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 17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导学案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认识二战爆发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理解战争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
2.时空观念:明确二战爆发、扩大、转折及结束的时间节点,掌握主要战役的地点与进程,构建战后国际秩序形成的时空框架。
3.史料实证:运用二战相关的条约、军事报告、外交文件等史料,分析战争爆发原因、过程及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
4.历史解释:阐释二战对战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意义,理解雅尔塔体系的实质和影响。
5.家国情怀:体会战争的残酷性,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增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二战爆发的原因;战争的主要进程;雅尔塔体系的构建与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二战爆发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国际关系特点与矛盾。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根本原因:与一战类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仍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战后,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经济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有所发展,但在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这些国家经济遭受重创。为摆脱困境,它们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来转嫁危机,争夺世界霸权。而英、法、美等国则试图维护既得利益,这种矛盾的激化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2.具体原因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的矛盾: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虽然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矛盾。德国对《凡尔赛和约》中苛刻的赔款、领土限制等条款极为不满,民族复仇情绪高涨。在亚洲,日本对华盛顿体系限制其扩张也心怀怨恨,不断寻求突破。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1929 - 1933 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入困境。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走上了法西斯道路,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来掠夺资源、扩大市场。例如,德国纳粹党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动荡,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赢得了广泛支持,从而掌握政权,推行侵略政策。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法西斯主义在德、意、日等国迅速兴起。法西斯主义宣扬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独裁统治,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德国纳粹党、意大利法西斯党和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成为二战的主要发动者。
绥靖政策的纵容:英、法等国为了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采取绥靖政策。它们企图通过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扩张欲望,以换取一时的和平。例如,1938 年的慕尼黑会议上,英、法、德、意四国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这一行为极大地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3.战争的爆发: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波兰军队节节败退。9 月 3 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知识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战争的初期阶段:战争爆发后,德国迅速占领了波兰。随后,德国将进攻矛头指向西欧。1940 年 4 月,德国进攻丹麦和挪威。5 月,德国进攻荷兰、比利时和法国。法国在德国的进攻下迅速溃败,6 月 22 日,法国宣布投降。英国则在丘吉尔的领导下,坚持抵抗德国的空袭。
2.战争的扩大阶段: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红军在战争初期遭受重创,但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军民奋起抵抗。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次日,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3.战争的转折阶段:1942 - 1943 年,战争出现转折。在苏德战场,1942 年 7 月 - 1943 年 2 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德军遭受重大损失,从此失去了战略主动权。在太平洋战场,1942 年 6 月的中途岛海战,美军成功击退日本海军的进攻,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局势。在北非战场,1942 年 10 月,英军在阿拉曼战役中取得胜利,北非战局得到扭转。
4.战争的结束阶段:1943 年,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开始进行战略反攻。1944 年 6 月 6 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1945 年 8 月 6 日和 9 日,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8 月 8 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知识点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雅尔塔体系的构建:二战后期,为协调盟军行动,加速战争胜利进程,美、英、苏三国首脑先后召开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这些会议达成了一系列协议,主要内容包括: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英、法、苏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归还被占领土;建立联合国等。这些协议构成了雅尔塔体系的基本框架。
2.联合国的成立:1945 年 10 月 24 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联合国设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等主要机构。其中,安全理事会由中、美、英、法、苏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拥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3.雅尔塔体系的影响: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它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但这一体系也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期的冷战对峙,给世界和平带来了威胁。
