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娄底市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扫描版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湖南省娄底市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扫描版有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
科目:生物学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
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3.本试题卷共11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如缺页,考生须
及时报告监考老师,否则后果自负。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准考证号
祝你考试顺利!
机密★启用前
2025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位于细胞膜上的膜蛋白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膜蛋白的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可以用荧光标记法来定位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
B水分子更多是借助膜蛋白的协助进出细胞的
C,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一般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有的膜蛋白都能自由运动
2补体系统包括30多种蛋白,被激活后可以调理吞噬、溶解细胞、调节免疫应答和清除免疫复合
物等。可溶性免疫复合物体积小,难以被吞噬细胞捕获,但其可激活补体,从而黏附于红细胞,
最终到达肝脏和脾脏被巨噬细胞吞噬和清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补体
抗体
免疫复合物
肝、牌
红细胞
红细胞
巨噬细胞血液循环
○十溶酶体
A.免疫复合物中的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
B红细胞在此过程中具有运送免疫复合物的功能
C.红细胞表面的CR1可以与免疫复合物中的抗体特异性结合
D.巨噬细胞主要依靠溶酶体完成清除功能
3进化拯救指生物种群面临致死环境胁迫时,能够通过适应性进化摆脱灭绝命运的过程。下图为
某种群由温和环境到胁迫环境下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其中字母代表不同阶段,方框内点的不同
形状代表不同表型,点越多代表该种群的种群数量越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高三生物学试题第1页(共11页)】
L温和环境
胁自环境
A细
A温和环境中,协同进化导致∧阶段的物种多样性比较丰富
B.种群由入阶段发展到B阶段,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
CB阶段种群中虽然含有能适应胁迫环境的个体,但仍可能会灭绝
D.种群由C阶段发展到D阶段,可能出现了新的可遗传变异
4.铜死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机制涉及铜离子与线粒体功能蛋白结合导致代谢紊乱。
癌细胞膜表面的ATP7A(一种铜转运蛋白)能够将过量铜离子运出细胞,从而使细胞质内铜离
子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是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
B.铜死亡仅受到细胞中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C,癌细胞发生铜死亡可能与细胞中能量供应中断有关
D.用RNA干扰技术抑制癌细胞ATP7A相关基因表达是治疗癌症的一种途径
5.FeO,纳米酶具有催化H2O:分解的能力,可用于环境中除草剂草甘膦(GLY)浓度的定量测
定。研究人员对纳米酶的功能特性展开研究,如图1所示,当给定温度和pH值时,反应体系中
不同能量的H2O2分子数量呈正态分布,其分布规律如图中“钟”形实线所示,分子能量达到活
化能的底物分子可以发生反应。图2为探究草甘膦(GLY)对纳米酶作用影响的实验结果,以添
加草甘膦的△DO[△DO(GLY)]与不添加草甘膦的△DO[△DO(0)]的比值(y)为纵坐标,
GLY浓度(x)为横坐标(图中“△DO”表示加入H2O25min后反应体系中溶氧量的变化)。下列
选项错误的是


1.0
分子数量
0.8
、0.6

8
1.0
活化能分子能品
5
101520
GLY/(μmol/L)

图2
A.由图1可知,若反应体系原本没有酶,加热之后不同能量的H,O,分子数量分布可以用③
表示
B.由图1可知,若反应体系原本有纳米酶且处于最适温度,加热之后的活化能可以用①表示
C.由图2可知GLY抑制纳米酶的催化作用
D.若使用该实验体系测得某土壤样品△DO比值为0.2,则该土壤样品的草甘膦浓度约为
10μmol/L
【高三生物学试题第2页(共11页)】2025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答案】D
【解析】A.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即可证明可用荧光标记法定位蛋白质,A正确;
B.水分子更多是借助膜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的,水分子还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B正确:
C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一般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
多,C正确;
D膜蛋白大多数能运动,但不是全部能自由运动,D错误。
2.【答案】C
【解析】A.浆细胞能够合成并分泌抗体,故免疫复合物中的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A正确;
B.结合题图可知,红细胞能够识别并转运免疫复合物,即红细胞在此过程中具有运送免疫复合物的功能,B
正确;
C.分析题意可知,可溶性免疫复合物体积小,难以被吞噬细胞捕获,但其可激活补体,从而黏附于红细胞,该过
程中不发生CR1可以与免疫复合物中的抗体特异性结合,C错误;
D溶酶体中含多种酸性水解酶,可以消化清除复合物,D正确。
3.【答案】A
【解析】A.图示表示某种群由温和环境到胁迫环境下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由图可知,温和环境中,A阶段的方
框内点的形状和点的数量都多,说明表型种类较丰富,可知基因多样性较丰富,种群数量较多,但没有信息表
明物种数目增多了,不能说明物种多样性增加,A错误;
B.种群由A阶段发展到B阶段的过程中,方框内点的不同形状减少,点的数量减少,是因为环境由温和环境
到胁迫环境,环境发生变化,自然选择发挥作用,使多数不能适应胁迫环境的个体死亡,B正确;
C.在胁迫环境下,B阶段种群含有能适应胁迫环境的个体,但种群仍有可能灭绝,原因是能适应胁迫环境的个
体数量可能少于维持种群延续的最小数量,C正确:
D.相比C阶段种群,D阶段种群出现了新的表型,该新的表型可能是可遗传变异引起的,D正确。
4.【答案】B
【解析】A,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
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A正确:
B.铜死亡是一种独特形式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也受环境因索影响,
B错误;
C根据铜死亡机制可知,细胞内过量的铜使线粒体代谢功能异常,可能因为能量供应中断导致细胞死亡,C
正确;
D.用RNA干扰技术抑制癌细胞ATP A相关基因表达,使癌细胞膜表面的ATP A诚少,运出细胞的铜离子
减少,可使细胞内铜离子积累,进而诱导癌细胞死亡,是治疗癌症的一种途径,D正确。
5.【答案】B
【解析】A.若反应体系原本没有酶,加热之后能量上升,因此不同能量的H2O2分子数量分布可以用③表示,A
正确;
B若反应体系原本有纳米酶且处于最适温度,加热之后的酶活性降低,活化能进一步升高,可以用②表示,B
错误;
【高三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