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黑龙江省哈尔滨重点学校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2023年底,“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开放。人们多角度沉浸体验石窟艺术,从而减少了因为游客实地参观而给石窟带来的危害。网友足不出户通过网络也可以观看此展。这说明文物保护( )A. 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B. 适应时代的现代性 C. 确保遗产的完整性 D. 还原历史的真实性2.《隋书 经籍志》曰:“后魏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以夷语。”迁都洛阳后,孝文帝下诏:“不得以北语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一转变( )A. 利于加速民族融合进程 B. 导致汉族文化取代了鲜卑文化C. 致使民族矛盾基本消除 D. 实现了北魏社会制度的封建化3.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其王家大院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这一现象()A. 妨碍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B. 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C.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4.13世纪,蒙古大军西征,基辅罗斯遭到冲击。东北罗斯在蒙古金帐汗国统治下,受蒙古文化与统治方式影响,逐渐形成俄罗斯民族及其独特发展路径;而西南罗斯因地理位置相对偏远,蒙古统治相对薄弱,发展为乌克兰(边陲之地)民族,有其自身特色文化与历史轨迹。这可以用于说明蒙古西征( )A. 是影响民族分化重要因素 B. 引发大规模的民族迁徙C. 决定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 D. 促进中外民族多元一体5.( )1840 年2月,在澳门的葡萄牙人传言,英军即将来华,林则徐认为,那是谎言!1840年3月,一艘英舰抵达广东海面。林则徐认为,那是虚张声势!1840年6月中旬,四艘英舰抵达广州沿海。林认为,那是武装走私!1840年6月下旬,远征军舰队出现在珠江海口……以上材料反映了:A. 林则徐应为战争失败负主要责任 B. 英军的真正目的是武力威慑清政府C. 中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D. 这是清王朝长期以来闭目塞听的表现6.根据如表可知,当时( )1931年~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单位:吨年份 铁砂产量 铁砂及生铁输出量 钢铁消费量 钢铁输入量1931 1840279 831652 804000 5576251932 1839212 758441 404000 4306551933 1903466 992521 694000 5256731934 2135031 864107 770000 617726A. 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B. 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C. 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D. 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7.如图为《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绘画作品。该图以人民的视角,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会议。该会议( )A. 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C.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建党建军原则D. 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党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8.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委回复第二、三野战军的电报指出:“今后军队干部要善于对付资产阶级,善于领导工人和组织工会,善于处理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问题,善于处理金融和财政问题”。该电报( )A. 奠定了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B. 旨在保障根据地社会经济发展C. 折射出党的工作重心即将转移 D. 意在应对战争初期的恶劣形势9.如表为中美贸易状况表,导致贸易额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中国(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1972年 60 321975年 304 156A.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 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 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 与美国的关系走向正常化10.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浙江德清县采取招股、招工带资、联户集资、农民投资等形式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兴办乡村两级集体企业640余家;织里镇开办乡村两级企业29家,年创工业总产值198万元。到1991年,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1988年的24%提高到30.83%。据此可知,乡镇企业的发展( )A. 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 扩大了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C. 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D. 冲击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1.如表是《汉谟拉比法典》的两则条款。这些条款()条款 内容第23条 如强盗不能捕到,被劫者应于神前发誓,指明其所有失物,则盗劫发生地点或其周围之公社及长老,应赔偿其所失之物。第24条 倘生命被害时,公社与长老应赔偿其亲族银一明那。A. 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 说明巴比伦王国的治安较乱C. 表明当时法律制度的完善 D. 体现出一定的人道主义关怀12.罗马共和国时期,一般贪污贿赂(危害国家利益)按民法计算,只能处以罚款,最多予以流放;而对些债务处理,却采用司法镇压,如在《十二铜表法》中,有给债务人戴“足枷或镣铐”以及“债务人得被砍成碎块”的规定。这主要反映了罗马法( )A. 与公法相比更加注重私法 B. 注重维护统治阶级利益C. 私法内容已经比较完善 D. 带有古老落后的习俗13.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 B. 欧洲主导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C. 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D. 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产生14.1917年3月4日,列宁撰文指出:临时政府主要是由自由派资产者和地主构成的。他们的施政纲领中“一个字也没有提到八小时工作制和其他改善个人生活状况的紧急措施,一个字也没有提到农民的土地问题”。唯有工人政府才能确保各族人民拥有和平与面包。这说明列宁( )A. 认为推翻沙皇统治迫在眉睫 B. 肯定二月革命对俄国社会的深远影响C. 主张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D. 强调世界大战对俄国革命的推动作用15.