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地理试题 2025.4
本试卷共8页,19 小题,满分 100分。考试时长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地理环境对世界文明起源和历史演进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中华文明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的广阔地理空间上发生与扩展,与地理环境之间具有更为复杂而深厚的联系。图1示意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区的地理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中华早期文明在空间上的整体演进趋势为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2.影响龙山文化晚于仰韶文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土壤
3.仰韶文化时期的聚落主要分布于
A.大河沿岸 B.山顶区域 C.河谷底部 D.山前台地
生态敏感性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区域生态系统在遇到干扰时发生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数值越大,表示发生环境问题的可能性越大)。表1为2000——2018年我国陆地生态敏感性数据。据此完成4~5题。
表1
年份 2000 2005 2010 2015 2018
生态敏感性 0.342 0.336 0.334 0.336 0.333
4.造成2010—2015年我国陆地生态敏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异常 B.生态退耕
C.工业快速发展 D.特色农业发展
5.推测我国陆地部分区域生态敏感性最高的地区是
A.华北 B.西北 C.东北 D.华东
四川海螺沟位于海拔7556米的贡嘎雪山的东坡,沟内有高山雪峰、冰川、冰瀑、原始森林、地热温泉、河流谷地等景观。图2为2014 年 12月初海螺沟某区域的卫星图片(白色区域为冰雪覆盖区)。其中,甲位于冰川上部,靠近积累区,冰层厚度相对较薄;乙位于冰川中部,冰体厚度达到峰值;丙位于冰川下部,接近消融区,基岩起伏增大,冰碛物堆积多。据此完成6~7题。
6.甲、乙、丙三地冰川运动速度一般为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甲>丙>乙
7.丁地谷地特征为
A.“U”形谷,宽度大于深度
B.“U”形谷,深度大于宽度
C.“V”形谷,宽度大于深度
D.“V”形谷,深度大于宽度
2025 年1月 7日,美国“圣安娜风”(沿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山口吹过的强风)来袭,引发多起山火,风速高达每小时160 千米,火势迅速蔓延。图3示意“圣安娜风”。据此完成8~9题。
8.进入洛杉矶的“圣安娜风”的性质是
A.冷干 B.冷湿 C.暖干 D.暖湿
9.“圣安娜风”风速快的原因是
A.该区域海陆气压差大 下降风 狭管效应
B.该区域海陆气压差小 下降风 狭管效应
C.该区域海陆气压差大 上升风 温室效应
D.该区域海陆气压差小 上升风 温室效应
河北省驼梁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发育良好,有高等植物1 187 种,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9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27种,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39种。该自然保护区对维护华北地区水资源平衡、保障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图4示意驼梁自然保护区范围、等高线分布及村庄和道路分布。据此完成10~12题。
10.驼梁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分别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乙、甲、丙
11.驼梁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
①森林生态系统 ②草原生态系统 ③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 ④自然遗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驼梁自然保护区设立后,周边地区农业活动受到限制。为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当地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全面退耕还林,禁止农业生产 B.利用草场资源,扩大牲畜放牧范围
C.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旅游业 D.推广高耗水作物,提高粮食单产
北京时间2024 年12 月22 日 17 时,某同学在太行山某地( 海拔478米处,拍下日落的景观(图5)。据此完成13~15题。
13.该同学拍摄此照片时面向
A.西南 B.西北
C.正西 D.正南
14.一年中,拍摄地最长的昼长时间约为
A.12小时46分 B.13小时14 分
C.14 小时46分 D.15 小时 14 分
15.拍摄地次日(23日)天气晴朗,验证了“晚霞行千里”的谚语,主要是因为
①晚霞以西的天空干燥 ②晚霞以东的天空干燥
