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三模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属于中原龙山文化范畴,图1为山西襄汾陶寺城邑平面图。据此推知,陶寺遗址时期( )A. 社会分工不明显 B. 氏族公共墓地初步出现C. 私有制开始产生 D. 阶级和阶层发生了分化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中出身低微的国相数不胜数。其中,以秦国最为突出,商鞅曾为“卫之诸庶孽公子”,魏人张仪、公孙衍曾以纵横说游说秦国,吕不韦曾是一位颇有眼光的卫国大商人。这一状况从侧面反映了( )A. 政治统一的趋势 B. 贵族政治得到巩固 C. 中央集权的实现 D. 宗法制度逐渐瓦解3.甘肃居延汉简记载,汉代在河西走廊“置屯戍守,移民实边”,戍卒平日耕作、战时成兵,并建有烽燧预警系统。简文中有“田卒”“河渠卒”等称谓及“日迹”(巡视边境)记录。这些记载表明汉代( )A. 兵农合一体制助推边疆治理 B. 边疆屯垦有效推动民族交融C. 郡国并行制度保障国防安全 D. 丝绸之路繁荣促进区域开发4.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并称匈奴为汉之兄弟,北魏拓跋氏认为自己是黄帝后裔,而北周宇文氏认为自己的祖先出自炎帝神农氏。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 华夏正统地位逐步强化 B. 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C. 华夷一体观念正在形成 D. 文化融合奠定统一基础5.下图内容来自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唐代寺院手实《唐神龙三年(707年)正月高昌县开觉等寺手实》(局部)。据此可知,唐代寺院( )A. 兼具户籍与土地管理的职能 B. 成为管理西域的行政机构C. 冲击了儒家学派的主流地位 D. 承担社会救济的重要责任6.宋代,官员多数官与职分离,官员的本来职务,由另外被“差遣”的官员担任。同时,大多数职位都有其他官员以“同知”“通判”的身份,与奉“差遣”的官员一起工作。宋统治者这样做的初衷是( )A. 分散地方行政权力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 完善地方政府职能7.明代许仲琳在其创作的小说《封神演义》中,将哪吒塑造为童心未混、率性而为的真人形象。在小说中,哪吒敢于反抗父权和孝道,敢于反抗象征皇权的龙王。这主要说明,明代( )A. 理学思想受到挑战 B. 个性解放成为主流思潮C. 心学影响小说传播 D. 文学作品崇尚自强不息8.1872年,广东某官员在日记中记载:“据言其船(出自福州)造成共计实银五十万两,工料俱精致坚固,胜于广东所制,闻有洋人去看亦云胜于外国所制……其船妙在无一洋人,皆汉人自为之,一切排场与洋人无异。”这一记载( )A. 反映了广东地区相对开放的社会风气 B. 表明国人突破了天朝上国观念的束缚C. 彰显了官督商办企业的历史作用 D. 是研究洋务运动成果的重要史料9.随着“二十一条”的发酵,1915年5月8日,上海商界推出了“储金运动”,号召国民自行认款,“存储国家银行……作为设立兵工厂、训练陆海军、振兴国内工业等需”。在政府和媒体的推动下,这一运动逐渐占据了各地民众运动的中心位置。由此可知,这一运动( )A. 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B. 表明实业救国理念成为社会共识C. 直接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 意在满足工商业者对资本的需求10. 1938年7月7日,《新华日报》头版刊登了张谔创作的漫画(如下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 B. 旨在组织动员民众力量进行全民族抗战C. 革命统一战线对抗战胜利具有重要作用 D. 体现了世界反法西斯盟国对抗战的支持11.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浙江德清县采取招股、招工带资、联户集资、农民投资等形式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兴办乡村两级集体企业640余家;织里镇开办乡村两级企业29家,年创工业总产值198万元。到1991年,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1988年的24%提高到30.83%。据此可知,乡镇企业的发展( )A. 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 扩大了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C. 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D. 冲击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公元9世纪,日本嵯峨天皇即位后,组织编纂了《新撰姓氏录》,收录了第1代天皇至第52代天皇时期的姓氏,总计1182个。《新撰姓氏录》将氏姓分为3个等级,即“皇别”、“神别”与“诸蕃”。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 确立封建统治制度 B. 完善社会等级秩序 C. 强化天皇专制统治 D.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13.近代早期,英格兰警役(负责收税与治安)主要由在财产、老住户身份等方面有优势的乡村精英担任,他们在履行国家职能时,时常基于地方利益与中央政令发生冲突。17世纪后期,大量一般村民开始出任警役而众多乡村精英逐渐退出,警役的官方属性逐渐超越社会属性。上述变化表明当时英国( )A. 基层自治制度已经确立 B. 国家权威深入基层社会C. 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 乡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14.《剑桥拉丁美洲史》载,16世纪以来,拉美的“中心地区不只是一个区域,还是一条大道——一条从银矿走向大首府再走向港口的干道”;而远离沿线的地区所受的影响和变化则微乎其微。这一现象( )A. 反映出拉美社会经济体制封闭性强 B. 折射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C. 导致拉美缺乏社会转型的必要积累 D. 深受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15.自1952年开始法国政府成立各种合法化公私合营公司,由其承担各地区整治工程和农田水利的兴建;由政府统一管理,中央政府在农田水利工程方面的投资占到投资总额的60%-75%。1955年修改法令,允许地方政府的农业、工业部门参加投资与管理。这表明当时法国( )A. 产业结构出现大幅调整 B. 所有制性质发生巨大变化C. 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D. 