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太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太和中学高二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 史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75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 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 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 无效。
4 .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十选择性必修 1+选择性必修 2十选择 性必修 3第一单元~第四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历史上发生了 “ 广谱革命 ” ,即由依赖中型动物 (如羚羊)转而开发此前未被利用或忽视的小型动物(如鸟类、兔类、鱼类等),且开始采 集低等植物种子。随着食谱转变,狩猎、食物加工、食物储存设施日益多样化,“ 家畜化 ” 动植物出现并普及。这一变化
A. 源于原始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 B. 为向定居生活过渡创造条件
C. 印证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转变 D. 推动原始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2 .汉武帝采纳谋士建议设置河西四郡,并移民屯垦。元狩四年(公元前 119年),“ 关东贫民
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 ” ;元狩五年 ,“ 徙天下奸猾吏民于边 ” ; 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在西北等地推广代田法。这些措施
A. 解决了腹地人地矛盾尖锐问题 B. 推动了边疆开发与民族交融
C. 加强了对匈奴部落的有效管理 D.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3 .下面是关于《唐律疏议》立法理念的流程图。据此可推知,唐律
A. 渗透外儒内法的理念 B. 体现开放包容的特征
C. 具备礼法结合的特点 D. 秉持公正平等的思想
4 .宋徽宗大观元年( 1107年),京畿地区转运使宋乔年上奏:“ 乞应京畿下诸镇已有武臣
处,只令专管酒税外,别差经(任)文臣一员管勾镇事,仍兼酒税。其民旅稠穰、见无 监官去处,亦乞依此差官。” 这可用于说明宋朝
A. 市镇的经济地位凸显 B. 崇文抑武政策松弛
C. 镇成为区域政治中心 D. 冗官问题较为严重
5 .有学者认为, 1400~ 1800年全球市场的 “ 轮子 ” 是用白银的世界性流动来润滑的。明
朝后期,美洲白银是明朝政权运转的润滑剂,甚至还是其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血液; 白银转化为财政收入,官府再通过财政支出拉动国内的生产力和商业。该学者意在说明 当时
A. 世界经济影响中国社会发展 B.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C. 海禁政策下对外贸易的受限 D. 赋税制度改革促进白银货币化
6. 1904年,长沙知府颜钟骥依《奏定学堂章程》要求,在府城内黄泥街开设中学,称“ 长 沙府中学堂 ”。 1909年,长沙府中学堂在文实分科后实科同样设有 “ 读经讲经 ” 课程, 首任监督彭清藜固守旧式教育风格,严命学生行儒门故事,朝夕拜孔。这表明当时
A. 教育制度带有新旧并存色彩 B. 近代教育日渐普及
C. 传统儒家思想仍为主要内容 D. 新式人才得到培养
7 .下面是 1912年中国工人与工厂数量统计表。这可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工人数(人) 工厂数(家) 百分比 工人数 工厂数 百分比
7~29 18 212 88. 0 100~499 514 2. 4
30~49 990 4. 8 500~999 181 0. 9
50~99 798 3. 7 1000以上 54 0. 2
A. 经济转型得益于实业救国思潮 B. 经济结构地域分布失衡
C. 近代工业发展受制于国家战略 D. 民族工业发展水平有限
8. 20世纪 30年代,众多医学类期刊都发表了呼吁尊重护士职业的文章,如上海发行的《社 会医药》刊登了郭人骥的《论吾国人应具有尊重女子护士职业之观念》,“ 职业护士所具备 的技术水平是传统家庭护理不可替代的 ” 观念逐渐得到认可。据此可知
A. 护士地位提升消解了歧视妇女现象 B. 近代医药文化摆脱了传统伦理束缚
C. 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国医疗的近代化 D. 医疗辅助人员的培养得到社会关注
9. 1950年 8月,新中国派队参加在布拉格举行的世界大学生第二次代表大会体育比赛;1963 年 11月,我国派出史上最大的体育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从 1960年到 1964年,中日两国围棋代表团多次互访,相互交流。这些活动表明新中国
A. 联合周边反帝势力以对抗美苏 B. 意欲重构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
C. 积极改善国内发展的外部环境 D. 已摆脱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10 .《十二铜表法》规定:“ 除威士塔贞女(守护圣火的女祭司) 外,妇女受终身的监护。” 而 1世纪的罗马关于妇女监护的《克劳狄法》废除了对成年女子的宗亲监护。屋大维颁 布的婚姻法首次认可了除元老以外的公民与非公民生育的子嗣,承认他们罗马自由人的 身份。罗马法的这些变化
A. 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迁 B. 彰显了社会成员法律地位的平等
C. 有利于扩大罗马统治的社会基础 D. 目的在于贯彻公平与正义的理念
11 .据记载,拜占庭帝国的学生们既要学习《圣经》,又要背诵《荷马史诗》,哲学、算术、
天文、法律、物理和神学课程均是高级教育的组成部分。政府官员和教会高级僧侣均被 要求具有教、俗两方面的文化修养。直到帝国末期,只知神学的教士或对宗教问题无知 的作家都难登大雅之堂。这一现象可用来说明拜占庭帝国
