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 生物(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 生物(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生命的起源及实验探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原始海洋
B. 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成分相比没有氧气
C. 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
D. 米勒实验证明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合成蛋白质等有机大分子物质
2. 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需要有一定的证据支持,下列有关证据及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
B. 一般来说,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C. 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种类少,结构复杂而高等
D. 马的前肢和鸟的翅膀功能不同,但骨骼排列相似,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3. 如下表列出4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差异越小表明在进化上亲缘关系越近。分析可知,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
生物名称 螺旋菌 向日葵 马 黑猩猩
与组成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别 45 38 12 0
A. 螺旋菌 B. 向日葵 C. 马 D. 黑猩猩
4. 如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B. 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而来的
C. 戊种子外没有果皮 D. 丁的结构比丙复杂
5. 如下表是某类抗生素在四家医院患者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医院 甲 乙 丙 丁
抗生素用量(g) 0.074 0.12 0.14 0.19
细菌耐药率(%) 2.6 6.11 10.9 25.5
A. 细菌抗生素耐药性是可遗传变异 B. 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抗生素用量有关
C. 抗生素能诱导细菌产生定向变异 D. 抗生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细菌耐药率
6. 据材料记载,我国的家鸡与云南等地的野鸡(原红鸡)都是由古代原红鸡进化而来的。古代原红鸡经过祖先的长期驯化,形成了现在野性退化的家鸡,而现存的野鸡比家鸡更敏捷、更善飞。下列说法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 )
A. 家鸡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 野鸡和家鸡的变异并不都是有利的
C. 家鸡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加快了生物向着人类意愿的方向演化
D. 野鸡善于飞行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7. 夏天蚊虫肆虐,许多家庭都会使用蚊香、驱蚊液、灭蚊片等灭蚊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它们的灭蚊效果变得越来越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灭蚊产品使蚊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B. 蚊虫抗药性增强是灭蚊产品选择的结果
C. 灭蚊产品增强了蚊虫的繁殖能力
D. 产生了变异的蚊虫都能生存下来
8. 下列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人类起源与环境变化无关
B. 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
C.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D. “露西”化石是人类可能采用直立行走的证据
9. 从森林古猿到人类经历了漫长进化历程。下列叙述,你不认同的是( )
A. 人类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四个阶段
B. 人猿分界的标准是能否直立行走
C. 制作工具和学会用火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
D. 直立人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
10. 同一品种的结球甘蓝在北京栽培时,叶球重1-3千克;引种到西藏后,叶球的重量可达6.5千克。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生物适应环境 B. 环境影响生物 C. 生物影响环境 D. 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
11.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凡适应环境的生物,永远都能适应环境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D.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与干旱缺水环境相适应
12. 某农田中种植着大豆,同时生长着稗草、鸭跖草等杂草,分布有七星瓢虫、大豆蚜等动物和根瘤菌等微生物。下列关于该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豆、稗草和鸭跖草都是生产者 B. 根瘤菌与大豆之间是寄生关系
C. 七星瓢虫的能量可以流向稗草 D. 农田中所有生物构成生态系统
13. 阿拉伯胶树和某些蚂蚁长期生活在亚热带森林中,蚂蚁能保护该树免受其他动物的掠食,而该树又为蚂蚁提供树汁和栖息场所。阿拉伯胶树和这些蚂蚁的种间关系是( )
A. 捕食 B. 竞争 C. 寄生 D. 共生
14. 如图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呼吸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 B. 乙表示消费者
C. 丙表示生产者 D. 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丙→甲→乙
15. 太阳升起,草原上野兔正在吃苜蓿,一只鹰从天而降,野兔成为它的美食,残骸最终被细菌分解。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 阳光→野兔→鹰 B. 野兔→鹰→细菌
C. 苜蓿→野兔→鹰 D. 苜蓿→野兔→细菌
16. 地球上的生物千姿百态,由于在不同环境下生存,各种生物与环境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B. 此生态系统共有4条食物链,蛇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
C. 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D. 鹰和蛇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17. 如图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图及有毒物质相对含量的柱状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一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牧草,牧草是该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
B. 图二中的四种生物构成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甲代表的生物是麻雀
C. 鹰既是次级消费者又是三级消费者