易错提示
1.不要简单认为二战爆发只是某一个因素导致的。它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矛盾、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主义兴起以及绥靖政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理解雅尔塔体系时,要认识到它既有积极作用,如维护战后世界和平、推动民族解放运动,也有消极影响,如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美苏冷战对峙。不能片面看待雅尔塔体系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二战中的重要战役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乃至二战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要准确把握各战役在战争进程中的关键作用,避免混淆。
探究活动
1.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从经济、政治、思想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思考经济大危机如何促使法西斯势力崛起,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的内在矛盾怎样推动战争爆发,以及绥靖政策对战争爆发起到了怎样的催化作用。
2.分析雅尔塔体系的实质与影响:实质可从该体系背后的大国利益博弈、对世界格局的安排等方面探讨;影响可从积极方面(如维护和平、推动民族解放)和消极方面(如美苏冷战、强权政治)进行分析,理解这一体系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复杂地位。
预习检测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B.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C.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 绥靖政策的纵容
2.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事件是( )
A. 德国进攻波兰
B. 德国进攻法国
C. 日本偷袭珍珠港
D. 苏德战争爆发
3.二战初期,法国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法国军队战斗力低下
B. 法国政府腐败
C. 德国采用闪电战战术
D. 法国实行绥靖政策
4.二战中,成为苏德战场乃至整个二战转折点的战役是( )
A. 中途岛海战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阿拉曼战役
D. 诺曼底登陆
5.1941 年 12 月,引发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事件是( )
A. 日本偷袭珍珠港
B. 美国对日宣战
C. 德国进攻苏联
D. 日本进攻中国
6.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 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
B. 建立联合国
C. 德国由美、英、法、苏分区占领
D. 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
7.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是( )
A. 中、美、英、法、德
B. 中、美、英、法、日
C. 中、美、英、法、苏(俄)
D. 中、美、英、法、意
8.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标志着( )
A.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B. 世界和平得到了永久保障
C.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结束
D. 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9.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战争初期,同盟国处于优势
B. 战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C. 战争期间,美国一直保持中立
D. 雅尔塔体系消除了美苏之间的矛盾
10.二战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
A. 帮助欧洲恢复经济
B. 遏制苏联
C. 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D. 加强与欧洲国家的联系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C 正确;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主义兴起、绥靖政策纵容是具体原因,不是根本原因,A、B、D 错误。
2.答案:A
解析: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进攻波兰,9 月 3 日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A 正确;德国进攻法国在波兰之后,B 错误;日本偷袭珍珠港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C 错误;苏德战争爆发使战争进一步扩大,D 错误。
3.答案:D
解析:法国实行绥靖政策,导致军事准备不足,国内士气低落,是其在二战初期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D 正确;法国军队战斗力并不低下,A 错误;法国政府腐败不是主要原因,B 错误;德国采用闪电战战术是客观因素,但不是法国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C 错误。
4.答案:B
解析:1942 - 1943 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乃至整个二战的转折点,B 正确;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转折点,A 错误;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转折点,C 错误;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 错误。
5.答案:A
解析: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A 正确;美国对日宣战是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B 错误;德国进攻苏联与太平洋战争爆发无关,C 错误;日本进攻中国早于太平洋战争爆发,D 错误。
6.答案:D
解析:雅尔塔体系主要内容包括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版图、建立联合国、德国由美、英、法、苏分区占领等,A、B、C 不符合题意;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是在二战后,不属于雅尔塔体系内容,D 符合题意。
7.答案:C
解析: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中、美、英、法、苏(俄),C 正确;德国、日本、意大利不是常任理事国,A、B、D 错误。
8.答案:A
解析:雅尔塔体系建立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A 正确;雅尔塔体系下美苏冷战对峙,世界和平未得到永久保障,B 错误;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结束是在苏联解体后,C 错误;世界多极化格局至今尚未形成,D 错误。
9.答案:B
解析:二战促进了科技发展,如原子弹等新式武器出现,B 正确;战争初期,轴心国处于优势,A 错误;美国 1941 年 12 月前保持中立,之后参战,C 错误;雅尔塔体系下美苏矛盾突出,未消除,D 错误。
10.答案:B
解析:二战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主要目的是通过经济援助西欧,遏制苏联,B 正确;帮助欧洲恢复经济是手段,不是主要目的,A 错误;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加强与欧洲国家联系不是主要目的,C、D 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