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高二地理
2025.04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请您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森林覆盖率达80%,其科技发展水平高,信息通信技术全球领先。目前,芬兰是中国在北欧地区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在经贸、环保、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都有深度合作。下图为芬兰地理位置示意图,Ⅰ、Ⅱ、Ⅲ为其典型地理分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Ⅰ、Ⅱ、Ⅲ地理分区的确定说明( )
A.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 区域都是以人文指标划分的
C. 区域都是人为划定的 D. 区域内部所有特征高度一致
2. Ⅰ、Ⅱ、Ⅲ地理分区对应正确的是( )
A. Ⅰ—耕作区、Ⅱ—驯鹿区、Ⅲ—森林区
B. Ⅰ—耕作区、Ⅱ—森林区、Ⅲ—驯鹿区
C. Ⅰ—森林区、Ⅱ—耕作区、Ⅲ—驯鹿区
D. Ⅰ—驯鹿区、Ⅱ—森林区、Ⅲ—耕作区
3. 为促进区域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中芬两国做法可行的是( )
A. 中国为芬兰提供先进的信息技术 B. 中国为芬兰提供较充足的木材
C. 芬兰为中国提供丰富的基建经验 D. 芬兰为中国提供绿色低碳技术
2023年4月,沈阳都市圈正式获批第九个国家级都市圈,成为东北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大连是辽宁省经济产值最高的城市,总人口仅次于沈阳。下图为沈阳都市圈规划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相较于大连,沈阳成为第九个国家级都市圈中心城市的主要优势为( )
A. 人口数量更多 B. 辐射范围更广 C. 经济产值更大 D. 政策更加优惠
5. 沈阳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有利于( )
A. 提高沈阳的行政等级 B. 改善都市圈生态环境
C. 消除城市间行政壁垒 D. 构建合理的城市体系
“非粮化”是指农民将耕地用于非粮食作物种植。江西省寻乌县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单产较高,大棚蔬菜和脐橙等果业种植是该县农业优势产业。左图为寻乌县位置图,右图为山区不同坡向下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水平雷达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下列关于寻乌县山区“非粮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坑塘种养坡向差异不大 B. 设施农业占用耕地最多
C. 林果业受坡向影响不大 D. 农业产业结构不太合理
7. 寻乌县“非粮化”给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A. 农业产值下降 B. 机械化水平降低
C. 市场竞争力下降 D. 威胁当地粮食安全
“一带一路”十年来,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签署合作文件,搭建起国际合作新框架。中亚五国地处“一带一路”沿线,与中国产业领域合作广泛。下图为中亚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关于中亚五国吸引中国产业转移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科技水平高 B. 地缘相接 C. 劳动力廉价 D. 资源丰富
9. 我国资金和企业进入中亚对双方产生的影响是( )
①提高环境质量②调整产业结构③解决产能过剩④促进产业分工协作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位于云南省南部的甸中镇,多河谷、丘陵、山地,过去石漠化严重。如今,石漠化严重的荒山成为漫山遍野的油橄榄种植园。油橄榄不仅成为乡村振兴、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致富树”,也使土地石漠化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下图为甸中镇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属于甸中镇土地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 春季多暴雨 B. 风化作用强 C. 地势起伏大 D. 过度垦殖樵采
11. 甸中镇油橄榄规模化种植在治理石漠化方面的主要作用是( )
A. 净化空气 B. 保持水土 C. 防风固沙 D. 减弱噪音
12. 下列治理石漠化措施错误的是( )
A. 大量种植薪炭林 B. 修建水平梯田
C. 调整种植结构 D. 加强生态保护
徐州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徐州煤炭规模化开采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包袱。近年来,徐州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城市名片,取得了卓越成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徐州的严重生态包袱主要表现为( )
A. 耕地面积减少 B. 大规模地表沉降
C. 排放大量废热 D. 造成水质型缺水
14. 徐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建设光伏电站 B. 整合焦化厂钢铁厂
C. 优化产业结构 D. 大量引进传统产业
中国与巴西联合建设“美丽山特高压输电”工程,打造了一条“水电南调”的电力长廊,促进了巴西区域经济的发展。该工程所采用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是我国在西电东送工程建设中的自主创新技术。下图为巴西“水电南调”工程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巴西建设此工程的主要目的为( )
A. 促进经济发展 B. 增加就业岗位 C. 保护热带雨林 D. 减轻环境污染
16. 下列有关“水电南调”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沿线多洪灾,治理洪涝灾害 B. 线路落差大,建设的难度高
C. 沿线人口密集,能源需求大 D. 途径能源丰富区,补充能源
17. 中国参与“水电南调”工程建设对我国的影响是( )
A. 将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 B. 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状况
C. 为保护热带雨林积累经验 D. 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新安江发源于安徽,流经浙江,下游的千岛湖是浙江省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此前,由于上游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威胁,以及上下游在生态保护权责上的不明确,新安江水质保护面临严峻挑战。为实现“一江清水出新安”,浙皖两省开启深度协作。下图为新安江水库及周边县市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下列有关新安江水库建设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休宁县的农药使用受限 B. 淳安县高耗水产业发展
C. 建德市水体含沙量升高 D. 库区调节径流能力减弱
19. 为了更好地实现“一江清水出新安”,首先要( )
A. 大力发展工业,增加经济收入 B. 推进农业发展,保障产品供应
C 实行对口帮扶,完善补偿机制 D. 切实生态保护,加强水质监测