D. 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是不断循环的
18. 如图所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指向取食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是植食动物 B. b是杂食动物 C. c是肉食动物 D. d是植食动物
19.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党的二十大以后,国家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正在变为现实。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物成分,A、B、C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甲→A→C→B
B. 在该生态系统中A和C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C. 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D. 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B
20.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单位:千焦),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的个体数量
B. 甲固定的太阳能等于乙、丙的能量之和
C. 乙具有的能量越多,丙获得的能量越少
D.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1.(6分)
图一“生物进化树”可简明地表示生物进化历程和相互间亲缘关系,图二是脊椎动物的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一中进化树根处⑦代表______,由于______的不同,进化成动物和植物两大主干。
(2)图一中①为______,和鸟类都是由原始的[ ]______进化而来。
(3)图一中⑥为______,体表有外骨骼,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的陆地生活。
(4)图二中A是鱼类心脏,B是两栖类心脏,C是爬行类心脏,D是鸟类和哺乳类心脏,鸟类和哺乳类心脏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血液运输氧气能力强,维持体温恒定,综上所述,生物进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22.(6分)
某地蝽蟓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如图1所示。1920年该地引入无患子科植物新种——平底金苏雨树,其果皮较薄,蝽蟓喜食,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当地蝽蟓喙的长度变化如图3。
(1)蝽蟓喙的长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________(长喙/短喙)蝽蟓的数量逐渐增加。
(2)蝽蟓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当地无患子科植物数量会__________,因为两种植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关系。
(3)在蝽蟓的进化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掉,这个过程就是__________,该过程是定向的,其方向是由__________(遗传/环境)决定的。
23.(6分)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各项空间科学实验稳步推进。在问天实验舱内,4条斑马鱼(图1)、金鱼藻和微生物等组成了小型水生生态系统(图2)。科学家将研究空间环境对鱼类生长发育、生态系统运行与物质循环的影响,实现中国在空间培养脊椎动物方面的突破。请分析作答:
(1)斑马鱼、金鱼藻和微生物组成小型水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问天实验舱内没有直接的阳光照射,但通过人工照明、舷窗设计和实验专用的光照控制,舱内环境能够满足航天员的生活需求和科学实验的光照条件,适宜的光照属于小型水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
(2)在问天舱中,金鱼藻通过_________作用产生氧气供斑马鱼呼吸,鱼呼出的_________被藻类吸收利用。斑马鱼产生的粪便由_________分解,为藻类生长提供养料。
(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小型水生生态系统模拟制作了如图3的两个生态瓶,放在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几天后,发现B瓶中的小鱼比A瓶中的小鱼活跃。请你分析A瓶中的小鱼不活跃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24.(6分)
某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摄取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生物之间存在下表所示的食物关系(存在食物关系用“√”表示)。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捕食者 被捕食者 小球藻 草鱼 水草 鲫鱼 鱼虫
草鱼 √ √
鲫鱼 √ √ √
鱼虫 √
鲶鱼 √ √
(1)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表中生物所代表的成分外,还需有__________。
(2)此池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__________开始的。
(3)此池塘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有__________。
(4)鱼虫体内的碳元素以____________形式流向鱼。
(5)假如草鱼的食物全部来自水草,则草鱼体内的能量每增加10千焦至少需要消耗____________千焦能量的水草。
25.(6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序号①~⑥表示生理过程,字母a~d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表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
(2)生物体内的碳返回到无机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包括图中的______(填序号)。
(3)若图中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该食物链包括_________个营养级。肉食性动物1属于_________级消费者。
(4)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2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5 DCDCC 6-10 ABAAB 11-15 AADCC 16-20 CDBBD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21.(6分)
(1)原始生命 营养方式 (2)哺乳类 ⑤爬行类
(3)节肢动物 (4)由简单到复杂
22.(6分)
(1)变异 短喙 (2)减少 竞争 (3)自然选择 环境
23.(6分)
(1)生物成分 非生物成分
(2)光合 二氧化碳 分解者(或微生物)
(3)缺少生产者,氧气和有机物不足
24.(6分)
(1)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顺序可颠倒)
(2)生产者(小球藻、水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3)5 鲫鱼和鲶鱼(顺序可颠倒) (4)有机物 (5) 50
25.(6分)
(1)分解者 (2)呼吸作用 ①③④⑤⑥ (3)4 次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注:本答案仅供参考,如果考生答出其他正确答案,请参考评分标准给分。
八年级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