国家垄断了农村基础建设16.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主管热内 达农古尔在1948年美国艺术联盟年会上激情赞颂“现代抽象艺术”为“个人性艺术”,称“集体性艺术”“现实主义”是封闭、保守和不合时宜。美国中情局设立“文化自由大会”,通过艺术展览、讲座等方式大力推销抽象派艺术,将其塑造为“自由”价值观的象征。这表明当时( )A. 艺术发展服务于国家战略的需要 B. 意识形态决定艺术的发展方向C. 文化艺术竞争是冷战的主要方式 D. 抽象艺术成为世界艺术的主流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在从“民族振兴”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学校体育工作发挥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洋务派兴办的洋务学堂,一般都开设体育课。天津水师学堂“学生入堂,虑其或失文弱,授之枪,俾习步伐;树之桅,俾习升降”。《光绪政要》载:“盖自开堂以来,一日间中学西学文事武事,量晷分时,兼程并课。”学校的正式体育课,包括击剑、刺棍、木棒、哑铃、足球、跳栏、跳高等项,此外还有游泳、滑冰、平台、木马、单双杠及爬山运动等。 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均开设“体操课”,小学每周三小时,中学二小时,高等学堂三小时。章程还对各级学堂体操课的内容、目的作了具体的说明。——摘编自崔乐泉《中国近代体育史话》等材料二陕甘宁边区政府明确规定学校“课程内容都以抗战为中心教材”,要求体育教学必须与军事化相结合。“要求行动军事化——集会、解散迅速,在山野、田间随时随地可以上课……”“加强军事学习——如爬山、赛跑、掷手榴弹、射击、野战、刺击技术、防空防毒演习等。”边区学校体育尽管基础较差,但都能坚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延安保小的象棋、跳棋、对角棋、老虎棋等棋子都是同学们从延河边捡来的石头、小圆球、石块磨成的。边区学校体育不是少数人垄断的选手体育,每个学生都有享受体育活动的权利,人人参加体育活动,让体育在学校普遍化。——摘编自党挺《延安体育之研究(1935—1948)》材料三 1949年10月,在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上,朱德指出:“现在我们的体育事业一定要为人民服务,要为国防和国民健康的利益服务。”1979年,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确立了学生坚持“三好”的方针,即正确处理好德、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同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通过《名古屋决议》,中国体育正式合法地进入国际体坛。各级体委在大中城市推进建立由基层运动队(中小学)、普通业余体校、重点业余体校和优秀运动队层层衔接的青训体系,以激发中国体育发展活力。——摘编自张守冬、王朝军《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学校体育教育的特点。(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延安时期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意义。(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前后新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理念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政府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即为推动面向内部市场的本国工业的发展,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生活,提高关税,引进外资,建立国有企业,发展和完善基础设施。70年代,墨西哥工业部门占全国总产量的35.8%,但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产品缺少竞争力。墨西哥进口替代战略实施需要大量进口资本和中间产品,这使墨西哥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最终引发债务危机。为此,政府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对外开放,转向外部市场,克服国家干预带来的弊端。但由于政府责任的缺失,贫富差距和贫困问题加剧。墨西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未能迈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摘编自董经胜《墨西哥现代化模式的转换及其经验教训》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末,新加坡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国家扶持本国工业发展以代替进口产品)。60年代,新加坡政府充分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繁荣和国际贸易放宽限制的机会,采取鼓励出口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在发展中,新加坡形成了制造业、对外贸易、金融业和运输业四大产业并存的多元化经济结构。70年代末,西方经济发展缓慢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加坡调整经济结构,以技术密集型产业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90年代,新加坡又将有限的资源从制造业转向高科技、金融服务业,使其经济发展到更高层次并跻身于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摘编自汪恩键、潘黎明《新加坡的现代化及其经验》(1) 根据材料一,分析墨西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墨西哥相比新加坡工业化道路的独特之处,并归纳影响工业化发展路径的主要因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对于外来文明,中华文明是开放包容的,但包容并不意味着主体性的消失。中华文明早已建立起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文明主体性。坚守而不保守、自信而不自大是中华文明主体性的主要原则。