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乐平市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学业评价
八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A C A D C D B B A C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C C C A B 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1.(1)原始海洋;其他星球; (2)达尔文;
(3)不定向;定向 (4)适者生存;
22.(1)B;不完全变态。 (2)水;鳃。
(3)卵黄。 (4)有性
23. (1)c;外骨骼。 (2)子宫。
(3)嫁接;形成层;有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4.(1)变异;相对性状; (2)Aa;
(3)50% (4)近亲;患隐性遗传病。
25. (1)食醋能(不能)促进月季扦插枝条生根;
(2)是否用食醋处理(或“食醋”);对照;减小误差;
(3)蒸腾;分生;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园艺师能将一株花色为单色的野菊花培育成具有多种颜色、多种花型的塔菊,采用的是下列技术中的( )
A. 组织培养 B. 嫁接 C. 压条 D. 扦插
2.下列关于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两栖动物都是农田害虫的天敌
B.保护稻田中的青蛙或在稻田中放养青蛙,能减少施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C.蟾蜍眼睛后方的毒腺能分泌毒液,能制成中药蟾酥
D.由于环境污染以及水域面积缩减等原因,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正在减少
3.打开买来的新鲜鸡蛋,卵黄表面中央有个小白点,内有细胞核,这种结构称为( )
A. DNA B. 胎盘 C. 胚盘 D. 卵白
4.下列动物的发育方式不属于变态发育的是( )
A. 蛇 B. 青蛙 C. 蜜蜂 D. 蝗虫
5.下列有关生物生殖与发育图片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M可表示有性生殖、卵生、变态发育
B.图乙中,若D表示受精卵,则家蚕的发育过程是D受精卵→A幼虫一B蛹→C成虫
C.若要提高蚕丝产量,则需要适当延长图乙中A时期
D.丙图中的3和4在其生殖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大豆种子中胚乳的作用类似
6.为了保持某棵植物的优良性状,人们常采用嫁接的方法进行繁殖,在嫁接中取自优良品种
植物体上的芽和枝条,分别被称为( )
A.接穗和砧木 B. 砧木和接穗 C.接穗和接穗 D.砧木和砧木
7.下列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荔枝嫁接繁育 B.蒜瓣生根发芽 C.草莓组织培养 D. 水稻种子繁殖
8.下列语句描写生物具有遗传特性的是( )
A.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B.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9.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B.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多个DNA分子
C.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D.每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10.下列各项属于性状的是( )
A.豌豆的花色 B.衣服的颜色 C.山的高矮 D. 桌子的大小
11.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的主要原因是( )
A.根除遗传病的发生 B.让隐性致病基因消失
C.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 D.防止传染病传给后代
12.下列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
A.玉米中出现白化苗 B.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下患有色盲的儿子
C.在土壤中施加有机肥获得高品质的蔬菜 D.采用辐射诱变方法培育的含油量高的大豆
13.下列遗传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红色豌豆花和白色豌豆花 B.豌豆的绿种皮和豌豆的圆粒
C.人的卷发和直发 D.家兔的白毛和家兔的黑毛
14.人体的体细胞、生殖细胞和受精卵中含有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
A. 23条、23条、23对 B. 23条、23对、23对
C. 23对、23条、23条 D. 23对、23条、23对
15.下列人体细胞中,可能不含X染色体的是( )
A.卵细胞 B. 神经细胞 C.精子 D.受精卵
16.夏天常用的蛟香效果一年比一年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蚊子为适应环境产生抗药性变异 B.蚊香增强了蚊子的繁殖能力
C.蚊香对蚊子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 D.蚊子的变异是定向的
17.不同季节的雷鸟,体色不同,夏天的雷鸟羽毛淡绿,秋天的雷鸟羽毛灰黄,到了冬天雷鸟
则换上了洁白的羽毛。这种保护色形成的原因是( )
A.雷鸟自主选择 B.神创造生命 C.自然选择 D.环境变化
18.下列有关生命起源与进化,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大气中含有氢气、氨气、氧气、甲烷、水蒸气等气体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
C.人类是由南方古猿进化而来 D. 生物进化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9.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按照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下列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
最早的是( )
A.两栖类化石 B.鱼类化石 C.鸟类化石 D.哺乳类化石
20.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说法不符合自
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 B.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C.生物变异的方向与自然选择无关,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
D.生物进化的方向与自然选择无关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1.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甲烷、氦气、氢气、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装置中,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此外,还有一些科学家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成分,在实验室制成了另外一些有机物。
资料二:1969 年陨落在澳大利亚默其森镇的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另外,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
(1)根据以上资料推测,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可能是在_________________中经过漫长的化学演变而
来的,也可能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普遍接受的是______________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以上的现象。
(3)生物过度繁殖中产生了很多变异类型,生物的变异是____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
的,而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是______________的(填“定向”或“不定向”)。
(4)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为生物兴趣小组根据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章内容所建立的模型。其中的①~⑥表示生殖发育过程,A、B、C表示发育时期。请回答:
(1)与家蚕相比,蝗虫不经过的发育时期是_______(填图中字母代号),蝗虫这种发育方式称为
______________发育。
(2)青蛙被称为“田园卫士”,它的生殖过程①在_____________中完成,其发育时期A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____。
(3)在鸟类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物质来源于鸟卵中的______________。
(4)该模型所代表的动物生殖方式为______________生殖。
2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成语、谚语内涵丰富、富有哲理,也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家蚕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示意图,成语“作茧自缚”描述的是图中【______】阶段,“金蝉脱壳”中的“壳”是指蝉的______________。
(2)俗语“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形容了母亲怀孕生子的艰辛新生命的孕育离不开生殖系统。胎儿在[①] ______________内继续发育,历经38周左右新生儿诞生。
(3)图3可用成语“移花接木”来形容,这种繁殖方式采用了______________技术,此技术成功的关键是使①和②的______________紧密结合,它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所蕴含的生殖方式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遗传病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疾病,具有先天性、家族性、病种多、发病率高等特点。如图是某家族的遗传图谱,图中Ⅱ-5患有白化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请据此分析并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
孩,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正常肤色和白化
病是一对___________。
(2)根据遗传图谱分析,该患病女孩父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Ⅱ-3和Ⅱ-4第一胎生了一个男孩,他们准备生第二胎,第二胎为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
(4)依据我国法律规定,Ⅲ-7和Ⅲ-8不能结婚,主要原因是_________结婚,其后代患__________
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25.某生物小组在网上看到“食醋能促进且季托插枝条生根”的说法。为验证其真实性,设计
了如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1)该小组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设置甲组的目的是_________,将生根数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扦插时月季枝条的枝叶全部去除,有利于减弱_________作用;保留的芽体能发育成新的枝条,是因为芽体中含有_________组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