面对经济大萧条,改革往往是渡过危机的重要手段,下列组图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西方某国改革中采取的一些措施。下列对这一改革的看法最符合史实是A. 经济“滞胀”诱发了改革前的危机 B. 通过国家干预达到经济的稳定与发展C. 改革使该国彻底摆脱了危机困境 D. 建立了高度发达的福利国家16.1947年7月10日到8月26日,苏联政府分别与保加利亚等六个东欧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通过这些协定,一些本应流向西欧的商品大量流向苏联、东欧地区。这样,以苏联为中心的经济贸易圈初步形成。这些协定的签订( )A. 反映了大国对抗的加剧 B. 标志着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C. 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 促进了东欧国家的持续发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国资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官位宣传.《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汉语出版.(1)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鲁迅和雨果分别是中国和法国的伟大作家,虽然相隔万里,但是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下文为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鲁迅长孙周令飞先生在“鲁迅对话雨果”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中讲话的部分内容.“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里说:‘只要本世纪三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女子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换句话说,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存在愚昧和困苦,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鲁迅先生以他高度浓缩的小说、精美绝伦的散文和浩瀚滚烫的杂文,表达了同样的意愿和同样的意志,正如他那首《无题》绝句所言:‘万家墨面没蒿草,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2)结合材料,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徐鸿:一个奔赴延安女工的传奇人生徐鸿(1916-1995),原名徐红贞,是徐光启的后裔。徐家世代居住在上海徐家汇地区,到徐鸿祖父这一代时,家道中落。那时,当地流行着一种特殊的雇佣劳动形式-“家庭女工”。徐鸿五岁半起就跟着姐姐学做花边,十岁时,进五洲厂做包装女童工,开启了长达八年的工厂生涯。在工厂中,她每日工作时长达12小时,工资微薄,环境恶劣。但通过这份工作,她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不再完全依赖家庭,也有了拒绝包办婚姻的底气。1933年,徐鸿遇到了影响她人生轨迹的引路人-地下党员关露。关露介绍她看革命小说,并让她参加妇女问题座谈会,这些大大提升了她的思想境界。1935年,徐鸿与抗日救亡运动负责人之一柳湜相识并结下姻缘。1937年下半年,在党的积极号召下,徐柳夫妇抵达汉口,开展抗日救国工作。至此,徐鸿开始真正踏上革命的征途。1938年,徐鸿成为正式党员,积极投身党的革命活动。经党组织安排,徐鸿到重庆妇女慰劳会工作,发动群众开展支前募捐、为前线杀敌将士写慰问信、为棉军装加工厂义务工作等。1951年,徐鸿调到中国人民大学研究部编译室,任编译室副主任,不久又任研究部党支部书记。在人大马列主义研究班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之后,被教育部调往武汉大学。在一些院系开设历史唯物主义课程,并先后任哲学系党总支书记及校图书馆副馆长等职。她一心扑在党的工作上,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尊重知识分子劳动,培养了大批人才。——摘编自《口述史红色徐家汇:“阿妹头” -徐鸿的传奇人生》(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阶段概括徐鸿的人生经历,并分析其原因。(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徐鸿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女性解放的认识。19.【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内涵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代,宗族遍及城乡,设立了义学、义仓、养济院等组织;修订《宗约》、《族规》、《族范》、《家诫》等,内客涵盖“勤、俭、学、善、廉”等。宗族族长可协助保、甲长,稽查乡里,如有“纠众持械互斗者,该保、族、邻即预防阻止,如劝阻不从,即赴地方报官”。——摘编自何一民《清代: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历史时期》材料二英国 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部分社会救济举措时间 内容1834年 英国议会先后通过修订《济贫法》1847年 增设济贫部1870年 颁布《初等教育法》等,要求政府承担更多扶助贫困和提供基础教育的责任1871年 成立地方事务部1899年 成立教育部等政府机构,搭建起管理社会事业的基础框架1908年 出台《养老金条例》和《儿童法》1909年 颁布《劳工交换法》1911年 颁布《教育改革法》《国民保险法》政府逐步介入社会事业和“有限管理”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史》材料三 1883年,德国制定了《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德国法定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德国的医疗保险现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德国政府注重“有管理的竞争”的理念,这样患者就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据统计,德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2.7岁,女性为79.0岁。但是,社会福利立法却对长时间在私人医疗保险公司投保、岁数比较大的群体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以增加他们转为法定医疗保险的难度。这些现象的存在就表现出对互助原则的损害。——摘编自陈成武《德国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改革探索》(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族在清朝社会治理中的作用。(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救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根本原因。(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德国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始皇本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精神,“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将所有新征服疆域全部纳入一体化管理,视边疆同内地。西汉的统治者在实践中则采取“同服不同制”的务实性政治理念,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立西域都护,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以及确立一种边疆部族和属国由边郡代管的新管理体制。唐代在所有边疆地区构建起规模庞大的羁縻体制,其基本政策就是“全其部落,顺其土俗”。同时,唐代还构建起三重环状结构的天下秩序: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内环区,即以精耕细作农业为基础的中原州县地区,羁縻府州构成中环区,其外则是与唐朝保持宗藩朝贡关系的外环区。