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土地资源与农业》第1课时教案学科 初中地理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2课时教材 中图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主要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及其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特点。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对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对复杂的数据和图表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土地资源的相关知识。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应尽量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可以通过具体实例和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时教学目标人地协调观1. 了解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树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2. 通过分析土地资源的分布和特点,理解人地关系的协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综合思维1. 通过地图和数据,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2. 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理解土地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区域认知1. 识别我国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了解其分布特点。2.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不同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的差异。地理实践力1. 通过绘制地图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2. 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及其分布。2. 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3. 通过地图和数据,分析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难点1. 理解土地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不同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的差异。3.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和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地图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1)展示几张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图片,如农田、森林、草原等,引发学生兴趣。(2)提问:这些图片中展示的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用途?(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土地资源与农业》。(4)简要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5)展示中国地图,指出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6)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不同? 1.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2. 回答教师的问题。3. 听取教师的介绍。4. 思考并回答问题。评价任务 1. 观察仔细:☆☆☆2. 回答准确:☆☆☆3. 思维活跃:☆☆☆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和地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其分布特点。讲授新知 活动一: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讲解概念(1)讲解土地资源的定义: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2)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图片,分别介绍耕地、林地、草地、沙漠、戈壁等的用途。(3)提问:这些土地资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4)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5)展示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指出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分布区域。(6)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土地资源会分布在不同的区域?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2)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3)教师总结各组的讨论结果,补充说明。(4)展示典型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如东北平原的耕地、青藏高原的草地等。(5)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区域土地利用的特点。(6)提问:这些区域的土地利用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1.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2. 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3. 汇报讨论结果。4. 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的特点。评价任务 1. 听讲认真:☆☆☆2. 讨论积极:☆☆☆3. 分析准确:☆☆☆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活动二: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活动二: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课堂活动(1)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山区多,平原少;高质量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匮乏。(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分析这些特点的原因。(3)提问: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会出现这些特点?(4)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5)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6)教师总结各组的讨论结果,补充说明。 案例分析(1)展示典型案例,如东北平原的黑土资源保护、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等。(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土地利用和保护措施。(3)提问:这些措施对当地的发展有何影响?(4)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为保护土地资源做些什么?(5)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6)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通过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改善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1.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2. 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3. 分析案例,思考问题。4. 提出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评价任务 1. 分析准确:☆☆☆2. 讨论积极:☆☆☆3. 建议可行:☆☆☆设计意图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1)出示几道选择题,检测学生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和特点的理解。(2)展示地图,让学生标出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分布区域。(3)提问:我国哪些省份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为什么?(4)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绘图活动,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5)展示答案,讲解错误原因。(6)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反馈评价(1)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绘图作品。(2)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3)教师总结评价,表扬优秀作品。(4)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5)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6)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土地资源的相关知识。 1. 完成课堂练习。2. 上台展示作品。3. 反思学习过程。4. 完成课后作业。评价任务 1. 练习准确:☆☆☆2. 展示积极:☆☆☆3. 反思深刻:☆☆☆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练习和反馈评价,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作业设计基础题1. 列举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并简述其分布特点。2. 解释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分析其原因。3. 绘制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标注主要的耕地、林地、草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区域。拓展题1. 收集有关土地资源保护的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2. 调查你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3. 撰写一篇关于土地资源与农业发展的短文,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板书设计一、土地资源及其特征1. 定义:- 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 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2. 分布:-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的西北部地区(非季风区)- 旱田:800mm等降水量线的东南部(季风区)的秦—淮以北(北方地区)的平原- 水田:400mm等降水量线的东南部(季风区)的秦—淮以南(南方地区)平原、盆地、丘陵- 林地:我国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的山地和丘陵地区- 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等省份3. 主要特点:- 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 山区多,平原少- 高质量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匮乏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图片和地图,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土地资源有了初步的认识。2. 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特点。3. 课堂练习和反馈评价环节,有效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了所学知识。不足之处1. 个别学生对复杂的数据和图表理解能力较弱,需要更多的个别辅导。2. 课堂时间安排较为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3. 对于土地资源保护的实际措施,学生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4. 个别学生在讨论环节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鼓励这些学生,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