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3.2 DNA的结构DNA基因突变新型冠状病毒RNA体验科学探究,合作构建模型请同学们利用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材料和用具,构建四种脱氧核苷酸模型。【知识回顾】:20 世纪 30 年代,科学家认识到:组成 DNA 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其化学组成包括 。脱氧核苷酸磷酸、碱基、脱氧核糖【模型建构 1】: 四种脱氧核苷酸介绍各个组件代表的名称:【模型建构 1】: 四种脱氧核苷酸学生自主探究,并动手制作四种脱氧核苷酸模型。脱氧核苷酸的结构:O1′2′3′4′5′ATGC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种类(说出下列四种核苷酸的名字)【模型建构 2】: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是如何连成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思考【模型建构 2】: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展示学生构建模型:【模型建构 2】: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学生进行互评:【模型建构 2】: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5’端3’端5’端H2O磷酸二酯键3’端H2O【模型建构 2】: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脱氧核苷酸连接方式:磷酸与五碳糖交替连接。…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模式图【模型建构 3】: 构建DNA平面结构模型如何将两条脱氧核苷酸链连在一起呢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是如何连成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思考【模型建构 3】: 构建DNA平面结构模型合作探究——展示学生构建模型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第四小组1.在模拟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2.仔细认真观察,这样的结构稳定吗?提出问题:【模型建构 3】: 构建DNA平面结构模型查哥夫对DNA碱基构成的研究1. 通过表中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2. 通过结论你能想到什么 A:G T:C A:T G:C 嘌呤:嘧啶牛 1.29 1.43 1.04 1.00 1.1人 1.56 1.75 1.00 1.00 1.0小麦 1.22 1.18 1.00 0.97 0.99酵母 1.67 1.92 1.03 1.20 1.0母鸡 1.45 1.29 1.06 0.91 0.99沙雷氏菌 0.7 0.7 0.95 0.86 0.9鲱鱼 1.43 1.43 1.02 1.02 1.02E.Chargaff, et al. J Biol Chem,1949,177(1):405不同生物DNA 4种碱基比例关系提出问题:查哥夫E. Chargaff1905—20021950年查哥夫: 查哥夫法则1952年将这一理论分享给沃森和克里克查哥夫法则:DNA分子中嘌呤和嘧啶的总分子数量相等。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数量相等,鸟嘌呤G与胞嘧啶C数量相等DNA分子中的碱基A 与T、G与C可能是配对存在的。在DNA分子中碱基如何配对?腺嘌呤 A鸟嘌呤 G胞嘧啶 C胸腺嘧啶 T只有双环和单环之间彼此配对才能保证双链之间距离相等。【模型建构 4】: 构建DNA平面结构模型【模型建构 3】: 构建DNA平面结构模型如何将两条脱氧核苷酸链连在一起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是如何连成一条脱氧核苷酸链那么DNA的空间结构又是什么样的呢?思考【模型建构 4】: 模拟构建DNA空间结构模型1950年查哥夫: 查哥夫法则1952年将这一理论分享给沃森和克里克1951年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X射线衍射法观察到清晰的DNA衍射图谱威尔金斯M. Wilkins1916-2004富兰克林R. E. Franklin1920-1958(A)(B)(C)(D)H Schmitzer, et al. The Physics Teacher, 2011,49:140-143.从DNA衍射图谱获取的信息:(A)X 形说明DNA结构是螺旋形的;(B)菱形说明DNA分子是长链;(C)直线的间距是DNA分子重复单元(一个完整的螺旋)的间距;(D)缺少了两条直线,是这是因为另一条螺旋的干扰。 小组合作探究:【模型建构 4】: 模拟构建DNA空间结构模型展示DNA空间结构模型:【模型建构 4】: 模拟构建DNA空间结构模型【模型建构 4】: 模拟构建DNA空间结构模型1950年查哥夫: 查哥夫法则1952年将这一理论分享给沃森和克里克1951年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X射线衍射法观察到清晰的DNA衍射图谱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受到富兰克林X射线衍射图谱启发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克里克F. Crick1916-2004沃森J. Watson1928-1962年,威尔金斯、沃森和克里克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威尔金斯克里克沃森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合影。左一:威尔金斯;左三:克里克;右二:沃森富兰克林于1958年因卵巢癌去世,无缘诺贝尔奖。小结01020304四种脱氧核苷酸结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构建DNA平面结构构建DNA空间结构本节聚焦反馈1.本节课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这个验证型实验大胆地改为探究型实验,学生能跟随教师提供的资料,主动参与探究过程,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探究知识、获取知识。2.在探究中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然而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时间较紧等因素对教学效果起了一定的限制。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安排好活动时间。作业1.完成教材52页课后习题。2.(选做)请利用家里可以找到的材料,制作一个DNA分子的结构模型。在班级群展示,与你的老师和同学交流。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