其后,元代的军民万户府制度、明代的都司卫所制度以及清代的盟旗制度、将军辖区。其后,元代的军民万户府制度、明代的都司卫所制度以及清代的盟旗制度、将军辖区等,均是历代统治者行之有效的治边政策和措施。——摘编自程妮娜《中国历代边疆治理研究》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将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作为边疆治理的核心。由于少数民族的构成及其地理分布具有特殊性,中国政府往往使用“边疆民族地区”概念,甚至采用“民族地区”指代“边疆地区”。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下,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和发展,不断提高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保障各族群众平等的经济发展权益;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不局限于某种文化类型,而是关涉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立足更大的空间、以更长远的眼光谋划边疆发展的大格局;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形成面向国内和国际开放合作的新格局,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区域联动发展。——摘编自杨力源《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边疆治理的措施,并说明其意义。(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边疆治理问题的认识。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人们多角度沉浸体验石窟艺术”“网友足不出户通过网络也可以观看此展”可知,这些新的展示和体验方式,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文物保护与展示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体现了文物保护适应时代的现代性,B项正确;维护文化多样性强调的是保护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使各种文化都能得以传承和发展。而题干主要围绕的是通过新的展示方式来保护石窟这一具体文物,减少游客实地参观对其造成的危害,并没有着重体现对多种文化多样性的维护,排除A项;确保遗产的完整性通常侧重于保护文物本身在物质形态、历史信息等方面不被破坏、缺失。题干重点在于借助现代方式展示石窟艺术,减少实地参观危害,并非主要围绕确保石窟遗产在物质或信息层面的完整性,排除C项;还原历史的真实性主要是指通过各种研究和展示手段,尽可能真实地呈现文物所承载的历史面貌和信息。题干中未涉及到对石窟艺术所反映历史真实性的还原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B。2.【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迁都洛阳后,孝文帝下诏规定,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违反的免官。禁鲜卑语、说汉语利于加速民族融合进程,A项正确;禁鲜卑语、说汉语不会导致鲜卑文化被完全取代,排除B项;“民族矛盾基本消除”的说法夸大了汉化政策的作用,排除C项;实现北魏社会制度的封建化需要政治、经济、文化多个方面的改革,仅凭“禁鲜卑语、说汉语”不能实现,排除D项。故选:A。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的信息,太原王氏把资本大量投入到土木工程中,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符合题意,与ABD无关。故选C。4.【答案】A【解析】据题干“东北罗斯受蒙古统治形成俄罗斯民族,西南罗斯因蒙古统治薄弱发展为乌克兰民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西征后对基辅罗斯不同地区的统治强度差异直接导致同一地域内的民族走向分化,东北罗斯因深度受蒙古文化影响而形成独特民族路径,西南罗斯则因较少受蒙古干预而保留自身文化轨迹,说明蒙古西征是促成民族分化的重要外部因素,A项正确;题干未提及民族迁徙现象,仅强调同一地域内因统治差异导致的分化,排除B项;民族文化特色由多种因素塑造,蒙古统治是重要影响而非“决定”因素,排除C项;“多元一体”多指中国境内民族关系,与题干中东欧民族分化现象无关,排除D项。故选A。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林则徐认为英国不可能对中国发动战争,体现了当时“天朝上国’的观念,D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项。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1931-1934年间,每年的铁砂生产,主要用于出口,铁砂是工业原料,而作为工业产品的钢铁,通过对比钢铁消费量和钢铁输入量可知,主要依赖进口,这说明当时中国还没大规模生产钢铁的能力,说明工业基础薄弱,所以D正确;本题并未体现钢铁的消费量和铁砂生产量究竟是出自民族工业,还是外国企业,所以AB未提及,AB错误;对比1931-1934年间的铁砂产量,可以看到是逐渐增加的,说明国民政府的政策有一定成效,所以C错误。故选:D。7.【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国打一次立自主正确解决党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D正确;A出现在中共“中共二大”上,排除;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故排除B;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故排除C。故选:D。8.【答案】C【解析】分析题目:解放战争时期电报强调军队干部需处理资产阶级、工人运动、民主党派、金融财政等问题,这些内容指向城市工作,与此前农村工作重心不同,折射出党的工作重心即将从农村转向城市,符合解放战争后期形势,C正确;奠定革命全国胜利基础的是三大战役的胜利,题干未体现,排除A;“根据地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对应土地革命、抗战时期,解放战争后期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非保障根据地,排除B;战争初期以军事防御为主,题干内容针对后期城市接管,时间不符,排除D。故选:C。9.【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表中可知中美贸易额急剧增加,主要原因是70年代随着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与美国的关系走向正常化导致中美贸易发生变化,D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是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排除A项;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主要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不特别涉及两国关系,排除B项;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排除C项。故选D。10.【答案】C【解析】市场经济体制在21世纪初才基本确立,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所以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的是乡镇企业发展,与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农村经济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工业等多元产业发展,众多农民从农业生产转向乡镇企业就业,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C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为乡镇企业提供了人力等条件,乡镇企业发展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是冲击,D项错误。