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青桐鸣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青桐鸣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秘密★启用前
202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青桐鸣大联考(高三)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策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一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充分挖掘中国春节深厚的文明底蕴和时代价

值,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春节在古代也称“岁首”“元旦”或“元日”,是我国先民在观象授时的生产劳动中确立的一
年之初的时间坐标,鲜明标识了国人的宇宙观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时间之流本是连续不
可分的整体,“年”的存在则令其有了新旧转换的尺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春节是辞
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总会给人们带来新的幢憬。”在绵延至今的春节礼俗中,既有洒扫庭除、沐
浴祛秽等物理层面除旧布新的习俗,也有祈福迎祥、祭灶祭祖等精神层面辞旧迎新的仪式。对

现代人而言,“春来更有好花枝”,经过这一个充电、打气的转换期,人们便能以元气满满、积极
向上的心态,迎接充满希望的下一年。
作为中华礼乐文明的重要遗产,春节是古人顺天应时、与天地同频共振的实践产物,深刻
反映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春节在节气上靠近立春与雨水,是四季时序之始,万物
萌动,生机勃发。同时,春节起源中还含有礼敬天地、感思自然的意蕴。古代“以时禁发”的“生
态保护令”,规定“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令草木生发得以畅达。挖据春节中丰厚的生态伦理
内涵,有助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式现代化,塑造万物并育的生态文明。
自古以来,团圆、团聚就是春节最核心的主题,这一主题在从乡土中国到流动中国的巨大

变迁中不但未曾淡化,反而历久弥新,这背后是中华民族“归根报本”的人生观。中国人笃信孝
e
为人道之本,春节则是这一厚重情感最为集中的出口。春节既有“以血缘为纽带的亲人思念”,
也有“以地缘为连接的故乡怀念”,还深藏“对安身立命之本的文化眷恋”。在年夜饭、守岁、共
话家常中,亲情得以安放,在压岁钱、拜年、嘘寒问暖中,孝心得以表达;在祭祖、叩秤、饮水思源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202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青桐鸣大联考(高三)
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C项“主动创新春节的文化形态”说法不
承,利用数智技术推广年画,吸引背少年,培育传承
当,从材料二“春节稳定的文化内核是其精神传统
主体。
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文化形态”及“看似改变了卷节
③打造具身性体验活动,让人们参与到年画的制作
的文化形态,其实只是创新了庆祝春节的表达方
传承中,体验年画中的年味,扩大年画的影响力。
式…仍然传承着…使用着…”来看,眷节的
(每点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合理
文化形态是我们应该稳定传承的东西,创新的只是
也可酌情给分)
外在的表达方式。
【解析】本题要审清题干一对“年画”“传承推广”
2.C【解析】A项“并成为各国的法定节假日”说法
“给出建议”。找到两则材料中与之相关的信息:材
夸大,材料一原文是“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
料一主要强调挖掘春节的文明底蕴与时代价值,材
节假日”。B项“根源”于文无据。D项强加因果。
料二也强调要传承精神传统和文化内核:材料二还
故选C项。
从两大方面讲春节的活态传承方式,一是结合数智
3.D【解析】D项“都采用总分总结构”说法错误,材
技术,二是亲身参与体验。以年画为切入点,结合
料一是总分结构;且选项后半部分无中生有。
以上内容进行说明即可。
4.【答案】①春节“一元复始”的宇宙观可涵养个体积
6.C【解析】A项,“对传统文化从不理解到认同的
极向上的心态。
态度转变”不当,作者只是对张仲陶算卦一事有所
②春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有助于塑造万物并育
思考,不能以偏概全地说他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
的生态文明。
了转变。B项,描写张先生外貌等细节主要是为了
③春节“归根报本”的人生观可促进生生不息的文
展现人物形象,与师道尊严关系不大。D项,文本
化传承。
二语言并非华美流畅,而是平实中带有生动,富有
④春节“以和为贵”的理念可构建敦睦和谐的人际
生活气息。故选C项。
关系。
7.A【解析】“张仲陶在生活中的无能”程度过重:
⑤春节的包容性可推动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提升
“学识上的渊博”于文无据,画线句子只是说他整天
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研究易经、喜欢用普草算卦,不等同于学识渊博。
(每点1分,共4分,答出四点且意思对即可满分
8.【答案】①靳绑甫的生活富有雅趣:他画室周遭环境
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的情给分)
清幽典雅,别有情致;放风筝、种荷花、养蟋蝶,不同
【解析】要认真阅读材料一的相关内容,首先要明确
的时节他的生活都有滋有味。②靳彝甫有精神寄
春节的文明底蕴,然后找出其休现的时代价值。材
托:他的三块田黄石章让他引以为豪,把玩它们能
料的二至六段分别是:“一元复始”的宇宙观一积
让他忘记生活中的烦恼,是他的乐趣所在。
极向上的心态:“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一万物并育
(每点2分,共4分。每点中概括与结合文本各1
的生态文明;“归根报本”的人生观一一文化根脉传
分。若答“安贫乐道”且分析合理亦可给2分)
承;“以和为贵”的理念一和谐的社会关系;美美
【解析】题目要求结合文本二分析靳彝甫生活“半饥
与共的包容性—文明交流互鉴。
半饱”却“活得有滋有味”的原因,需要先通读文本
5.【答案】①可挖据年画这一春节标志性文化符号的
二,整体把握新彝甫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状态。然后
文明底蕴和精神内涵,并结合其时代价值进行
逐段寻找与他“活得有滋有味”相关的描述。由倒
推广。
数第二段可以看出他的生活富有雅趣,由尾段可看
②可结合当代社会生活进行更新与调适,活态传
出他有精神寄托,结合文本内容简述即可。
·语文答案(第1页,共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