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霸州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第I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全卷共7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及答题卡交回。2.本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2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24分)1.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以德治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A.推崇西周制度B.解决社会问题C.树立君主权威D.顺应自然法则2.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这些措施有利于( )A.促进经济发展 B.增强军队战斗力C.提高行政效率 D.强化旧贵族特权3.《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时期( )A.城市商业繁荣 B.科学技术领先C.民族关系发展 D.对外交流频繁4.我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特色鲜明。从表现特色看,下列组图体现的是(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京剧5.有学者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对于“赶往近代最初一步”理解最准确的是( )A.鸦片战争开放广州、杭州等通商口岸,促使封建自然经济解体B.鸦片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6.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7.下列变法的内容中最能体现戊戌变法性质的是( )A.裁撤冗官 B.创建海军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开办新式学堂8.在参观展览时,小朱同学看到了一段文字: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率先实行全新的经济管理体制,并第一次按照国际惯例引进外商和外资。这里还诞生了许多突破旧思想束缚、催人开拓奋进的新口号,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段文字反映了( )A.改革开放探索 B.“一国两制”实践C.科教兴国推进 D.“一带一路”建设9.九(3)班开展历史主题辩论会,正方辩手准备了下列论据材料。由此判断,他们陈述的观点是阿拉伯帝国( )数学:将印度人创造的计数法改造成“阿拉伯数字”,并传入欧洲 文学:《天方夜谭》生动反映了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 医学:《医学集成》总结了希腊、波斯和印度的医学知识,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A.注重法治建设 B.垄断亚非欧贸易C.建立国际秩序 D.沟通东西方文化10.国际冷战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包括美国和前苏联等各有关国家大量解密与开放历史档案文献的基础上的,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的遏制战略、苏联的对外政策、美苏对第三世界的政策、美苏军备控制与裁军、中美苏三角关系,都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决定美苏关系演变的根本因素是( )A.国家利益冲突 B.意识形态不同 C.综合国力的提升 D.国际形势变化11..下图是小明在学习世界现代史时整理的笔记。据此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1952年 纳赛尔领导埃及革命 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 1959年 古巴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1960年 非洲17国获得独立 1999年 巴拿马收回运河全部主权A.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B.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C.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2.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消息,《英欧贸易与合作协议》于当地时间2020年12月31日晚11时正式生效。这意味着英国脱欧过渡期结束,英国正式离开欧盟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彻底脱欧。英国由最初“入欧”到现在“脱欧”的历程说明( )A.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B.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大大加快C.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变化的基本出发点D.英国摆脱了欧洲大陆的控制二、材料解析题(第13题10分,第14题15分,第15题11分,共36分)13.(10分)【丝绸与中华文明】材料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发现于古代西域精绝国遗址。精绝国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曾接受汉朝西域都护统辖。“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面积不大,但色彩极为丰富,代表了当时丝织技术的高超水平,反映了以精绝国为代表的西域民众对中央王朝的认同。——摘编自郑茜《何以中华》等材料二 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出现了桑、蚕、帛以及偏旁从丝的100多个与丝有关的字;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直接受到制丝过程中产生的丝茸沉淀物与凸版印花技术的启发;汉代以来,丝织物不断西传,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诸国进行经济交流的主要产品。丝绸延绵数千年,至今依旧光耀神州,已成为国家文化的名片,将中国货通世界、与世交好的愿景传递。——摘编自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考古发现蕴含的历史信息。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丝绸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4分(3)学校准备开展“建设一带一路,讲好中国故事”历史研学活动,请你从丝绸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的角度拟定一个活动主题。4 分14.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求索 觉醒路】材料一 追求“自强”“求富”的早期探索无法改变清王朝覆灭的最终命运。……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带来的种种危局。材料二 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均摘编自《从近代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4分【开拓 革命路】材料三 八七会议后,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到农村区域去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这一条正确革命道路的开辟,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材料四 在敌后战场上,随着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1940年8月20日至翌年1月24日,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军的进攻,这就是百团大战。——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2)材料三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怎样的革命道路?材料四所述战役有何意义?6分【奋进 富强路】材料五时间 事件 内容(意义)1949年 ① 成立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56年 ② 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198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明确提出要建立③ 体制(3)请将材料五中①②③处补充完整。3分(4)综合以上材料,回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路,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日益高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取得民族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为谋求新的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中国作为亚洲的一员,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运动及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李平江《20世纪国际格局的变化》材料二20世纪世界和中国发生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与世界”拟定一个观点,并从材料二中选择三个以上相关史事,围绕所拟观点,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选择题。1---5BAADC,6---10ACADA,11--12,CC13.(1)历史信息:当时丝织技术高超;西域民众认同中央王朝。2分(2)作用:丝绸催生了大量甲骨文字;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直接受到制丝过程的启发;丝绸将中国货通世界、与世交好的愿景传递。4分(3)活动主题:丝绸:链接古代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名片4分14.(1)洋务运动;辛亥革命。4分(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6分(3)①中华人民共和国;③三大改造;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分(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2分15.示例:11分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观点: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展现了大国担当的风范。论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始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1955年4月18日,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山城万隆开幕。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万隆会议,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举行作出重要的贡献。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活动,在反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国际事务中,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001年,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对于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提供了中国方案,体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