故选:C。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如强盗不能捕到,被劫者应于神前发誓,指明其所有失物,则盗劫发生地点或其周围之公社及长老,应赔偿其所失之物”“倘生命被害时,公社与长老应赔偿其亲族银一明那”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对亡者具有一定的人文主义关怀,D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被劫者和伤亡者的阶级属性,排除A项;材料只是具体的法律条文,不能体现出当时的社会状况,排除B项;材料不能表明巴比伦王国的法律发展程度,排除C项。故选:D。12.【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对待一般贪污贿赂(危害国家利益)按民法计算,只能处以罚款或流放,而对某些债务处理,却采用司法镇压,体现了对待不同的阶级采取了不同的办法,充分说明其维护贵族的利益,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对待不同阶层的法律规定,不能说明与公法相比更加注重私法,故A项错误;仅从材料信息私法比较完善,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罗马法带有古老落后的习俗,故D项错误。故选:B。13.【答案】B【解析】美洲大陆的发现为欧洲资产阶级提供了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促使欧洲主导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故B正确;A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故A错误;CD材料未涉及,故CD错误。故选:B。14.【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时间,这一时期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二月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依据材料“一个字也没有提到八小时工作制和其他改善个人生活状况的紧急措施,一个字也没有提到农民的土地问题”可以看出临时政府忽视工人和农民阶级的利益,所以列宁主张无产阶级要掌握国家政权,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大战,排除D项。故选:C。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考查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最典型的措施是美国罗斯福采用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这种改革最终缓解了危机,使社会逐渐趋于稳定,经济得以恢复。改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故C项不正确,AD两项都是二战以后出现的问题,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故选B。16.【答案】A【解析】据题干“1947年7月10日到8月26日,苏联政府分别与保加利亚等六个东欧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通过这些协定,一些本应流向西欧的商品大量流向苏联、东欧地区。这样,以苏联为中心的经济贸易圈初步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苏联为了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相抗衡,加强与东欧国家的经济合作,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初步形成了以苏联为中心的经济贸易圈,这反映了美苏之间大国对抗的加剧,A项正确;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于1949年,与本题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这些协定的签订是美苏两极格局下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一种表现,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相悖,排除C项;虽然这些协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持续发展”的表述过于绝对,且这些协定本身并不能保证东欧国家的持续发展,排除D项。故选A。17.【答案】(1)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倡导平等、自由,提倡天赋人权,倡导主权在民. 原因:中华民族危机严重,需要政治变革;政治变革需要新的理论指导;西方民主思想成为中国政治变革的理论武器.(2)鲁迅和雨果都关心社会历史的进步,关注下层百姓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各自民族精神的代表,也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巨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能增进中法人民的相互理解,促进两国文化合作与发展,也有助于增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性,在中法文化的交流中推动文化创新.18.【答案】【小题1】阶段及其原因:①1916-1933年:苦难童年与早期童工阶段;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人民受内外双重压迫;传统观念下女性地位低,经济上处于依附地位。②1933-1945年:思想觉醒走向革命道路阶段;原因:日本侵华加剧,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步人士传播革命思想;自身思想觉悟提高。③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投身教育事业阶段;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国家重视教育,服从组织安排;个人奉献精神【小题2】认识:中国近现代女性解放是一个渐进曲折的过程,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经济独立是女性自身解放的必要前提;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思想解放促进女性觉醒19.【答案】【小题1】进行社会救济;教化乡里;协助基层治理;维护地方治安(缓和社会矛盾)。【小题2】变化:国家成立救济机构,国家救济成为主流;以法律和法规保障救济;救济的内容扩大到救济贫困、基础教育、就业、养老、保险等方面;政府逐步加强对社会救济的“有限管理”(或答:政府加强对救济的局部干预)。根本原因: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小题3】积极:提高了德国人的平均寿命;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消极:限制私人医保的做法不利于发扬社会互助;过度的社会保障也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20.【答案】【小题1】特点:一体化管理,视边疆同内地;“同服不同制”,因地制宜;羁縻体制,分环管理;宗藩朝贡。原因: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广阔;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少数民族和内地有差别。【小题2】措施:将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作为边疆治理的核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方位保护。意义: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共同繁荣。【小题3】认识:要注重边疆开发和建设;要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促进共同发展;边疆观念要与时俱进。第5页,共1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