A. 教俗文化并存发展 B. 世俗王权借助希腊传统对抗神权统治
C. 神权来自王权授予 D. 基督教的发展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承
12 .伏尔泰认为,“孔子使世人获得对神的最纯真的认识 ” ,这就是唯有以德教人,要求人们
修身、治国都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即理性,“而无须求助于神的启示 ”。他主张吸收中国的 智慧,学习中国庄重简朴的礼仪、限制僧侣权力、实行宽容而富有理性的宗教政策。据 此可知,伏尔泰意在
A. 打破民众对罗马教廷的迷信 B. 寻找启蒙思想的渊源
C. 借助中国文化促进社会启蒙 D. 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
13 .下面是 19世纪英国议会关于工厂生产的立法中的部分内容。这些法案
A. 保证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B. 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儿童的权益
C. 满足了工业革命中生产的需求 D. 体现了议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14 .下面是 1880~ 1905年超过 2万人口的普鲁士城市人口增长情况表( 1875= 100)(按城
市类型分类)。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这一时期普鲁士
城市类型 城市人口增长( 1875= 100)
1880年 1885年 1890年 1895年 1900年 1905年
商业与服务业 116 129 153 184 231 264
行政与军事要塞 111 120 138 158 179 210
大学与休闲 112 121 133 151 172 208
矿业(含重工业) 113 134 162 196 256 373
纺织业城市 114 129 149 160 175 185
其他制造业城市 113 127 158 192 236 327
A. 区位优势制约着城市工业化水平 B.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主导经济发展
C. 重工业具有较强的人口聚集效应 D. 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倾向
15. 1921年 7月,斯大林指出 :“ 我们在经济上又被工业比较发达的资产阶级国家所包围,因此 不得不采用租让制,不得不同一些资产阶级国家签订贸易协定,并同一些资本家集团订立 租让合同,我们在这方面(经济方面)也是孤立无援的,不得不想尽办法克服困难。” 这一 观点
A. 为苏联模式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B. 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精神的继承
C. 说明新经济政策出台具有必然性 D. 强调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进步因素
16 .有学者指出,自 1901年实行 “ 白澳政策 ” 后,澳大利亚移民人口的族群构成便保持着高
度统一 ,“ 1900~ 1950年间,澳大利亚人经常庆贺自己的国家 99%是不列颠血统 ”。 1972 年,惠特拉姆政府宣布实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1979年亚洲成为其最大的移民来源地。1996 年上台执政的霍华德立意改革移民政策,优先接纳技术移民。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调整
A. 意在摆脱对宗主国的技术依赖 B. 着眼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
C. 源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 旨在增强国民自由平等意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3小题,第 17题 25分,第 18题 15分,第 19题 12分,共 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初,今汉口一带尚无人烟,而武昌为 “ 四方商贾所集” ,汉阳“ 市场日扩而设置汉口 巡检于其地”。直至汉水改道,汉口才逐渐发展起来。河南的棉植、江西的制瓷、江淮的采 盐、江浙的纺织、云贵的伐木、四川的粮食生产等各地各行业都通过贩运商的中介作用成为 汉口市场的商品源,甚至“ 湖广等省各官,或自置货物,售于属下,或巨舸连樯,装载他方 市易,行同商贾” ,公然“ 恃势贸易,与人争利”。当时的“ 汉口一镇,五方杂处,商贾辐辏, 俱以贸易为业,故多盛服饰侈饮食。”“ 各省会馆亦多,商有商总客有客长,皆能经理各行各 省之事” ,而商人 “ 慷慨捐款前后凡二万金,发粥糜全活无算”。甚至富商之子中举,“ 汉阳 太守,本镇抚民厅皆踵门致贺”。
-摘编自陶建平《明清时期汉口商业网络的形成及其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汉口集中的茶叶、生丝及其他商品(如 19世纪 70年代后增加的大豆、芝 麻、牛皮、猪鬃,桐油、羊毛)大批从湖南经湘潭转运广州,而从广州运回的洋货和手工业 品也在汉口集散,但这条商路没有发展起来,而汉口经长江下游通往江南的商路逐渐成为具 有决定性支配地位的商路。汉口商路的多元辐射结构开始变成以上海为中心的一元辐射结构, 汉口也从华中农产品和农副产品贸易集散中心变成上海进口洋货转运集散中心和内地土货 汇集转运上海出口的枢纽。
-摘编自王永年《晚清汉口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传统商业的演变》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汉口商业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汉口传统商业的变化。(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促进当今经济发展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5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道文化为主干,包含个人修身文化、人际交往文化、治国理政文化、 和谐文化、生态文化五种积淀深厚的文化体系。这些理念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核心部分 和主轴红线,即使在当今社会也是超越国界和人种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和规范。不管中华 文化与外界文化经历多少冲突交锋,上述核心价值从未动摇,反而一以贯之,历久弥新,在 吸纳各种文化之后更加根深蒂固。
