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导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导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 14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导学案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认识一战爆发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理解经济基础对国际关系的决定性作用。
2.时空观念:明确一战爆发的时间、主要战场及进程,掌握战后国际秩序构建的时间节点和空间范围。
3.史料实证:运用一战相关的条约、军事报告、外交文件等史料,分析战争爆发原因、过程及战后秩序的特点。
4.历史解释:阐释一战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影响。
5.家国情怀:体会战争的残酷性,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理解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一战爆发的原因;战争的主要进程;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与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一战爆发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下的矛盾与不稳定因素。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根本原因: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例如,后起的德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产量在 20 世纪初超过英国,但德国在海外殖民地的占有量却远少于英国。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占有量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日益尖锐,这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具体原因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欧洲列强纷纷结盟。1879 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1882 年,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正式形成。三国同盟的形成引起了法国和俄国的不安,1892 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1904 年和 1907 年,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签订协约,三国协约正式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欧洲局势日益紧张,战争一触即发。
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主义情绪在欧洲各国广泛传播。一些国家的民族主义者鼓吹对外扩张,宣扬本国民族的优越性,煽动民众的战争情绪。例如,德国的泛日耳曼主义者主张建立一个大日耳曼帝国,将所有日耳曼人居住的地区都纳入德国版图,这种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
军国主义和军备竞赛:各国为了在未来战争中占据优势,纷纷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开展军备竞赛。德国不断扩充陆军,建造无畏舰等新型战舰,其海军实力迅速增长,对英国的海上霸权构成了严重威胁。英国则针锋相对,加大对海军的投入,同时与法国、俄国加强军事合作。这种军备竞赛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使战争的危险日益临近。
2.导火线: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7 月 28 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欧洲列强纷纷卷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知识点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战争的爆发与初期阶段:一战爆发后,欧洲形成了三条战线。西线是英法对德国作战,东线是俄国对德奥作战,南线是奥匈对塞尔维亚作战。战争初期,德国企图凭借速战速决的战略迅速击败法国。1914 年 8 月,德国实施施里芬计划,攻入法国境内,但在马恩河战役中,英法联军成功阻止了德军的进攻,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战争陷入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
2.战争的扩大与僵持阶段:1915 - 1916 年,战争进一步扩大。1915 年,意大利倒戈,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1916 年,西线爆发了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双方伤亡惨重,被称为 “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中,英国首次使用了坦克,这一新型武器在战场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未能改变战争的僵持局面。在东线,俄国也对德奥军队发动了进攻,但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3.战争的转折与结束阶段:1917 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同时,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宣布退出战争。1918 年,协约国军队发动了总攻,德国军队节节败退。11 月 11 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知识点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1919 年 1 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召开和会,讨论对战败国的处置问题。经过激烈的争吵和妥协,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和约规定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德国军队的规模受到严格限制等。随后,协约国还分别与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一战后,美、英、日等国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了调整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1921 - 1922 年,在美国的倡议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四国条约》规定英、法、日、美相互尊重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五国海军条约》规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实际上使中国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亚太地区的国际新秩序。
3.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的影响: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这一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和对弱小国家的压迫基础之上的,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例如,德国对《凡尔赛和约》的苛刻条款极为不满,民族复仇情绪高涨;在亚太地区,美日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这些矛盾的存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易错提示
1.不要简单认为一战爆发只是因为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导火线,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具体原因还有军事集团对峙、民族主义情绪、军备竞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2.理解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时,要明确它并非稳固的和平体系。虽然暂时缓和矛盾,但对战败国的严厉制裁和对弱小国家的不公正对待,使其内部矛盾重重,不能将其视为持久和平的保障。
3.一战对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等,不能仅关注战争本身的军事进程和战后政治秩序构建。
探究活动
1.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从经济、政治、军事、思想等多个角度分析。思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何导致政治矛盾,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军备竞赛的关系,以及民族主义情绪对战争爆发的推动作用等。
2.分析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的实质与影响:实质可从该体系维护的利益主体、对世界格局的安排等方面探讨;影响可从积极方面(如暂时和平)和消极方面(如矛盾潜藏)进行分析,理解这一体系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复杂作用。
预习检测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萨拉热窝事件
B.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
C.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 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2.三国同盟的核心国家是( )
A. 德国
B. 奥匈帝国
C. 意大利
D. 英国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 “凡尔登绞肉机” 的战役发生在( )
A. 东线
B. 西线
C. 南线
D. 海上
4.1917 年,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的国家是( )
A. 意大利
B. 美国
C. 俄国
D. 德国
5.一战后,确立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国际新秩序的是( )
A. 华盛顿体系
B. 雅尔塔体系
C. 凡尔赛体系
D. 布雷顿森林体系
6.《九国公约》的签订,实际上使中国( )
A. 实现了民族独立
B. 获得了平等的国际地位
C. 成为美国的殖民地
D. 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7.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不包括( )
A. 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B.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 使世界进入了和平稳定的时期
D. 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8.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战争持续了四年,最终以协约国的失败而告终
B. 战争期间,美国一直保持中立
C. 战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D.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9.一战后,德国对《凡尔赛和约》极为不满的主要原因是( )
A. 德国丧失了所有殖民地
B. 德国军队被全部解散
C. 德国承担了巨额赔款且军事力量受到严格限制
D. 德国国内爆发了革命
10.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取得的主要成果是( )
A. 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
B. 获得了更多的殖民地
C. 控制了欧洲事务
D. 确立了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C 正确;萨拉热窝事件是导火线,A 错误;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形成是具体原因,不是根本原因,B 错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D 错误。
2.答案:A
解析:三国同盟中德国实力最强,在同盟中起主导作用,是核心国家,A 正确;奥匈帝国、意大利不是核心国家,B、C 错误;英国是三国协约成员国,D 错误。
3.答案:B
解析:凡尔登战役发生在西线,是一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B 正确;东线、南线、海上不是凡尔登战役发生地,A、C、D 错误。
4.答案:B
解析:1917 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B 正确;意大利 1915 年倒戈加入协约国,A 错误;俄国 1917 年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C 错误;德国是同盟国,D 错误。
5.答案:C
解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C 正确;华盛顿体系确立了亚太地区新秩序,A 错误;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形成的,B 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D 错误。
6.答案:D
解析:《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主权等,实际上使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D 正确;当时中国未实现民族独立,A 错误;没有获得平等国际地位,B 错误;不是成为美国殖民地,C 错误。
7.答案:C
解析: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内部矛盾重重,世界并未进入和平稳定时期,C 符合题意;一战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改变了人们思想观念,A、B、D 不符合题意。
8.答案:C
解析:一战促进了科技发展,如坦克等新式武器出现,C 正确;一战以同盟国失败告终,A 错误;美国 1917 年参战,不是一直中立,B 错误;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未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D 错误。
9.答案:C
解析:《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承担巨额赔款且军事力量受到严格限制,这使德国极为不满,C 正确;德国丧失大部分殖民地,不是所有,A 错误;德国军队规模受限,不是全部解散,B 错误;德国国内革命与对和约不满无关,D 错误。
10.答案:A
解析:华盛顿会议上,《五国海军条约》规定美国取得与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A 正确;华盛顿会议未使美国获得更多殖民地,B 错误;美国未控制欧洲事务,C 错误;华盛顿体系下美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增强,但未确立霸权,D 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