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走进生物学实验室 第1课时课件(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走进生物学实验室 第1课时课件(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一节 走进生物学实验室
第一章 认识细胞
Hi
苏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能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初步具有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安全使用常用实验器具,具备爱护实验器具的意识,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添加小标题
课前导入
走进生物学实验室,这里有帮助我们观察微观世界的光学显微镜,还有其他实验器具和各种实验试剂等。通过设计方案、实施实验等探究活动,我们能观察到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趋利避害的现象,探究发生在植物细胞中的光合作用过程,证明口腔中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与酶有关……
添加小标题
课前导入
思考:如何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探究实践还会用到哪些实验器具?在实验室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如何设计、实施一个生物学科学探究活动?
显微镜的发展史
詹森父子制造的显微镜
约1595年
罗伯特 胡克制造的显微镜
约1665年
列文 虎克制造的显微镜
约1680年
认识和使用生物学实验器具
认识和使用生物学实验器具
17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磨制出一块独特的小透镜,他把小透镜镶在一个架子上,又在小透镜下面安装了一块带孔的铜板。将小透镜对准微小物体时,光线从小孔射入,他能从小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被放大了的物像。这就是一种早期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使用实验器具研究生物学的进程。
早期的显微镜
列文虎克
(1632-1723)
认识光学显微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微镜的设计和制造也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目前,中学常用的是单筒式或双筒式光学显微镜。
单筒式光学显微镜
双筒式光学显微镜
认识光学显微镜
单筒式显微镜
单筒式显微镜的主要结构
(放大物像)目镜
(粗调焦距)粗准焦螺旋
(细调焦距)细准焦螺旋
(连接)镜臂
(支持)镜柱
镜筒(连接目镜和物镜)
转换器(转换镜头)
物镜(放大物像)
压片夹(支持装片)
通光孔(通过光线)
载物台(放置装片)
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反光镜(反射光线)
镜座(支持)
认识光学显微镜
镜筒
镜臂
镜柱
镜座
连接目镜和物镜
连接
支持
支持
作用:连接、支持
支持部分
认识光学显微镜
目镜
物镜

10×
16×
10×
40×
100×
第一次放大
第二次放大
镜头上标有
放大倍数
镜头上标有
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物镜与目镜的放大倍数共同决定,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光学部分
认识光学显微镜
光学部分
思考:物镜和目镜有何区别?

10×
16×
目镜
10×
40×
100×
物镜
1.目镜____螺纹;物镜_____螺纹。
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




认识光学显微镜
调节部分
反光镜
遮光器
凹面镜
平面镜
调节光线强弱
反射光线
光圈
认识光学显微镜
调节部分
1.光线较暗时,选择___(大/小)光圈和 _______(平面镜/凹面镜)。
2.光线较亮时,选择___(大/小)光圈和 _______(平面镜/凹面镜)。