-摘编自王家荣《从中华传统文化演进的四大特征看文化自信》 材料二
“ 文化自觉” 是费孝通于 1997年正式提出的概念,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要自知其文 化,这不仅要求人们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有充分的认知、对本民族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和自信, 还要求文化交流与沟通中反思借鉴他国文明,从而把握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与客观规律,并 主动承担起发展文化的历史重担。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是文化得以持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 新性发展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陆卫明等《论中国式现代化赓续发展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与价值意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 文化自觉” 概念体现出的特点,并结合中 国近现代史的相关事例加以说明。(9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
材料
任何国家的制度都会包含着阶级统治的属性,因为政治乃是权力斗争和利益争夺的集中 体现。 一个国家如果不想在权力斗争与利益争夺中陷于整体性的毁灭,就必然会以制度化的 形式达成某种平衡或协调。因此,我们绝不能否认议会制度乃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制度化体现, 议会制度的实质乃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载体。尽管大量的社会立法者赋予议会以特定的道 德内涵和理性要求,但这并不能掩盖实际的阶级统治。
-摘编自刘建军《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之比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 近代西方议会制度” 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 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太和中学高二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考查原始农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环境和人口的多种压力下,局部的人地关系失衡导致
食物短缺,人类不得不利用许多以前未利用的物种,这种食物采集从大型到小型的转变,不仅体现了人类开
拓的食物资源种类从比较狭窄向较为宽泛范围转变的过程,还反映出人类采集渔猎工具与技术的进步,促使
动物的圈养与植物的驯化成为可能,为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创造有利条件,从而走向定
居生活,故选B项。广谱革命受到其他多种因素影响,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产
生和变化、文字的发明和使用等,故排除C项:广谱革命为原始农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此时原始农业尚未产
生,故排除D项。
2.B考查汉朝的民族政策。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移民屯垦以及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代
田法),这些措施都直接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故选B
项。
“解决了腹地人地矛盾问题”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行了多次军事打击和
防御,但未实现“对匈奴部落的有效管理”,故排除C项;汉武帝的这些措施通过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调整
人口分布、促进经济发展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消除了”
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
3.C考查唐朝的法律特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律继承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基于
“天理”“事理”和“情理”,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故选C项。外儒内法强调表面上用儒家思想,实质上运用
法家思想进行统治,这与唐律中明确的礼法并重有所不同,故排除A项;自魏晋以来,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
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体现了以礼入法的特点而不是“开放
包容”,故排除B项;唐律和封建时代其他法律一样,彰显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秉持公正
平等思想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