贵州有“西南煤海”之称,煤炭产业长期是其支柱产业,在此基础上还发展了电解铝、磷化工等高耗能工业。近年来,贵州积极探索能源转型之路,将多个大型光伏发电项目布局在石漠化严重的区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下图为“贵州某年日照时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贵州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煤炭占比仍然较大的社会原因是( )
A. 煤炭储量大,附加值高 B. 发电效率高,较为稳定
C. 相关产业多,稳定就业 D. 环境污染大,难以治理
21. 该区域发展光伏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
A. 太阳能资源分布均匀 B. 土地资源丰富且廉价
C. 太阳能的季节变化大 D. 光伏产业的基础雄厚
22. 当地布局光伏发电项目,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有( )
①遮光挡风,减少土壤蒸发
②阻滞雨水,减轻水土流失
③缩小温差,减轻冻融风化
④提供电能,减少森林砍伐
⑤增加就业,稳定经济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6分。
2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江苏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35)》,全力构建海洋保护利用新格局,系统谋划构建海岸带地区“三纵三横三门户”总体格局:“三纵”,即临海城镇特色带、沿岸综合发展带、近海生态保育带;“三横”,即沿东陇海线发展轴、沿淮河发展轴、沿江发展轴;“三门户”,即连云港“一带一路”国际枢纽港、盐城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
材料二下表为2021年到2023年江苏海洋产业经济统计。下图为江苏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保护与利用格局图。
表:江苏海洋产业经济统计
年份 指标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海洋生产总值(亿元) 8422.7 9046.2 9606.9
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 7.2 7.4 7.5
海洋三大产业结构(%) 3.3:41.6:55.1 3.2:41.6:55.2 3.1:41.9:55
(1)根据表描述2021-2023年江苏海洋产业经济的变化特征。
(2)指出江苏构建“三纵三横三门户”总体格局所体现的地理学思想,并分别说明“三门户”城市功能定位的主要因素。
(3)从三大产业协同发展的角度,为江苏海岸带地区高质量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塔里木盆地是典型的内陆盆地,年均降水量小于50mm,潜在蒸发量达3400mm,植被稀疏,内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流动沙漠,风沙活动剧烈,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学者将该区域的土地沙漠化分为非沙漠化、轻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极重度沙漠化5级。左图为“2000-2018年塔里木盆地土地沙漠化面积变化图”。
材料二:2024年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锁边固沙工程正式实现“合龙”。全长3000多公里的防护带,犹如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将其牢牢“锁住”。右图为“塔里木盆地局部图”。
(1)据左图描述塔里木盆地非沙漠化面积的变化特征,并说出这种变化产生的积极影响。
(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塔里木锁边工程的后续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东南亚多个国家后汇入南海,在其入海口附近发育了面积较大的三角洲。2024年8月5日,中柬共建的柬埔寨德崇扶南运河正式开工。该运河连接白马海港至湄公河畔的金边港,长180公里,耗资17亿美元,设计双向通航能力3000吨。
材料二左图金边气候资料图,右图为柬埔寨德崇扶南运河位置图。
(1)判断金边的气候类型____,并用实线箭头在虚线框内画出旱季里萨河与湄公河之间的补给关系____。
(2)分析湄公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原因。
(3)从社会、经济角度,说明崇德扶南运河的建设对柬埔寨的影响。
(4)列举湄公河流域梯级开发的利用方向。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高二地理
2025.04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请您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3题答案】
【答案】1. C 2. B 3. D
【4~5题答案】
【答案】4. B 5. D
【6~7题答案】
【答案】6. A 7. D
【8~9题答案】
【答案】8 A 9. C
【10~12题答案】
【答案】10. C 11. B 12. A
【13~14题答案】
【答案】13. B 14. D
【15~17题答案】
【答案】15. A 16. B 17. D
【18~19题答案】
【答案】18. A 19. D
【20~22题答案】
【答案】20. C 21. B 22.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6分。
【23题答案】
【答案】(1)生产总值:海洋生产总值不断上升,增长速度放缓;比重: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略有上升;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第三产业结构为主;第一产业比重略有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略有上升。
(2)因地制宜;连云港:交通或铁路;盐城:生态或环境;南通:产业(工业)或装备制造。
(3)第一产业:优化海洋渔业布局,科学确立海水养殖规模,严格执行伏季休渔政策;第二产业:科学布局沿海工业,加强港口及临海工业园建设,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滨海特色旅游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绿色低碳产业。
【24题答案】
【答案】(1)非沙漠化面积大幅增长;植被覆盖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多;空气湿度增加,改善局地气候;减少了对农田、交通设施等的破坏。
(2)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风沙活动频繁,风力侵蚀作用强,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植被稀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差;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积极促进就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动态监测机制(3S);提供资金支持,加强科技投入,培育和引进耐旱品种,提高植被的成活率。
【25题答案】
【答案】(1) ①. 热带季风气候 ②.
(2)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径流量大;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流程较长,水能潜力大。
(3)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开辟新出海通道,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经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带动沿线 贸易、物流、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增强经济自主性。
(4)发电、灌溉、防洪、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