③天气系统自西向东运动 ④天气系统自东向西运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我国某汽车超级工厂占地面积2700余亩,拥有超过 1 600 台智能化设备和超过3 000 台机器人的智能配合,总装车间的自动化率行业领先。该工厂采用“厂中厂”的创新模式,众多头部供应链企业紧邻主机厂开设生产线,共同设计、共同研发,通过“门对门”的方式进行协同生产,零部件通过空中连廊直接运输到主机厂主体车间。该工厂结合高效信息网络体系,积极推进供应链“集成化”和“集聚化”。图6为该工厂自动化生产车间图片。
(1)指出该工厂采用“厂中厂”创新模式的优势。(4分)
(2)说明提高信息化水平对实行“厂中厂”创新模式的重要作用。(8分)
(3)简述我国推广“厂中厂”创新模式可采取的合理措施。(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格尔木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坡,经昆仑山区、戈壁沙丘,向北流入柴达木盆地的盐湖,格尔木河流扇由格尔木河向下游分叉扩散形成,总体呈南北向展布,扇体半径约73.6千米,末端宽度约为70千米,面积约为3485平方千米。泉线标志着地下水出露点的位置,影响着河流扇的发育和演化。图7示意格尔木河流扇河型演变沉积模式。
(1)推测格尔木河流扇废弃河道多的原因。(6分)
(2)说明格尔木河流扇沙丘对河流水系和水文特征的影响。(4分)
(3)格尔木河流扇辫曲共生段既有辫状水系,也有弯曲水系,请任选其一,说明形成原因。(5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江苏省如东县掘苴垦区采用水压盐法改良盐碱地:首先进行大水漫灌,之后种植“吃盐植物”——田菁,最后在田菁长到一定高度后,整株翻压进入土壤,这样土壤平均盐度从20‰以上降至2‰~6‰。6月中下旬,将耐盐水稻秧苗移栽到改良后的田地。2024年该基地种植5750亩水稻,达到“吨粮田”标准。 图8为如东县掘苴垦区机械化插秧图片。
(1)分析掘苴垦区在6月中下旬将水稻秧苗移栽到田地的原因。(6分)
(2)简述改良盐碱地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截至2025年3月,我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建设的大型光伏电站主要有两个,分别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边缘和东北边缘,总占地面积约 100 平方千米,项目投运后,预计每年发电约90亿度(每度电成本不到0.1元),可满足260万户家庭一年使用,相当于节约原煤2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0万吨。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达33万平方千米,理论上可安装光伏总功率16.5TW(相当于当前中国光伏总功率的100多倍),年发电量可达33万亿度,远超中国当前年用电需求。图9示意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大型光伏电站的位置。
有人认为,可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对此观点提出质疑,并从气候、建设与维护成本、技术与电网配套等因素对光伏电站影响的角度,说明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与材料结合,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吕梁市2025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5.4
说明: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中国地名出现错字一般不给分,外国地名若出现同音字可酌情给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A 【解析】由图可知,距今7 800—5000年的大地湾文化最古老,向东的仰韶文化次之,最东面的龙山文化最年轻,可确定中华早期文明整体上的空间演进趋势为自西向东。故选 A。
2. C 【解析】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的地理分布区纬度相当,气温差异小;龙山文化地理分布区的年降水量高于仰韶文化地理分布区,但对文化发展影响较小;两区域土壤差异较小,对早期文化的影响小;龙山文化地理分布区海拔低,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在人类活动早期易被洪水冲毁。故选 C。
3. D 【解析】仰韶文化时期生产力水平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大河沿岸、河谷底部易受洪水影响,山顶区域气温低、风力大,生存困难,山前台地最适宜生存和发展。故选 D。
4. C 【解析】2010—2015年我国陆地生态敏感性上升,主要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快速发展造成的;生态退耕、特色农业的发展都能够增加植被覆盖率,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生态敏感性降低;2010—2015年我国陆地气候异常不明显。故选C。
5. B 【解析】结合我国气候、植被等分布状况分析,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自然条件复杂,植被覆盖度低,生态承载力低,生态敏感性最高;华东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植被覆盖度高,生态环境状况较好,生态系统稳定,生态敏感性最低;东北地区比华北地区更湿润,植被覆盖率高,生态敏感性比华北低。故选 B。
6. B 【解析】由材料可知,甲、乙、丙位于冰川“U”形谷中,甲位于源头附近,乙位于冰川中部,丙位于冰川尾端。冰川上部靠近积累区,冰层较薄,加上受基岩起伏影响,运动速度较慢;冰川中部厚度达到峰值,运动速度最快;冰川下部冰体因消融变薄,加上基岩起伏和冰碛物堆积影响,运动速度最慢。故选 B。
