崛起前已走向衰落并灭亡,A 错误;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与奥斯曼帝国灭亡无关,C、D 错误。
5.答案:D
解析: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权力,A、B、C 不符合题意;苏丹不直接掌握文化创作权力,D 符合题意。
6.答案:D
解析:笈多帝国时期,印度教得到广泛传播,D 正确;佛教在之前有发展,但此时印度教更盛行,A 错误;伊斯兰教在德里苏丹国时期在印度推广,B 错误;基督教在印度传播相对较少,C 错误。
7.答案:C
解析:646 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进行大化改新,C 正确;不是模仿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新罗,A、B、D 错误。
8.答案:B
解析:日本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B 正确;实行班田收授法和推行土地国有制度是经济方面措施,A、C 错误;模仿唐朝文学艺术是文化方面,D 错误。
9.答案:A
解析:7 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A 正确;高丽王朝在 10 世纪初取代新罗,B 错误;百济和高句丽没有在 7 世纪末统一朝鲜半岛,C、D 错误。
10.答案:A
解析:高丽王朝文化上继续发展汉字文化,出现许多用汉字书写的文学作品,A 正确;高丽王朝没有推广伊斯兰教,B 错误;创造独特字母文字不是高丽王朝主要文化成就,C 错误;当时未吸收西方文化,D 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