4.A考查宋朝商业发展。转运使宋乔年上奏请求在京畿附近的各个已有武臣管理的城镇中,仅让武臣专门
负责酒税的管理,另外再派遣一位文官来管理城镇事务,并同时兼管酒税。对于那些人口众多、商旅繁华但
目前没有监管官员的地方,也按照这一方式派遣官员。
这可用于说明当时市镇人口增多,商旅发达,商业税
如酒税收入颇丰,故选A项。宋乔年的上奏内容只是对地方官员任用的一种调整,并没有涉及对武将权力
的提升或对崇文抑武政策的改变,故排除B项;宋朝的政治中心主要是在路、州(府、军、监)、县三级行政区划
体系中的路和州(府)一级,县是基层行政单位,而镇在行政区划中地位较低,不具备政治中心的功能和地位,
故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对京畿地区市镇管理的局部调整,目前没有证据显示这会导致官员数量的不合理增
长,或者已经出现了因官员过多而产生的行政混乱、财政压力过大等典型的冗官问题,故排除D项
5.A考查古代商业贸易。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美洲白银作为全球经济流动的一部分,对明朝后期的政
权运转和经济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世界经济(特别是白银的流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故选A
项。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包括封建经济的阻碍、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局限、海禁政策的限制、
科技创新的缺乏等,故排除B项;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
材料提到了白银转化为财政收入,但并未提及赋税制度改革对白银货币化的影响,故排除D项。
6.A
考查近代中国教育的变化。根据材料“依《奏定学堂章程》要求”“文实分科后实科同样设有‘读经讲经'
课程”以及“严命学生行儒门故事,朝夕拜孔”可知,长沙府中学堂在改革后教育制度带有新旧并存色彩,故A
项正确。“近代教育日渐普及”的说法太过绝对,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仍以传统儒家思想为主要教学
内容,且文实分科后,儒家内容比重应该降低,排除C项;“新式人才得到培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7.D考查近代中国工厂制度。根据材料可知,1912年中国工厂中的工人主要分布于7~29人数规模的工厂,
占据工厂总数的88%,规模大、单位工人数量的工厂在整体中占比非常小,这表明当时中国工厂发展水平有
限,大型、超大型或垄断型工厂企业尚且出现或者数量极少,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出实业救国思潮对近
代工业化的影响,故排除A项;B项材料未体现出,故排除;清末新政及辛亥革命后,政府鼓励发展实业,“受
制于国家战略”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
8.C考查近代中国医疗。根据材料可知,随着西方医学的传播,国人对护士这一职业群体观念的转变,打破了
以传统家庭为单位对病人进行护理工作的“非专业性”“非科学性”,护士作为医疗辅助人员凭借其技术水平
与文化知识,成为近代医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推动了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故选C项。护士群体
得到认可有利于促进妇女解放,但“消解了歧视妇女现象”夸大了其作用,故排除A项;“摆脱了”说法过于绝
对,故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出护士群体的作用得到认可,而非护士教育等受到关注,故排除D项。
9.
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和理解,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包括体
育和文化领域的交流。这些活动有助于改善新中国的国际形象,为国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有利的
外部环境,故选C项。材料中的活动主要是体育和文化层面的交流,并未明确提及联合反帝势力或对抗美苏
的意图,而且这时中苏关系友好,日本也不属于反帝势力,故排除A项;这些活动主要表明新中国积极拓展
对外交流,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友谊与合作,而非意欲重构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故排除B项;这一时期,外交
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故排除D项。
10.C考查罗马法的发展。罗马法中废除了对成年女子的宗亲监护以及认可公民与非公民生育的子嗣身份等
变化,提高了妇女地位,促进了不同群体的融合,增加了人口资源,有利于扩大罗马统治的社会基础,故选C
项。这些法律变化更多的是在原有经济结构框架内进行的局部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故排除A
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中的法律变化更多地体现在对特定群体(如妇女和非公民子嗣)权利
的认可和扩大上,而非贯彻公平正义理念,故排除D项。
11.A考查拜占庭文化
。根据材料可知,拜占庭帝国的学生、政府官员、教会高级僧侣和学者都要具备教、俗
两方面的文化修养,体现了教俗文化并存发展,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拜占庭重视教、俗两方面的文化
修养,没有体现王权与神权的对抗,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宗教神权的来源,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
基督教对希腊文化传承的作用,故排除D项。
【高二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5-T-633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