凹面镜

平面镜
镜面反射 凹面镜的光线汇聚作用
认识光学显微镜
调节部分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粗调节
细调节
作用:调节物像
升降镜筒:顺时针旋转下降镜筒;
逆时针旋转上升镜筒。
粗准焦螺旋升降幅度较大(粗调节);
细准焦螺旋升降幅度较小(细调节),
使物像更清晰。
认识光学显微镜
调节部分
转换器
物镜
安放并转换不同倍数物镜
注意:转换物镜的时候,一定不能直接拨物镜,而要转动转换器。
认识光学显微镜
双筒式显微镜
目 镜
物 镜
镜 筒
镜 臂
镜 座
底光源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载物台
开关
光源调节旋钮
压片夹
转换器
移动手轮
遮光器
双目显微镜各部分结构与单目显微镜基本一致
放大物像
放大物像
升降载物台
调节光线强弱
使用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是精密的生物学实验器具,我们要正确、规范地使用。
实 验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
目标: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
器材:
显微镜、剪刀、载玻片、盖玻片、报纸、擦镜纸、清水等。
分析讨论:
1、在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为什么要从显微镜的一侧注视着物镜?
2、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汉字与装片上的相比,在方向上有什么不同?
3、要观察到放大了100倍或400倍的物像,应该分别选择放大倍数是多少的目镜和物镜?
使用光学显微镜
取镜、安放
打开显微镜箱,一手握镜臂,另一手握镜座。从显微镜箱中取出显微镜,将显微镜放置在离实验桌偏左位置。
切记取显微镜时不可单手提取,以免零件脱落或碰撞到其他地方。
选择目镜
使用光学显微镜
选镜——选择目镜
①选择目镜: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较低的目镜(如 5×)
选择目镜
使用光学显微镜
选镜——选择物镜
②选择物镜:转动转换器选择物镜。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较低的物镜 (如10×),因为这时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视野比较大,便于找到观察目标。
使用光学显微镜
制作、放置装片
⑤放置装片:将临时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移动装片,使汉字纸片位于通光孔的中央。
④制作装片:从报纸上剪下一个汉字,用少量清水蘸湿,使它呈半透明状态。将这个汉字纸片放到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使用光学显微镜
⑥粗调节:使用粗准焦螺旋时,先从显微镜的一侧注视着物镜,使物镜缓慢下降并靠近装片,注意不要压到盖玻片。再通过目镜观察,同时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⑦细调节: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粗调节、细调节
使用光学显微镜
在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为什么要从显微镜的一侧注视着物镜?
防止压碎玻片标本
使用光学显微镜
成像特点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与装片上的实物相比,在大小、形状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上下左右都颠倒,旋转180°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比装片上的实物大得多,实物被放大的倍数是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物像是实物的倒像。
使用光学显微镜
物像移动
当物像有点偏右下,为了更好的观察,要将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时,玻片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
标本玻片向右下移动
F
将右下的物像移向中央
F
物像偏向哪个方向,玻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偏哪移哪
使用光学显微镜
思考:小明在观察显微镜时,看到视野中出现一个污点,如何判断污点的位置呢?
污点存在部位:玻片标本、目镜、物镜
——在玻片上
移动
玻片

不动
——转动目镜

不动
——目镜上
——物镜上
使用光学显微镜
50倍下显微镜细胞图
400倍下显微镜细胞图
细胞数目 细胞大小 视野亮度
放大倍数越小
放大倍数越大
越多
越少
越小
越大
越亮
越暗
思考: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物像、视野、亮度如何变化呢?
使用光学显微镜
清洁收镜
⑧清洁收镜:实验完毕后,应该先把显微镜擦拭干净(如需擦拭镜头,必须用擦镜纸);然后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离通光孔,再将镜筒缓慢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入显微镜箱。
使用光学显微镜
随着显微镜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生物学研究已经从个体水平深入到细胞水平或更微观的水平。显微镜及相关技术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推动了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
课堂小测
1.要使看到的细胞最大,可换选图中的镜头组合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解析:在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要使看到的细胞最大,应选择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和物镜。在物镜中,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大,越短的放大倍数越小。目镜中越长的放大倍数反而越小,越短的放大倍数越大,应选目镜乙和丙物镜,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C
课堂小测
2.下列是小明同学在使用双目显微镜时的相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清晰
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上升时,眼睛要注视目镜
C.对光调光的目的是调节清晰度
D.调节物镜间的距离使双目观察到的视野完全重合
解析:细准焦螺旋的升降范围小,属于精确调节。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清晰,故A正确。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上升时,眼睛要注视物镜,以免碰到,故B错误。对光调光的目的是使光线更加均匀和适量进入视野,保证观察时的亮度适中,而不是调节清晰度,故C错误。使用时应注意调节目镜间的距离使双目观察到的视野完全重合,故D错误。
A
课堂小测
3.玻片上写有字母“qb”,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A.bq B.dp C.pd D.qb
解析:显微镜下的物像是倒立的,玻片上写有字母“qb”,旋转180度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qb。故选D。
D
课堂小测
4.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小张同学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不移动,则污点在( )
A.物镜 B.目镜 C.镜臂 D.玻片标本
解析: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污点可能出现在物镜,目镜和玻片标本(装片)上,不可能出现在反光镜上,因为如果反光镜被污染,只会影响视野的明亮程度,视野中不会出现污点;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上,不动就不在目镜上;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上,不动就不在载玻片上;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上,那就一定在物镜上。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他分别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移动。因此判断污点在物镜上,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A
感谢大家欣赏
Hi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