就文明的自主性与文化自信的关系而言,文明的自主性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有了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的坚定的自我。就文明的开放包容性与文化自信的关系而言,开放包容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摘编自杨共乐《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历史取向》从材料中提取论点,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 盖斯凯尔的小说《玛丽 巴顿》创作于1846-1847年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小说梗概如下:约翰 巴顿是曼彻斯特一名普通织工。他仇视资本家工厂主,而且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老板们的生活总是那么富裕,坐享安逸,而工人们拼死拼活地卖力干活,却连一家人的温饱都难以维持。约翰 巴顿参加了工会组织,热心于为工人争取应有的权益。他与工会代表去议会请愿,但是被议会拒绝。于是工会的工人们要求和厂主直接谈判,增加工资。可是厂主里面以哈利 卡逊为首的激烈派坚决拒绝答应工人的提案,还嘲笑他们的贫穷瘦弱。这种侮辱激怒了工人,他们准备暗杀哈利 卡逊。工人们以抽签的方式,决定由约翰 巴顿去执行这项复仇行动。约翰 巴顿的任务虽然顺利地完成了,可是他良心上受到了极大的谴责。根据上述梗概归纳作品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1.【答案】D2.【答案】C3.【答案】A4.【答案】C5.【答案】A6.【答案】C7.【答案】A8.【答案】D9.【答案】A10.【答案】B11.【答案】C12.【答案】C13.【答案】B14.【答案】C15.【答案】C16.【答案】A17.【答案】【小题1】特点:政府高度重视;军事色彩浓厚;学习西方近代体育(或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体操课地位突出);制度化发展【小题2】意义:提升了学生的政治觉悟和军事技能,适应了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培养和弘扬了艰苦奋斗精神,支持了抗日根据地建设;为新中国学校体育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小题3】变化:从增强体质,保卫祖国,关注国内体育事业到全面发展,激发活力,关注参与国际体育事业。原因: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性伟大转折;改革开放为中国体育体制改革提供了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中国体育重返国际体坛;对体育教育规律认识更为全面深刻18.【答案】【小题1】原因:进口替代战略的缺陷;政府过度干预弱化工业竞争力;过分依赖外资,债务危机爆发;新自由主义改革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小题2】独特之处: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采用外向型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多元化;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因素:政府政策;国内外形势;科技发展。19.【答案】示例:论题:兼收并蓄、守正创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论述: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不仅在于中华文明发展始终坚持主体性,也在于我们对世界其它文明的兼收并蓄、发展创新。两汉时期,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了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葡萄、石榴西域物质产品通过“丝绸之路”被大量引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物质生活。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士大夫阶层积极学习西方科技,如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翻译了《几何原本》等著作,开拓了国人视野。但中华文明在吸收外来文化时,也十分注重结合国情对外来文化加以改造,体现了坚持文明的主体性不变基础上的守正创新。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逐步本土化,形成了禅宗,对中国思想与文学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总之,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秉承中华文明的主体性,采取开放的姿态与包容的胸怀。我们应该坚持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历史取向,以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更高的文明。20.【答案】现象:曼彻斯特织工、工厂主身份反映出工厂的出现和工厂制度的形成。工人难以维持温饱、仇视工厂主,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社会贫富差距,阶级矛盾加剧。织工组织工会、请愿并与工厂主谈判,反映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对工厂主进行暗杀,反映了工人斗争方式存在历史局限性。阐释:工业革命时期的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工厂和工厂制度出现。社会阶级结构出现重大变化,资本家加剧了对工人的剥削,使得工人日益贫困,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工人阶级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开展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工厂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社会分化也加剧了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工人阶级的壮大与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条件。工人阶级的斗争客观上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