7. D 【解析】由图可知,12月初丁处没有冰川分布,说明该地为河谷;高山峡谷为“V”形谷,深度大于宽度。故选 D。
8. C 【解析】图示区域纬度差小,“圣安娜风”从较高海拔的盆地穿过沙漠,下降进入沿海的洛杉矶,气流下降,气温升高;由陆地吹向沿海地区,气流性质干燥。故选C。
9. A 【解析】1月份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温差大,故气压差异大。“圣安娜风”从较高海拔的盆地穿过沙漠,沿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山口下降进入沿海的洛杉矶,风速大,是下降风,狭管效应显著。故选 A。
10. B 【解析】核心区海拔高,村落少,道路少;旅游风景区在实验区;核心区与实验区之间是缓冲区。故选 B。
11. A 【解析】根据经纬度、海拔等信息,可确定该地处于太行山,主要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灌丛;由材料可知,驼梁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太行山的山地草甸面积较小,自然遗迹不突出。故选A。
12. C 【解析】“全面退耕还林,禁止农业生产”不符合驼梁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的发展状况;驼梁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不能利用草场资源扩大牲畜放牧范围;可持续发展需兼顾生态与经济,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是合理的;该区域水资源不充足,不能推广高耗水作物。故选C。
13. A 【解析】2024年12月22 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区域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故选 A。
14. C 【解析】2024年12月22 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拍摄地为夜晚最长的时期。北京时间2024年12月22 日17时日落,拍摄地的地方时约为16时37分,夜长为14小时46分,与之对应的该地最长的昼长时间约为14小时46分。故选 C。
15. A 【解析】傍晚,太阳从偏西方落下,在偏西方天空出现晚霞,说明晚霞以西的天空比较干燥,天气晴好;拍摄地地处中纬度地区,由于高空西风急流或冬季风的影响,大多数的天气系统都是自西向东运动的,未来本地的天气晴朗。故选 A。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8分)
(1)减少运费和运输时间;降低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供应链协同效率;提高创新能力。(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2)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促进协同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创新。(每点2分,答对4点得8分,意思对即可)
(3)强化产业链协同布局;加大政策扶持与引导;构建多方协作平台。(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合理即可)
17.(15分)
(1)格尔木河流经的区域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变,在洪水期时发生漫滩和水流摆动,形成复杂河道系统;(2分)河流水量大时,易造成河道冲淤变化,导致一些河道的废弃;(2分)河流水量较少时,原有河道可能因缺乏足够的水流而逐渐废弃。(2分)(意思对即可)
(2)沙丘的移动和堆积导致河流的迁移和分岔,影响河流的流向和流速;(2分)沙丘泉水渗出,成为河流源头。(2分)(合理即可)
(3)辫状水系:河谷开阔且坡度较小;(1分)河流含沙量很大,沙粒大且不均匀;(1分)河流流量
季节变化大,暴涨暴落;(2分)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水系景观。(1分)(意思对即可)
弯曲水系:泉眼多;(2分)地形复杂;(2分)泉水顺着地势向低海拔区域流淌,汇合或分岔形成弯曲水系。(1分)(意思对即可)
18.(12分)
(1)6月中下旬为梅雨时节,降水量较大,有利于秧苗的生长;梅雨期间的气温适中,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热量条件;梅雨期的集中降水通过“自然淋洗”作用,显著降低表层土壤盐度;避开7—8月台风高发期可能引发的洪涝灾害,减少倒伏和烂根风险;避开伏旱期降水较少对秧苗生长的不利影响。(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2)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增加粮食产量;推动技术创新。(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19.(10分)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极端温差、沙尘暴等恶劣条件对施工质量和设备寿命影响大;扬沙、浮尘会覆盖光伏板,导致发电效率大幅度下降;细颗粒浮尘易损坏设备,增加维护难度;沙漠腹地距离城市远,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大大增加了建设与维护成本;向东部市场送电距离远,输电损耗大;光伏电站只能在白天发电,需要配套火电站调峰、抽水蓄能电站储能,投资大,效益低。(每点2分,答出5点得10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